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阅读
教师读论语有感
(一)
《论语》四书五经之一,是记载春秋末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在我们讲《论语》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在山东曲阜诞生。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后宋国人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我氏。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自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上千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上千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但到了现代,论语又在人们中流行,里面还有许多思想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那么论语又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那论语又是讲什么的呢?
一,讲学习: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显的尤为重要,假如人不去学习那么他就会变的蛮不讲理,不能辨别事物,一无是处,那么,这个人就在这个世界上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用来衬托红花。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学习。首先要对学习有兴趣,就像论语里所说的: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知者。意思是:(对于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当然并不是学习了某样东西后就完事了,也要对它时不时的复习,因此论语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最后,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学习,论语又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就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里面就告诉我们学习要靠自己坚定的毅力来走下去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想做,要战胜困难,不能因为只有最后一步而松懈,也不能因为只前进进了一步就放弃。当然学习也要勇于面对错误,不要不懂装懂,要不懂就问,论语中也有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讲孝道,孝,在中国古代至今天都占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论语这部书中,也毫无疑问的占据了比较大的篇幅,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意思就是:不孝顺的是就不是正人君子,这一类的人是很少的。论语中有很多句子都谈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论语也提到了很多关于孝道的概念,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诚然,行孝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奉养,但是孔子并不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的确,孝并非是单纯的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物质固然重要,但父母同时也需要心灵的慰藉,这句话这反映了人性最深的本质。
三,讲仁爱,仁爱,在论语中有出现过很多次,孔子主张的仁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仁爱,是现实主义的仁爱,而不是理想主义的,不切实际的仁爱。仁爱本来就是自私的爱,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并且应该拥有仁爱的心。人的爱心有两种,一种是无私的仁爱,譬如父母对儿女的爱;另一种是自私的仁爱,即孔子提倡的仁爱。无私的爱是天生固有的,与人的理智和认识无关的爱。每个人都拥有无私的爱,不仅每个人,每个动物也拥有这样的爱。生儿育女是人和动物普遍拥有的,无私的爱。自己的儿女身陷险境的时候,父母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奋不顾身地救助他们的儿女,他们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爱。这样的爱,不需要人们倡导就在人们的心中的,是不需要进行社会教育,是不需要讲道理。而自私的仁爱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宰予问孔子:如果有一个仁人君子,有人告诉他说,有人掉进井里了,于是他就奋不顾身跳进井里救人。您对他这样做如何评价。孔子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死,但不可以身陷绝境;君子可以受欺负,但不可以受蒙蔽。文中孔子却对那个奋不顾身跳进井里救人的人的行为不主张,因为孔子认为作为一个仁人君子,他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救助那些身陷困境者,这就是自私的仁爱,而不是看都不看就让自己深陷困境,因此孔子才不主张那种行为,那个跳井救人的君子在有人要求他去舍生救一个人时,说他作为一个仁人君子要仁爱啊什么的,理所当然要去舍生救人,但孔子不认为这是正确的,自己都不能从井里爬出来,还要去救人,这不是去送死吗?所以孔子不主张这种行为,而这,就是孔子认为的自私的仁爱。
在整一部论语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和道理在今天的世界里依然有巨大的价值,对于论语我们要努力的去了解和学习,并以此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进行完善。
教师读论语有感
(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
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说了,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鲁迅先生原以为可以用笔做刀剑,用激烈的言词,大声得呼喊惊醒沉睡的中国人。可是她错了,文学的力量微乎其微,鲁迅本人也似乎被我们遗忘了。是毛主席率领的,手握着真正的枪杆子的百万雄师,彻底改变了中国,用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可是很遗憾,毛主席也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单单依靠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于是,他打倒了孔子。于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是孔子,毛泽东,还是鲁迅,他们对人性善和恶的两面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解决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质和所处时代而不同,至于结果,只有历史去评说了。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是发一点牢骚罢了。随着我这并不聪明的脑子的一点小小的进步,我越来越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其说一场经济和政治革命,不如说是一场人性的革命。如何能让劳动者联合起来,不是仅为自己的一点私利,团结一心,为捍卫胜利果实而奋斗。如何保证那些代表人民掌权的人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更不是做剥削,欺压人民的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
更重要的是,究竟这种出自于公心,而非私心的推动力有多强大呢,真的可以代替私心成为推动历史的发展的动力吗?从历史看,至少目前为止,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人们的私利显然要比公心有着更为强大的推动力,确切的说,真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还是具有其合理性的,生命力的。战胜资本主义的道路,也就是战胜人类自己自私,自利的道路,是异常艰难的。但是,我相信,由于人的自私,自利而造成的对抉择的失衡,也就是对中庸之道得丢失——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是否知道有这么回事,大家都知道的。而是如何去做到这件事,这是大家不知道的,为了真正做到平衡,不极端,除了要摆正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根本关系外,恐怕真正需要的是“吾日三省乎己“和“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闻“的毅力和信念,是坚决的信仰和执行,而非理论的探讨。但我知道信念和毅力,这正是当今世界所缺少的(抛开对金钱的毅力和信念不算)——必会造成“群体短视“,也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注定了我们只有在一次大规模的毁灭之后,才会在废墟上建立这样一种共识。
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其意义有了极大的不同。孔子其实是最早的社会主义的倡导人,是第一从实践上去探索的学者,只是方向有些不同——他的学说是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和把握,和各种实践的操作方法。这同样是儒家现代复兴的基点所在。
教师读论语有感
(三)
有一个寓言,它说在某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亲,跟妈妈相依为命,靠做手工维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为从来没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在这样极为贫寒的生活中,她长到了十八岁。
在她大喜过望,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9xwang.)她捏着这点钱,绕开人群,贴着墙角朝商店走。
一路上她看见所有人的生活都比自己好,心中不无遗憾地想,我是这个小镇上最抬不起头来、最寒碜的女孩子。看到自己特别心仪的小伙子,她又酸溜溜地想,今天晚上盛大的舞会上,不知道谁会成为他的舞伴呢?
她就这样一路嘀嘀咕咕躲着人群来到了商店。一进门,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台上摆着一批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发饰。
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她看到价签上写着十六美元,就说我买不起,还是不试了。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经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售货员拿起镜子让她看看自己。当这个姑娘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突然惊呆了,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
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的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接过售货员找的四美元后,转身就往外跑,结果在一个刚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叫她,但已经顾不上这些,就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前跑。
她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小镇最中间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给她的都是惊讶的目光,她听到人们在议论说,没想到这个镇子上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谁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欢的那个男孩,那个男孩竟然叫住她说: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荣幸地请你做我圣诞舞会的舞伴?
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
刚一进门,那个老绅士就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样的区别?《论语》中对于“勇敢”有怎样的诠释?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对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
孔夫子曾经调侃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这个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时还能跟随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听到这个话非常得意。结果老师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子路这个人除了勇敢,别的什么都没有。(《论语·公冶长》)“好勇”是子路的特点,但他的勇敢又缺少点内涵。
延伸阅读:
观《流浪者》有感2013级法学3班 杜旭 在一次《犯罪学》课程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印度电影《流浪者》。这是一部由普利特维·拉兹·卡普尔和纳尔吉司·杜特主演的印度剧情、家庭、歌舞、爱情电...
小学听语文主题学习课有感——随张贵栓赴横水中心小学听语文主题学习课有感 王长顺 听语文主题学习课时,我的脑海里总是翻滚着晋时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2月7日,与北京新学校...
《老炮儿》观影有感小刚导演的作品,真的对我影响很大,从小到大吧,也许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王朔、刘震云、叶京、葛优、张涵予等。 小时候喜欢军挎包、绿军装、军帽和小刀等,说实话,那时候是无意识的,...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600字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爱斯美拉达死得太可惜了!的确,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受到欺骗,从而被推入了死亡的悬崖。她爱的人贪慕荣华富贵,而爱她的人(其中一个),却由爱转化成...
观《人生》有感周美玲 路遥的作品我看的也不是很多,以前最喜欢的是《平凡的世界》,因为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也就是所谓的"平凡的世界"吧!大学学现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路遥的...
观古诗词比赛有感周和和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我也借花献佛,感恩大家:感谢你们一年来与我一起走过,感谢你们带给我欢笑与快乐! 今天下午是职教中心高二年级13个班的古诗词表演比赛,比赛在大家齐唱国...
村情民意大走访有感——村情民意大走访有感 李敏 干净整齐的街道,苍翠的地被,宽阔的广场,这是我工作了3年多的李南村,而今更是气派漂亮了。不再驻村的我,已经很久没到村子里来了,这次大走访,又把我拉...
观祁剧《魏源》有感今年是魏源诞辰221周年,祁剧艺术家们将他的艺术形象生动的展现于祁剧的舞台,以纪念这位划时代的文化巨人,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
观《对风说爱你》有感观《对风说爱你》有感编者按:有什么是不会随世俗消弭的呢?只需一个微弱的信号,它便会如风一般,穿越无尽的人海,穿过一段又一段时光的洪流,重回到你的身旁,久久不散。真情在奔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