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标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心得体会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向和目标上的重大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以上要求、目标和任务,夯实基础。
一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思想认识是确保行动正确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应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但是现实中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与把握还存在思想不统
一、认识不到位、要求不清楚的现象。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状态,有社会不稳定的不和谐状态、守住和谐底线的稳定状态和人们理想中的和谐状态。现在很多人对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认识与把握仅停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层面上,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认识,不利于整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党执掌政权、治理国家、造福人民等各个方面,涵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等,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二要强化辩证统一的和谐意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是营造构建和谐社会良好氛围的重要条件。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必然要强化“和谐意识”。当前尤其要突出宣传和增强五种意识:一是社会中的共生意识。必须明确和正确处理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人与环境的友好关系。二是文化上的差异意识。必须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差异、地区文化差异、职业文化差异。三是发展中的合作意识。要体现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要求;坚持和平是为发展,发展也是为和平;做到诚实守信,双赢发展。四是治国理政中的法制意识。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五是交往中的宽容意识。做到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三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把“虚”的抓“实”、“软”的抓“硬”、“轻”的加“重”、“长远”的从“现在”做起。要深入研究社会基层管理规律,完善社会基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基层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基层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要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基层管理和社会基层服务的合力。要重视每一个人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教育,强化每个人的社会意识和和谐意识,把每一个基层社区、乡村、基层单位和家庭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细胞”。
四要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运行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涵盖了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有条不紊地推进。一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和流动机制,形成健康的追求利益的动力机制和抑制利益独占性的均衡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安定团结。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三要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保障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确保司法机关形成有效发挥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12全文查看;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政治基础和政治保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统一。要紧紧
围绕政党在国家政权的核心地位、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的关系,推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互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六要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加快发展是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人们有各种不同的需要,但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生活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但首要条件还是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只有物质文化产品的丰富,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一连强调了“四个坚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存在着的问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始终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
七要保证社会成员公平享受社会成果,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既不是共同贫穷,也不是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富裕。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进一步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缩小差别,防止两极分化,形成公平享受社会成果的社会基础,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既要在初次分配中,以效率为前提;也要在再次分配上,以公平为原则。既要在经济运行中讲效率为前提,也要在社会服务中讲公平为原则。形成一种既有合理差别,又保持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结构。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资源的合理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12全文查看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向和目标上的重大创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紧紧围绕以上要求、目标和任务,夯实基础。
一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思想认识是确保行动正确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应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但是现实中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与把握还存在思想不统
一、认识不到位、要求不清楚的现象。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状态,有社会不稳定的不和谐状态、守住和谐底线的稳定状态和人们理想中的和谐状态。现在很多人对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认识与把握仅停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层面上,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认识,不利于整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党执掌政权、治理国家、造福人民等各个方面,涵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等,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二要强化辩证统一的和谐意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是营造构建和谐社会良好氛围的重要条件。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必然要强化“和谐意识”。当前尤其要突出宣传和增强五种意识:一是社会中的共生意识。必须明确和正确处理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人与环境的友好关系。二是文化上的差异意识。必须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差异、地区文化差异、职业文化差异。三是发展中的合作意识。要体现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要求;坚持和平是为发展,发展也是为和平;做到诚实守信,双赢发展。四是治国理政中的法制意识。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五是交往中的宽容意识。做到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三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把“虚”的抓“实”、“软”的抓“硬”、“轻”的加“重”、“长远”的从“现在”做起。要深入研究社会基层管理规律,完善社会基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基层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基层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要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基层管理和社会基层服务的合力。要重视每一个人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教育,强化每个人的社会意识和和谐意识,把每一个基层社区、乡村、基层单位和家庭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细胞”。
四要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运行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涵盖了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有条不紊地推进。一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和流动机制,形成健康的追求利益的动力机制和抑制利益独占性的均衡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安定团结。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三要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保障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确保司法机关形成有效发挥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政治基础和政治保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统一。要紧紧
围绕政党在国家政权的核心地位、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各人民团体的关系,推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互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六要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加快发展是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人们有各种不同的需要,但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生活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但首要条件还是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只有物质文化产品的丰富,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一连强调了“四个坚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存在着的问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始终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
七要保证社会成员公平享受社会成果,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既不是共同贫穷,也不是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富裕。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进一步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缩小差别,防止两极分化,形成公平享受社会成果的社会基础,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紧迫任务。在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既要在初次分配中,以效率为前提;也要在再次分配上,以公平为原则。既要在经济运行中讲效率为前提,也要在社会服务中讲公平为原则。形成一种既有合理差别,又保持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结构。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资源的合理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延伸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范文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和谐之城的和谐乐章上世纪80年代,承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既没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
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 教育公平。 (五)加强医...
深化服务夯实基础首先,要立足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大背景,把基层组织建为学习型的,因此必须加大组织的服务力度,进一步做好党组织如何为党员服务和党员如何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例如,形成崇尚学习...
政法干警申论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时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领导班子一是增强维护单位稳定的本领。提高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当前,国际因素对我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引发了一系列不平等...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构建和谐动员大会,总结和研究我市依法治市工作经验,表彰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下一步依法治市工作。国务院领导强调指出:“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
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我国《行政诉讼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在保障公民权利、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推进,行政诉讼制度在实践当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行政...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战略任务对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政府要履行自己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