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公文写作

无边界组织理论视角下大部制机构是之理性分析

03月25日 编辑 fanwen51.com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创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和管理实践者广泛的研究兴趣。40年来,传统的职业生涯管理已经不太适应新的管理形势的需要,一个新的职业生涯管理时...+阅读

政府组织机构的种种边界壁垒阻隔了信息流通,造成信息不对称,形成了政府机构的话语霸权,从而造成了政府机构臃肿、僵化以及行政成本增高。因此要打破上下边界、水平边界、地理边界和外部边界等四个边界以实现行政职能的优化、政府绩效提升、服务性能突出和组织体制的整合,从而真正回归政府的公共理性。

无边界组织理论(1) 核心概念的涵义

1.1 大部门体制:大部门体制的涵义:所谓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精简政府机构,最大限度地避免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横向协调困难,裁撤议事协调机构,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建立统

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

1.2 无边界组织理论

(1)概念:无边界组织是通用电气的前任CE0杰克•韦尔奇首创的一个概念。他提出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无边界组织原理是受生物学的启发而产生的,认为企业组织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存在各种隔膜使之具有外形或界定。虽然生物体的这些隔膜有足够的结构和强度,但是并不妨碍食物、血液、氧气、化学物质畅通无阻地穿过。无边界组织原理认为: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也应该能够快速便捷地穿越企业的“隔膜”。所谓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组织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一种政府组织机构设计。在今天的环境中要最有效地运作,就必须保持灵活性和非结构化。政府机构无边界组织力图取缔指挥链,保持合适的管理跨度,以授权的团队取代由各个门类划分的部门。

(2)无边界组织的内涵:无边界组织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边界组织可以是超组织形式。凡是存在边界模糊化和渗透性强的组织都可称为无边界组织;②无边界组织并不是没有边界的组织,并非对所有边界的绝对否定而是消除边界的刚性;③边界的模糊性使无边界组织更易于信息,资源及能量的渗透扩散。无边界组织将传统组织中的刚性边界模糊化,这种模糊化的边界既能将各成员区分,又能够使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快捷便利地在各成员之间流动,促进各项工作在组织中顺利展开和完成,从而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己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④无边界组织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和创新。无边界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员工做弹性的工作,经常的变换工作和岗位,持续的学习新技能,依据特定的需要,整合不同的员工和部门,更加强调流程而不是单独的专业化,无边界组织还形成机制、培养氛围以鼓励创新和变革;⑤无边界组织边界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形式的多样性和不固定性。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减少管理层形成扁平化组织;它可以根据特定的目的将职能部门以某种特定的方式重新汇合,形成多功能团队;它可以与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政府形成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各种跨组织形式。

无边界组织理论(2)大部制机构设置的动因

2.1 大部制机构设置的可能性

(1)大部制未来的关怀和价值取向:

本次大部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围绕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厘清部门职责的关系来探索实行部门有机统一。职能调转、整合,责任明确和关系理顺都是以构建服务型政府总体目标为发展向度的。也就是它追求的是建设以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价值取向。政府职能将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意味着政府官员行政理念和行为从部门利益化到公共性为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型。显然,这一改变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使政府权力得以规范,从而真正回归当下政府的公共理性。

(2)大部制对于以往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反思和提升:

本次大部制改革是对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一些地方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反思和提升。随着计划经济解体和市场经济确立,政府部门必然进行调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1993年进行了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机构改革;鉴于当时机构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1998年中央人民政府实施了2008年之前涉及面最广、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机构改革。旨在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是: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改革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新阶段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无论是目标的确立还是路径的选择, 都需要从新的历史起点思考和分析。

湖北省随州市于2000年开全国之先河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深圳市罗湖区的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就主张决策权和执行权的严格划分,并加强监督权。2002年,深圳是政府的改革方案中提出,根据大行业、大系统原则,设置大文教、大交通、大经济、大卫生等机构,同时设计若干决策局、执行局、监督局。2007年4份,浙江富阳就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构建起了“4+13”的运作机制。①这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立足于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隔的弊端,削除政策条块分割、多头分散的现象。这与中央提出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改革思路相一致。 除了以上试点,四川成都、江苏镇江市、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等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省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积累了一些有关大部制改革的经验。

(3)国外大部制改革成功经验的示范性效应:西方发达国家在大部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财富为我们提供了示范性效应。有许多国家的政府内部结构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英国共合并了21个部,组成5个超级大部。1978年,澳大利亚的机构改革,将整个中央政府的部的数量从28个减少到18个。2001年1月,日本将原有的1府(总理府)22省厅合并成1府(内阁府)12省厅。在其他西方国家,联邦和中央的部门原则上不超过20个,如美国部级机构有15个,德国14个,法国18个,加拿大19个,西班牙15个,韩国18个,新加坡15个。这些国家政府机构的设置和管理的历史也非常悠久, 其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2.2 大部制组织机构设置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建设的配套措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比较高,公共治理结构比较合理,必然会明显提高行政效率。然而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是一个基本现实。“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宏观调控职能必然有优化简洁明晰的组织结构与之适应;同样,庞大臃肿的结构下必然有冗繁的事无巨细的职能,层级较少组织精简的结构下必然有分工明确的宏观调控职能。根据计划经济的特点, 政府采用垂直方式进行管理, 而且分工很细, 每个部门只管理特定的行政事务, 对经济的干预很大。而市场经济则要求各生产要素之间按照市场规律自由流动, 合理配置, 很多事务的管理不再相互独立, 而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政府决策必须没有明晰的行为边界,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造成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是行政体制的改革提上日程就成了当即所需。

(2)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社会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利益表达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当前, 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对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现实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出现, 合理、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公共需求。所以重构、重组公共服务供给行政体制对化解社会矛盾和建立和谐社会有着突出意义。

(3)行政机构改革的内在需求:我国现行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机构设置细节过多、机构重叠、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协调困难、政出多门以及权限冲突严重。这就导致政府职能交叉、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效率低下、权责脱节、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行政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依然存在。因此,回归合理的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现实起点。

延伸阅读:

关于大部门的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代表大会报告要求“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大部门体制,也称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

边界地区县市经济发展和金融状况的调研报告《省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注重发展壮大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市。作为“湘北门户”的**市,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在边界城市发展与建设...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