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励志故事]锥刺骨 战国时,苏秦十次上书秦惠王,意见不被采纳,回家后发愤读书,瞌睡了,就用锥子刺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战国策秦策一》) 头悬梁 孙敬,西汉信都(河北冀县)人,从小非常好学,因为家...+阅读
古代名人学士不仅阅读时字字推敲,反复研究,而且在写作时,更是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一)王安石炼字
王荆公(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洪迈《诗词改字》)
(二)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第一个故事是同学们所熟悉的,王安石开始用的到、过、入都是动词,只是客观地说明春风来了,没有其他内容;后来用的满、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满仅仅描写了春风吹拂的范围之广、面积之大,而绿字则把春风吹来大自然发生的可喜变化描绘出来了,当然绿字要好得多。
第二段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三)荆公炼字
1705年春,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在宦海几经沉浮之后,又一次被起用,他先乘官船由江宁(今南京市)往汴京(今开封市)赴任。此时,江南正是山花红似火、江水碧如染的时候。一天傍晚,官船停在瓜洲过夜。王安石站在船头上,观景赏目。他见京口(今镇江市)与此地遥相望,江岸上连绵青山若隐若现,滔滔江水波澜起伏,诗兴大发。他取过纸笔,一挥而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成之后,王安石一字一句斟酌润色,总觉得第三句不如意,尤其这到安没有把春风的神韵写出来。于是圈去到字,改为过字,又一想,还觉不妥,就又抹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改来改去,一时竟没有合适的眼,便撂笔出舱,让春风吹一吹混沌的头脑。
突然,他相聚到王维春草明年绿的诗句。这绿字下得多好啊!春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春草萌发,一派生机,这春风(确能 确实)使大地变绿,绿色(确能 确实)是春天的写照。此情此景下好寓意改革。想到此,他快步进舱,把诗改好,重抄一遍,情不自禁朗诵起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