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法机关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章标题:发挥政法机关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市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阅读
文章标题: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
**县地处**,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48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9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30多万人,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促
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十五”以来,全县共培训城乡劳动力36.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46.5万人次,其中境外输出554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45.5亿元,占全县GDP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后被省政府、省商务厅、省劳务办、省就业局授予“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外派劳务基地县”、“劳务输出示范县”等多项殊誉。
一、强化领导,构建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为民增收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立县产业,纳入了“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从多方面入手探索劳务输出新路子。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下发了《关于突破性发展劳务产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开发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制订了劳务输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两级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成立了“劳务办”、“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全县劳务输出的组织、信息收集等工作,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在各村社、街道和社区成立了劳务输出联络站,聘请劳务信息员127人、劳务经纪人23人、劳动保障协理员38人,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和劳务输出工作经费,建立了补贴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效果挂钩的机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了劳动保障、农业、财政等2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劳务输出联动协作机制,按时召开联席会,认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按季督查、评比、通报制度,逗硬奖惩。形成了党政直接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管理体系和以县劳务办、就业局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站为纽带,以村联络站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外协调、上通下达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把宣传引导作为劳务输出的先导工程,始终贯穿于劳务输出之中。一是利用大众传媒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休,强势宣传务工政策法规和致富典型,报道民工创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激励群众的务工热情。先后在《**周未》创办《务工政策问答》20多期,在县电视台开播《**人在广东》、《**民工走出国门》、《务工明星》、《培训_就业》等专题片50多期。二是开展主题活动抓宣传。每年相继开展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政策宣传月”、劳务洽谈会、“职中学生双选会”、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下乡进村”等活动,集中举办务工知识讲座和创业明星事迹报告会58场次,发送《务工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30多万份。三是通过信息服务抓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发手机短信等形式,宣传务工知识,广泛分析和发布务工、培训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由“固守种田、温饱即安、小富即满”的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掀起了“跳出土地谋发展,走出家门天地宽”的务工热潮。
三、狠抓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不培训,不输出”的要求,实行“政府买单、学校接单、企业订单、培训免单”的“四单”模式,积极开展输出前培训。一是健全培训体系。考核认定了县就业训练中心、**职中、农广校、女子职业学校等8家公办机构和**饭店、联合科技等13家社会力量办学实体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社会化培训体系。二是紧抓项目培训。近年来,该县成功争取到“省级财政劳务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中英大龄女童培训项目”、“加拿大慈善基金孤残、特困女童培训项目(全国仅**实施)”等培训项目,组织各类培训8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达5487人。三是抓实引导性培训。坚持培训教师、媒体资源、人才培养、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五进村”,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予以引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自去年来,先后深入148个村社,开展引导性培训17.4万多人次。四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各培训基地根据劳动者的意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12全文查看,广泛开办建筑、缝纫、烹饪、电工、钳工、焊工、种植、电脑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已培训农村劳动力6248人次。五是抢抓订单培训。按照“政府搭台,学校唱戏,校企联合,互利共赢”的思路,引导各培训基地根据域内外联谊企业及用工单位的要求,开展定单培训,定向输出。几年来,各培训基地为潮阳富田制衣有限公司等56家用工单位组织订单培训14582人
。今年县就业局还与广东玖龙纸业公司联合举行了两次人才招聘会,王超等31名高考落榜生获聘,由玖龙纸业公司出资送往华南理工大学深造,学习期满后,直接到玖龙公司工作,探索出招聘、培训、就业为一体的委托式培训新模式。通过培训,打造出缝纫、家政服务、煤矿开采、电子操作、厨师为主的五大劳务品牌,劳务输出实现了由体能性向技能型、粗放型向品牌型转变,西兴职中、**职中、**农广校、**女子职业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劳务培训示范基地。
四、搭建平台,加大输出力度。按照“联合企业、外输内补、协调各方、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一是依托劳务基地往外输。通过聘请劳务联络员、外派劳务调研员、走访联谊知名企业、向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办事处等形式,先后建立起以广东、福建为主的东南沿海电子、玩具业劳务基地,以北京、山西、河南为主的建筑、煤矿开采劳务基地,以新疆、陕西为主的综合劳务基地,以成都、重庆为主的川菜、火锅餐饮经营劳务基地共92个,劳务网点65个,成为全县劳务输出的固定阵地,每年吸纳民工达8万多人。在劳务基地中积极开展“精品劳务基地”创建活动,开创出了“变廉价输出为高薪输出,变单工种输出为多工种输出,变输出个体为输出家庭,变输出民工为输出员工”的“北京大安山煤矿劳务合作模式”,使1851名民工、684个民工家庭走上了务工致富的“连心桥”。二是依托政府引导往外送。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每年利用元旦、春节民工返乡和求职的高峰期,举办劳务洽谈会,吸引外地的用工企业来县内考察、交流,开展招聘活动,洽谈劳务事宜。几年来,通过劳务洽谈会成建制输出2万多人。三是依托劳务订单往外引。积极参加省内外劳务洽谈会,与各用工单位广泛联系,争取劳务订单。几年来,先后组团参加了上海、西藏、浙江等13地举办的劳务洽谈会,签订劳务订单1.5万余人,成功输出1.2万人。四是依托务工能人往外带。充分发挥务工能人的带动效应,组织亲连亲、戚连戚式的劳务输出,目前,全县已培育起6200多名劳务输出带头人、经纪人,每年有5万多名城乡劳动力依托谭鱼头公司董事长谭长安、上海财能投资公司董事长刘星辉等一大批务工能人实现异地稳定就业。五是依托外派劳务公司往外派。积极与成都国际、遂宁寰宇、乐山天顺、南充东方国际等10多家外派劳务公司联姻,发展境外劳务输出。先后向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输出554人。六是依托产业发展本地转。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几年来,全县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在输出过程中,坚持组织输出与多元输出相结合,做到与企业没有联系的不输出、不向诚信度不高的企业输出、不向可能拖欠工资的企业输出,实现了由盲目自发型向政府定向型转变,由零星松散型向有序化、规模化输出转变,由国内输出型向境外输出型转变。
五、全程服务,维护民工权益。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做到输前有培训、输中有护送、输后有服务,为民工提供贴心化、全程化服务。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在**县城建立了可同时容纳150人食宿的“农民工公寓”,免费提供住宿;每年春运期间,派出人员在成都、达州、宣汉三地的火车站设立民工服务站,帮助民工解决购票难、出行难等问题;在各村社成立了“助耕队”,各学校推行“留守学生寄宿制”,全力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回访制度。将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相结合,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每年组织民工慰问小分队,分赴各劳务基地慰问看望民工,走访用人企业和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督促用工单位为民工参加相关社会保险,排查劳资隐患。去年,该县还推出“亲情农保万里行”活动,吸纳5482名务工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三是构建维权网络。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小组”、“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办事处”和劳动争议仲裁院,在民工集中的广州、深圳、北京等地成立了10多个**民工工会和党支部,在北京大安山煤矿等20多个用工单位设立了维权协议员,负责管理当地民工,监督企业的用工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协调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特别是2005年5月,该县为死于山西煤矿矿难的15名**籍民工追回赔偿金320万元,得到社会广泛称道,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推介经验。几年来,先后成功调解重大劳务纠纷130多起,为民工挽回和索赔经济损失达1100多万元。
六、引凤还巢,反哺家乡经济。积极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建立起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是提供扶持政策。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推行“六不限制”和“五个优先”政策,将回乡人员创办的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范围予以扶持,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租用等相关税费。二是开展创业指导。组建了由县级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免费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论证、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决策参考等服务,引导他们免费参加全县组织的创业培训等活动。三是进行创业激励。每年评选一批返乡创业明星,大张旗鼓予以表彰奖励,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起浓厚的创业氛围。今年,谭长安、张必海、何进等25位返乡创业人员还被市政府表彰为“农民工创业之星”。几年来,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完成了从“挣钱填肚子”到“攒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嬗变,全县有近6000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6000余家,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两万余人,产生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效应。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12全文查看文章标题: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
**县地处**,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48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9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30多万人,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促
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十五”以来,全县共培训城乡劳动力36.5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46.5万人次,其中境外输出554人次,实现劳务纯收入45.5亿元,占全县GD和农业总产值的30.1和41.1,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后被省政府、省商务厅、省劳务办、省就业局授予“劳务开发先进基地县”、“建筑劳务输出10强县”、“外派劳务基地县”、“劳务输出示范县”等多项殊誉。
一、强化领导,构建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问题,为民增收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立县产业,纳入了“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从多方面入手探索劳务输出新路子。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下发了《关于突破性发展劳务产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开发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制订了劳务输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纳入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为全县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两级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成立了“劳务办”、“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全县劳务输出的组织、信息收集等工作,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站,在各村社、街道和社区成立了劳务输出联络站,聘请劳务信息员127人、劳务经纪人23人、劳动保障协理员38人,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和劳务输出工作经费,建立了补贴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效果挂钩的机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了劳动保障、农业、财政等2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劳务输出联动协作机制,按时召开联席会,认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按季督查、评比、通报制度,逗硬奖惩。形成了党政直接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管理体系和以县劳务办、就业局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站为纽带,以村联络站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外协调、上通下达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把宣传引导作为劳务输出的先导工程,始终贯穿于劳务输出之中。一是利用大众传媒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休,强势宣传务工政策法规和致富典型,报道民工创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激励群众的务工热情。先后在《**周未》创办《务工政策问答》20多期,在县电视台开播《**人在广东》、《**民工走出国门》、《务工明星》、《培训_就业》等专题片50多期。二是开展主题活动抓宣传。每年相继开展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政策宣传月”、劳务洽谈会、“职中学生双选会”、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下乡进村”等活动,集中举办务工知识讲座和创业明星事迹报告会58场次,发送《务工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30多万份。三是通过信息服务抓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发手机短信等形式,宣传务工知识,广泛分析和发布务工、培训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由“固守种田、温饱即安、小富即满”的意识向市场经济意识转变,掀起了“跳出土地谋发展,走出家门天地宽”的务工热潮。
三、狠抓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按照“先培训,后输出,不培训,不输出”的要求,实行“政府买单、学校接单、企业订单、培训免单”的“四单”模式,积极开展输出前培训。一是健全培训体系。考核认定了县就业训练中心、**职中、农广校、女子职业学校等8家公办机构和**饭店、联合科技等13家社会力量办学实体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充分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社会化培训体系。二是紧抓项目培训。近年来,该县成功争取到“省级财政劳务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中英大龄女童培训项目”、“加拿大慈善基金孤残、特困女童培训项目(全国仅**实施)”等培训项目,组织各类培训8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达5487人。三是抓实引导性培训。坚持培训教师、媒体资源、人才培养、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五进村”,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予以引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自去年来,先后深入148个村社,开展引导性培训17.4万多人次。四是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各培训基地根据劳动者的意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办建筑、缝纫、烹饪、电工、钳工、焊工、种植、电脑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已培训农村劳动力6248人次。五是抢抓订单培训。按照“政府搭台,学校唱戏,校企联合,互利共赢”的思路,引导各培训基地根据域内外联谊企业及用工单位的要求,开展定单培训,定向输出。几年来,各培训基地为潮阳富田制衣有限公司等56家用工单位组织订单培训14582人
。今年县就业局还与广东玖龙纸业公司联合举行了两次人才招聘会,王超等31名高考落榜生获聘,由玖龙纸业公司出资送往华南理工大学深造,学习期满后,直接到玖龙公司工作,探索出招聘、培训、就业为一体的委托式培训新模式。通过培训,打造出缝纫、家政服务、煤矿开采、电子操作、厨师为主的五大劳务品牌,劳务输出实现了由体能性向技能型、粗放型向品牌型转变,西兴职中、**职中、**农广校、**女子职业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劳务培训示范基地。
四、搭建平台,加大输出力度。按照“联合企业、外输内补、协调各方、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一是依托劳务基地往外输。通过聘请劳务联络员、外派劳务调研员、走访联谊知名企业、向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办事处等形式,先后建立起以广东、福建为主的东南沿海电子、玩具业劳务基地,以北京、山西、河南为主的建筑、煤矿开采劳务基地,以新疆、陕西为主的综合劳务基地,以成都、重庆为主的川菜、火锅餐饮经营劳务基地共92个,劳务网点65个,成为全县劳务输出的固定阵地,每年吸纳民工达8万多人。在劳务基地中积极开展“精品劳务基地”创建活动,开创出了“变廉价输出为高薪输出,变单工种输出为多工种输出,变输出个体为输出家庭,变输出民工为输出员工”的“北京大安山煤矿劳务合作模式”,使1851名民工、684个民工家庭走上了务工致富的“连心桥”。二是依托政府引导往外送。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每年利用元旦、春节民工返乡和求职的高峰期,举办劳务洽谈会,吸引外地的用工企业来县内考察、交流,开展招聘活动,洽谈劳务事宜。几年来,通过劳务洽谈会成建制输出2万多人。三是依托劳务订单往外引。积极参加省内外劳务洽谈会,与各用工单位广泛联系,争取劳务订单。几年来,先后组团参加了上海、西藏、浙江等13地举办的劳务洽谈会,签订劳务订单1.5万余人,成功输出1.2万人。四是依托务工能人往外带。充分发挥务工能人的带动效应,组织亲连亲、戚连戚式的劳务输出,目前,全县已培育起6200多名劳务输出带头人、经纪人,每年有5万多名城乡劳动力依托谭鱼头公司董事长谭长安、上海财能投资公司董事长刘星辉等一大批务工能人实现异地稳定就业。五是依托外派劳务公司往外派。积极与成都国际、遂宁寰宇、乐山天顺、南充东方国际等10多家外派劳务公司联姻,发展境外劳务输出。先后向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输出554人。六是依托产业发展本地转。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几年来,全县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在输出过程中,坚持组织输出与多元输出相结合,做到与企业没有联系的不输出、不向诚信度不高的企业输出、不向可能拖欠工资的企业输出,实现了由盲目自发型向政府定向型转变,由零星松散型向有序化、规模化输出转变,由国内输出型向境外输出型转变。
五、全程服务,维护民工权益。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做到输前有培训、输中有护送、输后有服务,为民工提供贴心化、全程化服务。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在**县城建立了可同时容纳150人食宿的“农民工公寓”,免费提供住宿;每年春运期间,派出人员在成都、达州、宣汉三地的火车站设立民工服务站,帮助民工解决购票难、出行难等问题;在各村社成立了“助耕队”,各学校推行“留守学生寄宿制”,全力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回访制度。将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相结合,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每年组织民工慰问小分队,分赴各劳务基地慰问看望民工,走访用人企业和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督促用工单位为民工参加相关社会保险,排查劳资隐患。去年,该县还推出“亲情农保万里行”活动,吸纳5482名务工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险。三是构建维权网络。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维权服务小组”、“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办事处”和劳动争议仲裁院,在民工集中的广州、深圳、北京等地成立了10多个**民工工会和党支部,在北京大安山煤矿等20多个用工单位设立了维权协议员,负责管理当地民工,监督企业的用工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协调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特别是2005年5月,该县为死于山西煤矿矿难的15名**籍民工追回赔偿金320万元,得到社会广泛称道,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推介经验。几年来,先后成功调解重大劳务纠纷130多起,为民工挽回和索赔经济损失达1100多万元。
六、引凤还巢,反哺家乡经济。积极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建立起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是提供扶持政策。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推行“六不限制”和“五个优先”政策,将回乡人员创办的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范围予以扶持,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租用等相关税费。二是开展创业指导。组建了由县级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免费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论证、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决策参考等服务,引导他们免费参加全县组织的创业培训等活动。三是进行创业激励。每年评选一批返乡创业明星,大张旗鼓予以表彰奖励,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起浓厚的创业氛围。今年,谭长安、张必海、何进等25位返乡创业人员还被市政府表彰为“农民工创业之星”。几年来,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完成了从“挣钱填肚子”到“攒钱盖房子”再到“筹资办厂子”的嬗变,全县有近6000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6000余家,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两万余人,产生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社会效应。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劳务产业》
延伸阅读:
在科学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在“科学发展上水平”上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性修养的重点有所不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如何做好劳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文章标题:如何做好劳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劳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国家佣工制度的深入改革,企业的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这就是:企业出现了三结合的职工队伍...
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今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下起伏,劳动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各种增支减利因素增多,各企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文章标题: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实践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实践的主体性 摘 要: 企业自主创新不同于高精尖方向的科学前沿研究,它不是靠少数科技精英努力而带来重大突破性进展。在烟草行业自主创新实践中...
如何发挥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
对劳务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劳务用工的现状 劳务用工从个别到普遍,从自发形成到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目前,劳务用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劳务用工劳动关系复杂。由于劳务派遣单位...
党员如何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前,我市正在开展创建和谐文明社区工作,对于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如何在创建和谐文明社区中发挥作用,是摆在每个共产党员面前的新课题。通过对几个不同类型社区调查,笔者感到从以下...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加快税源经济发展国税部门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把科学发展观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国税事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国税工作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