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建国60年文化事业辉煌成就征文]建国以来,**县文化艺术呈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各项文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道情皮影传承保护为主的特色文化成为**县最靓丽的名片,极大的提高了**县...+阅读
**县电力辉煌的历程
**县电力局2009年六月底在册员工187人,下设5部2室,2个二级部门,15个供电所,12个35千伏变电站,肩负着为**县工农业生产、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供电服务任务。近年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深化“三新”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经济效
益显著上升,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并取得上级领导和用电客户的充分肯定,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单位与部门的多项表彰奖励。 2001年被甘肃省国税局评为“纳税先进单位”;2002年被**县县委、县政府评为“诚信纳税户”;2003年、2004年均被评为“纳税先进单位”;2003年11月被甘肃省体育局授予甘肃省第三届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和2007年均被庆阳供电公司评为一类供电企业;2005年11月通过庆阳供电公司“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验收,2006年4月9日通过甘肃电力公司“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验收;同年,我局被庆阳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6年12月和2008年1月被国网公司评为 “户户通电”工程先进集体;2007年11月分别被甘肃省电力公司和庆阳供电公司评为“户户通电”工程先进集体;2007年大电网延伸**县“户户通电”工程被甘肃省电力公司于2008年4月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工程;被甘肃省国税局和甘肃省地税局分别评为2004年至2005年甘肃省纳税信用等级a级单位;2007年由**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持**县发展特别贡献奖;2008年底被庆阳供电公司评为“优秀供电企业”;被庆阳供电公司评 2008年度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被庆阳市电力行协评为2008年农电企业优秀管理团队;2008年底,被甘肃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甘肃省电力公司评为“文明单位”和“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2009年初,分别被**县宣传部评为2008年度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被县政府评为2008年全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县电力局党总支在2008年7月被庆阳供电公司党委评为“六好”党支部;2009年7月被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评为2007-2008年度“六好党支部”;同期,被庆阳供电公司党委评为2008年度“六好党支部”。 2009年3月,我局工会被庆阳供电公司工会授予庆阳供电公司“先进基层工会”称号;我局环城供电所被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授予“甘肃省电力公司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我局木钵党小组被庆阳供电公司评为先进党小组。
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变化
1977年,由省局审批资金634000元,实施马岭至**县35千伏农电工程,在城南刘家湾建成35千伏变电所1座,输电线路长68公里,变电容量1x1000千伏安,1978年底竣工,实际开支767522.35元,是**县境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县的电力建设资金主要靠省“两西办”投资,僧多粥少,电力建设缓慢。至1998年,据调查,全县乡、村、户通电率仅仅是96%、58.2%、43.7%,只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0台,容量为1.023万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08.05公里, 10千伏配电线路1048公里,10千伏配变572台,容量为18471千伏安,0.4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442公里,这其中大部分线路是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劣质线路,多为破股线、铁线和小木杆、方杆架设而成,供电质量差,可靠率低。到2008年底,**县农电建设先后共投入资金45037.47万元,共实施了农网
一、二期建设改造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2007年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工程、2006年农网完善工程、一期节余、二期节余7大工程项目,共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114公里;改造35千伏变电站11座,改造35千伏输电线路34.6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2730.8545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7582.2135公里,安装配变1384台;改造10千伏线路391.4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431.7公里,改造高耗能配变180台;新建县调自动化工程1处;新建10千伏开闭所1座;新建10千伏箱式变2台715千伏安;安装10千伏柱上开关(真空)106台;安装10千伏电容补偿装置120台;县城户表改造1000户;安装10千伏调压器15台;完成无电户通电户数17442户。至此,全网共有35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线路15条322.05公里,10千伏线路3778.9公里,0.4千伏线路10024.2公里,配变1956台,乡(镇)、村、组通电率均达到100%,通电总户数达73568户,户通电率达到99.6%,基本实现了**县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供电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生活,减轻了劳动强度,解12全文查看放了劳动力,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年青一代,敢于走出去,引进来,能快速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勇于创新,能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发家致富,从而强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职工队伍建设变化
1980年**县电管所有干部职工43人; 1991年**县电力局成立时有干部职工100人;1998年
实行行业代管时有干部职工253人。1998年以前,**县电力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职工人数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企业发展速度,20年间尽增200多人,且大部分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原被服社和五金厂的职工,由于职工队伍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代管后,**县电力局对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过低、不能适应电力生产岗位要求的部分职工采取内部退养的形式精减了。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多次举办生产经营一线职工岗位培训班,并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提高职工岗位适应能力,促使职工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县电力局的职工总数实现了负增长,截止2009年6月底,在册干部职工202人,基本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经营管理方面的变化
**县电力局在代管前,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粗放,比较混乱,缺乏制度约束,经营活力很差,加之地方经济落后,电网建设技术水平低,设施老化,企业发展严重滞后,1998年全年售电量仅为1969.1万千瓦时,线损率高达16.18%,电压合格率达不到75%。代管后,乡镇电管站改制为供电所,实行营配合
一、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我局在庆阳电力局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并实施了《企业内部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强化了宏观管理和层级管理,简化了考核指标,摆脱粗放管理思维,构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框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成效显著,至2001年,售电量达到3416.7万千瓦时,比1998年增长73%,线损率14.10%,比1998年降低了2.0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62.45万元。与此同时,**县电力局打破老的陈旧观念,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大力开拓电力市场,先后把采油二厂的101区块负荷和七里沟负荷争取了过来,年增加售电量700万千瓦时,增加收入70万元;2006年8月,经局领导班子多方协调和努力,又争取到了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荷,年增加售电量2000万千瓦时。同时实行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先后制定了《基层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制度》、《职工年度考核办法》,2006年制定了《**县电力局“线变”承包实施细则》,全面推行了“线变” 承包的经营管理模式。2007年又实施了《基层单位季度绩效考核办法》,并逐步推行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2008年我局开展创建省电力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工作,根据创一流考核标准,对我局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工作标准重新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共修订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134个;各种管理标准146个,各种工作标准95个,综合管理工作标准30个,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夯实了工作基础。这些措施、制度的建立与健全,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全方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也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2008年底售电量12065万千瓦时,达历史新高,在全市名列前茅,全网综合线损下降到3.64%;10kv供电可靠率99.2316%;全网综合电压合格率94.8868%。
四、圆满完成“户户通电”工程,成就电力精神
自1998年开始,我局得到大量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资金,电力建设发展迅速。不过2005年之前,省电力公司投资相对较谨慎,**县电力局境内只实施了
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这些工程分布在全县境内,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仍有大部分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户用不上电。若让这部分农户自筹资金,每户入户低压配套部分所需费用平均高达1500元,有的甚至超过了3000元,远远超出当地农户的承受能力。幸运的是2005年8月15日新华通讯社发表的一篇题为“解放近70年,甘肃**县16万人仍在期盼光明”的报道得到了温总理的亲自批示,引起了国务院、省政府、国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庆阳市政府和庆阳供电公司等各级单位与领导的高度重视。甘肃省电力公司随之分别下达了“村村通电”和 “户户通电”批复。“村村通电”在之后并入“户户通电”工程后,总称为2007年**县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工程,简称“户户通电”工程,批复资金高达3亿元,是**县完成资金最多的项目。“户户通电”工程被省政府和市政府分别列为全省、全市2007年要做好的“12件实事”之一。在**县地方政府的全面协调下与省、市电力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由于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加之全体职工积极响应、通力合作,该工程从启动到竣工都非常顺利,共架设10kv线路1967公里,0.4kv及以下线路6552公里,安装配变684台,解决了17442户无电户通电问题。该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在圆满完成后也得到了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
12全文查看**县电力辉煌的历程
**县电力局2009年六月底在册员工187人,下设5部2室,2个二级部门,15个供电所,12个35千伏变电站,肩负着为**县工农业生产、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供电服务任务。近年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深化“三新”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经济效
益显著上升,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并取得上级领导和用电客户的充分肯定,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单位与部门的多项表彰奖励。 2001年被甘肃省国税局评为“纳税先进单位”;2002年被**县县委、县政府评为“诚信纳税户”;2003年、2004年均被评为“纳税先进单位”;2003年11月被甘肃省体育局授予甘肃省第三届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和2007年均被庆阳供电公司评为一类供电企业;2005年11月通过庆阳供电公司“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验收,2006年4月9日通过甘肃电力公司“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验收;同年,我局被庆阳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06年12月和2008年1月被国网公司评为 “户户通电”工程先进集体;2007年11月分别被甘肃省电力公司和庆阳供电公司评为“户户通电”工程先进集体;2007年大电网延伸**县“户户通电”工程被甘肃省电力公司于2008年4月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工程;被甘肃省国税局和甘肃省地税局分别评为2004年至2005年甘肃省纳税信用等级级单位;2007年由**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持**县发展特别贡献奖;2008年底被庆阳供电公司评为“优秀供电企业”;被庆阳供电公司评 2008年度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被庆阳市电力行协评为2008年农电企业优秀管理团队;2008年底,被甘肃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甘肃省电力公司评为“文明单位”和“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2009年初,分别被**县宣传部评为2008年度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被县政府评为2008年全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县电力局党总支在2008年7月被庆阳供电公司党委评为“六好”党支部;2009年7月被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评为2007-2008年度“六好党支部”;同期,被庆阳供电公司党委评为2008年度“六好党支部”。 2009年3月,我局工会被庆阳供电公司工会授予庆阳供电公司“先进基层工会”称号;我局环城供电所被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授予“甘肃省电力公司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我局木钵党小组被庆阳供电公司评为先进党小组。
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变化
1977年,由省局审批资金634000元,实施马岭至**县35千伏农电工程,在城南刘家湾建成35千伏变电所1座,输电线路长68公里,变电容量11000千伏安,1978年底竣工,实际开支767522.35元,是**县境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县的电力建设资金主要靠省“两西办”投资,僧多粥少,电力建设缓慢。至1998年,据调查,全县乡、村、户通电率仅仅是96%、58.2%、43.7%,只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0台,容量为1.023万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08.05公里, 10千伏配电线路1048公里,10千伏配变572台,容量为18471千伏安,0.4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442公里,这其中大部分线路是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劣质线路,多为破股线、铁线和小木杆、方杆架设而成,供电质量差,可靠率低。到2008年底,**县农电建设先后共投入资金45037.47万元,共实施了农网
一、二期建设改造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2007年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工程、2006年农网完善工程、一期节余、二期节余7大工程项目,共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114公里;改造35千伏变电站11座,改造35千伏输电线路34.6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2730.8545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7582.2135公里,安装配变1384台;改造10千伏线路391.4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431.7公里,改造高耗能配变180台;新建县调自动化工程1处;新建10千伏开闭所1座;新建10千伏箱式变2台715千伏安;安装10千伏柱上开关(真空)106台;安装10千伏电容补偿装置120台;县城户表改造1000户;安装10千伏调压器15台;完成无电户通电户数17442户。至此,全网共有35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线路15条322.05公里,10千伏线路3778.9公里,0.4千伏线路10024.2公里,配变1956台,乡(镇)、村、组通电率均达到100%,通电总户数达73568户,户通电率达到99.6%,基本实现了**县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供电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生活,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年青一代,敢于走出去,引进来,能快速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勇于创新,能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发家致富,从而强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职工队伍建设变化
1980年**县电管所有干部职工43人; 1991年**县电力局成立时有干部职工100人;1998年
实行行业代管时有干部职工253人。1998年以前,**县电力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职工人数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企业发展速度,20年间尽增200多人,且大部分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原被服社和五金厂的职工,由于职工队伍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代管后,**县电力局对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过低、不能适应电力生产岗位要求的部分职工采取内部退养的形式精减了。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职工的培训工作,多次举办生产经营一线职工岗位培训班,并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提高职工岗位适应能力,促使职工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县电力局的职工总数实现了负增长,截止2009年6月底,在册干部职工202人,基本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经营管理方面的变化
**县电力局在代管前,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粗放,比较混乱,缺乏制度约束,经营活力很差,加之地方经济落后,电网建设技术水平低,设施老化,企业发展严重滞后,1998年全年售电量仅为1969.1万千瓦时,线损率高达16.18%,电压合格率达不到75%。代管后,乡镇电管站改制为供电所,实行营配合
一、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我局在庆阳电力局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并实施了《企业内部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强化了宏观管理和层级管理,简化了考核指标,摆脱粗放管理思维,构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框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成效显著,至2001年,售电量达到3416.7万千瓦时,比1998年增长73%,线损率14.10%,比1998年降低了2.0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62.45万元。与此同时,**县电力局打破老的陈旧观念,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大力开拓电力市场,先后把采油二厂的101区块负荷和七里沟负荷争取了过来,年增加售电量700万千瓦时,增加收入70万元;2006年8月,经局领导班子多方协调和努力,又争取到了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荷,年增加售电量2000万千瓦时。同时实行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先后制定了《基层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制度》、《职工年度考核办法》,2006年制定了《**县电力局“线变”承包实施细则》,全面推行了“线变” 承包的经营管理模式。2007年又实施了《基层单位季度绩效考核办法》,并逐步推行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2008年我局开展创建省电力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工作,根据创一流考核标准,对我局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工作标准重新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共修订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134个;各种管理标准146个,各种工作标准95个,综合管理工作标准30个,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夯实了工作基础。这些措施、制度的建立与健全,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全方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也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2008年底售电量12065万千瓦时,达历史新高,在全市名列前茅,全网综合线损下降到3.64%;10kv供电可靠率99.2316%;全网综合电压合格率94.8868%。
四、圆满完成“户户通电”工程,成就电力精神
自1998年开始,我局得到大量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资金,电力建设发展迅速。不过2005年之前,省电力公司投资相对较谨慎,**县电力局境内只实施了
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这些工程分布在全县境内,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仍有大部分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户用不上电。若让这部分农户自筹资金,每户入户低压配套部分所需费用平均高达1500元,有的甚至超过了3000元,远远超出当地农户的承受能力。幸运的是2005年8月15日新华通讯社发表的一篇题为“解放近70年,甘肃**县16万人仍在期盼光明”的报道得到了温总理的亲自批示,引起了国务院、省政府、国网公司、省电力公司、庆阳市政府和庆阳供电公司等各级单位与领导的高度重视。甘肃省电力公司随之分别下达了“村村通电”和 “户户通电”批复。“村村通电”在之后并入“户户通电”工程后,总称为2007年**县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工程,简称“户户通电”工程,批复资金高达3亿元,是**县完成资金最多的项目。“户户通电”工程被省政府和市政府分别列为全省、全市2007年要做好的“12件实事”之一。在**县地方政府的全面协调下与省、市电力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由于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加之全体职工积极响应、通力合作,该工程从启动到竣工都非常顺利,共架设10kv线路1967公里,0.4kv及以下线路6552公里,安装配变684台,解决了17442户无电户通电问题。该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在圆满完成后也得到了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
延伸阅读:
某县农业农村工作建国60年成就与变化60年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劳作,农村生产力逐步得到了解放,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面貌发生...
某县电力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电力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经过近10年来大规模的农网改造,电力供电能力不断提高,电网建设日益完善,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通电,彻底摆脱了以...
某县建国60年水利系统辉煌成就征文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和几代水利人的不懈努力下,**县人民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县精神,全县水利工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某县建国60年城建系统发展辉煌成就征文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这条主线,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继续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镇...
某县建国60年畜牧养殖业辉煌成就征文畜牧业历来是**县传统的主体经济、支柱产业。60年来经过一系列配套改革,全县畜牧业历经调整提升,实现了结构优化、总量增长、质量提高、效益增加等跨越式转变,现在是我县农村经...
某县建国60年卫生事业发展辉煌成就征文建国60年来,**县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注下,经过几代卫生人的不懈努力,使城乡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疗综合服务功能大为增强,人民健康水平...
某县建国60年林业系统辉煌成就征文沧桑巨变六十载 林业事业大发展—**县林业发展60年情况简介 **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北部紧靠毛乌素沙地南缘,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与黄土高原交汇处,属半干旱草原向干旱荒漠过度地带,是...
某县建国60年农业系统辉煌成就征文建国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县农业基础条件、种植业结构、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彻底解决了中国...
某县建国60年交通系统辉煌成就征文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精神,披荆斩棘兴交通,砸破瓶颈求发展,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枢纽交通适应型的伟大转变,交通已成为**县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