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我国古代著名发明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构造

12月24日 编辑 fanwen51.com

[有关发明的故事有哪些]复印机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只是普遍运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装材料上,后来他尝试在蜡纸上刻出文字轮廓,形成一张石蜡刻字纸版,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刻字的石蜡纸上...+阅读

张衡不但是浑天论的完成者,而且还根据此种理论和实际天象观测知识,于公元117年在洛阳研制成功了观察天象的新型仪器——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天文仪器。 张衡观测天象的地方叫灵台,座落在洛阳平昌门南,灵台就是当时的天文台。这里的总管是灵台丞,属太史令管辖,上面有候气的、候风的、候日的、候星的等40多人,机构庞大,分工细密。张衡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经过了无数次的观察、研究、测验,于公元116年(东汉安帝元初3年)首先制作出一个浑天仪的模型叫小浑。 从《浑天仪图注》记载可以看出小浑是一个较浑天仪小些的木质圆球,在圆球上先画出一大圆为赤道,再画一个与之成24度交角的大圆为黄道,在黄赤道上均分成365又1/4刻度,两者的起始都在冬至点。在赤道北极及其相冲处(即南极),各用针一孔,作为圆球旋转轴的两端。取一长条竹篾,在其两头的中央各穿一孔,令这两孔之间的距离与圆球半个大圆弧的长度相等,将竹篾的两孔与南北两极相重合,竹篾则纵贯圆球,这时竹篾两孔间的连线必与圆球相切合,这是因为从北极到南极针孔中心间也正好等于182又5/8度,即半个大圆弧。沿中分线把竹篾削去一半,必须使中分线正好是竹篾两端孔中心的连线。从冬至点起,令竹篾的中分线沿赤道每隔一度移动一次,每一次均读出它与黄道相交的度值,就可以得知赤道每增一度时,黄道度或少或多于一度的数值。这多少之数即为黄赤道进退数。赤道度增率大于黄道度增率时,为多,为进数;;相反,为少,为退数。这是我国古代量度黄赤道进退数具体方法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 小的浑天仪模型制成后,作为试验,试验准确了,然后再用铜来铸成正式仪器。在张衡谨慎、细心操作下,耗费了许多心血,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这个仪器终于制造成功了。因为这个仪器是根据浑天理论来制造的,所以张衡就把那个用竹蔑编成的模型叫做“小浑”,铜铸的就定名叫做“浑天仪”。张衡的浑天仪在好些地方和近代的假天仪相似,不过近代的假天仪当然比它精密得多。 张衡制造的浑天仪是依据浑天原理而制成。其形状是个球形的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浑天仪分做内外几层,每层都可以转动,中间有个铁轴贯穿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轴和球体的接触有两个交点,即天球上的北极和南极。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圈的下面,另一半显露在地平圈上面。在球的表面排列有二十八宿和其它恒星,球面上还有黄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夹角,分列有二十四节气。从冬至点起(古代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把圆分成3651/4度,每度又细分成四个小格。球体外面有两个圆圈,一个是地平圈,一个是子午圈,外圈圆周长为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天轴支架在子午圈上,和地平斜交成36度,就是说北极高出地平36度。这是洛阳地区的北极仰角,也是洛阳地区的地理纬度。这架仪器的构造,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为了使浑天仪能够按照时刻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组滴漏壶。滴漏壶是古代测知时刻的仪器,它用一个特制盛水的器皿,下面开个小孔,水一滴一滴流到刻有时刻记号的壶里,人们只要看到壶里水的深浅,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时刻。当时没有发明钟表,我们的祖先就用它来测定时刻。张衡运用这个原理,设计了一组滴漏,巧妙地应用两个壶和浑天仪配合起来,利用壶中滴出来的水的力量来推动齿轮,齿轮再带动浑天仪运转,通过恰当地选择齿轮个数,巧妙地使浑天仪一昼夜转动一周,把天象变化形象地演示出来,人们就可以从浑天仪上面观察到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 张衡制成青铜浑天仪后,把它安装在一间密室里,用流水的力量使它转动。然后,让一个管理人关闭在室内,高声向站在观象台上的观察者报告说:浑仪上哪一颗星正在升起,哪一颗星正在达到天顶,哪一颗正在落下去。一切都准确地同天象相符。 在浑天仪和滴漏壶之外,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机械日历,叫做“瑞轮冥荚”。《晋书·天文志》记载:“至顺帝时张衡又制浑象……,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冥荚于阶下,隋月虚盈,依历开落。”冥 荚是传说中的一种树,每天生一个荚,生到第15个以后,又每天掉一个荚,掉完以后再重新生长。受此启发,张衡创造了瑞轮冥荚,其内装有机关,在一个立轴上装上十五个具有凸轮作用的拨板,使它们依次分别作用十五个冥荚,各按着应有的时刻升起和降落。然后把瑞轮冥荚放在浑天仪殿房外面阶台旁边。接联到滴漏壶上去,也是利用漏水转动和浑天仪联动。它从每月初一起,每天转出一片木叶,到15日共转出15片,然后每天再转入一片,依次减少,到月落为止。因为阴历是和月亮的运行配合的,所以这种仪器不仅可以表示出日期,它还可以表示出月亮圆缺的增减情形,也就是按照阴历中的朔日、上弦、望日、下弦、晦日等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旋转开合着,使人们从瑞轮冥荚上可获得类似活动日历的效用。 总之,张衡的《灵宪》和浑天仪都是我国古代天文学方面极其重要的科学成就。它一方面总结了古代天文学的珍贵成果和丰富经验,另一方...

延伸阅读:

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有哪些①“一边倒的桃树” 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发现桃树朝阳的枝条结果大、味道好,于是培植出“一边倒”桃树,采光好,结果大。桃树是“三年见果,四年丰产”,他的树是“今年栽桃,明年卖”...

有哪些科学家的发明故事1. 爱迪生发明电灯。 2. 瓦特发明蒸汽机。 3. 贝尔发明电话。 4.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 5. 布什内尔发明潜水艇。 6.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爱迪生是铁...

发明创造的事例直升飞机的发明 1907年,世界上第一架像晴蜒一样的直升机由法国工程师伯雷格和黎歇才研制成功。这架飞机没有机翼,第一个机臂头上有两副能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四叶螺旋桨。在试...

有关于发现和发明的故事是哪些瓦特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气 晴朗,画眉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人正在散步.他迈着缓缓的步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踱来踱去.他时而望着广阔的天空,时而...

历史上有哪些发明创造的小故事锯和刨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就...

你知道哪些发明创造的小故事吗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

发明的故事有?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

张衡的地动仪是怎样做成的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侯凤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

地动仪是根据什么物理定律制成的漏水运转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是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根据物理的力学原理先后制成 的。它们分别在天象和地震观察上发挥了作用。漏水运转浑天仪是一台自动测示天象的仪器 ,它...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