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申论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时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阅读
摘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本观点有三:
一、准确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二、创新载体,寻求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安全发展和谐建设指导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坚
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坚持安全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才能调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防范事故,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文秘杂烩网经营单位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自觉遵循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这要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抓好安全生产这个世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安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的引导,也要有人才技术的支撑,又要有安全体系、管理机制的保障。大量实践证明,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就没有健康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稳固的社会发展基础,所谓“国泰民安”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因此,“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发表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准确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伊始,提出安全文化五要素,将安全文化列为五要素之首,应当说体现了一种立足根本,把握关键的深远眼光。安全文化,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社会的进步靠先进文化的引导,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意识的反映,文化是人们生活、生产和意识的积淀,安全包含于文化之中,安全文化源于生活、生产,安全文化又作用于生活、生产,引导人们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和规范人的行为。安全文化的落脚点是全面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并为人类生命繁衍与健康成长,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受或少受损失服务的。同时,安全文化也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渗透于人们一切生活及生产活动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实践表明,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所有实践都离不开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其一,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提供保障。强化企业干部职工“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实现思想的安全化,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行动。其二,改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合理、有效和科学。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功能,对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变被动的安全管理为主动的安全管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激发职工主动创造精神。通过安全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在企业形成一种人人重视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生产环境,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态度,努力实现安全这个共同的目标。其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12全文查看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文化化,使他们的安全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全面系统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载体,寻求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安全发展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对全员的参与意识提出要求。创新载体,正确处理好安全发展与和谐社
会建设的关系,重在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发自觉,两者为两个相交的圆,目的一样,相互渗透,缺一不可,都是为搞好安全生产服务的,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人们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的综合反映。创新载体,就是通过构建安全文化,唱响主旋律,将全体公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文明人,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职工塑造成现代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力。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立足创出一个特色——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年”活动,叫响“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创特色”的要求,深入灌输,做到“三入”(入耳、入心、入脑),旨在营造安全发展的强烈氛围。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大力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大力宣传安全责任制,大力宣传依法治安,严格执法,大力宣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建好“四个阵地”,即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协会,编发《安全生产信息》,管好用好安全生产信息网站,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如六月份安全生产月、夏季安全生产百日赛、“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浓墨重彩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同时继续开展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达标创优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状况普查等,把监管触角向“双基”(抓基层、打基础)延伸,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既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二是组织安全文化活动。我们深化两个创新,即领导方法和活动形式创新,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思想由传统思维定势向开放的思维方法转变,方法由传统固有的模式向多元化、灵活性转变,领导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构建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员参与的服务格局。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筹划、细心组织了颇具匠心的有形、有象、有声的安全文化活动。举办“安全文化周末大舞台”,以快板书、小品、大合唱、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安全、唱安全,让市民在欢快娱乐之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安全文化书画笔会,借助知名书画家的神来之笔,泼墨挥毫,抒发对“安全发展”的盛赞之情,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高雅艺术中增强安全意识;在高邮安全生产信息网上开辟“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增进网民互动,让安全知识更加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科学。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对安全生产各类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文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企业一线培训员工,对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施“全员培训工程”,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每年培训人数以千人以上递增,扩大受益面。还与总工会、供电公司等部门联手,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警示教育和电工、焊工技术比武,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 化中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还要向青少年延伸,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从青少年抓起,夯实基础。因此,弘扬、倡导、开发、利用和发展安全文化,使之更加精粹、丰富和繁荣,直接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文明,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三、建立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安全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正是为全面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整体素质,两者殊途同归,目的一致。安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满足当代人的基本社会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安全保证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安全文化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落实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来,尤其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因此,安全文化追求的正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实现:
——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党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我们党是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是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我们从事的是拯救人生命的事业,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应以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信念、最高目标、道德理想、传统风尚、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全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普及安全哲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法规,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上,人人都能自主管理,真正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人人事事保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从严管理,是实现“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政一把手和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有效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出现盲点和空白点。《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烈氛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在特定的范围内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依法从严管理,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从人治转变为法治,用法规和制度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养成在各项管理制度下规范工作的习惯。
——依法实施安全监管。安全生产是党的事业。全面实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坚持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应急救援,事后处理,多管齐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重要手段。纵观以往许多重特大事故大多源于“三违”(即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正是少数企业主无视国法,无视监管,“要钱不要命”,视职工生命和健康为儿戏,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全面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把事故消失在萌芽状态,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重要措施,真正体现安全工作“以人为本”。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履行行政监督监察职能,达到“惩处违法者、教育责任者、警示其它人”的目的,用活生生的案例警示世人,以增强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程度,力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12全文查看
摘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本观点有三:
一、准确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二、创新载体,寻求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安全发展和谐建设指导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坚
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胡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的提出和确立,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体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当具有持久和后续能力,既要以资源、环境能够承载为前提,也要建立在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安全状况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坚持安全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才能调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大幅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防范事故,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文秘杂烩网经营单位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自觉遵循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这要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抓好安全生产这个世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安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的引导,也要有人才技术的支撑,又要有安全体系、管理机制的保障。大量实践证明,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安定的社会秩序,就没有健康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稳固的社会发展基础,所谓“国泰民安”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安定,因此,“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发表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准确定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上任伊始,提出安全文化五要素,将安全文化列为五要素之首,应当说体现了一种立足根本,把握关键的深远眼光。安全文化,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社会的进步靠先进文化的引导,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意识的反映,文化是人们生活、生产和意识的积淀,安全包含于文化之中,安全文化源于生活、生产,安全文化又作用于生活、生产,引导人们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和规范人的行为。安全文化的落脚点是全面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并为人类生命繁衍与健康成长,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不受或少受损失服务的。同时,安全文化也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并渗透于人们一切生活及生产活动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实践表明,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所有实践都离不开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其一,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方针提供保障。强化企业干部职工“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实现思想的安全化,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行动。其二,改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合理、有效和科学。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功能,对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变被动的安全管理为主动的安全管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激发职工主动创造精神。通过安全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在企业形成一种人人重视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保安全,安全高于一切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生产环境,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态度,努力实现安全这个共同的目标。其四,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文化化,使他们的安全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为全面系统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载体,寻求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
安全发展要解决人的基本素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对全员的参与意识提出要求。创新载体,正确处理好安全发展与和谐社
会建设的关系,重在要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发自觉,两者为两个相交的圆,目的一样,相互渗透,缺一不可,都是为搞好安全生产服务的,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人们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上的综合反映。创新载体,就是通过构建安全文化,唱响主旋律,将全体公民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文明人,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职工塑造成现代安全观的安全生产力。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立足创出一个特色——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年”活动,叫响“安全发展”的理念,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创特色”的要求,深入灌输,做到“三入”(入耳、入心、入脑),旨在营造安全发展的强烈氛围。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大力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大力宣传安全责任制,大力宣传依法治安,严格执法,大力宣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建好“四个阵地”,即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安全生产协会,编发《安全生产信息》,管好用好安全生产信息网站,以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如六月份安全生产月、夏季安全生产百日赛、“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浓墨重彩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同时继续开展乡镇安全生产达标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达标创优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状况普查等,把监管触角向“双基”(抓基层、打基础)延伸,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既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二是组织安全文化活动。我们深化两个创新,即领导方法和活动形式创新,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思想由传统思维定势向开放的思维方法转变,方法由传统固有的模式向多元化、灵活性转变,领导方式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构建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员参与的服务格局。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筹划、细心组织了颇具匠心的有形、有象、有声的安全文化活动。举办“安全文化周末大舞台”,以快板书、小品、大合唱、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安全、唱安全,让市民在欢快娱乐之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安全文化书画笔会,借助知名书画家的神来之笔,泼墨挥毫,抒发对“安全发展”的盛赞之情,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高雅艺术中增强安全意识;在高邮安全生产信息网上开辟“安全生产知识有奖竞猜活动”,增进网民互动,让安全知识更加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科学。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对安全生产各类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文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企业一线培训员工,对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实施“全员培训工程”,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每年培训人数以千人以上递增,扩大受益面。还与总工会、供电公司等部门联手,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警示教育和电工、焊工技术比武,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 化中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还要向青少年延伸,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从青少年抓起,夯实基础。因此,弘扬、倡导、开发、利用和发展安全文化,使之更加精粹、丰富和繁荣,直接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文明,国家兴衰的大事,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
三、建立机制,推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安全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正是为全面提高全民族、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的整体素质,两者殊途同归,目的一致。安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是满足当代人的基本社会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安全保证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安全文化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落实到三个文明建设中来,尤其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因此,安全文化追求的正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有必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实现:
——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党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我们党是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是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我们从事的是拯救人生命的事业,肩负重任,不辱使命,应以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信念、最高目标、道德理想、传统风尚、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全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普及安全哲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法规,让“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在每个人的行动上,人人都能自主管理,真正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人人事事保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从严管理,是实现“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政一把手和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责任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建立有效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出现盲点和空白点。《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烈氛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规章制度
延伸阅读: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点思考香米园社区 贺晓兵节前,我有幸聆听了市委党校张德丽教授做的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的报告。报告中,张教授用了大量篇幅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的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领导班子一是增强维护单位稳定的本领。提高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当前,国际因素对我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引发了一系列不平等...
论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体系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统计信息,【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构建】2005年全国...
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构建路径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1)“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为公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它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求各级政府和...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构建和谐动员大会,总结和研究我市依法治市工作经验,表彰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和个人,部署下一步依法治市工作。国务院领导强调指出:“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
构建和谐的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团队构建和谐的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团队 摘要:在高校现阶段特色与内涵建设中,行政管理服务和行政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呈现出滞后性。分析行政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行之有效...
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我国《行政诉讼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在保障公民权利、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推进,行政诉讼制度在实践当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行政...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提高行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战略任务对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政府要履行自己的公...
构建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框架的依据构建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框架的依据 很多人也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只要自己的学历与经验适合雇主的要求,便不用太花心思去撰写求职信,更认为面试的机会必然垂手可得。 一、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