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探讨

02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关于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分析]近几年来,**县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既做足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文章,又着力在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抓好面上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阅读

关键词:农民增收 现状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淳安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农业大县,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问题,这是我县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现阶段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近几年来,淳安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进入了阶段性的新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1271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3559元,绝对数在短短7年内增加了近2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列:

单位:(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人均收入

1606

1919

2246

2575

2901

3215

3559

增长幅度

26.4

19.5

17

14.6

12.7

10.8

10.7

从总体上看,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根据近七年来的农民人均收入资料显示,我县的农增收速度都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6.4;而到2002年下滑到了10.8,平均每年下滑3.12个百分点。尽管2003年下滑势头有所遏制,但还是下滑了0.1个百分点,为10.7。

(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近五年来淳安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

单位:(元)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城镇居民

5921

6461

7534

8756

9742

农村居民

2246

2575

2901

3215

3559

城乡收入比

2.63

2.51

2.60

2.72

2.74

2003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59元。而同期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42元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74倍。2003年城镇可支配收入增长986元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数的2.84倍。2003年全县农民现金收入仅为3052元,比城镇要低6690元,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之比为3.19:1,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差距悬殊且进一步在扩大。如果把城市居民多种福利性隐性收入及财政转移收入全部算在内,那么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可能在5:1至6:1。

(三)农民收入结构比重发生变化

近年来,农民收入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务工时间的延长,农民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在收入的增长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1547元,是1997年的3.4倍,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23.2上升到43.4,对我县6年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8.1。

二是家庭经营增长加快,收入结构改变。2003年淳安农村居民来自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为1570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农业收入人均91元,增长25.6;牧业收入人均550元,增长6.2;只有渔业收有所下降。此外,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的

二、三产业收入人均247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以家庭加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收入人均56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除社会服务业收入有所下降外,交通、运输、邮电业批零贸易业和社会卫生业收入的增速都在30以上,来自三产的人均收入也达到192元,增长25.4。

二、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仅从淳安农村自身的实际来看,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淳安地处浙西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民与外界接触少,因此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思想观念比较浓厚,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更为突出的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有一部分农民袋里有了一点钱,不是投资生产,而是用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二是人地比例失调,农民就业不足。我县有38.7万农业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77,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人口与耕地矛盾非常突出,加上我县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滞 12全文查看留在少得可怜的土地上,成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难度加大(特别是成家后的女性外出务工更是困难重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村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就业极不充分,收入难以提高。三是农产品结构调整还不到位,产品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呈现出多样化、优质化、精细

化的要求,未经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我县农产品加工不足,加工过的农产品质量相对较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故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农民的农业收入难以增长。四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极不适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五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一方面使得他们不能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

二、三产业的转移,制约了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淳安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要解决淳安农民增收难题,必须突出以下四个“新”:

(一)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农业生产具有双重性,既是经济再生产,又是自然的再生产,这两种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更要遵循经济规律。

1、以优质产品为重点,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

造成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过剩,这种过剩既是相对过剩,同时也是结构性过剩。从淳安县的情况看,农产品品种差,质量低,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原料性或初加工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对粮食等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品种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后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必须从优化品种结构、种养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充分利用淳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提高淳安县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2、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当前第1页/共3页]

12全文查看

关键词:农民增收 现状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淳安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农业大县,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问题,这是我县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现阶段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近几年来,淳安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进入了阶段性的新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1271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3559元,绝对数在短短7年内增加了近2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列:

单位:(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人均收入

1606

1919

2246

2575

2901

3215

3559

增长幅度

26.4

19.5

17

14.6

12.7

10.8

10.7

从总体上看,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根据近七年来的农民人均收入资料显示,我县的农增收速度都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6.4;而到2002年下滑到了10.8,平均每年下滑3.12个百分点。尽管2003年下滑势头有所遏制,但还是下滑了0.1个百分点,为10.7。

(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近五年来淳安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

单位:(元)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城镇居民

5921

6461

7534

8756

9742

农村居民

2246

2575

2901

3215

3559

城乡收入比

2.63

2.51

2.60

2.72

2.74

2003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59元。而同期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42元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74倍。2003年城镇可支配收入增长986元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数的2.84倍。2003年全县农民现金收入仅为3052元,比城镇要低6690元,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之比为3.19:1,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差距悬殊且进一步在扩大。如果把城市居民多种福利性隐性收入及财政转移收入全部算在内,那么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可能在5:1至6:1。

(三)农民收入结构比重发生变化

近年来,农民收入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务工时间的延长,农民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在收入的增长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1547元,是1997年的3.4倍,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23.2上升到43.4,对我县6年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8.1。

二是家庭经营增长加快,收入结构改变。2003年淳安农村居民来自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为1570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农业收入人均91元,增长25.6;牧业收入人均550元,增长6.2;只有渔业收有所下降。此外,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的

二、三产业收入人均247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以家庭加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收入人均56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除社会服务业收入有所下降外,交通、运输、邮电业批零贸易业和社会卫生业收入的增速都在30以上,来自三产的人均收入也达到192元,增长25.4。

二、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仅从淳安农村自身的实际来看,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淳安地处浙西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民与外界接触少,因此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思想观念比较浓厚,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更为突出的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有一部分农民袋里有了一点钱,不是投资生产,而是用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二是人地比例失调,农民就业不足。我县有38.7万农业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77,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人口与耕地矛盾非常突出,加上我县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少得可怜的土地上,成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难度加大(特别是成家后的女性外出务工更是困难重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畅。农村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就业极不充分,收入难以提高。三是农产品结构调整还不到位,产品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呈现出多样化、优质化、精细

化的要求,未经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我县农产品加工不足,加工过的农产品质量相对较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故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农民的农业收入难以增长。四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极不适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五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一方面使得他们不能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

二、三产业的转移,制约了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淳安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要解决淳安农民增收难题,必须突出以下四个“新”:

(一)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农业生产具有双重性,既是经济再生产,又是自然的再生产,这两种生产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既要遵循自然规律,更要遵循经济规律。

1、以优质产品为重点,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

造成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过剩,这种过剩既是相对过剩,同时也是结构性过剩。从淳安县的情况看,农产品品种差,质量低,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原料性或初加工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对粮食等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品种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后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必须从优化品种结构、种养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充分利用淳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提高淳安县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2、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当前第1页/共3页]

关键词:农民增收 现状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思考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淳安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农业大县,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问题,这是我县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现阶段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近几年来,淳安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进入了阶段性的新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1271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3559元,绝对数在短短7年内增加了近2倍。具体情况如下表所列:

单位:(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人均收入

1606

1919

2246

2575

2901

3215

3559

增长幅度

26.4

19.5

17

14.6

12.7

10.8

10.7

从总体上看,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根据近七年来的农民人均收入资料显示,我县的农增收速度都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6.4;而到2002年下滑到了10.8,平均每年下滑3.12个百分点。尽管2003年下滑势头有所遏制,但还是下滑了0.1个百分点,为10.7。

(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近五年来淳安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如下表:

单位:(元)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城镇居民

5921

6461

7534

8756

9742

农村居民

2246

2575

2901

3215

3559

城乡收入比

2.63

2.51

2.60

2.72

2.74

2003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59元。而同期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42元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74倍。2003年城镇可支配收入增长986元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数的2.84倍。2003年全县农民现金收入仅为3052元,比城镇要低6690元,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之比为3.19:1,由此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差距悬殊且进一步在扩大。如果把城市居民多种福利性隐性收入及财政转移收入全部算在内,那么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可能在5:1至6:1。

(三)农民收入结构比重发生变化

近年来,农民收入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务工时间的延长,农民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在收入的增长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1547元,是1997年的3.4倍,占纯收入的比重也由1997年的23.2上升到43.4,对我县6年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8.1。

二是家庭经营增长加快,收入结构改变。2003年淳安农村居民来自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为1570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农业收入人均91元,增长25.6;牧业收入人均550元,增长6.2;只有渔业收有所下降。此外,农村居民来自家庭经营的

二、三产业收入人均247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以家庭加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收入人均56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除社会服务业收入有所下降外,交通、运输、邮电业批零贸易业和社会卫生业收入的增速都在30以上,来自三产的人均收入也达到192元,增长25.4。

二、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仅从淳安农村自身的实际来看,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淳安地处浙西山区,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民与外界接触少,因此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思想观念比较浓厚,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更为突出的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有一部分农民袋里有了一点钱,不是投资生产,而是用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二是人地比例失调,农民就业不足。我县有38.7万农业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77,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人口与耕地矛盾非常突出,加上我县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滞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创新完善农民稳定增收体制思考当前,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障碍,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具有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功能,只有适当提高...

浅谈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摘要:近五年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有五个,“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今年的一号文件的重点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增加农民...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民持续增收意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

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动...

促进农民增收近期对策建议(一)加快调整对于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 将支持大型龙头企业的重点,转到支持其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出口创汇、产业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转到发挥其对农户、特别是中小...

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几点经验(赵玉良) 一、省内前列,开发大户达到150多户,被确定为全省七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并把榆次的红枣发展模式作为全省的样板大力推广。畜牧养殖也得到了快速的推进,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

坚持科学发展观寻求农民增收新途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寻求农民增收新途径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调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部署,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财经工委的同志对我市的农民增收...

做好促农增收加减乘除最近,我们到县,围绕我市农民收入的构成、制约因素和增收潜力等方面展开调研,从中获得了一些促农增收的启示。 一、我市农民收入的变化特点 从我市农民收入的整体现状看,总体水平...

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心得体会我市实施的“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旨在通过发展林禽养殖、林下养畜、林地种植、林业产业、林果产业、森林旅游,到2012年,使“两翼”地区农户纯收入在基础上户均增加1万元,达...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