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因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水质性和功能性缺水现象亦日益突出,已成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而城市水系既发挥着排涝、防洪、供水、涵养生态和防御、运输等作用,又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灵气的所在、居民精神的依托。古今中外,城市由水而兴、因水而亡的先例举不胜举。城市水系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生存与灭亡,更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本文针对日趋恶化的巴城水系环境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城市依河而建,素有“八山四水”之说,即南龛山、望王山、插旗山、西龛山、莲花山、苏山坪、西华山、塔子山八山雄峙,巴河、后河、南池河,八大王沟四水蜿蜒。可以想象,昔日的巴城四水一定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工业的发展、人为的破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陈旧,加上多年来对城市河流的忽视,许多地方大肆填埋、阻截、占用河道,排污淤积、人为减少面积、不合理取土及砂石,甚至有的地方将河道人为盖掉,致使曾经孕育过灿烂文化的巴城水系,目前大多已不堪重负。堤防溃毁,河床堙塞,渐趋枯竭,大量污水排入,使原本清澈的水体大都蜕变为臭水沟,水体周边环境日益恶劣,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大地制约了巴城现代化发展进程。如今南池河已经干枯、断流,只剩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污水沟、臭水沟;后河也因污水肆意排放而愈来愈臭;巴河水位也一年更比一年低,水质一年更比一年差,令人无比痛心。巴城的水系环境已经严重恶化,若不及时治理,设法恢复,后果将不堪设想,也必将影响到我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建设进程。
水利部水资源[2006]510号文件中要求:城市水利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防治水污染与防治洪涝灾害并重,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重,水系整治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并重,水环境改善与水文化水景观建设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统筹城乡、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城市水利管理体系与城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这也是城市水系治理工作的思路。笔者认为巴城水系治理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搞好“水”规划
城市水网建设,规划先行一步。我们要抓紧编制巴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其它涉水专业规划 。要把巴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纳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规划中,并作为巴城规划区范围内涉水工程的控制性规划,同时要把城市水面积率、湿地面积绿、透水面积率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控制指标,划定城市蓝线并加以严格控制。另外就是要在防止水对城市侵害的同时,更避免城市发展对水的侵害。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与新城区建设中,要严格执行城市河道控制线和地面标高控制线,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防止以牺牲水面积为代价换取城市发展的短期利益。
城市涉水专业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水系整治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水景观规划、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编制巴城涉水专业规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的要求,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为指导,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要统筹安排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控制和节约保护,整治和建设城市水系;科学确定城市水工程布局及规模;划定水功能区、水工程规划保留区;提出各类水工程设计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二、 确保“水”治理
整治和完善巴城水系,要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把巴城水系纳入巴河流域及区域水系中统筹规划,要积极寻求巴城第二水源,实现城市水系与流域、区域河湖库沟通,增强引排能力,建成"挡得住、排得出、引得进、调得活"的巴城水系网络。
1.保证水量
巴城“四水”近二十年来水位逐年下降甚至枯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第一,全球变暖,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加上巴城“十年九旱”,导致降水减少。第二,人口激增,人为污染,不合理取水等原因导致用水增多。这两个原因综合作用就导致巴城水系水量逐年减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流域内、区域内综合调配水资源,比如利用化成水库、群英水库及区域内其它蓄水设施作为巴城第二水源、第三水源,从而减小巴河取水量。另外就是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要抓紧建设循环用水及中水回用系统。如此可以保持巴城水系的水量,让人“有水可亲”。
2.保证水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系遭受的污染也是愈来愈严重。巴城水污染也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日趋严重,在巴城
12全文查看,不少水体均遭遇污水直排、垃圾乱倒,导致昔日“水清山碧、鱼虾成群”的巴城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富养化,令人不敢亲近。近年来,市委市府已采取诸多措施控制和治理水污染,已取得部分效果,但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和清水要求。目前,治理巴城水污染,首先要严格雨污分流,积极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一律进入污水管网统一到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雨水也要统一到雨水管网再经过沉淀和过滤后才排入河道。其次要加强河道清淤保洁工作,特别是对南池河、后河等小河进行彻底清淤保洁,严禁向河道内倾倒垃圾,还河道以本来面目。最后还要合理控制河床内土、石、砂的开采,增加河床的自净能力。
3.增加透水面
由于历史原因,南池河大部分被人工建筑盖掉,使得南池河几乎从巴城人民的视野中消失了,也使我们巴城环境美化和生态化失去了最宝贵的资源—水。目前西方国家正掀起一股重新挖掘以往填去或盖上的水系,再塑城市自然景观的热潮,我国许多城市也正乐此不疲地耗巨资挖湖堆山,人工造水。所以我们应该下定决心掀掉南池河的盖子,还南池河的本来面貌。至于资金问题,我想政府应该首先投入大笔资金,其次就是引入市场化机制。南池河处于巴城中心城区,商业氛围浓郁,根据现实情况,可以考虑将其改造为一个内城水上游乐园。拆除南池市场,掀掉河盖,清除淤泥垃圾,引入清水,建造亲水平台和廊桥亭阁,设置垂钓、小型游船、游艇等水上游乐设施。“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灵气就有人气,有人气就会有财气。”这样南池河两岸的地产也会迅速升值,商业氛围也会愈来愈浓,水上乐园本身的收入亦会大大增加,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由此得以实现。这样的治理方式在许多地方都有成功的范例。山东“水带地生值、地生金养水”的良性循环路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资金投入→综合整治→创优环境→提升地价→开发经营→效益收益”的运作模式以及成都府南河的改造等河道治理的成功典范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构建“水”生态
保水治污方式是一种原始的、滞后的、粗放的、治标不治本的水治理模式,所以我们还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来从根本上治理巴城的水系环境。为从根本上解决日趋严重的巴城水污染,构建生态水域、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生态水域是高效、和谐、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等一组属性界定的水域,它可以为城市储蓄水源、过滤水质、净化空气、降低热岛效应等。生态水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要素共同参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生态水域要从水生态、水安全、水健康、水景观、水文化及水经济六个方面进行生态化建设,简称“六位一体”建设模式,这也是生态水域的理想模式。水生态是指水体中生存着的所有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水安全是指在城市发展中,要加强防洪、抗旱和供水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水健康是指优良的水质。水景观是指根据城市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概况,因地制宜,构建充分体现当地自然及人文特色的城水交融的景观格局。水文化是指水蕴含的丰厚文化内涵。水经济是指大力发展涉水经济。这六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只有六方面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生态水域的建设目标。根据巴城水系现状及国民经济现实情况,我认为构建巴城生态水域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建设生态河道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应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河道治理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化才有水生物的多样性。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巴城水系均为山溪性河流,因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注重“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如巴河现状有许多滩地、自然石岸以及少许湿地,应尽量保持;后河、八大王沟等河流则应尽量保持其自然水流形状和河岸形态,不必人工截弯取直。
2.建造生态驳岸
在堤防建设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多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比如巴河南岸以及南池河绝大部分都为垂直的硬质护岸,可以考虑在垂直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或垂枝灌木,从下爬到上,到了顶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也可以在墙的不同两面分层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
3.培植生态园林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巴城水系治理应通过种类组成丰富、结构合理稳定的滨水绿带和岸边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培育、恢复,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的生境、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的连续过渡,培植具有水陆交融的自然优美的景观作用和健全生态功能的生态园林。
河道内生态园林的培植可遵循以下方法:①两岸造树林,河岸上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逐步形成林带。②河坡植草坪(或灌木),裸露河坡都应植上草坪或灌木。③墙上攀绿藤,在硬质护岸的垂直墙上,应攀爬爬藤植物或垂枝灌木。④水边栽植物,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⑤水中建湿地,湿地可有效净化水质,在基本不影响行洪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建设一些湿地。⑥水面养萍草,在水流缓慢的回水湾及静水区,可种植浮水植物或浮叶植物。⑦水下种水草,实践证明,水草茂盛的水体,往往水质很好,而且与众不同的是清澈见底。⑧水里养鱼虾,鱼虾在水里自由洄游,在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使河道显得生机蓬勃。
植物选择应以巴城乡土植物为主,避免盲目采用看似适应性强、生长繁茂且有很强水体净化功能的外来水生植物,如水葫芦、大米草和恶性杂草、一枝黄花等等。对于被污染的水体,应注意选择抗污染和对水污染具有净化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如芦苇、香蒲、水葱、灯芯草、菖蒲、慈菇、凤眼莲、满江红、水花生等等。
四、结语
观巴城水系之现状,想巴城水体之未来,巴人皆痛心。但愿此文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早日将巴城水系治理与恢复提上议事日程,让巴城水更清,天更蓝,鱼更欢。
12全文查看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因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水质性和功能性缺水现象亦日益突出,已成为突出的、全球性的共同的问题。而城市水系既发挥着排涝、防洪、供水、涵养生态和防御、运输等作用,又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灵气的所在、居民精神的依托。古今中外,城市由水而兴、因水而亡的先例举不胜举。城市水系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生存与灭亡,更需要引起特别重视。本文针对日趋恶化的巴城水系环境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城市依河而建,素有“八山四水”之说,即南龛山、望王山、插旗山、西龛山、莲花山、苏山坪、西华山、塔子山八山雄峙,巴河、后河、南池河,八大王沟四水蜿蜒。可以想象,昔日的巴城四水一定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工业的发展、人为的破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陈旧,加上多年来对城市河流的忽视,许多地方大肆填埋、阻截、占用河道,排污淤积、人为减少面积、不合理取土及砂石,甚至有的地方将河道人为盖掉,致使曾经孕育过灿烂文化的巴城水系,目前大多已不堪重负。堤防溃毁,河床堙塞,渐趋枯竭,大量污水排入,使原本清澈的水体大都蜕变为臭水沟,水体周边环境日益恶劣,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大地制约了巴城现代化发展进程。如今南池河已经干枯、断流,只剩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污水沟、臭水沟;后河也因污水肆意排放而愈来愈臭;巴河水位也一年更比一年低,水质一年更比一年差,令人无比痛心。巴城的水系环境已经严重恶化,若不及时治理,设法恢复,后果将不堪设想,也必将影响到我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建设进程。
水利部水资源[2006]510号文件中要求:城市水利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防治水污染与防治洪涝灾害并重,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重,水系整治与水生态系统保护并重,水环境改善与水文化水景观建设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统筹城乡、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城市水利管理体系与城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这也是城市水系治理工作的思路。笔者认为巴城水系治理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搞好“水”规划
城市水网建设,规划先行一步。我们要抓紧编制巴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其它涉水专业规划 。要把巴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纳入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规划中,并作为巴城规划区范围内涉水工程的控制性规划,同时要把城市水面积率、湿地面积绿、透水面积率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控制指标,划定城市蓝线并加以严格控制。另外就是要在防止水对城市侵害的同时,更避免城市发展对水的侵害。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与新城区建设中,要严格执行城市河道控制线和地面标高控制线,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防止以牺牲水面积为代价换取城市发展的短期利益。
城市涉水专业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城市水系整治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城市水景观规划、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等。编制巴城涉水专业规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的要求,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为指导,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要统筹安排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控制和节约保护,整治和建设城市水系;科学确定城市水工程布局及规模;划定水功能区、水工程规划保留区;提出各类水工程设计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二、 确保“水”治理
整治和完善巴城水系,要在保证河道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治理,把巴城水系纳入巴河流域及区域水系中统筹规划,要积极寻求巴城第二水源,实现城市水系与流域、区域河湖库沟通,增强引排能力,建成"挡得住、排得出、引得进、调得活"的巴城水系网络。
1.保证水量
巴城“四水”近二十年来水位逐年下降甚至枯竭,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点:第一,全球变暖,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加上巴城“十年九旱”,导致降水减少。第二,人口激增,人为污染,不合理取水等原因导致用水增多。这两个原因综合作用就导致巴城水系水量逐年减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流域内、区域内综合调配水资源,比如利用化成水库、群英水库及区域内其它蓄水设施作为巴城第二水源、第三水源,从而减小巴河取水量。另外就是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要抓紧建设循环用水及中水回用系统。如此可以保持巴城水系的水量,让人“有水可亲”。
2.保证水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系遭受的污染也是愈来愈严重。巴城水污染也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日趋严重,在巴城
[],不少水体均遭遇污水直排、垃圾乱倒,导致昔日“水清山碧、鱼虾成群”的巴城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富养化,令人不敢亲近。近年来,市委市府已采取诸多措施控制和治理水污染,已取得部分效果,但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和清水要求。目前,治理巴城水污染,首先要严格雨污分流,积极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一律进入污水管网统一到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雨水也要统一到雨水管网再经过沉淀和过滤后才排入河道。其次要加强河道清淤保洁工作,特别是对南池河、后河等小河进行彻底清淤保洁,严禁向河道内倾倒垃圾,还河道以本来面目。最后还要合理控制河床内土、石、砂的开采,增加河床的自净能力。
3.增加透水面
由于历史原因,南池河大部分被人工建筑盖掉,使得南池河几乎从巴城人民的视野中消失了,也使我们巴城环境美化和生态化失去了最宝贵的资源—水。目前西方国家正掀起一股重新挖掘以往填去或盖上的水系,再塑城市自然景观的热潮,我国许多城市也正乐此不疲地耗巨资挖湖堆山,人工造水。所以我们应该下定决心掀掉南池河的盖子,还南池河的本来面貌。至于资金问题,我想政府应该首先投入大笔资金,其次就是引入市场化机制。南池河处于巴城中心城区,商业氛围浓郁,根据现实情况,可以考虑将其改造为一个内城水上游乐园。拆除南池市场,掀掉河盖,清除淤泥垃圾,引入清水,建造亲水平台和廊桥亭阁,设置垂钓、小型游船、游艇等水上游乐设施。“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灵气就有人气,有人气就会有财气。”这样南池河两岸的地产也会迅速升值,商业氛围也会愈来愈浓,水上乐园本身的收入亦会大大增加,河道治理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由此得以实现。这样的治理方式在许多地方都有成功的范例。山东“水带地生值、地生金养水”的良性循环路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资金投入→综合整治→创优环境→提升地价→开发经营→效益收益”的运作模式以及成都府南河的改造等河道治理的成功典范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构建“水”生态
保水治污方式是一种原始的、滞后的、粗放的、治标不治本的水治理模式,所以我们还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来从根本上治理巴城的水系环境。为从根本上解决日趋严重的巴城水污染,构建生态水域、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生态水域是高效、和谐、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等一组属性界定的水域,它可以为城市储蓄水源、过滤水质、净化空气、降低热岛效应等。生态水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要素共同参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生态水域要从水生态、水安全、水健康、水景观、水文化及水经济六个方面进行生态化建设,简称“六位一体”建设模式,这也是生态水域的理想模式。水生态是指水体中生存着的所有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水安全是指在城市发展中,要加强防洪、抗旱和供水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水健康是指优良的水质。水景观是指根据城市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概况,因地制宜,构建充分体现当地自然及人文特色的城水交融的景观格局。水文化是指水蕴含的丰厚文化内涵。水经济是指大力发展涉水经济。这六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只有六方面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生态水域的建设目标。根据巴城水系现状及国民经济现实情况,我认为构建巴城生态水域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建设生态河道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应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河道治理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化才有水生物的多样性。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巴城水系均为山溪性河流,因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注重“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如巴河现状有许多滩地、自然石岸以及少许湿地,应尽量保持;后河、八大王沟等河流则应尽量保持其自然水流形状和河岸形态,不必人工截弯取直。
2.建造生态驳岸
在堤防建设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多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比如巴河南岸以及南池河绝大部分都为垂直的硬质护岸,可以考虑在垂直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或垂枝灌木,从下爬到上,到了顶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也可以在墙的不同两面分层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
3.培植生态园林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巴城水系治理应通过种类组成丰富、结构合理稳定的滨水绿带和岸边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培育、恢复,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的生境、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的连续过渡,培植具有水陆交融的自然优美的景观作用和健全生态功能的生态园林。
河道内生态园林的培植可遵循以下方法:①两岸造树林,河岸上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逐步形成林带。②河坡植草坪(或灌木),裸露河坡都应植上草坪或灌木。③墙上攀绿藤,在硬质护岸的垂直墙上,应攀爬爬藤植物或垂枝灌木。④水边栽植物,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⑤水中建湿地,湿地可有效净化水质,在基本不影响行洪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建设一些湿地。⑥水面养萍草,在水流缓慢的回水湾及静水区,可种植浮水植物或浮叶植物。⑦水下种水草,实践证明,水草茂盛的水体,往往水质很好,而且与众不同的是清澈见底。⑧水里养鱼虾,鱼虾在水里自由洄游,在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使河道显得生机蓬勃。
植物选择应以巴城乡土植物为主,避免盲目采用看似适应性强、生长繁茂且有很强水体净化功能的外来水生植物,如水葫芦、大米草和恶性杂草、一枝黄花等等。对于被污染的水体,应注意选择抗污染和对水污染具有净化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如芦苇、香蒲、水葱、灯芯草、菖蒲、慈菇、凤眼莲、满江红、水花生等等。
四、结语
观巴城水系之现状,想巴城水体之未来,巴人皆痛心。但愿此文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早日将巴城水系治理与恢复提上议事日程,让巴城水更清,天更蓝,鱼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