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建立“114”社区便民热线开始试运行,该系统以网络、电话的形式,整合社区网站、社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并形成了一个相互联动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阅读
如何推农村社区服务社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是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营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的重要载体,也是供销社夯实组织基础,进一步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对推进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区服务资源配置,改善农村社区消费环境,实现农村社区服务综合化、系列化、集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标任务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6号)要求,供销社从2011年开始实施“千村千社便民工程”,用三年时间在全省2000个中心村或较大村建立以“两店”(日用消费品店、农资连锁店)为基础,融多项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到2013年底,全省建成2000家农村综合服务社。各级民政部门和供销社要高度重视,加大合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抓好合作共建工作。 各地要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加快建立健全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于一体,投资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多样、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为实现“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建设要求
(一)科学选址。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人口分布状况和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结合当地农村社区布局的总体规划,精心选择,合理布局,优先选择中心村或1500人以上的较大村中已建成或正在规划新建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有条件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可以直接设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内,由综合服务社的经营主体向农村社区组织以市场化方式承租。
(二)建设规模。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规模要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格局协调一致,农资连锁店和日用消费品店经营规模、水平应超出一般的村级便民超市。经营服务场所相对集中,其中农资连锁店和日用消费品店营业面积均不低于30平方米,农资连锁店、废品回收站(点)与其他服务项目有效隔离。各类经营门店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使用供销社标识,各门店建设标准符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的《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的要求。
(三)功能设置。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首先应具备农资供应和日用消费品销售两项基本经营服务功能,有条件的要积极引入农产品购销、废品回收、医药销售、烟花爆竹销售、农贸市场、餐饮、维修等其他经营性服务项目和邮政通讯、劳务中介、代理代办等中介性服务项目。废品回收、烟花爆竹销售、农贸市场等部分经营服务场所要与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的场所进行必要的隔离。综合服务社在设置服务功能时,要结合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既做到优势互补,又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四)规范运作。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各经营性服务项目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投资主体多元,筹资渠道多样,各门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资连锁店和日用消费品店应以直营或加盟方式与供销社流通企业实现对接,采用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明码标价、统一经营台帐、统一管理标准的规范化运作。店内采取开架自选方式售货,商品分区分类摆放,陈列整齐美观,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完善,服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分类指导。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都未建地区,要加强选点布局,互相结合,争取同步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地区,可按照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基本要求,整合利用现有资产,通过改、扩建或就地新建,积极拓展经营性服务功能。已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而应建未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地区,应积极考虑靠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设施场所,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公益性服务设施。
(二)对接新网工程。各级供销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流通企业加大投入,把新建农资和日用消费品等网点和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进行。网络薄弱和空白县供销社要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列入网络重建规划,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作为重建网络终端的重要载体,切实做到以“新网工程”建设带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发展,以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完善“新网工程”在农村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三)建立协作机制。各级民政部门和供销社要加强沟通协调,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力争在2011年8月底前做好选点布局工作,共同推进综合服务社建设工作。各级供销社要主动与拟建综合服务社的所在乡镇政府和农村社区组织联系,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四)争取政策支持。各级民政部门和供销社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努力将供销社列为当地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争取必要的经营性服务项目建设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确保“千村千社便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如何深化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服务
一、完善机制体制,发挥城市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区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终端”,是传递党政关爱的桥梁。各社区要切实履职尽责,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要加强社区居委会体系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要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增加投入,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多渠道落实资金,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开展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要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探索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整合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协调处理群众利益问题,加强社区舆情掌控,强力推进网络问政,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在城市社区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重大舆情报告、疏导与防控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要着力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社区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围绕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和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制度等,着力形成自律与他律、要求与制度相衔接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二、改善民计民生,发挥社会救助的保障兜底作用保障社会底线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是时代赋予的最紧迫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基本民生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
各社区务必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改善民生入手,切实构筑底线公平。要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对象调查、认定、审核、资金发放等工作,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要制订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置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相关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增强社区灾害应急处置及防灾减灾能力。要加强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和生活救助,引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同时加强辖区内精神病人基本情况调查,逐一建卡立档,强化监管,确保管控万无一失。
要大力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攀穷亲”、“结穷对”、“帮穷户”,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帮扶。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搭建社区居民自助互助平台,增强社区扶贫济困作用。要重视福利彩票销售,积极配合开展福彩销售进社区工作,大力搞好公益宣传,树立“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的福彩公益形象。
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和工作评价体系,推行“乡、村两级联查联审制”、“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制”、“票决制”、监督员制度和资金发放打卡直发制度,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社会救助的申请、调查、审批、公示等程序,不断增强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度,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为阳光操作、对象准确、管理规范、社会满意的民心工程。
三、深化服务内涵,发挥公共服务的利民惠民作用为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本质。
各社区务必把为民、利民、舒民、安民、娱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努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确保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搭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网络和社区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为推进社区服务奠定基础。
要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落实促进就业服务政策,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对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基本技能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创造“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促进和吸纳下岗职工在社区就业。要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警察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安置帮教、守楼护院等活动,认真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社区。
要着力打造宜居社区,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业主管理和物业服务“三驾齐驱”的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格局,完善社区环保听证制度和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制度,探索建立社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为居民提供卫生环保、物业管理、日常综合维修和绿化维护...
农业服务中心是做什么的
农业服务中心以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为主要职责,主要做:
1、负责涉农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编制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负责本辖区内各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及对本辖区内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并积极组织防治,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及新品种的引种实验、示范、推广、培训和宣传工作。
2、负责对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资产、农民负担进行监督、审计和管理;调解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3、负责宣传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协助政府制定全镇林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保护和管理辖区林业资源。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加强对林业资源和野生动物的保护。扩展资料:农业服务中心要做好农机新技术指导、新机具的推广和农机信息服务工作;组织各类农业机械的技术检测、机具维修、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做好农村运输、农机堤灌、收割、农产品加工与农田基本水利设施建设等各项社会化服务指导协调工作。负责本镇农业机械的建档及统计上报工作,组织农业机械进行抢险救灾;抓好辖区内交通安全工作,提高人民安全意识。参考资料:百科-农业服务中心...
如何推进农村共青团微信体系建设
针对农村青年流动频繁、从业广泛、聚集困难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社交技术和手段,建设农村共青团微信体系,把农村战线各层级有机联系起来,把团员青年吸纳进基层团组织的微信群中来,实现组织建设与思想引导相结合、“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密切基层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经常性联系,扩大农村团的工作有效覆盖。突出重点,把基层团支部和团干部联系广大普通农村青年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解决联系农村青年“最后一公里”问题。注重结合,把实体性的组织建设、开展活动与微信上的联系、引导和服务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统筹兼顾,结合实际推进微信体系建设。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好的做法、要把建设与活力结合起来,把线上交流与线下活动结合起来,更多地将团的服务、活动等通过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传递给农村青年,着力解决微信体系建设过程中覆盖面、活跃度、吸引力不够等问题。
...
延伸阅读:
如何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等法治机构建设,指导农村社区开展各项法治工作,探索整合农村社区层面法治力量,加强农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推动法治工作网络、机制和人员向农村社区延...
如何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 编制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做好与城乡社区居民利益密 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
如何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是指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农村建立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调解社区民间纠纷,倡导社区互助精神,树立社区...
浅析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但是,仅仅立足于社区服务主体各自职责的履行还远远不够,整合社会资源、创设资源共享机制能够为完善社区服务提供新的视域。 关键词:社区服务 资源整合 共建互助 资源共享机制...
如何完善农村能源管理和服务体系一、基本情况 仙居县地处浙江中西部,是一个传统山区农业县。全县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10个乡, 722个行政村。48.8万人口中有近28万人口从事农业。畜牧业是仙居县农村经济的...
如何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三、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各地应结合实际,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元,应用功能集成、界面规范、部署集中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
如何搞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参考文献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
如何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使社区成为志愿服务主阵地如何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使社区成为志愿服务主阵地,高中生社区服务范文:一、创新建立志愿者队伍招募机制。只有招募到有各种专长的志愿者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
社区工作如何创新开展怎样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工作如何创新开展怎样更好地服务居民,如何探索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模式:社区工作如何创新开展,怎样更好地服务居民?高新区请来教授给居干指点迷津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应该怎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