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美学散步》读后感

11月08日 编辑 fanwen51.com

[《董存瑞的故事》读后感]《董存瑞的故事》读后感 这两天我看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令我非常感动。故事写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和战友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阅读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

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内容梗概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比如魏晋的书法,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父,就是魏晋人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的具体体现。艺术的欣赏是为了形成艺术的人格,而魏晋人的人格美,正是中国艺术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这个时代之前,思想定于一尊,艺术过于质朴;这时代之后,思想受儒佛道合流的支配,艺术过于成熟。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思想上的大自由。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

晋人发现了山水的美,王羲之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们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而对于哲理的探索,却是一往情深,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痴绝尤不可及。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12全文查看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是用心灵在体味自然。

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粘滞于物的自由精神,比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扩而大之可以形成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精神。美之极,则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大捷植根于谢安美的人格与风度中。枕

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的祖逖,勇于自新的周处,都是千载而下懔懔有生气的人物。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这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里求极量的丰富与充实;二是美的价值寄于过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比如王猷大雪夜忽忆戴安道,即乘小船就之,经宿至门即返,人问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宗白华认为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12全文查看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

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内容梗概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比如魏晋的书法,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父,就是魏晋人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的具体体现。艺术的欣赏是为了形成艺术的人格,而魏晋人的人格美,正是中国艺术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这个时代之前,思想定于一尊,艺术过于质朴;这时代之后,思想受儒佛道合流的支配,艺术过于成熟。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思想上的大自由。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

晋人发现了山水的美,王羲之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们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而对于哲理的探索,却是一往情深,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痴绝尤不可及。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是用心灵在体味自然。

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粘滞于物的自由精神,比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扩而大之可以形成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精神。美之极,则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大捷植根于谢安美的人格与风度中。枕

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的祖逖,勇于自新的周处,都是千载而下懔懔有生气的人物。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这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里求极量的丰富与充实;二是美的价值寄于过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比如王猷大雪夜忽忆戴安道,即乘小船就之,经宿至门即返,人问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宗白华认为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延伸阅读:

《又见雷锋》读后感夏令营中的较量读后感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万水千山读后感 因为我是班长读后感 小兵张嘎观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 别和陌生人说话读后感200字 不要和陌...

烈火丹心》读后感《烈火丹心》这本书讲述了老将军向守志为解放劳苦大众而浴血奋战的热血传奇故事,读了之后我真的是感慨万千。 向守志是一位共和国的上将。小时候他家境贫苦,倍受地主压迫,深知...

学习《政府精细化管理》一书读后感《政府精细化管理》一书 这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厚礼。作者温德诚先生将其多年来在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集结成此书。在书中,温先生不仅提出了政...

读《塑造教师》读后感篇1;《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

《红日》读后感2篇《红日》读后感1《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羊脂球》读后感《羊脂球》读后感1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1篇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应该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我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同样获益匪浅...

读《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有感,读后感2篇读《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有感,读后感1篇 数学是什么呢?对数学的理解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回答。《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对数学本质采用了描述性的定义。数学...

古文观止读后感穿越千年梦境,那数不清的笑靥浮现在眼前。有那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有那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而你,却是我心目中的,那个遥远时代的一支奇葩。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母亲又是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