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对策思考]县乡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对策思考 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结合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实际,...+阅读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速壮大经济规模,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我县在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快速崛起。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工业
振兴靠项目”的意识,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抓投入,大办项目,全面掀起一轮又一轮抢上项目的浪潮。一是重抓大项目。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规模大、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上,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主抓投入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集中精力为这些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对已在建的过亿元项目,例如今年在建的家有家私、水泥粉磨站、威泰力等项目,千方百计督促企业加快后期投入,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在手在谈的项目,力促早签约、早开工,为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备足后劲。二是重抓推进进度。坚持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制度,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确保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在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继续落实领导挂钩推进制、项目建设责任制和会办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大在建项目督查力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全力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和完善工业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考核重点是开工过千万元项目数、项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率等指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高项目当年投产率,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二、以两大园区开发为立足点,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举 全县之力加快东海开发区和浦南开发区建设,不断增强“两区”的集聚功能、承载功能和产出功能。截止到2004年底以县开发区、浦南开发区为主的,包括平明、张湾、白塔、驼峰、房山、石榴等产业集聚区在内,全县共有八个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6.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4亿元,企业总投入18.6亿元,入区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现有职工21565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1.84亿元,税收5753万元。一是加快项目集聚。坚持落实“共建共用”举措,每年都对全年进区项目进行再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积极鼓励乡镇和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或筹集资金,在开发区内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全力引进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用地集约的项目进入两区,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今年两区力争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50个,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增长50以上,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对园区水、电、路及美化、亮化等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园区整体形象。在建的晶都热电、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初竣工,确保早日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房地产、餐饮、娱乐、商业等服务业项目进区的承载能力和吸聚力。针对东区项目用地存量不足的现状,积极引进资金,进一步拓宽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壮大开发区的发展规模。三是加快推进包片开发。坚持走市场化开发道路,大力推进“区中园”开发。东海开发区、浦南开发区先后规划并建设了江浙工业园、水晶工业园、苏源工业园、专利工业园、浙江民营经济工业园。
三、以培育优势产业为主方向,着力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优势。
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硅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着力改善我县乡镇工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的现状,努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东海工业的标志性的企业。东海县太平洋石英制品公司、福东石英制品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浦南硅微粉公司、顺泰酒精、宏扬木业、星宝公司、康达公司、东港公司等一批乡镇企业也迅速成长壮大,成为我县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是做强优势产业。坚持走集约化和科技化道路,,继续在硅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领域引进、实施一批大体量、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不断为两大支柱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如在今年要特别加快推进浮法玻璃、威泰力进、东联光学玻璃等企业尽快达效,确保两大产业生产总值增长50以上,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一方面,严把项目审批关,对熔融石英项目、拉管项目、年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硅微粉项目严格控制,另一方面,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在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重点加大灯具加工基地建设力度,规划建好标准厂房,引导灯具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力12全文查看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东海建设成世界性灯具产品的集聚地。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针织服装、建材等优势产业板块发展,加快在建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新的项目,今年确保新增投资6亿元以上,尽快使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多足并立”局面。二是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像宏扬木业、浦南硅微粉等优势企业抓住当前重组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实施兼并、收购和联合,实现
资产优化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促其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并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做好上市企业的培值,争取早日进入上市辅导期,早日实现我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2005年以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为核心,以金浩石英制品、中润石英制品、太平洋电器公司为成员组成太平洋石英制品集团,预计于2006年上市。今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过5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6家,形成一批工业经济的“领头雁”。三是做大乡镇工业规模。全力扶持现有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批与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对接的配套型、科技型和服务型企业。对现有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的的乡镇工业,实行重点扶持,着力培植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技术水平领先、发展前景广阔的乡镇工业“小巨人”。同时,积极弘扬落实市“三创”会议精神,在金融、政策、服务、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干部、群众等创业主体的创业激情,全力发展一批新的乡镇工业。截止到2005年4月底,我县共计有乡镇工业企业7000多家,注册资本134582万元,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35786万元,利税52981万元。今年力争新增乡镇工业企业500家,注册资本增长50以上,使乡镇工业板块得到迅速壮大。
四、以加快技术创新为动力源,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加快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发展自主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把我县打造成重要的知识创新基地。目前全县30多家高新技术乡镇工业企业,有2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近两年完成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工业项目)70多项。许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太平洋公司、福东正佑公司、晶达宝石公司、浦南硅微粉公司、张湾硅微粉公司都有自已的研发机构,每年都开发出不少的科技成果。太平洋公司成立了国家级实验室和省技术中心,福东公司成立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近几年太平洋公司申请专利7项,福东公司申请专利4项,金达公司申请专利3项。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紧紧围绕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依托我县现有的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挂靠国内外专业技术网络,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硅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基础性材料数据库,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互补。加快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和技术创新,加大科技项目实施,带动硅支柱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项,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县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实行专利申报资助,年内力争申报专利50件以上。加快企业创新机构建设,重点加快省级石英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努力建成集产品研发、分析测试、项目评估、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争取再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加大全国科技工作试点申报工作力度,确保顺利跨入试点县行列。三是加快新产品开发。全力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重点加快中间产品向上下游的延伸和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的拓宽,力争年开发以硅资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20个以上,并逐步形成规模生产,逐步扩大产品群,拉长产业链。
五、以实现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重抓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做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快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加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突出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危险化学品和建筑行业的专项治理,努力扼制一般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各项指标全面下降。二是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预审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针对当前水污染事故较多的现状,切实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监测,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同时,抓紧规划开通我县污水外排渠道,以缓解水环境污染压力过大的不利局面。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三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做好上访群众思想工作,并逐一清理存在的问题,落实针对性举措,积极协调解决,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乡镇工业条线各单位加大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确保信访问题能在本单位、本系统、本县得到解决,防止出现超级上访。
在努力发展、奋力赶超的过程中,我县乡镇工业发展存在的失误和教训:
(1)、经济发展乡镇不平衡。由于工业基础、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县内各乡镇之间发展存在差异较大,东南部乡镇比西北部乡镇发展好,大乡镇比小乡镇发展好,中心城区比周边乡镇发展好。
(2)、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乡镇工业“小而散”的组织结构和“小而低”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全县7000多家乡镇工业中,高新企业只有30余家。
(3)、投入产出效益比较低。全县每年都有10多亿的投入,但产出不尽人意。每年排计划,我们的增长点不是很多。这说明我们招商引资的质量仍需提高,也说明现有的乡镇工业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县乡镇企业管理局
2005年5月
12全文查看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
多年来我县乡镇工业坚持以科学发观为指导,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苏北争先,全市第一”为目标,以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两大支柱产业为重点,迅速壮大经济规模,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我县在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快速崛起。
一、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工业
振兴靠项目”的意识,把工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抓投入,大办项目,全面掀起一轮又一轮抢上项目的浪潮。一是重抓大项目。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规模大、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上,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主抓投入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集中精力为这些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特别是对已在建的过亿元项目,例如今年在建的家有家私、水泥粉磨站、威泰力等项目,千方百计督促企业加快后期投入,力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早日形成新的增长点。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在手在谈的项目,力促早签约、早开工,为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备足后劲。二是重抓推进进度。坚持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制度,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高压态势,确保新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在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继续落实领导挂钩推进制、项目建设责任制和会办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影响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着力加大在建项目督查力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全力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和完善工业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考核重点是开工过千万元项目数、项目实际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当年建成投产率等指标,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高项目当年投产率,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二、以两大园区开发为立足点,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坚持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举 全县之力加快东海开发区和浦南开发区建设,不断增强“两区”的集聚功能、承载功能和产出功能。截止到2004年底以县开发区、浦南开发区为主的,包括平明、张湾、白塔、驼峰、房山、石榴等产业集聚区在内,全县共有八个重点乡镇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6.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4亿元,企业总投入18.6亿元,入区企业269家,其中规模企业61家,现有职工21565人,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1.84亿元,税收5753万元。一是加快项目集聚。坚持落实“共建共用”举措,每年都对全年进区项目进行再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将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积极鼓励乡镇和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或筹集资金,在开发区内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全力引进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用地集约的项目进入两区,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今年两区力争新上投资过千万元项目50个,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增长50以上,推动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对园区水、电、路及美化、亮化等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园区整体形象。在建的晶都热电、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初竣工,确保早日投入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房地产、餐饮、娱乐、商业等服务业项目进区的承载能力和吸聚力。针对东区项目用地存量不足的现状,积极引进资金,进一步拓宽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壮大开发区的发展规模。三是加快推进包片开发。坚持走市场化开发道路,大力推进“区中园”开发。东海开发区、浦南开发区先后规划并建设了江浙工业园、水晶工业园、苏源工业园、专利工业园、浙江民营经济工业园。
三、以培育优势产业为主方向,着力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优势。
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硅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着力改善我县乡镇工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的现状,努力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东海工业的标志性的企业。东海县太平洋石英制品公司、福东石英制品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英玻璃管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浦南硅微粉公司、顺泰酒精、宏扬木业、星宝公司、康达公司、东港公司等一批乡镇企业也迅速成长壮大,成为我县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是做强优势产业。坚持走集约化和科技化道路,,继续在硅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领域引进、实施一批大体量、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不断为两大支柱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如在今年要特别加快推进浮法玻璃、威泰力进、东联光学玻璃等企业尽快达效,确保两大产业生产总值增长50以上,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一方面,严把项目审批关,对熔融石英项目、拉管项目、年产量在1万吨以下的硅微粉项目严格控制,另一方面,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在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重点加大灯具加工基地建设力度,规划建好标准厂房,引导灯具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把东海建设成世界性灯具产品的集聚地。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针织服装、建材等优势产业板块发展,加快在建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新的项目,今年确保新增投资6亿元以上,尽快使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多足并立”局面。二是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像宏扬木业、浦南硅微粉等优势企业抓住当前重组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实施兼并、收购和联合,实现
资产优化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促其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并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做好上市企业的培值,争取早日进入上市辅导期,早日实现我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2005年以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为核心,以金浩石英制品、中润石英制品、太平洋电器公司为成员组成太平洋石英制品集团,预计于2006年上市。今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过5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6家,形成一批工业经济的“领头雁”。三是做大乡镇工业规模。全力扶持现有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批与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对接的配套型、科技型和服务型企业。对现有规模和发展潜力较大的的乡镇工业,实行重点扶持,着力培植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占有优势地位、技术水平领先、发展前景广阔的乡镇工业“小巨人”。同时,积极弘扬落实市“三创”会议精神,在金融、政策、服务、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干部、群众等创业主体的创业激情,全力发展一批新的乡镇工业。截止到2005年4月底,我县共计有乡镇工业企业7000多家,注册资本134582万元,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35786万元,利税52981万元。今年力争新增乡镇工业企业500家,注册资本增长50以上,使乡镇工业板块得到迅速壮大。
四、以加快技术创新为动力源,大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加快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发展自主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把我县打造成重要的知识创新基地。目前全县30多家高新技术乡镇工业企业,有2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近两年完成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工业项目)70多项。许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太平洋公司、福东正佑公司、晶达宝石公司、浦南硅微粉公司、张湾硅微粉公司都有自已的研发机构,每年都开发出不少的科技成果。太平洋公司成立了国家级实验室和省技术中心,福东公司成立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近几年太平洋公司申请专利7项,福东公司申请专利4项,金达公司申请专利3项。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紧紧围绕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依托我县现有的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挂靠国内外专业技术网络,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硅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基础性材料数据库,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互补。加快国家火炬计划硅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和技术创新,加大科技项目实施,带动硅支柱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项,着力解决一批制约我县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实行专利申报资助,年内力争申报专利50件以上。加快企业创新机构建设,重点加快省级石英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努力建成集产品研发、分析测试、项目评估、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争取再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加大全国科技工作试点申报工作力度,确保顺利跨入试点县行列。三是加快新产品开发。全力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重点加快中间产品向上下游的延伸和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的拓宽,力争年开发以硅资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20个以上,并逐步形成规模生产,逐步扩大产品群,拉长产业链。
五、以实现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重抓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做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快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加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突出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危险化学品和建筑行业的专项治理,努力扼制一般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各项指标全面下降。二是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预审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针对当前水污染事故较多的现状,切实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加强监测,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同时,抓紧规划开通我县污水外排渠道,以缓解水环境污染压力过大的不利局面。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步伐,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三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做好上访群众思想工作,并逐一清理存在的问题,落实针对性举措,积极协调解决,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乡镇工业条线各单位加大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确保信访问题能在本单位、本系统、本县得到解决,防止出现超级上访。
在努力发展、奋力赶超的过程中,我县乡镇工业发展存在的失误和教训:
(1)、经济发展乡镇不平衡。由于工业基础、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县内各乡镇之间发展存在差异较大,东南部乡镇比西北部乡镇发展好,大乡镇比小乡镇发展好,中心城区比周边乡镇发展好。
(2)、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乡镇工业“小而散”的组织结构和“小而低”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全县7000多家乡镇工业中,高新企业只有30余家。
(3)、投入产出效益比较低。全县每年都有10多亿的投入,但产出不尽人意。每年排计划,我们的增长点不是很多。这说明我们招商引资的质量仍需提高,也说明现有的乡镇工业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县乡镇企业管理局
2005年5月
延伸阅读:
谈谈新农村建设中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策略文章标题:谈谈新农村建设中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策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全县乡村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硬化了村组道路,极大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