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交际礼仪

职场里的“拖延一族”

11月26日 编辑 fanwen51.com

[职场的“动物”一族]这世界变化快。在如此崇尚个性化的今天,什么新鲜事都可能发生,看到的人也许会跟风照做,也许只是一笑而过,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生活中,或许辛苦是相同的,快乐是一样的,但每个...+阅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的成年人患有拖延症。在学业上,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具体表现为先玩后学、迟交作业等;在工作上,很多人表现出经常迟到、工作进程一再拖延等。

小佳所在的报社有个非死线(deadline)不写稿小组,成员是五六个工作了2~3年的年轻记者。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一篇稿子,可以从周一拖到周五,直到deadline终于就在眼前。每次都说明天写,但到了第二天,睡睡觉、吃吃薯片、玩玩开心,小佳干脆放弃了提前完成任务的念头。非死线不写稿,她这样自嘲,并更改了MSN的签名,没想到,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振屏,我也是这样的。

小佳从前并不是这样的姑娘。实习时,她是部门最肯干的实习生,编辑交代的选题,她经常会提前两天让稿子体面地躺在编辑的邮箱里;刚入职,她也是有名的快手,但那时的激情和行动力,现在都一去不复返了。工作进入正轨运转,规则和门道都已经不再神秘。小佳先是学会了跟编辑耍赖,慢慢又习惯了跟自己耍赖。不好写的稿,明天再写吧,今天状态不好;太好写的稿,明天再写也不迟;有意思的选题,不能着急写,要不可对不起这么难得的题目;无聊的选题,看着就烦,明天再说吧。就这样,每一个明天都变成了今天,她一次又一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虽然小佳依然可以保证在deadline到来前的最后一刻交稿,并且保证质量,但她对自己的这种工作状态非常怀疑虽然工作稳定,业绩马马虎虎,但对现在的工作已经不再有任何期待和惊喜的状态了,这真的是一个刚工作两年的新人应该出现的状态吗?因为自己的拖拉,小佳也吃了不少小亏。本来想写的稿子被人抢了;应该采访的人,第二天再打电话人家已经出差了;还有一些宏大的选题,就那么拖呀拖,拖得没影儿了。所幸的是,第二天的故事没有太大的剧情冲突,她没有因此吃过大亏,虽然编辑也婉转地批评过她,但这些话旋即就被一个又一个第二天的借口淹没了。她还是那样,周一就可以写完的稿子,却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天。自从找到队友,小佳不再孤独。他们经常在一起互相抱怨:我稿子一个字都没写呢。抱怨半天,还是一个字也没写,明天也还是一个字都没写。小佳还加入了豆瓣网的我们都有拖延症小组,看着那些社会心理学的句句分析,她觉得,自己既不是完美主义者,也不是没有责任心的人,更不是一个畏难的人,可为什么也会得这种病?

这一天,小佳准备在MSN上和队友们继续怀疑人生,可好友的头像一个个都暗着。过了一会儿,小A匆匆上线:我可没时间和你聊,我要去写稿。大腕死了,我得赶稿!小佳急急地问:怎么今天一个人都不在?B出差了,某省有个突发事件;C今天晚上有采访没一会儿,小A的头像就暗了。对着电脑屏幕,小佳又开始自我怀疑了。也许,自己只是缺少点燃激情的机会,如果遇上那些事情,她也会具有超强的行动力的。生活太平庸,又没有人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自己才会这样打不起精神来。只要有了好选题、有了好机会,她一样可以今日事,今日毕。小佳这样想着,决定关掉电脑,抓一本书来净化一下内心。今天想事儿太累了,明天再找好的选题吧。只是她不知道,她的外部归因和明天一样,还是很不靠谱儿。

拖延症是种奇怪的病

沈洁相信: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三种,第一种人是订了计划就能按计划去做的,第二种人是爱订计划却没有耐心执行的,第三种人知道自己没有执行力,所以也就不再订计划。沈洁就是第三种人。她从来就没有成为过第一种人,可内心中又对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家伙们充满了崇拜。他们都是有狠气的人。沈洁说。她佩服那些说到做到的人,他们身上带着传说中的狠气,这种气势,沈洁梦寐以求。沈洁无法对自己狠,这个29岁的已婚育龄女青年,骨子里却很浪漫。从来没有人质疑沈洁的聪明。她精明、活泼,小小的挫折永远不能把她如何。初中毕业升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上名牌大学,大学毕业考更加名牌的大学研究生

这不算曲折的生活轨迹,带着一种让人羡慕的畅快。然而只有沈洁和她最亲近的人才知道,每一步看似顺利的变化里,都走得踉踉跄跄。刻苦跟勤奋在沈洁心中,有些贬义词的味道。从小到大,在那些被称作刻苦和勤奋的同学面前,沈洁的心里,都带着一种优越感。沈洁从来不刻苦,或者说,从不主动刻苦。勤奋好像是一种对智商的侮辱。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沈洁没少给自己添麻烦。我是聪明的,他们比较笨。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她读完研究生。

初中毕业考重点高中,差一分,家里找了关系,进了高中也算出息,数学竞赛拿过全国第三;高中毕业考名牌大学,刚刚过重点分数线两分,雄心勃勃的法律系离她远去,被调剂到中文系,算是玩玩闹闹混了四年,但也决不是无名小卒;大学毕业考研究生,备考半年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法学院,初试的分数就是复试线,玩得就是心跳,沈洁回忆。直到现在她还会经常梦到当年的研究生考试,如果那天上午英语考试的最后一秒钟,她没有福至心灵把阅读理解最后一题的A改成C;如果她坐在第一排,监考老师第一个拿走她的试卷,没有机会更改答案;如果如果这些如果成立,她将就此和法律无缘。这一场景反复出现在沈洁的梦中。

其实沈洁并不缺乏制订计划的能力,对患有拖延症的她而言,按计划行事是一个比制订计划难得多的任务。任何一件小事都能打破沈洁的计划。沈洁说自己是个虚伪的完美主义者,在时间的表现上就是整点控,计划总是整点,错过一分钟,就会延长到下一个准点。早上计划7点出门坐车,如果7点没能出门,沈洁会把时间延迟到8点,8点还没出门,沈洁会推迟到9点,如果9点还没出门,为了赶10点钟的课,沈洁只好打车;颇具反省精神的她,会在长长的红灯前在心里不停地为下一次出门下决心沈洁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每一次的侥幸,并没有改变她,反而让她更加相信绝地反击对自己来说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沈洁的生活中,计划这个词渐渐消失了。然而好运气并不总是围绕着她。博士入学考试的前一个月里,沈洁曾给自己列了一个周详的计划,每天看什么书,做什么题目,都写得清清楚楚。遗憾的是这个计划,实行两天后就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明明知道单词再不看,就没有办法保证做阅读理解的速度;明明知道再不跟导师联系,可能会错过最后的重点;明明知道论文再不发表,过了复试线也还是不保险在这种明日复明日的蹉跎岁月里,沈洁的分数没能让她参加复试。而平日里不声不吭的薛明却拿到了博士生录取通知书。

这件事情让沈洁很震惊。她决定不告诉任何人自己也参加了博士生考试,没有通过初试这件事,是沈洁心里的一个疤。送薛明去读博士的欢送会上,沈洁试探性地问薛明:你当时准备考博的时候,复习很辛苦吗?按计划来呗,背单词做题发论文论文可得提前点,要不然报名的时候,填表太难看了。你要是考,得提前联系。我认识两个编辑,到时候帮你联系。沈洁开始底气不足,我总是想写,题目想了好几个,却没几个完成了的。有了题目还不简单,列个提纲,找点儿资料,凑合弄完呗。薛明淡淡地说。沈洁选择了沉默。不起眼的薛明此刻在沈洁的眼中一下子高大起来。而充满执行力的内心坚定的人,永远无法理解拖延症这种奇怪的病。也许我总是想做到最好吧,我是害怕失败的完美主义者。现在的沈洁,没有生孩子的计划,没有出国的计划,计划这个词带给她太多压力,忘记计划也是一个开始。也许,我先得跟自己和解。她小声地对自己说。沈洁知道,要实现他人眼中的成功,唯一的敌人只有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一方面,有些人格特质是滋养拖延这一毒瘤的沃土,典型的三种类型是:一是强迫型人格,这样的人往往追求完美、害怕失败,多是慢工出细活,他们的不合理认知在于我必须做得一点瑕疵都没有,否则就死定了。二是依赖型人格,这种人在孩提时就被过度关爱,遇事摇摆不定,很难独立成事,他们的信念是没有别人的帮助,我肯定做不好。三是逆反型人格,这种人喜欢做的事一旦被别人做了,他们就用拖拉来对抗被剥夺的自主感。另一方面,有些拖延是因为尝到甜头而愈演愈烈的,比如经常考前临阵磨枪又侥幸过关的人,就会形成临时抱佛脚的习惯。如果不是以上原因,但突然从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变得拖延,也可能是某些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此时最好求助于精神科医生。

延伸阅读:

外企“跳槽一族我到北京第一天就与欧阳平(化名)取得了联系,但到了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才见到他。 欧阳平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我与他约了多次,但每次都在预定见面时间的前半个小时接到他的电话:...

职场“恐慌”一族我叫常菁,研究生毕业时26岁,孤身从家乡来到北京闯荡。现在两年过去了,我换了三份工作,没买房也没有男朋友。以前念书的时候,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是觉得工作后交往的对象也许层次会...

办公室一族的窈窕策略能站着就尽量不要坐着,尤其吃饱饭后。上班族的通病是因为坐太久,屁股显的很大!有时站起来,做点和缓的小运动,不但解放紧绷的筋骨,也能瘦身。 Lunch AM12:00 每天少吃500卡 轻松瘦...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