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03月01日 编辑 fanwen51.com

[浅析建设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9.4,GDP由1978年3624.1亿元增

长到2003年116694亿元。去年遭遇非典,仍保持9.1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应当看到,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迫切问题。在一些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短腿”,农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是“短中之短”。联合国发展署2003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比,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104。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必要而紧迫。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念问题。一定要从只注重经济增长,单纯追求GDP指标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在保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科学发展观念上来。经济增长无疑是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但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经济增长是人民利益之所在,但不是全部人民利益之所在。那种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经济增长自然而然带来其它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观念,是片面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经济就可以代表社会的一切。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前提条件,保持GDP的适度增长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发展应当是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全面综合指标的增长。

一定要从只注重经济增长,以物为本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既注重经济增长又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上来。发展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物质指标不是最终目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目的。发展不仅仅是物的发展,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的起步阶段,人们更关心收入的增加、物质财富的充足,经济增长被放在优先位置考虑,而教育、人文、卫生医疗、环境状况和社会公正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要考虑人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在继续追求更高收入和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人们会要求更好的人文氛围、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丰富,这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定要从追求短期化发展目标、过分突出发展的短期物质成果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更为注重全面降低发展成本,减少发展代价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上来。发展是要付出成本的,促进发展必须从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着眼,用较小的发展成本实现较大的发展收益。片面的发展观只注重发展的短期成果而忽视发展的成本代价,特别忽视发展中的社会成本代价。全面降低发展成本,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降低生态环境的成本。坚决摒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增长的做法。二是降低资源成本。坚决摒弃不顾质量和效益,以大量消耗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为代价来支撑增长的做法;三是降低社会成本。贫困、失业、严重的分配差别等会带来社会危机和动荡,会大大提高发展的社会成本。政治、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等落后,也会加大发展的社会成本。因此要坚决摒弃不顾公正、公平和和谐等社会目标,以轻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为代价换取增长的做法。

统筹兼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还要解决一个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总结前苏联社会主义畸形发展的教训,论述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把统筹兼顾作为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他说:“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一定要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的思想内涵:

统筹兼顾就要遵循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总方针。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服务。”首先,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大局出发,就要根据实际可能条件,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各得其所,兼顾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兼顾到人民方方面面的利益。其次,从 12全文查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出发,一要正确地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变化,制定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正确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积极性,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不能一切人一切事由中央包办、政府包办、领导包办、上级包办,要让群众想办法,社会想办法。

统筹兼顾就是用辩证法处理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关于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生动形象地概括,辩证法就是讲“两点”,讲辩证法就是用“两点”的思想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主席说,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个人有个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关系和矛盾,要讲两点,不能搞一点。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统筹兼顾就要确立“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路。毛泽东同志提出一整套各业“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强调了综合平衡,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有群众路线。当然,综合平衡,不能搞“一平二调”,抽肥补瘦,平均主义,这是计划经济吃大锅饭的办法,过去我们吃过亏。

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的思想,为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统筹兼顾”,统字就是统揽、总揽,就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当干预。筹字就是筹划、协调,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平衡各种关系,一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二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统筹兼顾就是讲全局、讲引导、讲干预、讲调整、讲平衡、讲兼顾、讲协调。当然,毛泽东同志提出“统筹兼顾”思想,是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发展中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协调平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兼顾,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任务,需要我们从新的实际出发,根据新的经济与社会条件,掌握并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

统筹兼顾,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解决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强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相对“软”的弱化问题,这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还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不协调的几个突出问题。

解决好分配差别的问题。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发展可能会在分配上带来两个可能方向上的变化:一是最终共同致富;一是贫富悬殊,直至两极分化。当然在发展进程中,所谓共同致富,不可能同时让大家富起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走共同富裕之路。也就是说允许先富,但不允许两极分化,允许差别存在,但不允许贫富悬殊。一个社会的分配差别结构保持在什么状态下比较好呢?保持橄榄型而不是葫芦型社会结构比较好,有利于社会稳定,所谓的橄榄型,就是两头小中间大,最穷的特别少,最富的也特别少,大量的都是中等收入层。所谓葫芦型,就是两头大中间小,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形成两极对立,中等收入阶层比较少,这种社会结构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解决好分配差别过大的问题。积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创立较为完善与合理的二次分配体制。运用体制、机制、政策、税收多种手段,采取“扩中、保低、调高”的措施,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清缴整顿不合理收入,形成公平有序的分配秩序。逐步建立以养老保险、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和保险制度。采取积极措施,让低收入者中一部分达到中等富裕程度,逐步形成庞大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总之,要形成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分配协调的机制。

解决好城乡贫困问题。解决分配差别过大,说到底是逐步消灭贫困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贫困问题在短时期内不会自动消失。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尽快地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前,要集中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逐步消除城市贫困;集中力量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难,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解决好就业问题。一定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保证充分就业,这是一个难题。如果GDP增长加快,而就业率下降;如果只是把GDP做大,但不能够保证充分就业;如果经济增长的全部成果只是一部分人分享,一部分享受不到或受到损害,则是有增长无发展。充分就业应当是同增长同等重要的发展指标。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坚持“劳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正确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把现有就业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促进就业;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人员实行完善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四,深化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从根本上说,要从体制创新、制度建设着手,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从而形成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体制上的条件。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市场体制,实行公平竞争,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改革教育体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扬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企、政社两个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完善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改革执法和司法体制,加强对执法和司法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形成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法律环境。

12全文查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9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9.4,GD由1978年3624.1亿元增

长到2003年116694亿元。去年遭遇非典,仍保持9.1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超过1000美元。 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应当看到,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对滞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迫切问题。在一些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短腿”,农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是“短中之短”。联合国发展署2003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比,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104。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必要而紧迫。

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念问题。一定要从只注重经济增长,单纯追求GD指标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在保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科学发展观念上来。经济增长无疑是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但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经济增长是人民利益之所在,但不是全部人民利益之所在。那种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经济增长自然而然带来其它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观念,是片面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经济就可以代表社会的一切。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前提条件,保持GD的适度增长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发展应当是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全面综合指标的增长。

一定要从只注重经济增长,以物为本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既注重经济增长又注重以人为本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上来。发展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物质指标不是最终目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目的。发展不仅仅是物的发展,而是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的起步阶段,人们更关心收入的增加、物质财富的充足,经济增长被放在优先位置考虑,而教育、人文、卫生医疗、环境状况和社会公正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要考虑人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在继续追求更高收入和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人们会要求更好的人文氛围、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丰富,这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定要从追求短期化发展目标、过分突出发展的短期物质成果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更为注重全面降低发展成本,减少发展代价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上来。发展是要付出成本的,促进发展必须从成本与收益两个方面着眼,用较小的发展成本实现较大的发展收益。片面的发展观只注重发展的短期成果而忽视发展的成本代价,特别忽视发展中的社会成本代价。全面降低发展成本,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降低生态环境的成本。坚决摒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增长的做法。二是降低资源成本。坚决摒弃不顾质量和效益,以大量消耗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为代价来支撑增长的做法;三是降低社会成本。贫困、失业、严重的分配差别等会带来社会危机和动荡,会大大提高发展的社会成本。政治、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等落后,也会加大发展的社会成本。因此要坚决摒弃不顾公正、公平和和谐等社会目标,以轻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为代价换取增长的做法。

统筹兼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还要解决一个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总结前苏联社会主义畸形发展的教训,论述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把统筹兼顾作为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他说:“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一定要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的思想内涵:

统筹兼顾就要遵循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总方针。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服务。”首先,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大局出发,就要根据实际可能条件,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各得其所,兼顾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兼顾到人民方方面面的利益。其次,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出发,一要正确地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变化,制定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正确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积极性,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不能一切人一切事由中央包办、政府包办、领导包办、上级包办,要让群众想办法,社会想办法。

统筹兼顾就是用辩证法处理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关于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生动形象地概括,辩证法就是讲“两点”,讲辩证法就是用“两点”的思想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主席说,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个人有个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关系和矛盾,要讲两点,不能搞一点。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统筹兼顾就要确立“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路。毛泽东同志提出一整套各业“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强调了综合平衡,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有群众路线。当然,综合平衡,不能搞“一平二调”,抽肥补瘦,平均主义,这是计划经济吃大锅饭的办法,过去我们吃过亏。

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的思想,为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统筹兼顾”,统字就是统揽、总揽,就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当干预。筹字就是筹划、协调,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平衡各种关系,一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二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统筹兼顾就是讲全局、讲引导、讲干预、讲调整、讲平衡、讲兼顾、讲协调。当然,毛泽东同志提出“统筹兼顾”思想,是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发展中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协调平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兼顾,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任务,需要我们从新的实际出发,根据新的经济与社会条件,掌握并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

统筹兼顾,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解决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强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相对“软”的弱化问题,这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还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不协调的几个突出问题。

解决好分配差别的问题。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发展可能会在分配上带来两个可能方向上的变化:一是最终共同致富;一是贫富悬殊,直至两极分化。当然在发展进程中,所谓共同致富,不可能同时让大家富起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走共同富裕之路。也就是说允许先富,但不允许两极分化,允许差别存在,但不允许贫富悬殊。一个社会的分配差别结构保持在什么状态下比较好呢?保持橄榄型而不是葫芦型社会结构比较好,有利于社会稳定,所谓的橄榄型,就是两头小中间大,最穷的特别少,最富的也特别少,大量的都是中等收入层。所谓葫芦型,就是两头大中间小,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形成两极对立,中等收入阶层比较少,这种社会结构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解决好分配差别过大的问题。积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创立较为完善与合理的二次分配体制。运用体制、机制、政策、税收多种手段,采取“扩中、保低、调高”的措施,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清缴整顿不合理收入,形成公平有序的分配秩序。逐步建立以养老保险、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和保险制度。采取积极措施,让低收入者中一部分达到中等富裕程度,逐步形成庞大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总之,要形成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分配协调的机制。

解决好城乡贫困问题。解决分配差别过大,说到底是逐步消灭贫困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贫困问题在短时期内不会自动消失。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尽快地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前,要集中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逐步消除城市贫困;集中力量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难,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解决好就业问题。一定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保证充分就业,这是一个难题。如果GD增长加快,而就业率下降;如果只是把GD做大,但不能够保证充分就业;如果经济增长的全部成果只是一部分人分享,一部分享受不到或受到损害,则是有增长无发展。充分就业应当是同增长同等重要的发展指标。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坚持“劳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正确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把现有就业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促进就业;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人员实行完善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四,深化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从根本上说,要从体制创新、制度建设着手,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从而形成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体制上的条件。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市场体制,实行公平竞争,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改革教育体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延伸阅读:

浅谈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

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思考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主动适应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县以深入开展“基层组织...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咸宁建市比较晚...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引起了各地较大的反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拟就如何具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

结合职责对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探索浅谈城乡结合部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城乡交错、村居混杂,不同管理体制交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

学习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心得体会“五个统筹”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调动一切积...

上半年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心得体会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成为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种战略考量。 过去六年颁...

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由来已久。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新中国诞生后,为发展工业,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工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是依靠当时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统筹兼顾体现执政能力和水平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依据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对于国家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核心和社会整合...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