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生命美学方法论评析]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FANWEN51给大...+阅读
摘要:中国美学思想是以儒道禅三者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独有的艺术特征,中国的古典审美建立在儒家的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基础上的儒道禅三者相互交融审美观。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的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和谐美;尽善尽美;乘物游心;冥思顿悟
中国画的审美意识形态自然是建立在儒道禅三者相互交融的艺术特征之上。在美的在追求上都是真善美的本质表达:以儒学的尽善尽美,以道家的乘物游心,以禅学的梵我合一三者的交融互补,从而架构起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使其在表达中不受视角,不受空间的限制,自取立意,直抒胸臆的表达。
一、尽善尽美――情与理的和谐
和谐之美首先从礼中而来,美从礼出。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在《诗》中就有立于礼,咸与乐的记载,其艺术的功用就在于审美的感化力量使得社会性的礼教规范,通过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来表达出美术的尽善尽美。儒学的基本宗旨是礼,中国的美自然也就美从礼出,有着克己复礼的主张。在艺术的审美中,儒家思想提倡以宗法为美的根本,把成教化,助人伦作为最高的目标,从而抵达内心的的和谐容纳现世情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理想美的境界,从而达到和谐的辩证统一。
孔子的和谐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和谐的辩证观。孔子把美分为两个标准:一个为社会标准,一个为艺术标准。
美与善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美的思想中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和谐美,更体现于内在的和谐美。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孔子的仁学思想产生在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的基础上,体现出人道主义和博爱的精神。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显示出来其社会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关系。孔子不仅在美与善的辩解,在文与质上也做了进一步的阐释,阐释情与理的和谐美。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如今对很多画家都有着很深的影响,文是外在的和谐,而质是内在的和谐。在作品中,如果只有一个外在的东西,而没有了实质的、内涵的东西,那鉴赏作品也味同嚼蜡,只有情与理达到了和谐统一,美方能和谐。从魏晋开始,中国绘画在追求作品的同时,更追求人品与画品之间的结合。人品不高,画品不致。苏轼曾经就赞美过文同的人格: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不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二、乘物游心――心与物的和谐
儒学的象征是儒雅博学,不苟言笑,文质彬彬,严于为师。而我们也不会忘掉庖丁解牛,解衣盘礴,庄周梦蝶的庄子。庄子继承了老子学说,是道家哲学,美学的继承人。道家思想的哲学在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道家学说产生于战国时期,老子学说兴于汉初,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却有截然不同的思想:一种是入世的哲学观,一种是出世的哲学观。道家认为道是万物一切,在《易经》中说到:一阴一阳谓之道。庄子曰: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的等是非,齐生死对中国画的审美艺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到了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这就是庄周梦蝶,其实庄周梦蝶并非只是说梦话,而是阐明了生与死的观念,也就是心与物的辩证观。庄子的思想不仅仅只有幻化理想,而且在艺术的创作中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解衣盘礴的思想,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到了澄味释怀的主张。二者如出一辙,道出了创作中心解除物的束缚,唯心所用的表达。在精神上,庄子提倡绝对的自由,脱俗的人格。庄子的无情、无为、无己是道的高潮境界。与无情相关的是无己。在《庄子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与无功、无名都是理想人格之谓。
天与人的的合一在庄子思想中称之为和之以天倪。在这里的天倪就是天道,在绘画中则可以认为是师造化,而和则是顺承。所谓的天人合一就出于此。庄子倡导的真与自然,主张内在与精神的结合,达到心与物的和谐。中国画妙道自然,一向讲究的是以形写神,讲究的是神采,不讲究形似,而在于神。齐白石老人也曾经说过画贵在似与不似,而苏轼则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这也导致了中国绘画的写意性的形成,注重的是内心的表达,而非是客观的摹写。
三、冥思顿悟――梵与我的和谐
儒家和道家成为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儒家在社会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尽善尽美;而道家的乘物游心、天人合一,二者虽然主张不同,但相互之间并不冲突,两者之间的互补则构成来了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审美支柱。而在中国庄子学说与禅宗学说又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的美学中如果缺少了禅宗的理论,或许中国的画论就不再完整。禅宗的思想对中国人的意识影响也非常重大。禅宗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冥思顿悟。禅的本意就是静思,自古以来佛教都会有打坐的传统,在打坐时排出外界的干扰,澄澈自己内心,领悟到本心的清净,达到内心与外界的融合,到达的是梵我合一的高超境界。
关于儒、道、禅之间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的问题上,大文豪鲁迅就曾经在《鲁迅全集》中做过这种阐述: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凡有文人学士、道士、和尚,大抵以无操持为特色的。晋以来的名流,每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着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唐有三教辩论,后来变作大家打诨。所谓名儒,做几篇伽兰文也不算什么大事。宋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清呢?去今不远,我们还可以知道儒道者相信《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并且会请和尚在家里仟拜。鲁迅在这段文字中阐述各个朝代的之间儒、道、禅之间的关系,自从汉代之初,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随之产生,自然而然的也就融入到了中国的文化体系中。三者相互争雄,但是又相互吸收。
结语:
中国的艺术特征在世界上有着鲜明的特征屹立于东方之林。集中体现了东方的美学思想,儒道禅三者相互交融而构成的艺术观念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审美特征,起初的儒、道、禅在思想上的相互对立在如今已经走向了相互融合,儒家的道德伦理,道家的无我精神,融合到佛教的宗教理论。儒道禅互补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如今的多元时代儒道禅互补的美学观念仍为主导。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2]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3]贾涛.中国画论论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中国画中“和谐”的美学
延伸阅读:
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观念之差异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
中国画的艺术特色美术学论文摘要:中国画的历史得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最初是画在丝织品上的,称之为帛画。最初的绘画手段主要是线条的描绘,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中国画...
中国画语言的艺术意蕴艺术论文摘 要: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有着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彰显出高远的人生追求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在世界绘画中呈现出独特的面貌。从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语言的艺术意蕴两个方面探讨中国...
宋代艳词的美学特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宋词的美吧!摘 要:宋代艳词承袭了词的幽微、纤巧、柔婉的审美特质,且独具生动、憨朴、清新、真率的美学特征...
从接受美学的视野看“汉赋与文学自觉”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童鞋们都很忙。有的忙着各种招聘考试,有的忙着投简历面试,有的忙着研究生的复试,还有公务员面试。但是正当此时,大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写毕业论文!毕业...
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当今,中国画艺术家立足东方,中学为本,传承传统文化,不拘一格融合西方文化,大大拓展中国画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兼容发展之路。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中国画的发展趋势。...
中国画的色彩观为各位美术学的同学推荐中国画的色彩观,欢迎大家阅读哦! 摘要: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观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孕育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特色。中国画的色彩观的变化,无...
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是小编为各位哲学的同学准备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中国的水墨画以其独特的单纯性、朴素性、自然性等特征在世界画史上独领风骚。 无论...
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摄影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活动,而是逐渐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与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