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阅读
孔子的名言怎么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1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15、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译:杨子主张为我(自己),尽管只要拨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干。墨子主张兼爱,即使磨光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愿做。(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驳杨、墨二家“执一”的片面主张)
1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做事应当有所选择)
17、 尽信书, ——《孟子•尽心下》
18、 以其昏昏, ——《孟子•尽心下》
19、 不以规矩, ——《孟子•离娄上》
3句关于孔子的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延伸阅读:
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孔子关于读书的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少之...
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
关于孔子的名言一、孔子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
孔子的名言英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and application?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If a man keeps cherishing his old knowledge,...
写一个与孔子言行有关的成语或名言并解释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解释】:⒈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
有关孔子的名言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孔子的名言解释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心?和别人交朋友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经常复习? 2.人而无信,不知...
孔子名言的解释1.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