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阅读
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该注意哪些问题
您好!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入学前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让孩子能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帮助孩子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孩子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某些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甚至为了应付小学在招收新生时的摸底考试,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过重的突击训练,在安排其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一些家长教育理念不正确,只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急于拔苗助长,对孩子进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初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要想幼儿很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一般说来,在大班下学期,除了通常的幼儿园的活动和游戏,教师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集体授课学习某些预备性知识,诸如认识拼音字母的形状和读音,认识数字和学写数字,学写自己的名字,认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
集体授课的时间可在25~30分钟。但这样的做法更多是形式上的预备,要真正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就要从小班开始,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命的前4年中,会开发出50%学习能力,并能在头脑中构建了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将以这些途径为基础、为核心而开展。)因为在小学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书本知识,幼儿如果缺乏相应的感知经验,理解就会有困难,比如说幼儿可以说出3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但是对于3+2=?却感到有困难,这说明幼儿的思维是和他们的具体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幼儿的感知经验越丰富,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我们幼儿园还是主要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多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创设幼儿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情景来进行学习的情景,从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幼儿在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并能在今后保持发展的后劲。
如何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样,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孩子饿了渴了冷了老师都会照顾到,而且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孩子会比较轻松,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他们始终扮演的是一种受到照顾和依附于别人的角色。而小学教育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孩子是完全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进入小学生活的。并且小学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强,更多地需要孩子的主动性。面对突然变化的环境孩子往往有不适应感,也会形成一种焦虑,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社会普遍强调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幼小衔接要有正确的认识 具体来说,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中有个很好的过渡,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鸿沟,有许多孩子都掉进了这条鸿沟里。而这条鸿沟恰恰反映了教师和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获得问题。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追的就是让孩子学拼音、做算术、识字、背书等,但我认为正确的知识的获得,应该包括学习知识与技能。这里的知识除了课本知识,还包括广阔的其他知识,也可称为背景知识,知识面广的孩子学习能力也强,同时要强调,从小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技能比某种知识的获得本身更重要;还要注意学会一些生活知识与技能,比如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与一些生活技能等;另外交往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是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问题。现在许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逼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孩子辛苦大人也辛苦,但这种辛苦很有可能换来的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这又恰恰是由于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造成的,如果孩子没有对这种学习的需要,逼是无济于事的。真正要下功夫的还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有发自内心的兴趣,比如喜欢看书、习惯于主动思考、对学会新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成就感等。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幼小衔接是一项全面的整体的工作,而不是只靠一根柱子或一个方面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追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常孩子都是在合格的起跑线上的。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孩子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不是只教拼音、算术、汉字。如果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够好,就要从营养、锻炼等方面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刚入学时精神会比较紧张,起床、洗脸、穿衣、吃早餐、上学,上课要坐端正,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玩了一会儿就来不及上厕所,回家还要写作业,孩子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如果没有足够的体力和好的身体素质,孩子最初适应小学生活就会比较困难。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就要想办法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兴趣的下棋、画画、拉小提琴等活动都有益于孩子注意力和坚持性的培养。如果孩子心理素质不够好,输不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如果孩子行为习惯不够好,就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至于一些文化知识的学习,我们提倡幼小衔接注重给孩子打好基础,培养基本功。比如学拼音,不是教孩子从头到尾学会每个拼音字母,而是教给他们一些学拼音的方法,如“p”和“b”,可以问孩子:“它的尾巴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哪个像小狗竖起尾巴?”孩子经过仔细观察很快就记住了,他也会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的拼音字母。又如认字,可以让孩子认识字形,把字当图案玩偏旁部首的游戏,让他来组合各种字形,在拼拼玩玩的游戏过程中,他就认识了一些汉字。在上小学正式学汉字时,这些基本能力会起作用,脑子也会比较灵活。当然,一些汉字的偏旁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对大班孩子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让孩子触及一下,他以后学习还是会比较容易一些。现在有许多小学入学都要考试,应对这个现实,许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突击训练,对于一般孩子,只要有了这种基础,对突击训练也是有效的。 当然,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方面其实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有一些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就掉进鸿沟里了。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很拔尖,也很聪明,但规则意识比较差,在小学课堂里往往坐不住,老师刚提出问题,他就抢先说了,一而再,再而三,小学老师就很生气,好多孩子上学第一天就被老师罚站,这些孩子就是掉进了规则意识的鸿沟里。因为我们有的幼儿园只顾倡导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孩子快乐发展,忽视了对孩子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快乐发展是正确的,但应该全面地理解这种“快乐”,快乐并不是干什么都依着自己的性子,人生活在社会中,快乐的前提是要遵从一定的社会规则。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与相应能力的培养。总之,幼小衔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只要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有效结合就能做好衔接工作,就能尽量消除幼儿上小学后的恐惧、紧张、焦急等不良情绪,使幼儿在幼小衔接这一重要环节上顺利渡过。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问题:1。学习时间不一样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他穿插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5~6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5倍,这是个很大的变化,很多孩子在这点上有所抵触。2。 生活制度不一样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五交替,所以,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特点。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也才刚刚开始实施,而只有这些时候,才能让孩子动起来,所以,孩子一开始无法适应,自然就会坐不住。3。 活动形式不一样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和写为主,孩子就会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所以上课吵着要回幼儿园就不奇怪了。
4。师生关系不一样幼儿园里每个班级搭配两名老师,可以说是寸步离。可是在小学中,每节课都有任课教师,而且,有很多时间,教师是不在教室的,因此碰到了各种问题怎么办?这都得孩子自己去面对和处理,不少孩子就会不知所措。 5。要不一样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好、玩好,长得健康就满足了,当然这是最根本的。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要作业要写好、考试要优秀等,孩子就会想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那样要,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会受到影响。
延伸阅读: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第一招:从洗手帕开始 孩子越来越大,会的本领也多起来。这时候,不妨给孩子布置个小小的任务,比如,洗洗自己的小手帕,收收小玩具,完成得好要及时表扬、奖励。如果孩子忘记了,或是做了...
如何正确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给孩子制定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其实我们往往会忽略最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衔接,小学和幼儿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幼儿园老师会指导安排孩子的生...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怎样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
如何做好大班幼儿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一、研究背景、意义: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幼儿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
幼儿园幼小衔接父母老师该做哪些工作幼儿园幼小衔接父母老师该做哪些工作,新生入园:小班教师怎么做: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36月幼儿园大班重点注意什么才能做好幼小衔接36月幼儿园大班重点注意什么才能做好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你可以参考一下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才能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眼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们能不能顺利升入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是怎样做的?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
家长应当如何正确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家长怎样做好幼儿园升小学衔接: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 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