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最大特点是论点、论据、论证,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再通过恰当的论据进行论证。 以下是一篇关于效能建设的理论文章,转帖给您,希望能给您有所帮助。 对效能监察的思考 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我以效能建设监督员的责任感,就此作了些观察、访谈和思考。
一、群众对机关效能建设的反映
1、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说到底还是一个改进机关作风的问题,是一个上级党组织苦心孤诣、久治难愈的顽症。这次活动强调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严禁擅离岗位,擅离职守;严禁上班时网上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严禁中餐饮酒等,本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起码要求,如果长期纠缠于这些表层的小问题上,就降低了国家公务员的素质标准,不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机关效能建设还需深化,下一步要深入实质,在办事效率、质量上下功夫。
2、当前公务员队伍突出的问题是一些人不懂得一线劳动者是自己“衣食父母”这一基本道理,颠倒了主仆关系,对民众缺乏感情。偏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偏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服务对象和服务态度的认识上产生偏差,甚至扭曲。工作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就由此滋生,如今干部队伍中,流行着一股一切按上司“口谕”办事、看上级脸色说话行事、上级推一推动一动的僵化风气,没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缺乏按照党委总体要求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开展创新工作的勃勃生气,缺乏“我在这个岗位上就该为民众做事”的敬业精神。
3、办事不公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越是小县(市),小地方,因为彼此间都带亲沾故,容易拉上关系,这个问题越严重。
4、群众反响最强烈的是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被错办或拖着不办等原因,造成了不良后果,有关责任人难以得到追究和处理。 有的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事前不主动做好工作,出了乱子后,反而以“如何重视”得到表扬。
5、各地许多部门早就设立有公开的违纪投诉渠道,但常常成了摆设,公信度不高。主要原因是群众怕投诉后受到报复,只好逆来顺受,或通过关系渠道作些滞后反映。
二、影响机关效能的深层次原因
1、现行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与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南辕北辙。 如上所述,当前干部作风问题的根源是缺乏与民众的感情。再深入探究,这是长期存在、至今还在沿用的对部门和干部评价、考核机制造成的。 这种机制,始终突出下级对上级负责,下级工作好坏由上级说了算,轻视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在这种机制下,出现工作作风官僚衙门化,对上搞骗术,搞形式主义,搞劳民伤财的政绩花架子,对群众冷漠就势在必然了。现实中,我们已见到许多上级评价很高,而群众反映平平甚至很糟的怪事。 再去观察农村,那里情况则不同,那些优秀的村民主任,大都是心系村民利益和疾苦的人,因为他们能否继续当选取决于村民手中的选票,而非取决于上级的考核。由此可以说,如果机关部门从上对下评价考核工作的机制不改变,工作作风中的问题要得到根治是不可能的。
2、受分配不公影响 社会分配不公是个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 一是部门分配不公,人们的心理普遍是“这山望那山高”,在低收入单位工作的人不免要愤愤然地想:同样的工作,有些单位凭什么报酬和待遇比我高这么多?有了这种情绪必然影响工作,即使上班也心猿意马,敷衍塞责;二是上下级分配不公。在一些单位,因为有预算外收入,分配不规范,头头们收入比普遍干部高出许多,工作条件优越许多,豪华消费有人操办代劳,受监督不强,更不会被“暗访”。 这些单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已嬗变为雇佣关系。对这些现象,普通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敢怒不敢言,造成气不顺,暗中以逆反心理对付。素质不高者,就把怨愤的情绪往服务对象发泄,轻则“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重则刁难或乘机谋私。
3、机关人浮于事滋长散懒玩乐之风 虽然多次精简人员,但许多单位仍是人浮于事。 现在似乎“按编制配人”是天经地义的,但人们有理由要问:编制是人为的,难道它都科学合理?如今不少单位工作分工越来越细,工作职能间的鸿沟越来越明显,一个单位,固然有忙的人,但没事干的人也确实不少,“空闲思玩乐”,因此上班时上网玩游戏就出现了,更有甚者闲得无聊,以出差为名,开着公车上下左右“联系”、“传经送宝”,还可领补贴。
三、几点建议
1、机关效能建设要继续深入,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紧抓若干件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党政部门明显因失职没有办好的典型事例,进行曝光、剖析和追究责任,以示教育震慑。另外,有必要增加“思源”、“感恩”内容的教育,让所有国家工作人员牢记“我们是靠纳税人养活”的普通道理,真正明白“主仆”关系(这一点,我们过去是做得很不够的)。
2、改进现行对干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在现行考核评价机制难作重大改革之前,凡对与基层群众利益相关的部门进行工作考核和评价,要实行上级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必须要有占多数的基层干部(村、社区)和群众代表参加,先不必担心他们素质不高,评价不公平,要看到他们敢说真话、实话,不受利益牵制,比素质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