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永葆青春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始终...+阅读
审计文化是审计群体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审计组织整体素质的外在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促进审计署五年规划的贯彻落实,推动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本文就审计文化建设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常常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之意。《易?贲卦》中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审计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制度和组织机构,从狭义的文化概念来理解比较合适。审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通过审计组织的领导者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审计组织全体人员所认同和遵守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它揭示了以下几点涵义:①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全体人员所认同的群体意识,而不是少数人或某个人的意识。也就是说,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中的主导意识。②审计文化的核心是审计价值观和审计精神,它既可以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中,也可以体现在审计组织的制度与服务中。③审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过程,是在审计组织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④审计文化现象有优劣之分,只有那些对审计组织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优秀审计文化现象,才是我们要培育和提倡的。⑤审计文化以人为中心,以激发审计人员的自觉行为为目的,审计文化是自觉、主动培育的结果。⑥审计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因此,审计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思想。
二、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的审计工作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经过“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全面发展审计事业”等各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审计监督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正值变革和发展时期的审计工作而言,塑造何种审计文化,倡导何种审计理念,形成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将决定审计工作能否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首先,审计文化是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文化的培育是当代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点,审计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选择和定位。审计文化作为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它既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从观念、精神和无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正确的工作方向和敬业精神,又能够在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审计文化,可进一步促进审计制度创新、深化审计理论和技能研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其次,审计文化是市场经济建立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控制机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审计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它能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行,促进股东利益和管理者利益的最大化,此外还能分担企业风险。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也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个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相适应的审计文化体系。最后,审计文化受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与国际交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各种领域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审计规则和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都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倡导正确的审计理念,形成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营,倡导高尚的审计文明,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中独特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打造面向未来的审计文化
生生不息的审计文化,是推进审计工作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审计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准确地把握审计文化的作用和特点,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面向未来的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组织赖以生存的保障。要把审计文化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一)树立新的价值理念,不12全文查看断寻求审计工作新的增长点
价值理念是指导组织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一个组织所确定的各种政策,所进行的各种决策,所采取行动的方法和方式,都将受到组织所具有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的束缚和影响,也都是组织所具有的价值理念的外在表现。因此,审计机关确定怎样的价值理念,将牵系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一个科学的价值理念,将牵引
着审计工作在纷繁复杂的审计环境中准确把握自己的方向,有效实现审计工作职能。传统的审计工作的价值理念,将监督主要理解为对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反观审计工作环境变化后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效应,披露被审计事项所存在的问题仍是审计工作成果的主流,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微观经济单位有效运行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成果仍是很少;反观审计工作环境变化后审计工作职能的深化和扩大的程度,不能不承认审计工作的职能范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协调,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潜意识里存在的旧有审计价值理念,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审计人员对新事物的判断。笔者认为:第一,监督本身的语言含义包含了两个层次,即对实际情况的查看和督促所查看对象的有效运转。前者是一种原始的监督,后者则是高层次的监督。第二,监督层次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究竟确立怎样的审计价值理念,不是依据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依据客观现实的要求。审计工作所面临的现实是新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就审计对象而言,其运行的策略、行为方式及成长需求已发生了变化,我们如果仍然以旧有的审计价值理念去审视审计对象,必然会引发审计风险,使审计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就审计需求而言,审计工作仅仅通过反映事实的发展过程来实现对经济的监督作用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审计价值的期望。因此,在新的变革条件下,适时提升审计监督层次,树立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建设性的审计价值理念的内涵在于强调监督的效率性和价值性,强调对制度的依赖审查。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审计工作职能的扩大和深化,拓宽审计人的视野,寻求审计工作的增长点,扩大审计领域,深化审计职能,而且有助于审计功能的实现。审计工作依赖于同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配合,而审计外部环境的优化,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与环境发展的认同。如果我们在审计中能够贯彻建设性的审计价值理念,那么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所应取得的相应的配合等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大大降低审计风险。
(二)改变思维模式,从效益性出发实现审计功能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思维模式中,真实性历来被认为是审计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是国家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其更多肩负的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一种评价和监督,应将效益性作为审计工作的终极目的。在实施审计工作时,真实性只是实施审计的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当一定的审计事项被确认为是真实的以后,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审查是必须的。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经济监督部门,只要能够促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和最优,能够增强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审计工作就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强调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即“真实-合法-效益”。 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从而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三)提倡人性化的审计方式,促进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审计文化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在于强调实施审计工作时应以人为本,更多体现一切为了发展的人性化工作模式。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审计精神。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核心,是广大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的精神支柱。它是一只无形的手,其作用力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行政命令。因此,我们必须组织广大审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对其内涵和表述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科学表述,大办倡导。大家对审计精神形成共识之后,要积极倡导和宣传,做到人人熟知,人人理解,注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思想领域,作用于审计行为。
二是确定审计规划发展目标,成为审计人员追求目标的愿景。审计工作和审计事业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现实的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给大家一个可追求和实现目标的愿景,激发大家工作的热情和追求目标的愿望。审计规划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审计工作重点、审计技术水平、审计知识结构要求、审计作用发挥层面、审计成果反映等,它可以导向审计工作,引导审计事业发展方向和广大审计人员努力的方向,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可以有效引导审计文化建设。
三是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培养紧密合作的团队精神、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追求共同目标愿景、创新思维理念和综合执业水平。通过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团队精神和共同追求审计目标的愿景;通过组织培训和后续教育,提高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执业的政治素质;通过组织调研、考察和研讨,交流学习先进思想,构造自我超越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组织综合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培养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促进提高执业和分析判断问题综合能力。
四是完善审计工作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创造展示自我的内部环境。审计文化建设必须与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和用人机制相结合,以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和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作为保障条件,以人为本,促进先进思想、先进技术方法和先进文化齐头并进。
五是整合审计资源,构造审计整体优势。通过文化建设活动,形成共同愿景和团队精神,优化审计资源。即整合审计物质资源,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文化建设提供物资条件,创造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审计精神文明;整合审计人力资源,科学配置专业人员,优化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做到各尽所能,相互协调,整体人力和知识优势;整合审计技术资源,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代表审计先进生产力水平;整合审计信息资源,重点是开发获取的庞大的财会数据资料,分层次、分专业进行分析评价,为宏观决策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审计发挥作用的层次和地位。
综上所述,审计文化是变革时代审计工作发展的基点,审计工作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选择和定位,只有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审计工作才能适应时代的挑战,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12全文查看
审计文化是审计群体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审计组织整体素质的外在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促进审计署五年规划的贯彻落实,推动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本文就审计文化建设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常常指“人文化成”和“以文教化”之意。《易?贲卦》中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审计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制度和组织机构,从狭义的文化概念来理解比较合适。审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通过审计组织的领导者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审计组织全体人员所认同和遵守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它揭示了以下几点涵义:①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全体人员所认同的群体意识,而不是少数人或某个人的意识。也就是说,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中的主导意识。②审计文化的核心是审计价值观和审计精神,它既可以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中,也可以体现在审计组织的制度与服务中。③审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过程,是在审计组织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④审计文化现象有优劣之分,只有那些对审计组织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优秀审计文化现象,才是我们要培育和提倡的。⑤审计文化以人为中心,以激发审计人员的自觉行为为目的,审计文化是自觉、主动培育的结果。⑥审计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因此,审计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思想。
二、审计文化建设对审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的审计工作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经过“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全面发展审计事业”等各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审计监督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正值变革和发展时期的审计工作而言,塑造何种审计文化,倡导何种审计理念,形成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将决定审计工作能否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首先,审计文化是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文化的培育是当代中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基点,审计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选择和定位。审计文化作为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外在反映,它既能够在审计自身机体内创造良好的气氛,从观念、精神和无意识层次调动审计人员正确的工作方向和敬业精神,又能够在自身机体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审计文化,可进一步促进审计制度创新、深化审计理论和技能研究,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其次,审计文化是市场经济建立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控制机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审计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的。它能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行,促进股东利益和管理者利益的最大化,此外还能分担企业风险。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也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个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相适应的审计文化体系。最后,审计文化受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与国际交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各种领域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审计规则和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都需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倡导正确的审计理念,形成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模式,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营,倡导高尚的审计文明,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中独特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打造面向未来的审计文化
生生不息的审计文化,是推进审计工作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审计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准确地把握审计文化的作用和特点,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面向未来的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组织赖以生存的保障。要把审计文化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一)树立新的价值理念,不[]断寻求审计工作新的增长点
价值理念是指导组织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一个组织所确定的各种政策,所进行的各种决策,所采取行动的方法和方式,都将受到组织所具有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的束缚和影响,也都是组织所具有的价值理念的外在表现。因此,审计机关确定怎样的价值理念,将牵系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一个科学的价值理念,将牵引
着审计工作在纷繁复杂的审计环境中准确把握自己的方向,有效实现审计工作职能。传统的审计工作的价值理念,将监督主要理解为对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反观审计工作环境变化后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效应,披露被审计事项所存在的问题仍是审计工作成果的主流,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微观经济单位有效运行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成果仍是很少;反观审计工作环境变化后审计工作职能的深化和扩大的程度,不能不承认审计工作的职能范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协调,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潜意识里存在的旧有审计价值理念,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审计人员对新事物的判断。笔者认为:第一,监督本身的语言含义包含了两个层次,即对实际情况的查看和督促所查看对象的有效运转。前者是一种原始的监督,后者则是高层次的监督。第二,监督层次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究竟确立怎样的审计价值理念,不是依据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依据客观现实的要求。审计工作所面临的现实是新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就审计对象而言,其运行的策略、行为方式及成长需求已发生了变化,我们如果仍然以旧有的审计价值理念去审视审计对象,必然会引发审计风险,使审计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就审计需求而言,审计工作仅仅通过反映事实的发展过程来实现对经济的监督作用已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审计价值的期望。因此,在新的变革条件下,适时提升审计监督层次,树立建设性审计的价值理念至关重要。建设性的审计价值理念的内涵在于强调监督的效率性和价值性,强调对制度的依赖审查。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的确立,不仅有助于审计工作职能的扩大和深化,拓宽审计人的视野,寻求审计工作的增长点,扩大审计领域,深化审计职能,而且有助于审计功能的实现。审计工作依赖于同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配合,而审计外部环境的优化,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与环境发展的认同。如果我们在审计中能够贯彻建设性的审计价值理念,那么审计证据的取得,审计所应取得的相应的配合等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大大降低审计风险。
(二)改变思维模式,从效益性出发实现审计功能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思维模式中,真实性历来被认为是审计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是国家审计不同于社会审计,其更多肩负的是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性的一种评价和监督,应将效益性作为审计工作的终极目的。在实施审计工作时,真实性只是实施审计的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当一定的审计事项被确认为是真实的以后,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审查是必须的。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经济监督部门,只要能够促进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和最优,能够增强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审计工作就可以积极创造条件,强调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即“真实-合法-效益”。 通过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从而为政府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三)提倡人性化的审计方式,促进审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审计文化的一个外在的表现在于强调实施审计工作时应以人为本,更多体现一切为了发展的人性化工作模式。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审计精神。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核心,是广大审计人员履行审计职责的精神支柱。它是一只无形的手,其作用力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行政命令。因此,我们必须组织广大审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对其内涵和表述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科学表述,大办倡导。大家对审计精神形成共识之后,要积极倡导和宣传,做到人人熟知,人人理解,注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思想领域,作用于审计行为。
二是确定审计规划发展目标,成为审计人员追求目标的愿景。审计工作和审计事业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现实的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给大家一个可追求和实现目标的愿景,激发大家工作的热情和追求目标的愿望。审计规划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审计工作重点、审计技术水平、审计知识结构要求、审计作用发挥层面、审计成果反映等,它可以导向审计工作,引导审计事业发展方向和广大审计人员努力的方向,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可以有效引导审计文化建设。
三是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培养紧密合作的团队精神、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追求共同目标愿景、创新思维理念和综合执业水平。通过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团队精神和共同追求审计目标的愿景;通过组织培训和后续教育,提高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执业的政治素质;通过组织调研、考察和研讨,交流学习先进思想,构造自我超越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组织综合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培养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促进提高执业和分析判断问题综合能力。
四是完善审计工作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创造展示自我的内部环境。审计文化建设必须与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和用人机制相结合,以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和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作为保障条件,以人为本,促进先进思想、先进技术方法和先进文化齐头并进。
五是整合审计资源,构造审计整体优势。通过文化建设活动,形成共同愿景和团队精神,优化审计资源。即整合审计物质资源,为审计工作和审计文化建设提供物资条件,创造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审计精神文明;整合审计人力资源,科学配置专业人员,优化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做到各尽所能,相互协调,整体人力和知识优势;整合审计技术资源,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代表审计先进生产力水平;整合审计信息资源,重点是开发获取的庞大的财会数据资料,分层次、分专业进行分析评价,为宏观决策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审计发挥作用的层次和地位。
综上所述,审计文化是变革时代审计工作发展的基点,审计工作职能的确定及实现均依赖审计文化的选择和定位,只有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审计工作才能适应时代的挑战,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延伸阅读: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综合经济区建设全面发展和提升壮大**综合经济区,是遵义在全省提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历史责任,是市委、市政府立足遵义实际,着眼全市大局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作为团员青年应紧密联...
江文选学习心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
“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中...
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国税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的航灯,也是引导国税文化建设的方向盘。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结合国税当前工作实际情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拓展国税文化建设新思...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各级农村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组织保证、丧失发展动力、甚至迷失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
建设新农村十种方法不可取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不断追寻科学和真理的结果。追求科学与真理,最忌讳的就是投机、迎合与弄虚作假,应扭转“上边定调、学者论证、群众执行”的错误决策机制。需...
论法官职业道德的建设论法官职业道德的建设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职业道德则是人们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随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确定,法官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