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论孔子的世界观及其教育方法

12月20日 编辑 fanwen51.com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摘要: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

想到写毕业论文就头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缓解头疼![论文关键词]孔子;道;德育方法[论文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是如何做人,这也是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世界观及其教育方法的研究,探讨孔子教育方法的合理性,以便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把教育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以德行为根本。孔子是成功的教育家,教育理念与世界观的一致性是孔子教育成功的原因之一;善于运用教育方法是其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孔子的世界观孔子的世界观即孔子的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以道为人生的根本追求。什么是孔子的道呢?孔子在《系辞传》中指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说明了万物、生命的起源。那么游魂又从何而来?孔子进一步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人人本具的性体,此性天然而有,寂静光明,无生无死。太极动则显象起用,所生之象,其数无穷,但始动之际,只有一明一暗两种形色,明色为阳,暗色为阴,因此称为阴阳两仪。阴阳消长,于是太极失明,转变为游魂,流转生死。总之,儒家认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生万物。五行体现于人则是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所以,做到仁、义、礼、智、信就是符合道。孔子的世界观决定了其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学说是以仁为核心的,这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决定的。《述而第七》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就是心向着道,为了追求道,就得据于德。《中庸》说:率性之谓道,循性不变就是道。德出于道,所以,为了追求道,就得据于德。道是体,德是相,两者皆是内在。由内而外起作用,即是仁和艺。依于仁就是一切从仁上开始。仁是道和德的表现,所以以仁为核心的教育内容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决定的。游于艺就是通过六艺来达道。《论语》开篇首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指出学习的目的是改正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行仁,并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以此达道。所以,孔子的世界观决定了孔子的人生追求,也使道德成为教化的主要内容。孔子的世界观决定了其教育方法。我们知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同时又对具体方法有指导作用。《大学》把儒家教学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现方法就是使心专一,《三字经》中概括为教之道,贵以专。传统的教学注重内求,给学生一段诗文,先不讲意思,让学生不断地读,则其意自现。孔子的学生都学《诗》,《诗》越读,意思越出来,出的不是诗文的意思,而是本心的真知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与以太极为本体的世界观相一致。孔子在教学中一系列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也都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比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

二、孔子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由不同层次的方法构成的,有方法论层次上的德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法,也有具体方法。本文尝试着对孔子的几个主要教学方法加以探究。1.身教法。身教就是以身垂范。《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中包含有身教的意思。在道德教育中身教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身教具有教化功能。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思想、信念等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别人可以透过一个人的行为体会到他的思想和信念,从而实现教化功能。其次,身教具有榜样作用。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容易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另外,榜样还通过激励和感染,促使人们坚定信念并化为行动。儒家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因此,身教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以道德修养为重,所以能身体力行,不断地完善自己。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第一》)从子贡对孔子的评价可知孔子为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礼让,可见孔子非常重视自身修养,为学生做出了好榜样。2.寓教于乐。孔子注重在艺术中陶冶性情。孔子的学生都学《诗》,《诗》能陶冶性情,使人的喜怒哀乐皆中节。《为政第二》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篇全为真情流溢之作,学得这个真字,言行思想无不率真,便是由《诗》入道。这样,内容上是大道的表达,再配上和谐的音乐,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艺术教育中提升人格。音乐等艺术对人的道德修养有很大影响。《乐记》指出: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乐记》还阐明了先王立乐之方: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这段话说出音乐与人的道德之间的关系,可见,艺术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3.启发诱导。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来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它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就不再多说了。启是使人获得开导,好像突破盲点,领悟其要旨;发是使人获得引发,找到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所以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充分思考,并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体认。这样做的理由有二:其一,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学记》指出: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学生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学而第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文中反映出子贡对贫富的看法已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孔子则提出更积极的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促使子贡立即联想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见子贡已经获得了启发,体认到做人要不断地完善自己。4.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既然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那么在教学中就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孔子擅长运用因材施教法。《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第十一》)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所以孔子鼓励他放开手脚去做;而子路却胆大敢为,所以孔子对他多加管束。这种因材施教法,契机契理,所以孔子的学生出现了七十二贤。论孔子的世界观及其教育方法

延伸阅读:

柏拉图和孔子的“理想国”的相似性的哲学论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哲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导读:理想国形成背景的相似性。对社会秩序、和谐盛世的共同追求。也整整延续了几千年人类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论文关键词:形成背...

从《论语》看孔子幸福观的特质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和永恒话题。在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前800前200年间),东西方文化大家对此都提出了精辟的思想,影响人类文化至今。孔子(前551前479年)虽没有专著论述幸福哲...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 要: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各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研究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西方国家 中国 思想政治教...

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经历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们能否顺利毕业,所以还是要认真对待的。下面FANWEN51提供文化毕业论文一篇,欢迎大家阅读思考!摘...

浅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大学毕业论文,可能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们还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那么小编话不多说,直接为同学们带来哲学毕业论文论文一篇,希望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摘要:...

孔子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作用与影响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关于孔子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作用与影响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摘 要:孔子是先秦儒学流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

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现在大学及以上学历毕业时要想获得学位证必须写一篇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然而,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非常有难度。下面文书帮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优秀的哲学毕业论文,供大...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

孔子的中庸精神与其对我国古典文学影响孔子的中庸精神与其对我国古典文学影响是小编为你带来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尧舜禹时期,确立于先秦。 孔子是...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