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公文写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1月1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要探索构建广泛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建立横向监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接受...+阅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诸方面。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提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的执政本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真正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一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执政的基本内涵。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党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政的历史经验,科学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始终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理念和执政理念,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说到底就是不谋一党之私利,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必须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里,切实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落实到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只有提高执政能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加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执政党集中民意、服务民众、体恤民情、赢得民心的能力。决不能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仅仅看成是执政经验、执政艺术、领导素质和工作方法问题。现代条件下的执政党,确实需要不断学习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飞速发展而出现的种种现代执政技能。但是必须看到,执政党执政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执政党同国家权力的关系,而实质上却反映着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和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基础。

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执政能力强不强,最根本的是看能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55个执政岁月。在55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人民拥护

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和实践,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执政,有能力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党内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甚至用这种权力为个人捞取非法利益;进入新世纪,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某些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和工作机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大了党的执政风险。我们应当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根本标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觉做到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违背人民利益的就坚决地予以纠正或加以改革和完善,真正用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明确了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从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高度,来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切实把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统一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着力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对利益关系的调节能力、对社会阶层的12全文查看整合能力、对社会意识的主导能力、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通过整合,形成综合效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而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性,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

的分化与碰撞越来越明显。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调整,我们党能否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实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面对人民群众利益、愿望和要求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特别应当着力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巩固政权,就要得民心;要得民心,就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下大力抓好发展。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集中到发展建设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市场经济的秩序和规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健康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提高对利益关系的调节能力,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寓于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之中。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而如果不能把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调整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难以实现。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关系,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保持社会利益的基本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提高对社会阶层的整合能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它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变化,涉及到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正确把握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坚持把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作为党执政的主要依靠和骨干力量。增强党对新社会阶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努力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在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等领域的活动方式,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提高对社会意识的主导能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权的魂。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真正统一起来,也还有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因此,我们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不仅要深入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群众日常生活所关心的事情入手,真正掌握群众的问题,坚持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文化,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多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赖以滋生的土壤。为此,就要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思想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要加强和改进对大众传媒的调控和引导,既要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又要贴近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面对着复杂的内外环境和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要围绕这个主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要建立多渠道的利益表达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危机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群众的困难、矛盾和情绪,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要建立严密高效的工作机制,以各种形式的灵活方法,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积极引导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推动改革和发展。

上述能力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通过整合,才能发挥其效能,形成现实而强大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身体力行,落实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去,落实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去

必须从端正思想入手,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我们党是通过发动和组织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选择了党,并支持党走上了执政舞台。在和平建设时期,同样是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党、拥护党,才确保了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我们党、支持我们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以人民为根、以人民为本,是一心为民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真正拥有者。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的内涵,就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构成了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作为信奉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就要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情为民所系”的极端重要性,常存爱民之心,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必须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像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那样“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

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目光紧紧盯在群众的切身利益上,从点滴做起,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真正把为民谋利的要求落到实处。

必须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健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各项制度安排。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要落实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关的机制、制度,建构科学的制度安排。这是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要有步骤地完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力和自由,积极扩大和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范围和层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行为和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要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人民团体维护和代表各方面群众利益的作用,支持各人民团体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引导和鼓励他们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提出维护群众利益的意见建议,使之真正成为党群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必须以转变作风为保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结合新的形势,努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到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反映群众意愿。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少讲空话,多办实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从人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情做起,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树立为党和人民利益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永远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严格自律,不三不四的人不交,不干不净的钱不花,不明不白的事不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2全文查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诸方面。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提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的执政本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真正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需要一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执政的基本内涵。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党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执政的历史经验,科学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始终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理念和执政理念,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说到底就是不谋一党之私利,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必须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里,切实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全面落实到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只有提高执政能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加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执政党集中民意、服务民众、体恤民情、赢得民心的能力。决不能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仅仅看成是执政经验、执政艺术、领导素质和工作方法问题。现代条件下的执政党,确实需要不断学习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飞速发展而出现的种种现代执政技能。但是必须看到,执政党执政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执政党同国家权力的关系,而实质上却反映着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和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基础。

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执政能力强不强,最根本的是看能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55个执政岁月。在55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人民拥护

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和实践,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执政,有能力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党内一些人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甚至用这种权力为个人捞取非法利益;进入新世纪,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某些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体制和工作机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增大了党的执政风险。我们应当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根本标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觉做到符合人民利益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违背人民利益的就坚决地予以纠正或加以改革和完善,真正用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方向,明确了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从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高度,来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切实把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统一起来,统一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着力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对利益关系的调节能力、对社会阶层的[]整合能力、对社会意识的主导能力、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通过整合,形成综合效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而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性,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

的分化与碰撞越来越明显。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调整,我们党能否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实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面对人民群众利益、愿望和要求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特别应当着力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巩固政权,就要得民心;要得民心,就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下大力抓好发展。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集中到发展建设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市场经济的秩序和规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健康运行提供基本保证。

提高对利益关系的调节能力,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寓于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之中。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而如果不能把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调整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就难以实现。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关系,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保持社会利益的基本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提高对社会阶层的整合能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它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变化,涉及到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正确把握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坚持把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作为党执政的主要依靠和骨干力量。增强党对新社会阶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努力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在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等领域的活动方式,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提高对社会意识的主导能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权的魂。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真正统一起来,也还有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因此,我们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不仅要深入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群众日常生活所关心的事情入手,真正掌握群众的问题,坚持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文化,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多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赖以滋生的土壤。为此,就要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思想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要加强和改进对大众传媒的调控和引导,既要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又要贴近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面对着复杂的内外环境和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要围绕这个主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要建立多渠道的利益表达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危机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群众的困难、矛盾和情绪,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要建立严密高效的工作机制,以各种形式的灵活方法,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改革中出现的暂时困难,积极引导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推动改革和发展。

上述能力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通过整合,才能发挥其效能,形成现实而强大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身体力行,落实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去,落实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去

必须从端正思想入手,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我们党是通过发动和组织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选择了党,并支持党走上了执政舞台。在和平建设时期,同样是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党、拥护党,才确保了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我们党、支持我们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以人民为根、以人民为本,是一心为民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真正拥有者。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的内

延伸阅读: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解读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分为七个部分: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二、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三...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质监系统依法行政调研分析根据“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要求,针对我局影响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我处围绕我局系统如何加强依法行政开展了调研活动。近期,在分管局长带领下,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省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目标】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经过几年的努力,四川省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全面深化改...

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解读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落实作出...

关于加强2017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各村、企事业单位、乡机关各部门: 为切实做好2017年度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加强2017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

《关于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解读一、为什么要出台《意见》?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

森林防火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方案依据《森林防火条例》、《xx市森林防火办法》等行政审批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本市森林防火行政审批工作实际,全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制定本...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数字解读6月5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落实...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个人解读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意见》的印发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对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为在当前新形势下“合力打好...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