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努力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世界水日:中东努力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 2007世界水日 谈到中东,很多人会想起在那里“油比水还便宜”。的确,中东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65%以上,但它同时也是...+阅读
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 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由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资源拥有者缺乏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需和教育规律,造成各种校外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专家认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 生物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之一,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了解生物科学与技术进展的渴,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则是扩大知识面的主要源泉。因此,生物课程除了利用校内的生物实验室,还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学校应当根据新课程的要,调整图书结构,改变服务方式,为学生服务。同时还可以广泛利用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实验田等,自然保护区能够完整地保存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应该成为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教学的天然“实验室”。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提高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应当建立一套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全社会都应当树立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各类社会资源只有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与学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其更大的功能与价值。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南海学校 三区 符永坚 《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连接起来,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的思维去加以解决。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1、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 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认识”,适当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还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让学生们把自己头脑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体的表象回忆、表达与交流。或者部分学生也可根据“三角形概念”的特点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板、流动红旗等。
2、从报刊杂志上开采数学资源《课标》指出: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广大教师要充分从中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有时,我们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重组,加以间接利用。教学完“分数的意义”后,老师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这样的习题,请你说一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报载:小学生睡眠情况不容乐观,睡眠不足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4/5。(2)据报道:我国河流污染的数量占全国河流总数的83/100。
3、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 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表现在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时,老师根据所出示的撑有斜木的电线杆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然后通过拉三角形和长方形木架的操作实验来突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征。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为什么木椅摇晃时钉斜木加以固定?为什么草垛旁撑着木棍就可以防止倒塌等问题。
4、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课标》指出: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执行的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潜能,教师的业务素质、情感道德、工作态度、日常习惯以及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是学生的学习资源。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都是可以利用和整合的资源。总之,对数学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只要我们能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加强对课程资源的深入认识、构建课程资源的内容体系,我们定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绩。
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很多误区,只有走出误区,精当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有机整合。
一、存在的误区
1、缺乏对学习 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 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它为后续教学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所谓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开展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如果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恐怕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合性。因为我们运用的课件大多是面向城市孩子,认知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设计的,课堂容量大,教学密度大,往往令学生眼花缭乱,最终成为过眼云烟,失去运用价值,要想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实效,首先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特征,想一想自己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有多少应该用,应该怎样用,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特征的分析,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前提。
2、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即辅助教师教、辅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我们部分教师自己还不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去调控课堂,只能以课件为中心去授课,偏离教学主体。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而不深的结局,反而影响实际教学。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画图的时间,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于我们大部分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都使用“流水型”模式课件,教师只要轻击鼠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理解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对现成教学资源要合理取舍,解决好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屏幕切换不能太快,应以学生确实能够理解、记忆为准,需要强调的可反复展示。
4、课件代替试验,削弱学生的试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学生的试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另外,多媒体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多种动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只有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更完整的知识。所以说不是所有试验都用课件代替完成。
二、精当运用
1、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动画、图文等。比如在执教《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船有触礁危险吗》时,截取了《泰坦尼克号》中轮船和冰山相撞后场景的视频资料,创设这一情景,意在让学生意识到船有触礁的危险性,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2、远离学生实际而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如学习《全球变暖与环保》一课,学生对环保知识只具初步认识,对于全球为什么变暖,它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人类如何控制,这一切都远离学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网络提供的大量感性材料去获取知识。学生从干旱到瘟疫,从农作物到动植物方面列举了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温室效应到废气排放,从乱砍乱伐到资源利用,说明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如此之大的信息传递量只有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3、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象、难以建立起概念的要运用信息技术。 如在进行《海底世界》教学时,针对学生无法亲身经历、亲自感知,难以想象海底世界景色如何奇异、物产如何丰富的现状,教师可将在互联网上搜集的图文并茂、集数字、影响于一身的大量海底相关资料,制成网页发布在校园网上,使文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教学内容立体的、多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虚拟的“仿真”技术缩短了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建立了海底“景色之奇异、物产之丰富”的概念。
4、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需要运用信息技术。 如在进行《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对西双版纳、对少数民族有进一步了解,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一定要明确,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在辅助上下功夫。只有根据所实现的教学目标精当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开发和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
1、以实验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安瓿、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这样既丰富物质储备,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应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以校本实验为突破,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
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是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尤其能为实验探究提供鲜活的素材。教学中,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并开展探究性小实验。通过实验,把思维的视角从课本拓展到社会,丰富学习内容,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3、以师生智慧为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实验的多变性又常常促生灵感的闪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实验“意外”带来的教育契机,将使教学出现精彩的生成。
在讲授蛋白质性质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鸡蛋白溶液与少量醋酸铅溶液作用产生凝聚现象的实验,得出重金属离子Pb2+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结论。用三支试管分取3mL鸡蛋白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少量NaNO3、Pb(NO3)2、CH3COONa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再把生成的沉淀分别移入三支盛有清水的试管里,观察是否溶解。经过实验假设、验证、分析,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开发和利用辅助性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教师在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实验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它的教学功能是其它任何教学活动难以代替的,现代信息技术不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活动形成优势互补,切莫盲目滥用。
延伸阅读: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活化幼儿园的课程一、发现乡土资源的美,积累班级课程资源 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决定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并活化我们自己的班级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因为幼儿的生活和学...
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上好一堂高效的课,可以体现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整...
论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人事管理正在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变革的基本趋势是:告别传统的人事管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正在顺应这种趋势,推动这...
如何提高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1.生物能源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科技战略、“三农”问题和生态环境,也关系到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水平。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生物能源产业作为新的重要...
如何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共育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
音乐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音乐教学活动的资源音乐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音乐教学活动的资源,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程度决定...
如何开发与利用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农村中学英语课程资源,浅谈如何开发与利用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小学英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
人力资源。但又是怎样利用它开发的人力资源。但又是怎样利用它开发的,试述人力资源的使用与开发的关系:我做人力资源管理10年了,相信一定能帮助到问者。想知道问者是什么岗位?问者是想问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吗?如果...
旅游资源该如何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该如何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内容:旅游资源的价值通常从美学观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和奇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美学观赏性是指旅游资源能提供给旅游者的美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