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请做好职业规划]董芳卓又失业了,半年前好不容易才在葡萄牙波蒂莫嫩塞队找到工作的他,再次被东家抛弃了。现今中国媒体上出现董芳卓的次数还不如董卓,尽管这位曾被曼联收购的前锋,在很长时间内被...+阅读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作品的情感、脉络,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
情的载体或标志。“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寄托情感于景物之中,融合景物渗入于情感之里。但情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因感触景物而生情寄兴。因而情和景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情随景变,景随情生”。古代文人写文章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好。
关键词:情感景物变化交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繁多。其体裁大略分为诗、词、曲、赋、游记、散文等。古人在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文学作品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但倘就作品的内容中情景的融合体现而言,那么在各类作品中,作品的情感、脉络,都会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在舞文弄墨之时,大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其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快乐抒情”,通俗一点就是当作者心情好时,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产生精神性的愉悦,给人们以快感。另一类是“发愤抒情”。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理想受挫或倍受坎坷,而郁积一腔忧愤。然而现实的限制,又使其无计排遣,而依就诗文,借托景物以释放。所以,文人墨客们在写景之余很注重情感的融入,让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境界。但情景交融,也非融而无法汇而无度,造成文章思想、内容的乱杂。比较此类作品,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景的关系——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情随景变简言之是指作者的情感以景物为中心线索,产生变化,不同之景产生不同之情,甚至同一景的不同特点、不同角度也能让人的情感发生变化,譬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篇。作者在不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情况下,偶然发现一小石潭,这里潭水空明澄澈,游鱼悬浮,宛如翱翔于空中,四周“青树翠蔓,藤萝摇缀,参差披拂”,俨然一幅人间仙境,作者惊喜之情可想而知,所以“似与游者相乐”,鱼乐,游人更乐。然而,这里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融情于景,写出了另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和怨愤抑郁的心情。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在文中。同是一景,情感却在发生着变化。同样如此的还如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上半阕三句讲眼前凄凉而以“红、匆、风”为韵,下半阕头两语忽然一转,回忆美好的昔日,香软绝伦而改用“泪”和“醉”为韵,是情随景变而韵随情变,韵的变化突出了情景的变化;跟着,“几时重”之后接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结,复归原韵,也就复归于更加深沉的伤痛①。情感的跌宕起伏可见一斑。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本诗描写了辋川秋日傍晚的幽雅风景以及与友人共得隐居之乐的心情。首联写山中秋景,寒山转翠。秋水缓流。表现出秋天里淡散之意。次联写人,站立门外,临风听蝉,于闲散中体现了孤独的思绪。第写村景,渡口落日,炊烟初起,又表现了人间生活的暖意与活力。日圆烟直,线条分明,极具空间感。最后叙事。诗人正在静赏这幅图景时,老朋友又喝醉了,学着古代的狂士在自己的居处前唱起来。这则一改上文中静意与孤独感,基调在“醉”与“歌”中上扬起来②。这同样也是抒情,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陶醉。诗中将写景与写人交替安排,写出了情随景变的过程。
至于不同景物引发人的不同情感,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情无定位,感触而兴”③。杏花绽开时让人联想到春意盎然,心情自然好了很多。无论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还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让人沐春光,显活力。相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是此景寓情的代表。黄昏夕阳则竟能借寓作者英雄迟暮,好景难就,悲凉凄苦之情。从而道出“夕阳无限好”的赞美之句,也不由地派生出“只是近黄昏”的下句,足见黄昏、夕阳给人带来无限的感慨。
从唐诗宋词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多样景物所12全文查看带来的多样情感的震颤。“情景相触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④。“诗仙”李白高兴时高唱“东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心烦时低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美景他可以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面对离别他可以写“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独坐时他
有时悠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时愤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情随景变,变幻多姿,捉摸不定。这种丰富的情感是前人所没有的。“诗圣”杜甫对祖国赤诚一篇。面对“安史之乱”,他哀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听说官军收复失地,他高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作为丈夫,他在外时刻思念自己的妻子,“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作为父亲,他对儿女无时不有牵挂之情,“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为“人民诗人”,他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浪迹天涯的游子,他感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为不得意的读书人,他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同样的情形在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李贺、杜牧等人身上也有所体现。
词家多以景寓情。宋词继续保持着饱满的情感。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等这样的高官既能够在官场中应对自如,也能够写出情感丰富的词作,比如《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化·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些词作既有细腻婉约,又有豪迈奔放。尤其是苏轼,在他的词作中有时“大江东去,浪淘尽”,有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时“老夫聊发少年狂”,有时“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时“簌簌衣巾落枣花”,有时“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浪子”词人柳永也不仅仅写与妓女的浪漫情怀,有时也写一写其他方面的词作,如他的《望海潮》,其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惹得金主完颜亮羡慕钱塘繁华,加强了他要侵吞南宋之心⑤。就连女词人李清照既有清纯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来嗅”,也有浓愁不可化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甚至有境界开阔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魏晋以来人格中的饱满情感甚至使宋人的做任何事都不免带有感情色彩。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岳武穆就背负着沉重的情感的包袱。正是他那沉重的情感使他抱定“精忠报国”之志。首先是他对母亲的拳拳之心,他的母亲对他抱有报国的信念,故而在他的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这使岳飞走上从戎之路并立志贡献一生。其次,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使他立下“直捣黄龙”壮志,“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最后他对皇上的忠诚的情感使他屈死风波亭上,留下令后人永远怀念的悲剧。即便如此铁骨铮铮的英雄人物还写过肝肠寸断的词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饶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⑥这是前人不多见的。
景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无私恩赐,却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显得别具灵性,因此景在人的眼中、心中是活的,甚至因人的主观意识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景随情生”。文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之为“有我之境”⑦,即有着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的《月夜》却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也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在常人眼中,百花争艳、百鸟朝鸣,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但让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此时的花、鸟再也不能让作者快乐抒情。被安史叛军占领动摇的长安城,荒凉、凄惨、破败不堪,忧国忧民的作者仿佛看到花开也在感叹时事而流泪,鸟鸣也在为他们的离别而惊心。这样的景,也只有这样的情感之下才能出现;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人“无计留春住”,花亦然。
陶渊明隐居田园了无牵挂,才能做作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之佳句。而李清照则思夫心切,同是赏菊,却只能感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对于菊花盛开的秋季,古人亦有不同之感,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古人悲秋之心,中国古代悲秋之名篇,最早当推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诗人描绘悲凉的秋景,借此抒发的是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的情怀⑧。被誉为“鬼才”的唐代诗人李贺,也有“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怜香魄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的名篇。秋风吹落梧桐树叶的声音,使人惊心动魄。时光流逝,壮志难酬,诗人抒发了苦无知已的寂寞,哀叹之情溢于言表。时逢盛唐,曾深受玄宗器重的诗人苏 ,也有过“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汾上惊秋》)的感叹与哀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有《秋声赋》之佳作,对无形的秋声,描绘得形象而生动。对秋景之萧飒,极尽渲染之能事。作者对秋的悲凉感叹实则是对现实的牢骚。
但一反悲秋之传统题材的也不乏其人。刘禹锡一扫文人悲秋之感,吟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佳句,表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李白也曾说过:“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秋声》也十分出色。“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快鹰下鞲爪觜健,壮士抚剑精神生。”(《秋声》)可谓别开生面。诗人身处逆境而不因秋景之萧条而悲观失望,他在南渡之后仍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虽屡遭灭贼无期报国无望之惨痛煎熬,却时刻不忘“喜闻秋声”,终于盼到了“沙场秋点兵”的那一刻,诗人可以身先士卒以报国耻了!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情怀,这是一种能唤醒人们奋发图强、力争向上的力量,我们不难领悟出其中的特殊美感。这一切景的变化,探其根本无非是作者的情感不同。
秦观一生由于政治牵连而招致不幸的命运,再加他的性格柔弱,情感细致,所以内心总是被悲愁哀怨所缠绕,不能自解,“愁”成为他的词中最常见的主题,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他的名句。而他的词的意境,也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最为凄婉”。李清照生在南北宋过渡时期,前期词风明丽,后期词风大变,显得凄清愁惨。在这方面,她的《声声慢》是最有名的例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愁”,不是从前词人们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他们的眼中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悲凉的气息
酒的历史与中国的文人乃至中国的文学史似乎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丝屡瓜葛,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喝酒也就从生活走入了文学的殿堂,但文学又“高于生活”自然在饮酒入文之时又生出许多别样情绪。
心情舒畅喜悦之时,可以煮酒论英雄,此时的酒成了助兴寄情之物,化酒入诗自然就有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把酒共话更显主客情谊。陆放翁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以丰盛的农家酒菜来招待客人,足见农家的热情好客,就也就成了烘托情感的工具了。而相反呢,“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道出了晏殊伤春怀旧,以诗以酒自我排遣。“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豪情逸兴又化做点点琼浆,但却无法掩抑内心的郁闷和不平,只能以酒释怀⑨。此时的酒又成了消愁解闷的工具了。虽然古人也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但还是乐此不疲。“水调歌头持酒听,才醉醒来愁未醒”,或者“月夜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饮酒消愁,可愁却不可解,内心苦闷。心情不同,景象随之变化,酒也自然不是开心丹而是断肠药了。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文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⑩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古代文人写文章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情景交融,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好,能动人。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人墨客正是在纵情山水之余,将自我融入其中,才能最贴切地感受景物,才能写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情景交融的佳作。
参考文献:①选自《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②⑩选自《中国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③选自明·徐祯卿《与李献吉论文书》
④选自明·谢榛《四溟诗话》
⑤⑥选自《中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
⑦选自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⑧选自《古文观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⑨选自《语文报》第116期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宋词三百首》黄山书社1997年出版
《古诗今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古代文论名篇选读》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戒浮泛》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12全文查看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作品的情感、脉络,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
情的载体或标志。“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寄托情感于景物之中,融合景物渗入于情感之里。但情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因感触景物而生情寄兴。因而情和景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情随景变,景随情生”。古代文人写文章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好。关键词:情感景物变化交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繁多。其体裁大略分为诗、词、曲、赋、游记、散文等。古人在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文学作品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但倘就作品的内容中情景的融合体现而言,那么在各类作品中,作品的情感、脉络,都会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在舞文弄墨之时,大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其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快乐抒情”,通俗一点就是当作者心情好时,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产生精神性的愉悦,给人们以快感。另一类是“发愤抒情”。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理想受挫或倍受坎坷,而郁积一腔忧愤。然而现实的限制,又使其无计排遣,而依就诗文,借托景物以释放。所以,文人墨客们在写景之余很注重情感的融入,让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境界。但情景交融,也非融而无法汇而无度,造成文章思想、内容的乱杂。比较此类作品,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景的关系——情随景变,景随情生。情随景变简言之是指作者的情感以景物为中心线索,产生变化,不同之景产生不同之情,甚至同一景的不同特点、不同角度也能让人的情感发生变化,譬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篇。作者在不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情况下,偶然发现一小石潭,这里潭水空明澄澈,游鱼悬浮,宛如翱翔于空中,四周“青树翠蔓,藤萝摇缀,参差披拂”,俨然一幅人间仙境,作者惊喜之情可想而知,所以“似与游者相乐”,鱼乐,游人更乐。然而,这里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融情于景,写出了另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和怨愤抑郁的心情。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在文中。同是一景,情感却在发生着变化。同样如此的还如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上半阕三句讲眼前凄凉而以“红、匆、风”为韵,下半阕头两语忽然一转,回忆美好的昔日,香软绝伦而改用“泪”和“醉”为韵,是情随景变而韵随情变,韵的变化突出了情景的变化;跟着,“几时重”之后接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结,复归原韵,也就复归于更加深沉的伤痛①。情感的跌宕起伏可见一斑。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本诗描写了辋川秋日傍晚的幽雅风景以及与友人共得隐居之乐的心情。首联写山中秋景,寒山转翠。秋水缓流。表现出秋天里淡散之意。次联写人,站立门外,临风听蝉,于闲散中体现了孤独的思绪。第写村景,渡口落日,炊烟初起,又表现了人间生活的暖意与活力。日圆烟直,线条分明,极具空间感。最后叙事。诗人正在静赏这幅图景时,老朋友又喝醉了,学着古代的狂士在自己的居处前唱起来。这则一改上文中静意与孤独感,基调在“醉”与“歌”中上扬起来②。这同样也是抒情,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陶醉。诗中将写景与写人交替安排,写出了情随景变的过程。至于不同景物引发人的不同情感,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情无定位,感触而兴”③。杏花绽开时让人联想到春意盎然,心情自然好了很多。无论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还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让人沐春光,显活力。相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便是此景寓情的代表。黄昏夕阳则竟能借寓作者英雄迟暮,好景难就,悲凉凄苦之情。从而道出“夕阳无限好”的赞美之句,也不由地派生出“只是近黄昏”的下句,足见黄昏、夕阳给人带来无限的感慨。从唐诗宋词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多样景物所[]带来的多样情感的震颤。“情景相触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④。“诗仙”李白高兴时高唱“东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心烦时低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美景他可以写“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面对离别他可以写“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独坐时他
有时悠然,“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时愤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情随景变,变幻多姿,捉摸不定。这种丰富的情感是前人所没有的。“诗圣”杜甫对祖国赤诚一篇。面对“安史之乱”,他哀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听说官军收复失地,他高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作为丈夫,他在外时刻思念自己的妻子,“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作为父亲,他对儿女无时不有牵挂之情,“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为“人民诗人”,他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浪迹天涯的游子,他感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为不得意的读书人,他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同样的情形在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李贺、杜牧等人身上也有所体现。词家多以景寓情。宋词继续保持着饱满的情感。晏殊、欧阳修、范仲淹等这样的高官既能够在官场中应对自如,也能够写出情感丰富的词作,比如《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化·庭院深深深几许》、《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些词作既有细腻婉约,又有豪迈奔放。尤其是苏轼,在他的词作中有时“大江东去,浪淘尽”,有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时“老夫聊发少年狂”,有时“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时“簌簌衣巾落枣花”,有时“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浪子”词人柳永也不仅仅写与妓女的浪漫情怀,有时也写一写其他方面的词作,如他的《望海潮》,其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惹得金主完颜亮羡慕钱塘繁华,加强了他要侵吞南宋之心⑤。就连女词人李清照既有清纯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来嗅”,也有浓愁不可化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甚至有境界开阔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魏晋以来人格中的饱满情感甚至使宋人的做任何事都不免带有感情色彩。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岳武穆就背负着沉重的情感的包袱。正是他那沉重的情感使他抱定“精忠报国”之志。首先是他对母亲的拳拳之心,他的母亲对他抱有报国的信念,故而在他的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这使岳飞走上从戎之路并立志贡献一生。其次,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使他立下“直捣黄龙”壮志,“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最后他对皇上的忠诚的情感使他屈死风波亭上,留下令后人永远怀念的悲剧。即便如此铁骨铮铮的英雄人物还写过肝肠寸断的词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饶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⑥这是前人不多见的。景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无私恩赐,却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显得别具灵性,因此景在人的眼中、心中是活的,甚至因人的主观意识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景随情生”。文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之为“有我之境”⑦,即有着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的《月夜》却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也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在常人眼中,百花争艳、百鸟朝鸣,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但让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此时的花、鸟再也不能让作者快乐抒情。被安史叛军占领动摇的长安城,荒凉、凄惨、破败不堪,忧国忧民的作者仿佛看到花开也在感叹时事而流泪,鸟鸣也在为他们的离别而惊心。这样的景
延伸阅读:
中国IT女性生存状态写实除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外,还有什么理由会让女性想离开IT行业呢?职业前景迷茫;缺乏安全感;薪水购买力大幅下滑是三个重要的原因。 虽然通信业还维持着相对较高的薪酬水平,但某国际...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论文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影响广泛的学科。在现行的大学学科体制中,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合并在一起,称之为中国现当代...
转型期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毕业论文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转型期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转型期财政政...
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论文一、青少年人口状况指标 1.青少年人口总数及比重 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男性158,338,086人,女性152,879,837人,...
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时产生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中国经济在过去若干年快速的成长过程中依赖于国际金...
论当代中国网络讨论环境现状论文1、中国的微博以及相关的网络环境,目前根本无法提供一个合理公平的讨论环境。 这个未经启蒙的环境下,所有的人思考问题,不是你逻辑是否严密、思虑是否严谨,而是首先给你定性,把你...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及其新趋势论文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城市...
中国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看中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加强小微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对于提升小微企业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市场营销管理对小微企...
论中国证券市场的政治经济学考察论文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其改革目标总是为了发挥市场功能来推动其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变。但市场功能并不会简单地由于市场化改革而得到确立和贯彻,市场功能将随改革的具体实施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