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09月15日 编辑 fanwen51.com

[最新青少年犯罪数据]在2001-2003年罪犯构成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下罪犯和20岁以下罪犯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01年80.1%和22.4%,2002年82.4%和26.2%,2003年83.3%和23.7%,从数字上可以看出,青...+阅读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法一:给青少年灌输正确的思想。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616466青少年辨别真假、好坏的能力有限,我们必须给青少年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都要到位,给孩子争取恶的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法二:在青少年中开展普法课程。普及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对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很大的作用,青少年懂法执法学法用法,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也有一个清楚的判断,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法三:加大力度控制黄、赌、毒等不良信息。我们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环境,将所有的不良信息置之门外,不要让青少年接触到这样的信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法四:定期与青少年沟通和谈心。

定期的对青少年进行沟通和谈心,可以了解青少年的近况,对于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情况要及时制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法五:在家庭中要给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的和谐与美满会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让青少年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法六: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要统一行动。其实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教育不到位,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很多时候悲剧可以不发生,所以我们所有的力量都应该统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

青少年犯罪是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一、 调查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个愈来愈受关注的社会问题。2003年8月7 日,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位于新建县的江西省少管所,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说明的来意之后,我们受到热情接待。接待我们的是张警官,他是一名与青少年犯接触15年的少管工作者。在一番自我说明后,便向我们说明了该所青少年犯的情况。所中的青少年中,12~15岁是初犯的高峰年龄,占总数39.2%,15~17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占总数的59.5%,12岁以下青少年所占比例虽不多,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些青少年犯中,城市中的占总数的42.3%,农村的占总数的55.3%,城乡交接的结合地带也有一部分。在取得少管所的同意之后,我们对所中五名青少年犯进行了采访调查。 调查后,我们对青少年的犯罪现象进行了分析,查看了有关资料,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中,精神疾病、人格障碍、智能低下、不良习惯等等,与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出现有密切关系。

智能低下犯罪者在整个青少年犯罪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根据资料显示,犯罪人中属于心理缺陷的有22%,其中至少有12%属于智能低下。他们的心理病理特征:缺乏自制力,易产生冲动行为;缺乏主见,易受诱惑;判断力差;环境适应力差。 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变坏的基础,无疑也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比如馋、懒成习,爱占便宜等平时被称为"坏毛病"的行为表现,都属于不良习惯。

而任其不良行为习惯的扩大与恶化,最终将促使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发生与加剧。犯罪心理一般与犯罪行为是相生相伴的。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在其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发生的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而犯罪心理则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它与一般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犯罪心理总是在一般心理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变化的,是一般心理活动的特殊形式,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在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个体身上发生。

但是,犯罪心理活动的内容与一般心理活动的内容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犯罪心理是反社会的,其引起的行为将对社会产生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作用。犯罪心理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既可能恶性发展,也有可能良性转化。大量资料表明,在多数情况下,犯罪心理都不是偶然一下子形成的,而有着一个较长的过程。 许多犯罪案件显示,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不好,家庭教育不力,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人的性格志趣、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形成,都是从童年开始的,都与他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和睦的人际氛围,能够培养孩子正常健康的性格气质、人生观和道德观,较有效地预防和阻止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和行为的产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全的、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子女带有差异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相互取长补短的巧妙的配合,父母的形象和特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形成初级个性的参照和认同模式。如果缺乏或没有父爱,会使母爱向溺爱型发展,子女缺少独立、自主、有权威作用的榜样,这就失去了家庭的稳定和减弱了家庭的教育职能。缺损家庭不幸之一在于缺乏这种天然和谐的正常教育,因而其子女的犯罪率就较高。

家庭教育不良或方法不当,也同样会引发子女种种不良习惯和品质的形成。总之,一些研究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也与家庭对孩子的养育态度有关。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第二教育的主要场所,它在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校教育的不当,必然有害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某些学校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力,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片面追升学率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在青少年中产生了消极、甚至是有害的影响,少数学校违背教育方针,轻视德育教育,这种单纯抓智育的做法,必然会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低下,道德观念模糊,在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下,学生心理就会发生畸变,这种恶性发展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还有一些学校,由于把高考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好坏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不惜任何代价追高考升学率,学校把主要师资力量放在培养那些有希望进入大学的学生身上,而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采取放任不管或少管的态度。结果,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影响,而且对他们的品德也有影响。一些自称是"烂班"、"渣子班"的学生,进而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

一些双差生(学习差、品德差)在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犯罪是他们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的畸变心理所支配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犯罪流毒与青少年年龄阶段畸变心理的"混合物"。 青少年犯罪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1) 反社会意识特征犯罪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的一种。青少年的反社会意识是青少年犯罪者的基本心理特征,对犯罪者的犯罪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

它与成年人的反社会意识的区别在于绝大多数是通过其犯罪的...

大学生有哪些刑事法律风险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但大学生犯罪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大力开展帮扶教育工作 犯罪后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减少犯罪的最直接的途径。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大学生犯罪,特别是罪行不太严重的初次犯罪,采用定罪判刑的方法,尤其是被投入监狱后容易交叉感染,改造效果并不一定理想。我们注意到,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对一些具有可塑性的学生的犯罪行为做出暂缓不起诉决定,并通过帮教,公平、公正地处置犯罪的在校大学生。 在实践中,法院也采取依法尽量适用缓刑的办法。笔者认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法院在全国首创的异地籍青少年犯帮教基地,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自1999年11月帮教基地创建以来,鹿城法院共接收了20例帮教对象,其中13例已经帮教期满“毕业”。这13名帮教期满的对象有的留在了帮教基地设点企业,成了这些企业的正式职工;有的则成为小学的教员或自己创办公司,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公民,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生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如果这一做法在犯罪较轻的、符合法律规定适用缓刑条件的大学生中得以推广,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家在外地的大学生创造判缓刑的前提条件,能够有效减少大学生重新犯罪。 实行预防犯罪综合治理 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为此,我们建议: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引导。除开设法学必修课外,学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还应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学会宽容,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出现偏激和自卑心理,学会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使自己的心理常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在加强对大学生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应强化自身软环境建设,保证良好校风,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 家庭教育要跟进。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据心理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

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所以在研究“问题大学生”时,也不应忽略了其背后的“问题制造者”。 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学校开展法制宣传,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结合所办案件,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遵法守法的思想意识。对于犯罪的大学生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青少年犯罪

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稳定,预防青少年犯罪,就要采取多管齐下,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渠道。

(一)利用网络进行司法宣传,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做好“两个依托”,进行青少年司法宣传。一是依托法院门户网站。网站宣传要与时俱进,定期更新发布一些典型案例,法律常识。通过这些案例和法律常识的宣传,让青少年认识到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二是依托官方微博、微信。当下,很多“80后”,“90后”,都开通了微博、微信。都喜欢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我们就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法律常识”,只要青少年关注了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就可以接收到我们发布的法律常识,达到一个很好的司法宣传效果。

(二)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活动”。 一是法院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共建“法制校园”,成立“希望学校和家长学校”,这“两校”也是做好青少年罪犯的回访考察和帮教的主阵地。 二是以“法官工作室”为切入点,深入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对家长及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用事实和案例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家长和子女的沟通交流。使家庭能真正的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是提出司法建议。对学校校规如何调整、违纪学生如何处理及调整违纪学生档案的使用方式等提出了许多司法建议。如实践中职业类的学校犯罪的学生较多,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注重在学校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减少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因这类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对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因此应该注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教育,更主要是能力教育和德育教育。如今职业类学校学生犯罪明显下降。

(三)多部门联动,促进无业青少年就业。 无业青少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没有经济来源,无法满足他们的尝沪佰疚脂狡拌挟饱锚物质需,他们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社区需要对所辖范围内的无业青少年进行统登记。并根据这些青少年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立足于社会。同时还需要就业机关的配合,积极为这些青少年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民政部门合作,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在审判中发现的生活困难,无法保障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情况时,及时与民政部门沟通,办理低保等相关救助手续。 怎样才能预防青少年犯罪,是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协做才能完成的。面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社会环境,我们还需加大力度,清除学校附近的“黑网吧”,治理网络环境,让青少年在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中成长。

延伸阅读:

跪求一篇论文题目:从心理孤儿看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帮帮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方针原则一、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

怎样防止青少年犯罪1.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针对犯罪青少年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应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并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使其...

如何预防和应对大学生犯罪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继续加强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规划大学生活。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2. 有意识地抵制不好的...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如何有效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站在社会层面上看,其实是一个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矛盾解决的问题。在校大学生犯罪,除了极个别极端分子外,一般来说分两种,一种是以物质贫乏产生的...

青少年犯罪论文青少年犯罪论文,谈谈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这些青少年都是“享乐主义者”,“怕苦、怕累、多享受”是他们的宗旨。他们大多都没有什么理想,也不想有什么成就。如果...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讲座稿小学生短的法律演讲稿或者是作文!路过,顺便谈自己观点。 靠法律,首先法律的定义,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

如何从犯罪心理的角度预防犯罪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维、意图以及反应的科学,也是介于犯罪研究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成为一门边缘性科学。 变态心理,从犯...

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的途径有怎样帮助青少年提高识别是非的能力预防青少年犯: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但大学生犯罪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