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先进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文章标题:保持先进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保持共产党先进性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共产党先进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阅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把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进而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但它却是发展的核心。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否则,我们将缺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然必须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协调问题,但不是、也决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和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经过27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改革不断取得成效、不断深化的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加快发展,由于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存,面临的转型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更加复杂艰巨,能源、资源矛盾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虽然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但也增加了就业和城市建设的压力。二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群众的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社会利益分化,社会多元化主体逐步形成。一部分群体,如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防止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三是社会消费结构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全面增长。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特别是人们对日益迫切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出路所在。发展,虽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有发展,才能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使很多复杂的问题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而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2全文查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始终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我国现在虽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随着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
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发生了相当大的转换,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所有这些都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强劲的动力,巨大的增长空间和稳定的体制环境。
另一方面,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解决体制完善和深化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入攻坚阶段;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且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收入分配中的矛盾增多;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国际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等等。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才能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坚定和清醒,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首先,科学发展不能超越阶段。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过去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就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合发展重化工业就发展重化工业,适合发展轻化工业就发展轻化工业,这是科学发展的态度。其次,科学发展不能落后于阶段。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的积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可观成果,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否则,就是落后于阶段的非科学发展。我国目前无论是科技教育还是企业发育较之改革开放前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技术引进、设备引进,而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总之,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发展主题、发展目标还是发展任务、发展模式等方面都与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不动摇,既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又要准确判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清醒正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又要正确认识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既要勇于创新,又要把握适度原则;既不滞后于发展阶段,又不超越国情。这是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12全文查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把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进而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但它却是发展的核心。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否则,我们将缺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然必须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协调问题,但不是、也决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和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经过27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改革不断取得成效、不断深化的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加快发展,由于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存,面临的转型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更加复杂艰巨,能源、资源矛盾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虽然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但也增加了就业和城市建设的压力。二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群众的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社会利益分化,社会多元化主体逐步形成。一部分群体,如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防止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三是社会消费结构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全面增长。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特别是人们对日益迫切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出路所在。发展,虽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有发展,才能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使很多复杂的问题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而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始终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我国现在虽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随着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
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发生了相当大的转换,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所有这些都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强劲的动力,巨大的增长空间和稳定的体制环境。
另一方面,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解决体制完善和深化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入攻坚阶段;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且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收入分配中的矛盾增多;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国际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等等。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才能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坚定和清醒,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首先,科学发展不能超越阶段。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过去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就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合发展重化工业就发展重化工业,适合发展轻化工业就发展轻化工业,这是科学发展的态度。其次,科学发展不能落后于阶段。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的积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可观成果,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否则,就是落后于阶段的非科学发展。我国目前无论是科技教育还是企业发育较之改革开放前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技术引进、设备引进,而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总之,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发展主题、发展目标还是发展任务、发展模式等方面都与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不动摇,既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又要准确判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清醒正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又要正确认识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既要勇于创新,又要把握适度原则;既不滞后于发展阶段,又不超越国情。这是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把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进而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但它却是发展的核心。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否则,我们将缺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必须依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使科学的发展方式具有物质的依托。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然必须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协调问题,但不是、也决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和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经过27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改革不断取得成效、不断深化的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加快发展,由于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存,面临的转型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更加复杂艰巨,能源、资源矛盾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虽然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但也增加了就业和城市建设的压力。二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群众的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社会利益分化,社会多元化主体逐步形成。一部分群体,如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防止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三是社会消费结构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全面增长。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特别是人们对日益迫切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出路所在。发展,虽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有发展,才能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使很多复杂的问题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而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传承奥运精神,必须解放思想之三解放思想必须正确剖析官员阶层的既得利益。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改善,官员阶层取得了一些既得利益,并逐渐形成一个既得利益团体。因为政治体制原因,既得利益...
传承奥运精神,必须解放思想之四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主要在经济领域推进,在政治领域步履维艰。传承奥运精神,解放思想必须要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开始,把过去的经济管理型政府建设成为社会服务型政府。一要改革...
解放思想必须把住四条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一点非常重要。邓小平在80年代讲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说,政治体制改革每走一步都会触动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改革起来特别难,到了今天,这个...
传承奥运精神,必须解放思想之一闲侃解放思想之一:解放思想必须解除旧的观念束缚 解放思想必须解除旧的观念束缚。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放飞思想,实质是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调整利益格局计划经济下的利益格局,由于权力和资源的高度集中与分配过程中的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干和干一个样”,使人们普遍失去了劳动的积极性。实行改革开放后,我们打破计划经济体...
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 这一项要求公务员的报考者必须具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具有本国国籍。这里所说的"政治权利",是个法律术语,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政府,一套完善的廉政体系。 第 一、加强廉政建设,要认清廉政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不发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