[检察机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阅读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办公室先进性学习教育的统一安排,今天由我作导读,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我是最后一个,压力很大。主要是自己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的积累,和大家比起来都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听了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讲,感觉不管是讲
什么,都有一种什么“班门弄斧”的感觉,没底气。今天的情况可以说更严重,吕局长的到来使我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因此希望大家今天一定要抱着宽容的心态来听,抱着指导的心态来听,多忍耐,多包涵,多批评,多提意见。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刚开始我选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时想法很简单,觉得这是个大帽子,什么内容都可以往进装、往上靠,但真正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无从下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严谨、科学、周密、规范的体系,书都出了很多,实在是不敢染指。因此,就重新选了一个题目,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选这个题目主要考虑它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刚刚正式提出来的,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家可能还没来得及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可以共同探讨一下,提高我们学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就是比较新,说的如果不对的地方,也难发现,大家也更能体谅。
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命题。一是谈一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为什么我们党在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我查了一些资料,给大家列举一下。
有一种是这样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另外还有一种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和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还有一种比较具体:
就我们当前来讲,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还有一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发展、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著名社会学家,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达到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具有强大的、有活力的管理中心,也就是说政府是有权威的,其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认同基础上的。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
第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这个社会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这个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例如“三个代表”这简明、扼要的理念,作为意识形态的内核是有亲和力的,能够作为新时期凝聚全体党员,吸引全体国民的新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基础。
第三,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这个社会在经济上能够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政治上能够满足部分社会成员参政议政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安全生活。社会主要群体均能够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己的需要,无须通过越轨才能满足。
第四,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不同等级的阶层,地位不同的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大家的机会均等,有机会从低的阶层,比较低的地位上升到高的阶层。
另外,要达到这四个条件,成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六个机制。
12全文查看
1、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和谐社会”应是社会成员能够自由流动的社会。为什么呢?每个社会,都存在人们社会社会地位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阶层。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是就造成沟通和协调的障碍,如果社会阶层界限被凝固化了,不能相互流动,就会使不同阶层的集团意识增强,那么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阶层就会产生和累积起不满情绪,引起社会隔阂、摩擦甚
至社会冲突。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就是让不同阶层之间更容易流动,比如低收入阶层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进入中收入阶层,甚至高收入阶层。这样就可以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员处于不断的更新变换之中,缓和社会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程度越高,社会集团性的冲突就越不容易产生。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不少不利于社会阶层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因素,比如农民进入城市的就业限制政策、代表城乡差异的户籍制度、进入公务员的身份资格限制政策等等。这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改革。
2、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的冲突”,大都是由于我们不能协调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引起的。所以,作为执政者,就要能很好地处理各个不同阶层、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这种利益流向的不平衡,会引发普通劳动者阶层和弱势群体的不满,会扭曲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仅仅是“惠及”少数人。这就是为什么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之所在。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处理当前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所在,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谐社会应是能够保护全体社会成员权益的社会。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保护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主要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弱势群体缺少资源优势,在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较低,缺少话语权,缺少与强势群体竞争的能力,因而,如果放任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利益方面自然竞争,弱势群体将受到巨大的伤害。这就需要政府管理者们利用公共权力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这可以减轻、化解集团间的利益冲突,化解大量的微观层面的利益摩擦,减少涉及利益冲突的矛盾。
4、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社会控制机制完善的社会。真正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尊重人的权利基础上的有法治秩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政府官员的权力进行约束。现在有那么多的社会不和谐,也与权力没有得到有力约束有关。有些人利用公共权力侵犯公民的权利与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还表现在对为了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产生的越轨行为、违法行为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制约和打击,对诸多反社会的力量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的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法治的基础上进行调节与解决。没有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社会是没有的。关键是当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出来之后,执政者(各级领导)能不能运用制度、规范、机构的力量进行调解,将其纯化、缓和,不使其激化。“和谐社会”要求用法治、制度等手段解决社会不和谐的问题。
5、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和谐社会”应是能够及时发现不和谐因素的社会。有一个敏感的预警机制,就可以对社会中的矛盾、摩擦、冲突、风险及时反映,让决策层能够真正地掌握社会中不稳定的相关信息,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在矛盾到达爆发前提出预警,给相关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社会预警机制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指利益方面的冲突的预警,也应有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社会问题、政治危机方面的内容。
6、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和谐社会”应是能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社会。我们知道,当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会可能转化成自觉的、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对抗,会使矛盾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烈度与强度不断地增强,引发更大范围内,更加激烈的冲突。因此,必须健全矛盾疏导的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们以上的和谐社会的概念、标准和条件的了解,我认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有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前提,其次是稳定,社会管理有序,各方面矛盾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稳定;第三是公平,所有人的利益和权力都能得到保证,生活幸福美满,关系融洽、和睦;第四是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是我讲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为什么在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种全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中央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中央为什么在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将其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呢。通过学习,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是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的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我就不多讲了。第二是现阶段我们的国情,要求我们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公平,注重全面发展,这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必然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2003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基尼系数也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是社会结构最不稳定的时期。
这里有一组资料,可以说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多发的时期。
一个关于信访的。信访通常是普通老百姓因为利益受到伤害,但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解决问题的一种表现。据统计,1978年至1982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处理民事申诉来信39800件,接待民事申诉来访43900人次,两者相加共83700件(人)次,到1998年至2002年五年间,全国法院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224万件(人)次,上升了近500倍。这一数据是惊人的。如此大规模信访,表明在社会基层积压着大量社会矛盾。也是我们的社会基础层面不够稳定、不够和谐的信号。
这些现象表明,在我国初步确立市场经济的时期,市场机制还没有成熟的阶段,在市场影响下,多元的利益主体开始产生,追求利益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一些个体或小团体开始了不顾规范的约束、不择手段的进行原始积累。市场产生的各种弊病开始产生,社会失范开始产生。在这样一个时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在增长。
除了社会基层的矛盾集中外,一些带有宏观性的问题也较突出。当前,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主要有三个:
一是政治风险源——腐败,导致政治上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权力认同度降低,易产生政治和精神的危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如果没有的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必然带来政权的丧失,引起社会的动荡。这一点前苏联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据统计, 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一年时间里,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649件,结案172571件,其中县处级干部6043人,厅(局)级干部441人,省(部)级干部21人。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的8691人,其中县处级412人,省部级干部6人。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惩治腐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这方面的问题也非常严重。
二是经济风险源——失业,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层面的社会成员利益受损,易产生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
这方面我没有找到有关资料,但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面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问题,下岗职工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
三是社会风险源——贫富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
我看过一个资料,就讲中国的收入不均有多严重。
资料现实,我国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1978的0.18上升到2000年已经达到了0.467。这已经超出了西方国家通常的基尼系数。
另据专家推算,90年代初,全国60%的有价证券和40%的银行储蓄掌握在10%的人手中;90年代中期,20%的人拥有全国80%的存款;90年代末,3%的富裕人口占据居民储蓄存款的47%。
另外,是两组数字的比较:
据2001年度《福布斯》排名显示:在2000年,中国最富有的前50名富豪中,排在第一的荣氏家族资产为19亿美元,最末的也有4200万美元,这50人的财富之和为100 亿美元,平均每人2 亿美元。《人民日报》在1995年测算全国资产超过百万的人超过100万,《中国工商时报》则测算应该在300万以上。
另一幅鲜明的图景是:根据国家体改办的统计,2000年度,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九省农民的年纯收入为1924元,陕西、宁夏、青海、云南、甘肃、贵州六省区的年纯收入为1464元。也就是说,50个中国富豪的资产,相当于5000万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而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则相当于9 亿中国农民两年的纯收入!长期从事中国农民问题研究的博士曾忧心忡忡的说过这样一段警示语言:“在中国,农民做得成奴隶的时候便是顺民,如果连奴隶都做不成了便是暴民……”
因此,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一度,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因此,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执政规律和国情的深刻把握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只有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
从当前来看,就是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政府的保障服务职能,健全社会稳定安全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谅解与宽容的社会风尚,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提出了七大举措:
一是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这项措施可以直接减轻基层群众,的负担,也可以是基层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各项社会事业;
二是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致富;这两条我理解就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
四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减少贫穷;
五是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
六是变“人口大国”为“人力大国”,这主要指提高人口素质;
七是建立全面节约型社会。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在中央提出之后,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关注,目前还在不断的探讨和完善。我今天谈到的也只是近期学习的一点积累,只能说是抛砖引玉,只希望对大家理解有一点帮助。
我就谈到这里,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12全文查看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办公室先进性学习教育的统一安排,今天由我作导读,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我是最后一个,压力很大。主要是自己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的积累,和大家比起来都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听了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讲,感觉不管是讲
什么,都有一种什么“班门弄斧”的感觉,没底气。今天的情况可以说更严重,吕局长的到来使我的压力变得更大了。因此希望大家今天一定要抱着宽容的心态来听,抱着指导的心态来听,多忍耐,多包涵,多批评,多提意见。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刚开始我选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时想法很简单,觉得这是个大帽子,什么内容都可以往进装、往上靠,但真正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无从下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个严谨、科学、周密、规范的体系,书都出了很多,实在是不敢染指。因此,就重新选了一个题目,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选这个题目主要考虑它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才刚刚正式提出来的,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家可能还没来得及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可以共同探讨一下,提高我们学习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就是比较新,说的如果不对的地方,也难发现,大家也更能体谅。
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命题。一是谈一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为什么我们党在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我查了一些资料,给大家列举一下。
有一种是这样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另外还有一种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和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还有一种比较具体:
就我们当前来讲,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还有一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发展、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著名社会学家,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达到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社会具有强大的、有活力的管理中心,也就是说政府是有权威的,其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认同基础上的。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
第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这个社会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这个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例如“三个代表”这简明、扼要的理念,作为意识形态的内核是有亲和力的,能够作为新时期凝聚全体党员,吸引全体国民的新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基础。
第三,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这个社会在经济上能够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政治上能够满足部分社会成员参政议政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安全生活。社会主要群体均能够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己的需要,无须通过越轨才能满足。
第四,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不同等级的阶层,地位不同的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大家的机会均等,有机会从低的阶层,比较低的地位上升到高的阶层。
另外,要达到这四个条件,成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六个机制。
[]
1、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和谐社会”应是社会成员能够自由流动的社会。为什么呢?每个社会,都存在人们社会社会地位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阶层。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是就造成沟通和协调的障碍,如果社会阶层界限被凝固化了,不能相互流动,就会使不同阶层的集团意识增强,那么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阶层就会产生和累积起不满情绪,引起社会隔阂、摩擦甚
至社会冲突。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就是让不同阶层之间更容易流动,比如低收入阶层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进入中收入阶层,甚至高收入阶层。这样就可以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员处于不断的更新变换之中,缓和社会地位差别造成的冲突。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程度越高,社会集团性的冲突就越不容易产生。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不少不利于社会阶层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因素,比如农民进入城市的就业限制政策、代表城乡差异的户籍制度、进入公务员的身份资格限制政策等等。这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改革。
2、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的冲突”,大都是由于我们不能协调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引起的。所以,作为执政者,就要能很好地处理各个不同阶层、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这种利益流向的不平衡,会引发普通劳动者阶层和弱势群体的不满,会扭曲小康社会的目标。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而不仅仅是“惠及”少数人。这就是为什么四中全会特别强调“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之所在。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处理当前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所在,也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谐社会应是能够保护全体社会成员权益的社会。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保护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主要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弱势群体缺少资源优势,在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较低,缺少话语权,缺少与强势群体竞争的能力,因而,如果放任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利益方面自然竞争,弱势群体将受到巨大的伤害。这就需要政府管理者们利用公共权力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这可以减轻、化解集团间的利益冲突,化解大量的微观层面的利益摩擦,减少涉及利益冲突的矛盾。
4、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社会控制机制完善的社会。真正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尊重人的权利基础上的有法治秩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政府官员的权力进行约束。现在有那么多的社会不
延伸阅读:
建设和谐社会急需规范民行检察程序程序公正,一般认为是相对于实体公正而言的。程序公正是过程的公正,实体公正是结果的公正,二者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同等重要,不可偏废。但对于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而言,笔者认为...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信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做好信访...
谈城市交通怎样彰显现代文明和谐社会文章标题:谈城市交通怎样彰显现代文明和谐社会 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是维持社会进步、优良有序的公德表现。从现代人生存的基本要素——衣、食、住、行来看,“行”即是交...
会计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文章标题:会计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根据科学发展观创新理论提出的符合我们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人民群众非常向往的美好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
谈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文章标题: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发挥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
贯彻《信访条例》构建和谐社会最近,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将于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在传统的信访制度面临尴尬境地、社会舆论尤其是有专家对信访制度的存废提出异议的背景下,国务院及时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