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篇目的主体是什么]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阅读
什么是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首先回顾一下哲学主体性的历史演变。
自古至今,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属于前主体性哲学。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哲学,建立于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之上,属于主体性哲学。主体性哲学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体性哲学的历史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第一、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不能解决人的生存本质问题。主体性哲学将人的生存活动界定为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构造,导致唯我论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而导致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第二、作为主体性哲学的认识论哲学,局限于认识论,仅仅关注主客体关系,忽视本体论,忽视存在的更本质方面——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人们在现代条件下扬弃了主体性哲学而建立了主体间性哲学。现代哲学是主体间性哲学,存在被认为是主体间的存在,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主体间性哲学因时代需要而产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下面分析主体间性的意义。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具有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主体间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主体征服、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关系。
劳驾什么是主体如何理解主体性
引自外国哲学大辞典 主体(英subject)哲学术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逻辑意义上使用该词,认为它是命题的主语,与谓词相对,指由谓语描述的主语,是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主语所表示的即存在于世界中的实体。认为第一实体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实体,是因为它是其他东西的基础和主体。中世纪邓斯,司各脱把主体与客体等同于阿拉伯哲学中的第一意向性与第二意向性,认为第一意向性感知的个别事物是主体的,即具体的实体,而第二意向性安排在由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相中,是客体的,即由心灵活动所构成的事物,这样理解的主体事实上指客观存在,而客体的则指主观构造出来的。法国笛卡儿继承中世纪哲学的着法,把客体看成是呈现于思想中的东西,而把主体看成是事物本身。
英国霍布斯区分作为感觉者的主体与作用于感觉者产生感觉的对象。德国康德提出先验主体,即自我的统觉,这种主体指思维的能动的综合作用,它通过先天形式整理感性材料而形成知识,与这种主体相对的客体则指自在之物,也可指意识中的认识对象。费希特否认康德的自在之物的客体,把主体理解为自我,把意识中的非我作为客体,使主体成为认识的主体,以意识统一主体与客体。谢林以绝对统一主体与客体,主体仍然是精神的主体。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统一主体与客说,但强调实体就是主体,把精神实体看成能动的主体。现代西方哲学大多发展了这种精神的能动的主体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非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是精神的能力。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体观点在批判费尔巴哈的主体观点中提出,费尔巴哈认为真正的主体是实在的完整的人,但他认为这种作为主体的人是生物体的人,不是社会的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两者形成统一体,即认识主体在实践中认识到他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与客体是在实践中统一的。主体具有自觉性、创造性与能动性。匈牙利卢卡奇把无产阶级看成是社会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同一的主体一客体”。认为把无产阶级作为客体,是因为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把它作为主体,则因为它是整个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卢卡奇这种观点强调了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历史作用。德国E.布洛赫也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上对黑格尔哲学作出不同解释,认为在历史过程中,有许多选择的可能性,历史本身就是主体的活动。
认为工人阶绍正是通过积极的介人作用,使主客体的矛盾不断向更义解释历史发展的性质。
我国现阶段应怎样看待主体性哲学思想
中国主体哲学思想指马克思主义还是儒家思想我不太清楚。不过我的观点是,主体哲学不是哲学家的哲学而是为大众所共同认可的哲学,就这个观点来看以物质为基础的哲学应占当今社会的大统。要不然怎么从上到下总要跟数量挂钩呢?乐观的是存在精英哲学,这个将有希望借助官方哲学影响主体哲学体系。曾经的诸子百家是个很好的例子。文化可以有非常强的包容性,不必太狭隘。中国哲学基础不同于西方的地方在于中国哲学的农业根基,而西方则是商业根源。中国几千年的农业历史带给中国文化相当多的好东西,比如:尊重和敬畏自然;非功利内涵化质朴化;认可主观的地位;农历时以农时自然规律而定,人性化(公历则只尊重客观天体运行规律,稍显片面);视觉化情感化的文字艺术等等。
现在中国的西化有点极端...
什么是主体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
主体 [subject],与客体(nonego)相对应的存在。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什么是主体性?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和精神实质。主体性是学生内在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难理解,所说“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对待学习的主体性。就是说,学生不仅是能学习的,而且是“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去学习的,这和人们的共识是一致的:人是能学习的,人没有不学习的,人是想学习的,儿童、少年、青年尤其如此。主体性的对立面是被动性。缺乏主体性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简单接受,认可,屈从,甚至逆来顺受,无所作为,没有主见,没有勇气,不敢想,随遇而安。而有主体性的人就完全不同。这种人,在客体面前,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力量。他不盲从,不犹豫、不依赖别人,敢想敢做,充满生气、自觉、自信,是一个能动、自由的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根源是什么? 综观中外教育发展史,人们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归属上表现为关注社会价值还是关注个人价值;二是在内涵方面表现为关注知识价值、智力价值、情感价值或整体素质价值。教学价值观偏差,是指由于学校教育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一味强调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的价值,一味强调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个人主体性与独立人格的培养,造成学生主体性的自然缺失。“中国的教育学并没有把培育和发展个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作为根本目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主体性缺失,首先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上。众所周知,教育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统帅、制约、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是教师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决定教案教具和教学计划的根据。既然以传授知识、技能为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丰富他们的知识,由于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因而课堂上教师自然把重点放在包括考试内容的练习,并下意识地排除对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有帮助的训练。尽管学生学得很苦,但他们头脑里塞满的实际上是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显然,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的当今,教学现实恰恰反映了马里坦所批评的背离了教育真理的两个方面。其次,对学生主体性培养不其次,对学生主体性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最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师无关,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不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这种教学任务观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受教育者的许多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被忽略甚至扼杀了,表现了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极度轻视。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对我国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有哪些启示?
(一)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蕴含的现代教学理论特质有助于传统班级教学的矛盾解决。
(1)在教学功能方面。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班级教学重知识传授,重技能培养忽视非认知品质发展的片面格局.
(2)在教学动力方面。教学动力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严重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的质量。,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通过改变传统班级教学的个人型、竞争型目标结构,设置合作性的小组目标和实施小组奖励的措施来改变传统班级教学中单一的“输——赢”关系,扭转了传统的重竞争轻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充分开发生生互动,利用集体动力原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生成强大的教学动力,并采用常模参照评价和个体提高分的措施,维持和增强教学动力,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传统班级教学动力匮乏现象的解决,提供了精采的思路
(3)在教学情境方面.,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强调教学交往与社会交往结构的一致性,重视多边的人际交往作用强调合作、竞争与个体化行为的兼容并蓄,并突出合作行为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最终成为社会所需和有益社会的人。
(二)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现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1)学生自主程度的提高。
(2)集体教学与合作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教学交往的充分开展.教学交往就是指在课童教学这一社会体系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
(3)集体教学是合作学习-主体参与...
延伸阅读:
什么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1.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2.企业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
什么是主体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主体 [subject],与客体(nonego)相对应的存在。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什么是主体性?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也就是自觉能动性。它是人...
审计主体基本内容中审计主体是什么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通常是指审计关系中的审计人,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而成为实施审计的主体。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主体是专职机构和专业...
经济诉讼的主体是什么呢经济诉讼的主体 1、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经济诉讼中,它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作为案件的审判者,人民法院在经济诉讼中既是诉讼的参加者,也...
落实主体责任党组和党支部是什么关系落实主体责任党组和党支部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将党建工作与机关工作紧密结合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党组...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什么校本教研的主体是什么,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什么是适格主体什么是适格主体,主体适格什么意思:当事人适格问题是一个一直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大问题。在司法实务中经常有当事人辩驳“我没有侵犯你的权利,你不能告我”、“或者你没有实...
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是什么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是什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汇报怎么写: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组织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组织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
班级管理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吗班级管理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吗,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主体性教育观明确肯定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教育管理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