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带来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带来教育的发展 小港这片土地曾经是我上中学的地方。那时的小港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村小镇,在北仑区的众多小镇中算不上是最好的。房子有点破旧,街道很小,只有几家小店...+阅读
我体验的电力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先说衣、食和住吧,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
年代,“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在家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那么在这三十年间电力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没有那么多的数据,只能说说自己所体验的这三十年的电力工人的衣食住行. 三十多年前,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发电工人,母亲是农家妇女,而与父亲工作的电厂一墙之隔的是宝鸡市最大最好的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为了在条件好的地方生我,母亲掂着大肚子,步行了十里地,坐上到父亲单位的车跑到宝鸡市中心医院,母亲在医院住了几天不贝动静,那天晚上医院停电了,而父亲又在单位忙着上夜班,半夜母亲忍着疼痛,在医院的油灯下生下了我,而这时父亲也下夜班了,母亲当时可生气了,说父亲把她扔在医院不管我们母子的死活,只知道工作,早知道这样就不用费劲跑这么远,为这事母亲认为我命不好,常常哞声叹气,说我长大了肯定磨难多,只因为她步行了十里是奔着灯光去的,可是却在油灯下生了我。时隔这么久了,母亲想起来还会唠叨。二十年前,我上学了,父亲也从发电工人成了供电职工,因为有了弟弟,母亲没有时间管我,我就跟着父亲在离单位不远的学校上学,据说是当时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之一,父亲同事的好多孩子们都在那个学校上学。虽然现在那个学校已经不存在了,但记忆当中晚上上自习的时候每个人桌子上都点一根蜡烛,回到父亲宿舍后我们一群孩子要到院子的水管上洗黑黑的鼻孔。当时他们办公室和宿舍都在院子的平房,大房子就是他们办公室,早上大家从房间出来一边吃早饭一边安排当天的工作,而小小年纪的我们边吃早饭边听父辈们的工作安排,然后就一起搭伴去了学校,每个月的月初,风雨无阻,做饭的奶奶会给父亲们准备很多锅盔,早早的吃过饭就听站长安排,背上干粮,拿上在后院砍的竹子出去抄表,留一个年青阿姨值班,天气晴朗骑自行车当天晚上就能回来,要是天阴下雨不能骑自行车的话,晚上都回不来,而这个值班的阿姨晚上要照顾我们这群没人管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经常悄悄的趁父辈们不在的时候玩,学他们的样子也到后院砍一根细竹子,象是出门去要饭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怕碰到蛇呀之类的动物,那时候他们每个人去的方向不同,人太少了不可能让他们两人一起工作。十年前我上班了,我成了一个抄表收费员,单位给每个供电站配一辆摩托车,和以前不一样的是,我们不用背着锅盔,也不用自己骑着自行车了,站长把我们每个人都送到工作地点不远的公路边,然后我们自己去抄表,抄完后在公路边等,站长再把我们每个人接回去,这样差不多一天早早就抄完了,但是那时候还是一个人去抄,秋天的时候,走在半山坡上,高高的玉米地边的小路上除了自己的呼吸就是沙沙的玉米叶子响,时常边走边跑,从来就没想过不去抄这块表了,抄回来后大家当晚都坐在办公室用算盘或简单的计算器算电量,那时候虽然都住在还是平房的宿舍,但是我们已经觉得非常高兴了,办公室不但有电,还有黑白电视了,一天的工作完了大家都坐在办公室聊天,但最多的还是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师傅讲评徒弟的工作,完了才打开电视看仅有的几个节目。现在的情况大家都能感受到,真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们不会忘记,正是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一路走来,,一路规范,我们的企业发展成今天一流的县级供电企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不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就不可能从以前的厂、网合一到现在的厂、网分开,政企分开,建立自己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诚然,也就不可能有宝鸡供电今日的成就和辉煌。然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公用事业,是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飞速发展的保障,也就不会有响彻大江南北的“二保服务”也不可能给宝鸡人民提供更安全,更可靠,更充足的电力供应。
想想父辈刚工作的那个时候,单位领导与职工是朋友,师兄弟感情胜亲人,我所感受的当时生活与现在生活的不是纵向比较,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场面和一股劲头。生活就是这样,最为原始、最为初级的总是印象最深的,实际上如果让我们坐上时间穿梭机回到三十年前,我想那种日子就成受煎熬了。没有超市,没有卡拉ok,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动车组,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私家车、没有运动场、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有的那时都没有,但是今天纵横交错的电网不会让我们回到从前,因为我们电力工人是光明的使者,我们的未来和电12全文查看
网一样是通向光明的。
霍利琴
2008年8月30日
12全文查看我体验的电力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先说衣、食和住吧,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
年代,“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在家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那么在这三十年间电力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没有那么多的数据,只能说说自己所体验的这三十年的电力工人的衣食住行. 三十多年前,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发电工人,母亲是农家妇女,而与父亲工作的电厂一墙之隔的是宝鸡市最大最好的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为了在条件好的地方生我,母亲掂着大肚子,步行了十里地,坐上到父亲单位的车跑到宝鸡市中心医院,母亲在医院住了几天不贝动静,那天晚上医院停电了,而父亲又在单位忙着上夜班,半夜母亲忍着疼痛,在医院的油灯下生下了我,而这时父亲也下夜班了,母亲当时可生气了,说父亲把她扔在医院不管我们母子的死活,只知道工作,早知道这样就不用费劲跑这么远,为这事母亲认为我命不好,常常哞声叹气,说我长大了肯定磨难多,只因为她步行了十里是奔着灯光去的,可是却在油灯下生了我。时隔这么久了,母亲想起来还会唠叨。二十年前,我上学了,父亲也从发电工人成了供电职工,因为有了弟弟,母亲没有时间管我,我就跟着父亲在离单位不远的学校上学,据说是当时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之一,父亲同事的好多孩子们都在那个学校上学。虽然现在那个学校已经不存在了,但记忆当中晚上上自习的时候每个人桌子上都点一根蜡烛,回到父亲宿舍后我们一群孩子要到院子的水管上洗黑黑的鼻孔。当时他们办公室和宿舍都在院子的平房,大房子就是他们办公室,早上大家从房间出来一边吃早饭一边安排当天的工作,而小小年纪的我们边吃早饭边听父辈们的工作安排,然后就一起搭伴去了学校,每个月的月初,风雨无阻,做饭的奶奶会给父亲们准备很多锅盔,早早的吃过饭就听站长安排,背上干粮,拿上在后院砍的竹子出去抄表,留一个年青阿姨值班,天气晴朗骑自行车当天晚上就能回来,要是天阴下雨不能骑自行车的话,晚上都回不来,而这个值班的阿姨晚上要照顾我们这群没人管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经常悄悄的趁父辈们不在的时候玩,学他们的样子也到后院砍一根细竹子,象是出门去要饭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怕碰到蛇呀之类的动物,那时候他们每个人去的方向不同,人太少了不可能让他们两人一起工作。十年前我上班了,我成了一个抄表收费员,单位给每个供电站配一辆摩托车,和以前不一样的是,我们不用背着锅盔,也不用自己骑着自行车了,站长把我们每个人都送到工作地点不远的公路边,然后我们自己去抄表,抄完后在公路边等,站长再把我们每个人接回去,这样差不多一天早早就抄完了,但是那时候还是一个人去抄,秋天的时候,走在半山坡上,高高的玉米地边的小路上除了自己的呼吸就是沙沙的玉米叶子响,时常边走边跑,从来就没想过不去抄这块表了,抄回来后大家当晚都坐在办公室用算盘或简单的计算器算电量,那时候虽然都住在还是平房的宿舍,但是我们已经觉得非常高兴了,办公室不但有电,还有黑白电视了,一天的工作完了大家都坐在办公室聊天,但最多的还是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师傅讲评徒弟的工作,完了才打开电视看仅有的几个节目。现在的情况大家都能感受到,真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们不会忘记,正是凭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一路走来,,一路规范,我们的企业发展成今天一流的县级供电企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不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就不可能从以前的厂、网合一到现在的厂、网分开,政企分开,建立自己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诚然,也就不可能有宝鸡供电今日的成就和辉煌。然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公用事业,是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飞速发展的保障,也就不会有响彻大江南北的“二保服务”也不可能给宝鸡人民提供更安全,更可靠,更充足的电力供应。
想想父辈刚工作的那个时候,单位领导与职工是朋友,师兄弟感情胜亲人,我所感受的当时生活与现在生活的不是纵向比较,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场面和一股劲头。生活就是这样,最为原始、最为初级的总是印象最深的,实际上如果让我们坐上时间穿梭机回到三十年前,我想那种日子就成受煎熬了。没有超市,没有卡拉ok,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动车组,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私家车、没有运动场、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有的那时都没有,但是今天纵横交错的电网不会让我们回到从前,因为我们电力工人是光明的使者,我们的未来和电[]
网一样是通向光明的。
霍利琴
2008年8月30日
延伸阅读:
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新衣服轶事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人们的日子依然还是十分清贫,我家也不例外。像当时绝大多数农家孩子一样,我基本上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能有新衣服穿,然而记得那时我却极讨厌穿新衣服...
某县电力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电力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经过近10年来大规模的农网改造,电力供电能力不断提高,电网建设日益完善,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通电,彻底摆脱了以...
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感慨于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果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时光荏苒,30年春风化雨,30年沧海桑田,中国人们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引之...
劳动保障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早在12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曾发表一篇短文,题目是《三个“三十年”——是预想也是希望》。其中写道:从1979年到2008年,将是第三个30年。到2008年,我国将建立起一个较完善的...
农电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30年过去,小水电连成了大电网 一条小溪,一座小瀑布,拦成河坝后靠着一根大小不同的铸铁管,推动着10千瓦、或20千瓦、50千瓦……等装机容量不等的小水电,供应着每一座小水电附近的...
县法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变化**县人民法院发展变化见证改革开放30年 斗转星移三十年,沧海桑田一念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30年时光荏苒,30年沧海...
看60年来矿灯的变迁说起煤矿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矿灯了。60年来,矿灯几次更新换代,雪亮雪亮的,堪比神灯一样。我听过老矿工讲,解放前“口衔油灯爬陡坡,千斤煤炭用背驮,工头背后甩皮鞭”,如今“头戴...
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变化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这...
歌颂区改革开放三十年诗歌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