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200*年12月3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的汇报。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落...+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农民人均收入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长3.6倍,年递增速度需达到6.6%以上。而从1989年到2002年,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增长4.3%
,因此在奔小康的路上,农民需要三步并作两步走,增收任务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农民实现增收主要有7条途径,而保证这些增收途径的畅通则是各级政府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政策推动增收。今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对亿万农民而言,这个“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央“一号文件”是促进农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护农、支农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有五点值得注意:一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将全面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整体降低一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国农村将因此减负1800亿元。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加宝总理代表政府郑重承诺,五年内将全部取消农业税。二是改革农业的补贴方式。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在发达国家,政府的直接补贴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日本农民建立或改造农业生产设施,可以从政府获得其投资总额65%—85%的财政补贴,其余部分还可以贷款。我国以前对农业主要补在流通环节上,补在价格上,中间环节流失多,农民得到的少。因此,在今后的农村工作中,各级政府都要按照“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积极探索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办法,从支持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支持农民收入增长,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使农民收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增加。三是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将重点支持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和乡村道路建设等。四是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着力抓好扶贫项目开发,帮助贫困村搞好“五通”、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扶贫村的人、财、物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特困村农民较快增收,尽快稳定脱贫。
特色诱动增收。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农业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供求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市场农业。一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二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带。应允许非优势区域退出种粮,让优势区域发展种粮大户,让粮农和非粮农的利益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保护。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品质调结构,围绕效益调结构。四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到农业产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农业经济中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环境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建立起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和谐。
服务促动增收。一是融资服务。农村信用社要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实施“三优先”,即农村贷款优先、农户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与此同时,要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逐步将各渠道投入农业的项目资金捆起来使用,解决目前资金使用分散、整体效益不佳的问题。二是信息服务。要把有关农业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及时告知广大农民群众作为县、乡(镇)两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三是保障服务。要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低收入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的“新五保”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中介服务。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农业协会,建立和健全流通网络。对农民从事农副产品营销、技术信息服务要坚持低标准收费、高标准服务、快节奏办事。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知识、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
科技驱动增收。我国农业科技含量低,采取传统生产模式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首先要在组织上把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专业化农业协会和农民四个基本方面有机地沟通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其次要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良种化、技术操作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在农业综合开发中不断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重,提高农业项目的科技水平,积极支持种子、种苗、种畜及防病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龙头牵动增收。实践证明,哪里有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那里的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就比12全文查看较顺利,那里的支柱产业就能长盛不衰,那里的农民收入就能较快增长。在目前农民独立闯市场的能力还相对脆弱的情况下,通过龙头企业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单门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健全的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形成“订单农业”和“公司加农户”模式,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按公司要求保质保量生产,公司按合同约定价格收购,连小家成大家,变
小规模为大规模,带动种、养、加,畅通产、供、销,从而帮助农民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抓好一家,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目的。
劳动力移动增收。增收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困难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使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当前的重点是要寻求转变突破口,找准输出切入点,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二是内部消化与外向输出相结合;三是出口产品与出口劳务相结合。总之,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就是要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
大户带动增收。一般而言,农村大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和信息优势,一个大户的出现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一方,致富一片。实践证明,通过大户的现身说法,榜样示范,可以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良好局面。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若干个辐射面,就不难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12全文查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农民人均收入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长3.6倍,年递增速度需达到6.6%以上。而从1989年到2002年,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增长4.3%
,因此在奔小康的路上,农民需要三步并作两步走,增收任务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农民实现增收主要有7条途径,而保证这些增收途径的畅通则是各级政府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政策推动增收。今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对亿万农民而言,这个“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央“一号文件”是促进农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护农、支农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有五点值得注意:一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将全面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整体降低一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国农村将因此减负1800亿元。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加宝总理代表政府郑重承诺,五年内将全部取消农业税。二是改革农业的补贴方式。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在发达国家,政府的直接补贴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日本农民建立或改造农业生产设施,可以从政府获得其投资总额65%—85%的财政补贴,其余部分还可以贷款。我国以前对农业主要补在流通环节上,补在价格上,中间环节流失多,农民得到的少。因此,在今后的农村工作中,各级政府都要按照“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积极探索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办法,从支持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支持农民收入增长,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使农民收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增加。三是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将重点支持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和乡村道路建设等。四是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着力抓好扶贫项目开发,帮助贫困村搞好“五通”、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扶贫村的人、财、物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特困村农民较快增收,尽快稳定脱贫。
特色诱动增收。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农业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供求格局将发生根本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市场农业。一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二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带。应允许非优势区域退出种粮,让优势区域发展种粮大户,让粮农和非粮农的利益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保护。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品质调结构,围绕效益调结构。四要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到农业产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农业经济中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环境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建立起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和谐。
服务促动增收。一是融资服务。农村信用社要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实施“三优先”,即农村贷款优先、农户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与此同时,要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逐步将各渠道投入农业的项目资金捆起来使用,解决目前资金使用分散、整体效益不佳的问题。二是信息服务。要把有关农业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及时告知广大农民群众作为县、乡(镇)两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三是保障服务。要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低收入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的“新五保”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中介服务。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农业协会,建立和健全流通网络。对农民从事农副产品营销、技术信息服务要坚持低标准收费、高标准服务、快节奏办事。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知识、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
科技驱动增收。我国农业科技含量低,采取传统生产模式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首先要在组织上把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专业化农业协会和农民四个基本方面有机地沟通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其次要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良种化、技术操作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在农业综合开发中不断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重,提高农业项目的科技水平,积极支持种子、种苗、种畜及防病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龙头牵动增收。实践证明,哪里有成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那里的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就比[]较顺利,那里的支柱产业就能长盛不衰,那里的农民收入就能较快增长。在目前农民独立闯市场的能力还相对脆弱的情况下,通过龙头企业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单门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健全的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形成“订单农业”和“公司加农户”模式,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按公司要求保质保量生产,公司按合同约定价格收购,连小家成大家,变
小规模为大规模,带动种、养、加,畅通产、供、销,从而帮助农民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抓好一家,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目的。
劳动力移动增收。增收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困难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使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当前的重点是要寻求转变突破口,找准输出切入点,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二是内部消化与外向输出相结合;三是出口产品与出口劳务相结合。总之,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就是要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
大户带动增收。一般而言,农村大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和信息优势,一个大户的出现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一方,致富一片。实践证明,通过大户的现身说法,榜样示范,可以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良好局面。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若干个辐射面,就不难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