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企业人才进行培养]尊敬的张总: 您好! 本来可以直接与您面对面沟通,但很怕自己讲不清楚而浪费您的时间,故选择这种方式向您汇报,同时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本次向您汇报的主题是:培训真的不能再“赔...+阅读
如何对企业授信
-- 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三条原则 银行零售业务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一般指银行向居民和私人小型企业提供的分散的、零星的小额银行产品和服务。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一些国际银行的调查,银行零售产品至少包括信用卡、像个人旅游贷款、个人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定期等额摊还的贷款、循环信用额度、住房按揭贷款、中小企业授信等。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零售业务市场前景被不断看好,各家银行纷纷不遗余力地进行零售业务品种创新。再加上从短期看来,零售业务的风险小于公司业务的风险,零售业务的扩张有助于降低国有商业银行总体的不良率水平。在双重因素的趋动下,银行的零售业务正在经历一个超高速的发展时期,而如何对零售业务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这个话题也就凸现出来。
一般来说,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控制要遵循三条原则:原则一:差别化管理。要探讨零售业务的风险管理首先要从零售业务的特点说起。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标准化和差异明显的特点。银行零售产品品种非常之多,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常见的就包括借记卡、贷记卡、按揭贷款、个人投资经营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商铺贷款等几十种;银行的公司业务一般是针对法人开展的,而零售业务更多地是针对自然人、家庭和小型企业的,因此具有单笔业务金额较小,但总体数量庞大的特点;所谓标准化是指银行零售产品标准化的制式,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例,在贷款对象、贷款金额、贷款利率、抵押物、贷款计息方式、帐务处理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标准化的规定;差异明显是指零售产品内部相互之间(如信用卡透支和汽车消费贷款之间)在利率、期限、还款特征上就存在很大的不同。
零售业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管理的差别化思路。差别化管理的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零售产品品种多、相互之间差异明显,这就决定了对零售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产品的业务特征来制订风险管理的政策。比如,消费信贷和投资经营类贷款两者在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等方面就具有较大差异,消费信贷用途一般是正常消费,金额小、期限短,还款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收入;而投资经营类贷款金额相对较大,还款来源主要依靠投资所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前者,只要个人信用可靠,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应当大力发展。对于后者,除了考虑个人信用外,还要对投资经营的风险做出评估。其二,风险管理的效果最终要通过银行的盈利反映出来,而国际银行界公认的一条法则是“80%的盈利来自20%的客户”,这20%的高端客户无疑是业务竞争的重点,零售产品创新的重心和风险管理的重心即在于此。
因此就要银行能有持续的能力,不断开发出针对高端客户需的产品,相应地,也就要对每一项新产品风险管理的政策能及时到位,并体现出与其他产品风险管理政策的不同之处来。其三,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使银行零售业务开展具有典型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造成不同地区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的外部环境(如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意识、消费习惯等)截然不同,因而风险管理政策不仅要“因品种、因客户而异”,也要“因地域而异”。原则二:量化管理原则。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对零售业务风险的管理基本停留在主观判断阶段,远远未达到量化管理的水平。这与外部信用环境不健全,相关人文数据没有积累,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对风险量化技术缺乏研究等原因息息相关。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零售业务的风险是借款人未来还款的不确定性给银行可能造成的损失。必须要在发展零售业务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损失,使实际发生的损失落在银行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接受的范围是相对整个零售资产组合而言的,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客户或某一类产品。从国际活跃银行的经验看,已由单笔风险管理转向对银行整个零售资产组合的风险进行量化,而量化的工具就是VaR(ValueAtRisk)。零售业务风险管理引入VaR代表了国际银行界的发展趋势,也代表了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理念。国内的商业银行要从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向组合风险量化过渡,必然要从零售业务的审批积累数据开始。零售业务的审批和公司业务的审批存在很大不同。由于公司业务笔数较少,单笔金额较大,在风险控制上往往采取了“尽职调查——风险评审——问责审批”的流程,以保证授信的质量。
但零售产品数量大、单笔金额小、标准化,且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设备和众多的营业网点,单笔零售业务的管理成本要高于公司业务,如果对每笔零售业务都套用公司业务的审批流程,不仅时间成本高昂,而且效率非常低。出于提高速度和效率的目的,零售业务往往采用批量审批的做法。审批的数据将为量化模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随着数据的积累和模型的完善,零售业务的风险管理将逐步过渡到根据模型结果,调整贷款条件和处罚力度,来保证收益水平。原则三:风险和收益的长期匹配原则。零售业务的信用风险具有相当的滞后性,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例,一般都长达20年以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表现形式如下:
一.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非市场性风险和市场性风险两类。
1. 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
2. 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的措施 :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怪圈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似乎形成这样一个怪圈:放权让利→内部 人控制→不良贷款巨额递增→加强监管→信贷紧缩→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即我 国政府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包装:既担心过度监 管会造成信贷紧缩,又担心权力过度下放会导致对内部人控制的失控,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 呢?其原因之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虚置。现代企业理论要所有人和债 1 权人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而国有银行的所有权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代表行使的,银行的债权人主要是储蓄的居民,经营权掌握在银行经理。
什么是信贷风险?农信社面临的信贷风险有什么特点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化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的授权操作与内控自律制度建设严重不适应性,不少行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
一、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的若干反思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效用单向。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其主因,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2、信贷风险控制质量:零风险最优吗?如果单纯从安全性原则讲,那么,零风险当然是信贷风险控制质量最优状态,这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效益最大化是银行追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统一。在现实货币信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始终与风险相伴,信贷资金运作不可能是绝对的零风险,而只能是相对的低风险。无论采用何种机制或何种措施,其作用只是在于降险、控险和防险,不可能做到绝险。如果真正做到了持久性绝险,那么,轻讲是将丧失发展性和效益性,重讲是货币信用经济也将寿终正寝。
3、信贷风险控制深度:该深未深。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信贷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征体系。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现行的贷后管理文本中,有关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方面的信息预警达到40多项,这些指标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每一科目的变化幅度设置提示关注等相关信息,如此多的比对指标需要相关人员搜集同行业、企业同期、年初等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每一个分项指标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析来说,这些指标缺少指征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4、信贷风险控制广度:真空不少。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使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形成了许多风险控制的“真空区”。例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信贷市场部门缺乏对各类信用风险的预测和足够的驾驭能力,甚至对风险持漠视的态度;资产保全部门囿于不良贷款个案的处置,却忽略了对风险的归类与综合分析,为前台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5、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大小失当。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
延伸阅读:
企业如何开展对标工作第一步,制定对标计划,确保对标计划与公司的战略一致。 第二步,建立对标团队。团队的结构取决于对标范围的大小、公司规模、对标预算、对标程序和环境等要素。其次是就对标程序...
如何搞好企业对标管理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对标管理步骤第一步,制定对标计划,确保对标计划与公司的战略一致。第二步,建立对标团队。团队的结构取决于对标范围的大小、公司规模、对标预算、对标程序和...
企业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管企业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留住人才是前提,这样才能为企业发挥最大能力,为企业创造财富,也能促使员工潜能最大的开发。通常,每个企业都会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的研究,甚至...
如何对公司中层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公司进行培训,最好拟定培训计划。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培训计划的制定 1.根据各职位所应担负的职责(key responsibilities)、主要工作成果(KRA,key results area)、所需工作技能(sk...
什么叫银行直接授信间接授信直接、间接是指借款主体而言,比如说,A公司来贷款,银行经评测给予其一个额度的授信,此时,给予A的授信额度即为直接授信; 间接是A公司的上游B公司想向银行融资,但是自身实力不足,银行...
如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控如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控,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内部管控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
如何对企业进行效益审计如何对企业进行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内容和重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
如何让员工对企业忠诚如何让员工对企业忠诚,员工忠诚度的忠诚度:有资料显示,年底年初,又到了员工跳槽的高峰期。为什么员工离职得如此频繁,是鲶鱼效应继续在职场发酵吗?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探究症结的根...
如何对电力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如何对电力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薪酬绩效的管理方案:一、电力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绩效管理是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潮流和趋势 全球最优秀的公司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