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结硕果,青春谱华章]1991年参加工作的**,中共党员,今年33岁,现为支公司支部办主任,计算机信息中心副主任。在几年时间内从一名普通的校表员后来居上,成为了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原因何在?面对大伙的问询,他...+阅读
攻克大倾角青春谱华章
攻克大倾角青春谱华章
——记绿水洞煤业公司全国优秀采煤队长陈胜明
初识陈胜明,他那堂堂的仪表,和谒可亲的面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凝视着这个30来岁的小伙子那充满笑意的脸庞——憨厚、朴实、坚强,更多的却是睿智……翻开大倾角采煤厚重的历史,你才会深深地了解到这笑容来得多么的不易!进而深入了
解后,让人发现他对采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他那披星戴月,不辞辛苦的品德,让你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陈胜明,生于1964年12月,重庆永川人,1983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绿水洞煤业公司掘进一队、掘进五队、掘进六队、采煤一队、采煤五队、采煤三队工作,历任班长、副队长、党支部书记、队长职务。1994年4月至1996年8月,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工程管理系学习。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曾12次被地、市、局、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4次荣获局矿“劳动模范”称号。
绿水洞煤矿建矿20多年来,已开采1000余万吨商品煤,但余下的5000万吨储量的煤层倾角均在35º以上,多种采煤方法均宣布流产,面对波兰综采失败的阴影,面对大倾角综采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能否攻克“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这一世界性难关,是该矿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试采的重任就历史地放在了采煤三队身上。陈胜明毅然挑起了大倾角综采攻关重任,出任了综采队队长。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最为艰苦的攻关历程。
一、创新管理挑战大倾角
面对新组建的队伍,必须有一个团结有力、奋发有为的班子,陈胜明深知这一点。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他提出了“五能两会”和“三看三不看”:即以能吃苦、能吃亏、能沉住气、能团结人、能顾全大局,会管理、会专业技术;看实绩不看来头,看表现不看背景,看公论不看关系。由此造就了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战斗力的钢班子,并带出了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铁队伍。
陈胜明铁了心一定要坚持下来。37度的陡坡,13吨重的端头支架被螺丝钉固定在平板车上,用钢丝绳牵引着一点一点地往下放。钢丝绳的另一头是回柱绞车,为了防止支架出轨,几乎每移动20厘米就要开动一次绞车的电源开关来把钢丝绳绷紧。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把坑道里的铁轨压得变了型,一遇磕绊,就会轰然倾倒。一次支架在运输巷道的平地上就曾倾倒出轨,害得陈胜明和他的队友们只穿着裤衩、站在齐膝深的水里面,用千斤顶顶了3个多小时,才把这个“大家伙”重新扶上轨道。严冬的坑道水刺得骨头里面象是有千把锥子在乱钻,从水里出来,全身都是青一块紫一块。有队员计算过,在这被称作大倾角的采煤工作面上,支架每移动一段20多米的距离至少要开关电源100余次,至少要花上6个小时。
钢丝绳每往下放一次,队长陈胜明的心就要紧上一次。因为,绿水洞煤业公司的煤经过20余年的开采,坡度小于35度的煤层已经基本采完,剩下的就是这些储量极大然而像悬在半空中的大倾角煤层。但是,大倾角的煤层又不能不开采。自1992年以来市场的疲软已经把绿煤和它的上千名职工逼到了绝境上:前后好几百名职工下岗,在岗的职工每月收入不足300元。开拓荒山种蔬菜粮食、养鸡喂猪已经变成了煤矿工人家庭中值得羡慕的日子,挖附近农民收获过后地里剩余的指姆大小的红薯填肚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许多家庭一天只能够吃上两顿饭。
端头支架每往下前进一寸,队长陈胜明悬着的心就要往下放下一寸。在坡度35度以上的煤层进行机械化综采作业,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在世界采煤历史上也是久攻不破的难题,绿水洞煤矿能行吗?毕竟绿水洞这样干了,责任状也已经立下了——如果不成功,干部免职、职工下网。责任状硬啊,职工见惯了下岗的凄惨,最担心、害怕的就是下岗了。1997年12月15月,49架机械化综采支架静静地躺在矿井外的平坝里,在锣鼓声中接受如潮水般涌来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们的检阅。这一天,陈胜明饱含着热泪与大家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这些冷冰冰的钢铁,一遍又一遍地听着他们对攻关组队员们说着相同的祝愿的话。陈胜明知道,全体矿工的生活在希望就攥在自己的手中。整整花了8天时间才把端头支架个这第一台也是最重的一台综采支架运到采煤工作面上。
二、拼搏奉献决战大倾角
1997年10月,新队伍刚组建,工作千头万绪,陈胜明把即将临产的妻子送回老家,自己蹲在单位以队为家,在地面调试和井下安装、试采时间里,他没有休息一天。老母病重,他也未回去看一眼,陈胜明太忙了,他太爱他的大倾角了。每当井下出现难题时,他总是及时赶到现场研究处理。2000年3月,5634工作面遇老塘特大涌水,端头支架和桥转机被淹,他脱掉衣裤,与工友们一同跳入齐腰深冰凉刺骨的水里清收煤矸清洗水泵底阀。为了安装成功,他坚持一直在现场指挥,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作业,2001年8月,工作面中部遭遇12全文查看罕见陷落柱,支架无法接顶,陈胜明带领几名经验丰富的工人,爬到支架顶上,按安全措施一边指挥,一边传盘料、架要垛、铺假顶。2000年10月,割煤机出现故障,在用户排队购煤的销售旺季,如果不及时排队故障,矿必将脱销,而脱销就意味着失去市场份额。关键时刻,陈胜明与轮流进班的技术人员一道查故障、找原因、对症下药,奋战二十多个小时,送进去的保
健他让职工先吃,差一份保健,职工们都说分一份给他,他却不舍得让工人们挨饿,就说:“我身体棒,能行。”
大倾角支架安装成功了,但由于自身重力和坡度的影响,采煤机在向煤壁挺进的同时也在往下滑,逐渐的就偏离了煤层的走向。如果这样下去,大倾角采煤也就会沦为空谈。从下井的第一天,陈胜明就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地面上是没有找到答案的,要成功就只能依靠大胆的实践与创新。19岁就下井采煤的陈胜明,后来又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当别人在工间休息的时候,他手里拿着纸和笔,一会儿在机头、一会儿在机尾,跑过来跑过去,不停地琢磨和记录、计算。当7本厚厚的笔记本全部划完,当他终于把想法形象地向大家讲述的时候,队友们听明白后只用了两字来评价——“绝了”。就像是猜谜语,答案一被说出来你就会觉得竟是如此的易懂:当人推着板车上坡时,货物太重怎么办?当然,你就会自然地想到改变车轮的方向,先向斜着往左推,然后再改变车轮方向斜着往右推,这样板车就可以顺利推上坡顶。陈胜明提出如果采煤机改直推为向斜坡上方推进,液压泵再给机器一个向斜上方的推力,那么这个力自然就会抵消掉机器自身向下滑的部份重力。这样一来,机器运动的轨迹整体看来就会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机器再也不会滑不去了。
为了提高安装工效,缩短搬家周期,在工作面第二次搬家时,陈胜明又大胆提出“支架横式下放”安装新方法,使安装效率提高60,安全和安装质量得到更好保障。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能否防止支架和运输机下滑,是其生产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大倾角试采初期,为防止支架和运输机下滑,工作面设计安装了整体联动防滑千斤顶。这些千斤顶在实际操作过程不方便,故障多,特别容易发生断链伤人事故。陈胜明查资料、问专家,提出采用机头超前的伪斜开采防滑新主张,取消了防滑千斤顶,防滑效果十分显著。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35度到55度这个过去的大倾角采煤禁区成功地实现了机械化采煤。
三、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大倾角综采设备多、技术含量高、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组队之初,他就编写了1200余条的《大倾角综采管理办法》。1999年底,陈胜明倡导施行了“末位淘汰制”,他给职工讲形势、谈现状、交流意见,使全队职工明白了道理。当个别职工不敢把被淘汰的消息告诉家属时,陈胜明就会亲自到职工家中把事情原因向其家属讲清,并鼓励职工重新学习再上岗。该管理办法执行一年多来,得到了绝大部份职工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增加了职工的压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活力、动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油脂、配件是综采材料管理的老大难问题,陈胜明拟定的《材料管理办法》,对班组、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落实和划分,有效地堵塞了综采材料管理的漏洞;工伤管理是基层连队的民心工程,陈胜明结合局矿有关精神,在采煤三队施行《工伤管理办法》,对不同责任的班组及个人划分了不同的工伤费用及罚款,通过强有力的制度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在大倾角综采期间陈胜明不知奉献了多少个休息日,但他却没有多拿一点报酬。正是在他的切实领导和模范带动下,采煤三队1998年试采仅7个月,生产商品煤13万多吨;1999年仅156天时间,完成24万多吨商品煤;2000年,克服老塘特大涌水、过断层等,完成商品煤40.37万吨,全员工效达11.6吨/工,材料消耗低于3.86元/吨,创下了局矿原煤安全生产优异成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勇于创新的大倾角精神
大倾角采煤技术的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煤矿来到绿水洞煤矿参观学习,甚至连俄罗斯、美国等采煤技术先进的国家纷纷来函联系考察事宜。山东兖州煤矿在10多度的煤层上试验机械化采煤都曾失败过,将信将疑地来到了绿水洞煤矿后,许多人还在在面上就嚷着说:“其实用不着下井看,肯定是假的“。然而下井看到综采设备在人都部不稳的57度的陡坡上轰鸣后,都惊讶得合不拢嘴。如果没有大倾角精神,没有一批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绿煤人,大倾角综采也许还是一个神话。
12全文查看攻克大倾角青春谱华章
攻克大倾角青春谱华章
——记绿水洞煤业公司全国优秀采煤队长陈胜明
初识陈胜明,他那堂堂的仪表,和谒可亲的面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凝视着这个30来岁的小伙子那充满笑意的脸庞——憨厚、朴实、坚强,更多的却是睿智……翻开大倾角采煤厚重的历史,你才会深深地了解到这笑容来得多么的不易!进而深入了
解后,让人发现他对采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他那披星戴月,不辞辛苦的品德,让你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陈胜明,生于1964年12月,重庆永川人,1983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绿水洞煤业公司掘进一队、掘进五队、掘进六队、采煤一队、采煤五队、采煤三队工作,历任班长、副队长、党支部书记、队长职务。1994年4月至1996年8月,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工程管理系学习。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曾12次被地、市、局、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4次荣获局矿“劳动模范”称号。
绿水洞煤矿建矿20多年来,已开采1000余万吨商品煤,但余下的5000万吨储量的煤层倾角均在35º以上,多种采煤方法均宣布流产,面对波兰综采失败的阴影,面对大倾角综采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能否攻克“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这一世界性难关,是该矿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试采的重任就历史地放在了采煤三队身上。陈胜明毅然挑起了大倾角综采攻关重任,出任了综采队队长。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最为艰苦的攻关历程。
一、创新管理挑战大倾角
面对新组建的队伍,必须有一个团结有力、奋发有为的班子,陈胜明深知这一点。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他提出了“五能两会”和“三看三不看”:即以能吃苦、能吃亏、能沉住气、能团结人、能顾全大局,会管理、会专业技术;看实绩不看来头,看表现不看背景,看公论不看关系。由此造就了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战斗力的钢班子,并带出了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铁队伍。
陈胜明铁了心一定要坚持下来。37度的陡坡,13吨重的端头支架被螺丝钉固定在平板车上,用钢丝绳牵引着一点一点地往下放。钢丝绳的另一头是回柱绞车,为了防止支架出轨,几乎每移动20厘米就要开动一次绞车的电源开关来把钢丝绳绷紧。这个庞然大物已经把坑道里的铁轨压得变了型,一遇磕绊,就会轰然倾倒。一次支架在运输巷道的平地上就曾倾倒出轨,害得陈胜明和他的队友们只穿着裤衩、站在齐膝深的水里面,用千斤顶顶了3个多小时,才把这个“大家伙”重新扶上轨道。严冬的坑道水刺得骨头里面象是有千把锥子在乱钻,从水里出来,全身都是青一块紫一块。有队员计算过,在这被称作大倾角的采煤工作面上,支架每移动一段20多米的距离至少要开关电源100余次,至少要花上6个小时。
钢丝绳每往下放一次,队长陈胜明的心就要紧上一次。因为,绿水洞煤业公司的煤经过20余年的开采,坡度小于35度的煤层已经基本采完,剩下的就是这些储量极大然而像悬在半空中的大倾角煤层。但是,大倾角的煤层又不能不开采。自1992年以来市场的疲软已经把绿煤和它的上千名职工逼到了绝境上:前后好几百名职工下岗,在岗的职工每月收入不足300元。开拓荒山种蔬菜粮食、养鸡喂猪已经变成了煤矿工人家庭中值得羡慕的日子,挖附近农民收获过后地里剩余的指姆大小的红薯填肚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许多家庭一天只能够吃上两顿饭。
端头支架每往下前进一寸,队长陈胜明悬着的心就要往下放下一寸。在坡度35度以上的煤层进行机械化综采作业,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在世界采煤历史上也是久攻不破的难题,绿水洞煤矿能行吗?毕竟绿水洞这样干了,责任状也已经立下了——如果不成功,干部免职、职工下网。责任状硬啊,职工见惯了下岗的凄惨,最担心、害怕的就是下岗了。1997年12月15月,49架机械化综采支架静静地躺在矿井外的平坝里,在锣鼓声中接受如潮水般涌来的矿工和他们的家属们的检阅。这一天,陈胜明饱含着热泪与大家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这些冷冰冰的钢铁,一遍又一遍地听着他们对攻关组队员们说着相同的祝愿的话。陈胜明知道,全体矿工的生活在希望就攥在自己的手中。整整花了8天时间才把端头支架个这第一台也是最重的一台综采支架运到采煤工作面上。
二、拼搏奉献决战大倾角
1997年10月,新队伍刚组建,工作千头万绪,陈胜明把即将临产的妻子送回老家,自己蹲在单位以队为家,在地面调试和井下安装、试采时间里,他没有休息一天。老母病重,他也未回去看一眼,陈胜明太忙了,他太爱他的大倾角了。每当井下出现难题时,他总是及时赶到现场研究处理。2000年3月,5634工作面遇老塘特大涌水,端头支架和桥转机被淹,他脱掉衣裤,与工友们一同跳入齐腰深冰凉刺骨的水里清收煤矸清洗水泵底阀。为了安装成功,他坚持一直在现场指挥,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作业,2001年8月,工作面中部遭遇[]罕见陷落柱,支架无法接顶,陈胜明带领几名经验丰富的工人,爬到支架顶上,按安全措施一边指挥,一边传盘料、架要垛、铺假顶。2000年10月,割煤机出现故障,在用户排队购煤的销售旺季,如果不及时排队故障,矿必将脱销,而脱销就意味着失去市场份额。关键时刻,陈胜明与轮流进班的技术人员一道查故障、找原因、对症下药,奋战二十多个小时,送进去的保
健他让职工先吃,差一份保健,职工们都说分一份给他,他却不舍得让工人们挨饿,就说:“我身体棒,能行。”
大倾角支架安装成功了,但由于自身重力和坡度的影响,采煤机在向煤壁挺进的同时也在往下滑,逐渐的就偏离了煤层的走向。如果这样下去,大倾角采煤也就会沦为空谈。从下井的第一天,陈胜明就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地面上是没有找到答案的,要成功就只能依靠大胆的实践与创新。19岁就下井采煤的陈胜明,后来又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当别人在工间休息的时候,他手里拿着纸和笔,一会儿在机头、一会儿在机尾,跑过来跑过去,不停地琢磨和记录、计算。当7本厚厚的笔记本全部划完,当他终于把想法形象地向大家讲述的时候,队友们听明白后只用了两字来评价——“绝了”。就像是猜谜语,答案一被说出来你就会觉得竟是如此的易懂:当人推着板车上坡时,货物太重怎么办?当然,你就会自然地想到改变车轮的方向,先向斜着往左推,然后再改变车轮方向斜着往右推,这样板车就可以顺利推上坡顶。陈胜明提出如果采煤机改直推为向斜坡上方推进,液压泵再给机器一个向斜上方的推力,那么这个力自然就会抵消掉机器自身向下滑的部份重力。这样一来,机器运动的轨迹整体看来就会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机器再也不会滑不去了。
为了提高安装工效,缩短搬家周期,在工作面第二次搬家时,陈胜明又大胆提出“支架横式下放”安装新方法,使安装效率提高60,安全和安装质量得到更好保障。大倾角综采工作面能否防止支架和运输机下滑,是其生产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大倾角试采初期,为防止支架和运输机下滑,工作面设计安装了整体联动防滑千斤顶。这些千斤顶在实际操作过程不方便,故障多,特别容易发生断链伤人事故。陈胜明查资料、问专家,提出采用机头超前的伪斜开采防滑新主张,取消了防滑千斤顶,防滑效果十分显著。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35度到55度这个过去的大倾角采煤禁区成功地实现了机械化采煤。
三、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大倾角综采设备多、技术含量高、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组队之初,他就编写了1200余条的《大倾角综采管理办法》。1999年底,陈胜明倡导施行了“末位淘汰制”,他给职工讲形势、谈现状、交流意见,使全队职工明白了道理。当个别职工不敢把被淘汰的消息告诉家属时,陈胜明就会亲自到职工家中把事情原因向其家属讲清,并鼓励职工重新学习再上岗。该管理办法执行一年多来,得到了绝大部份职工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增加了职工的压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活力、动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油脂、配件是综采材料管理的老大难问题,陈胜明拟定的《材料管理办法》,对班组、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落实和划分,有效地堵塞了综采材料管理的漏洞;工伤管理是基层连队的民心工程,陈胜明结合局矿有关精神,在采煤三队施行《工伤管理办法》,对不同责任的班组及个人划分了不同的工伤费用及罚款,通过强有力的制度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在大倾角综采期间陈胜明不知奉献了多少个休息日,但他却没有多拿一点报酬。正是在他的切实领导和模范带动下,采煤三队1998年试采仅7个月,生产商品煤13万多吨;1999年仅156天时间,完成24万多吨商品煤;2000年,克服老塘特大涌水、过断层等,完成商品煤40.37万吨,全员工效达11.6吨/工,材料消耗低于3.86元/吨,创下了局矿原煤安全生产优异成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勇于创新的大倾角精神
大倾角采煤技术的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煤矿来到绿水洞煤矿参观学习,甚至连俄罗斯、美国等采煤技术先进的国家纷纷来函联系考察事宜。山东兖州煤矿在10多度的煤层上试验机械化采煤都曾失败过,将信将疑地来到了绿水洞煤矿后,许多人还在在面上就嚷着说:“其实用不着下井看,肯定是假的“。然而下井看到综采设备在人都部不稳的57度的陡坡上轰鸣后,都惊讶得合不拢嘴。如果没有大倾角精神,没有一批勇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绿煤人,大倾角综采也许还是一个神话。
延伸阅读:
进德修业铸税魂行健不息谱华章在xx县国税局人事教育科里,总是看到一个瘦小精干的身躯像个陀螺一样在忙碌着。精神文明建设、老干部工作、干部教育培训、人事干部管理等所有人教工作他一肩挑,人教科长、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