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大小多少教学反思]《大小多少》是诵读识字第三单元14课,一篇有趣的韵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所含的知识点不少,为此,我安排一些教学情景,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围绕题目,创设情境。教学时,我结合课...+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也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现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教师岗位练兵课”的有关案例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下面分别从对教师建立知识体系结构、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
1、关于教师建立知识结构体系的反思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与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学生真正的由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那么这种角色的转换,让教师关注的重点也随之转换,往往忽视了对知识体系结构的建构,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纵所周知,数学学科知识是十分讲究准确、严密、规范的。但在常规课的听课调查中发现,我们教师自己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出现错误读法或说出不规范的数学语言。如:一位新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过河》一课 ,为了让学生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
(1) 通过看情境图,理解题意。
(2) 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生独立解答完问题,进行小组汇报,引导讨论小括号的作用,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3) 教师小结师: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 独立尝试书第19页“做一做”5*(36-29) (83-35)÷6 94-(25+19)(学生独立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师:谁来说说5乘括号36减29括号等于多少?(学生顿时摸不清头脑,下面老师也带着疑惑不解的眼神,你看我,我看你。)从整个教学流程来观察这节课,是不存在大问题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读混合运算时,没有根据算式的意义进行读解,而是只根据写算式的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读,让人听不清楚意思,并且误解题意。我们正确的读法是“5乘36与29的差”。 错误的读法传授给学生,只可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错误的知识,从而形成“首因效应”,最后影响终身的学习。事实上,我们知道,在科学领域里,来不得一丝知识的不确定性。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外,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无误的科学知识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科学的知识,只有把这四方面知识(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真正的构建成体系结构,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要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积累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需要教师间的经验交流等来完善其知识体系结构。
2、关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反思新课标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现已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把“探究”视为医治百病的良药,不择时机,不择问题的要求学生探究。案例: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师在学生自主拼摆图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你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摆这么多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生1:我摆的是三角形,我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3根小棒,我摆了2个,共用了3+3=6(根)生2:我摆的也是三角形,我摆一个这样的图形用了3根小棒,我摆了4个,共用了3+3+3+3=12(根)生3:我摆的是正方形 ,我摆一个用了4根小棒,共摆了3个,4+4+4=12(根)生4:我摆的是房子,我摆一间要用6根小棒,共摆了3间,6+6+6=18(根)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只看这一教学片段,应该说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但是问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并不是让学生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而是让让学生探索怎样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而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乘法,并让学生在乘法和加法两种方法的直接对比中感受当相同加数个数比较多时,用乘法读、写、算比较简便。因此,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相关的几个概念: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才是本节课的重点。上述教学中,教师在关键环节,随意探究,任意浪费时间,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探究乘法的意义时,时间不足,导致本节课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性。除了不需要探究的问题花费大量宝贵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我还发现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完全不需要讨论,可是为了体现新的学习方式,还是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二是没有与其他学习形式有效整合,问题一出就让学生讨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还没形成自己的想法就与别人交流,只有听的份;三是学生刚开始讨论,教师就喊停,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四是小组成员没有分工,学生同时在说,各说各的,没有倾听,讨论形式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五是交流反馈中常听到“...
延伸阅读:
一年级语文哪儿去了教学反思《哪儿去了》教学反思 春姐姐的花篮哪去了? 夏哥哥的绿叶遮住了。 夏哥哥的绿叶哪去了? 秋姐姐借去做地毯了。 秋姐姐的地毯哪去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哪...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哪座房子最漂亮》是课文的第4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朗朗上口。 课文导入由一个问题和看图说话构成,先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农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
语文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用了三个课时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
小学语文教后反思评论 ┆ 举报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知识人的观点 回答:happy 新手 5月2日 11:1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讲纪律,但学生不听。是因为老师对每位学生太重视。 课文选材不当是主要问题,例如小学课文里选用的翻译作品多数都很不恰当,例如纪伯伦的东西、雨果的东西,很多...
托班科学按物体的大小分类课后反思怎么写活动目标:1.能区分物体的大小,按大小的标记分类。2.能用“大”和“小”表述分类的结果。3.能按大小标志将一组(三个)物体按大小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猫布偶一...
小班教案与反思区别多少活动目标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活...
小班手脚本领大活动后的反思学校一开学就三令五申,一再强调校规校纪,提醒学生不要违反校规,可我却没有把学校和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没有重视老师说的话,没有重视学校颁布的重要事项,当成了耳旁风,这些都是不应该...
小班反思找孩子们的亮点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发展是不同的,就拿我们班的陈xx说吧。 她在我们班是最小的,而且中班都没上直接到大班,由于各个年龄段的知识都不同,内容是相互衔接,所以在上课时,她听起来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