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教育中的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被世界各地所推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个人原则和社会原则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我国愈加重视教育领域中政治文化的灌输,国家各相关考试...+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交融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
摘要:阐述中国梦提出的内涵与背景,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与内涵,分析它们的相关性,认为:在高校思想教育中,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从精神内核、践行方向、现实与愿景、传统文化继承、社会实践养成等方面协同交融,互为补充。
关键词:高校思政;中国梦;核心价值观
一、“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这个词汇本身不是新鲜的词汇,由总书记再次强调提出,在时代背景下作为核心议题就体现出更多的不同。
一般认为,当今时代正在经历着复杂而深远的变化,时代体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等特征,西方国家大力推行所谓“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经进入改革攻坚和啃“硬骨头”时期,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意识形态上更多的应对变化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些成就已经造福于每一位中国公民,并为之提供了安全、稳定、和谐的存活生活环境。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蓄积了一些矛盾和冲突,面对着一些理由和危机,比如在政治领域的政府公信力下降理由,在经济领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环境保护怎样协调统一理由,在文化领域的传统与创新理由等等。
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应对危机,为了凝聚党心、凝聚民心,这时候急需要一种统领全局的,通俗易懂的,能够让全体中国人都共同追逐的理想信念来统筹社会。
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和解释的人比较多,通俗的解释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他典型的如首都经贸大学的张智新副教授的:“三个纬度理解中国梦[1](1)、它是民族复兴梦,(2)、它是社会主义梦,(3)、它是民主法治梦”。
无论那种理解和解释,我们都清楚的知道中国梦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改革创新,坚持以社会主义旗帜为发展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建构进一步完善,强调个人奋斗与集体努力相结合,紧密协调个人与集体、国家的有机结合、荣辱与共,建立真正实现中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效机制。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和内涵:
纷繁复杂的国际新秩序下,世界已变成一个地球村,各种思潮、文化交流碰撞。
为坚守民族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国家治理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必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为:(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在大学生教育实践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中国梦”教育
目前的社会目前状况中,社会变革,经济影响以及各种思潮的渗透与浸入,纷繁复杂,除了主流价值外,还充斥着大量功利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个人极端思潮。
多元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冲击影响甚大,集中表现为“四信”缺失[2],即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缺失,政治信仰空白,道德信任迷失,对他人他事不信任,对自己没有信心,这些都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为此,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策略,对学生机型思想教育,就很有必要。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产生的背景和各自的内涵我们清晰的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价值取向一致,两者共同诠释了社会及今后若干年的发展目标,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崛起、社会安宁和谐,人民幸福。
从根本上说,两者是协调统一,相互相衬的。
有鉴于此,把握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与协同,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储备高素质的人才。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实现的核心内核,是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核心价值观多维度的诠释了目前我们所需进行的中国梦培育的基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要求从国家和民族层面,进行总体布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具体要求我们社会所应达到的基本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体层面说明中国民族的个体是善良的,有担当的,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脊梁。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各种力量的有力武器——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党派、不同信任等各种力量的融聚,需要一种共同认可,全社会能够达成共识的价值体系,内核的认识是核心价值体系,外在的表达是中国梦的实现。
青年作为中国的未来希望,在高校期间接受了大量的知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全方位的接受着核心价值教育,在课堂以及自我学习中,自觉协同核心价值价值教育和中国梦教育,比对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以核心的价值内核推动自身强烈的中国梦实现愿景,为中国梦的实现储备高端人才。
2、中国梦为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方向,为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明奋斗路径,是青年大学生的理所当然的追求梦想。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基础是两个百年计划的实现: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收入比2010年倍增;到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最简单又是最强的时代声音!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心声,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若干年后的中国核心价值实践成功的真实写照,是青年学生心中殷切期望;青年大学生在追求实现的中国梦的同时,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找准了好的方向,走了好的道路,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推动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发展。
3、十八大提出的核心价值观针对当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成果;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基础,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共同源泉,中国梦提出的要求针对未来,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
在当代与未来的交集点上,两者追求目标一致,虽然两者表述有所差别,中国梦更简单、直白、生动、易懂,核心价值体系相对来说更加书面化和理论化;两者所针对的对象有些微的差别,中国梦的对象包含全体中国人民,以及海内外不同政治信任的中华民族,不以其文化程度的高低和社会阶层而加以区别;当代核心价值观更倾向于政治信任上对马克思主义有理解和认知的人群,比如高知者和大学生群体,当然也包括全体中国人民。
作为大学生的教育,理所当然的必须抢占这个制高点,有高度,才会有深度,才能高屋建瓴,才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必要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加强中国梦的教育,在着眼于当代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多憧憬未来。
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主流教育,是说明我们坚持的社会制度,坚持的社会理想以及思想途径等等的相关内容,这与中国梦这一长远目标是一致的,完全可以结合两者共同点一起实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交融
延伸阅读:
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是小编为大专院校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1】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