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对查修维护管理办法]为深入贯彻公司“夯实基础管理,创新经营增效益”的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省公司“经营投资”、“经营网络”的理念,盘活网络资源,发挥资源效能,使电缆线路障碍线对能得到及时修复...+阅读
中国有一句传统名言: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说的是衣服有了一个小洞不及时补好,过不了多久就会烂成一个大洞,喻指人们对小的危害不重视,就会酿成大的危害。古训说的很形象,很精辟。无独有偶,西方管理学中也有个类似的理论,叫破窗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
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原本完好无损的车的玻璃上砸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从一辆完好无损的车到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乃至车内的东西全部丢失,仅仅源于窗户上的一个小洞!这就是事实。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环境和细节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以及细节会对事件结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破窗理论所描述的现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例如: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单位规程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在优雅洁净的场所,人们一般都会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喧哗,也没人随便吐痰;相反的,在脏乱不堪的环境中,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举止;在公共场合,我们提倡每个人都要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这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而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一旦形成“破窗效应”,会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等等。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破窗理论在社会生活或组织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破窗理论的应用在于建立一种防范和修复”破窗”的机制,亡羊补牢,并严厉惩治”破窗”者,同时还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组织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由破窗理论,笔者想到了关于制度的维护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领域、许多方面都建有规章制度。行业系统有大的规章,单位部门有小的纪律;工作上有规范化制度,违章了又有惩罚处理制度。应该说,这些规章制度是维系各个组织体系正常运转、确保整个社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定了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却是工作中的一个“破洞”,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因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之。管理者破,为普通员工打开了“缺口”,群起效之,“缺口”便会越来越大,最终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普通员工破,管理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则其他人就会得到一种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必将重蹈“破窗”之辙。所以,管理者在维护制度上起着重要的示范和督促作用,也是解决“制度不制”这一顽疾的关键。
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比较丰富,既有普遍适用的党纪国法、财经法规,也有具有审计特色的专门法规制度,如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控制审计业务质量的6号令、监督审计廉政的八不准纪律、各处室各业务岗位的内控制度等。这些法规制度或控制措施如何得到有效的执行? 破窗理论启示我们,在制度维护上,首先,管理者要带头遵纪。对管理者而言,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和职业操守。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的领导、处室的负责人、审计组的负责人、主审等都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在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方面,管理者要带头执行六号令,在廉政纪律方面,管理者要带头遵守八不准纪律。管理者不能把岗位当成资本,把职务当成特权,不能错误地认为制度是要求别人的,在制度面前自己是“裁判”,不能混同于一般人。假若管理者要持这种态度,那些制度岂有不“破”之12全文查看理?;其次,管理者要严格执纪。对普通个体发生的违反相关制度的行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及时的纠正和处理,适当的时候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在实践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原则问题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执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
导致更多的窗户玻璃破碎。在一个审计组中,如果某个成员不执行六号令,审计组长知道了不管,就会造成更多的人不执行六号令,从而导致整个审计组审计质量的下降;在审计部门中,如果有人违反了审计“八不准”纪律而得不到制止,就有可能导致腐败的产生。第三,广大员工要认真守纪。制度不仅仅是“制人”的,更是保护人的。工作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失误,细细剖析,都是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的结果,不仅使单位整体利益受到损害,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当前,审计系统正在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 我想破窗理论应该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和维护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首先,内控制度设计要能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要有预警机制;其次,内控制度完善之后,要得到良好的执行。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不要带头打破窗户;普通员工要自觉遵守和维护,不要轻易去破窗;对已被打碎窗户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一句话:要维护制度,营造环境,及时补漏。
12全文查看
中国有一句传统名言: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说的是衣服有了一个小洞不及时补好,过不了多久就会烂成一个大洞,喻指人们对小的危害不重视,就会酿成大的危害。古训说的很形象,很精辟。无独有偶,西方管理学中也有个类似的理论,叫破窗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
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原本完好无损的车的玻璃上砸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从一辆完好无损的车到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乃至车内的东西全部丢失,仅仅源于窗户上的一个小洞!这就是事实。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环境和细节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以及细节会对事件结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破窗理论所描述的现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例如: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单位规程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在优雅洁净的场所,人们一般都会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喧哗,也没人随便吐痰;相反的,在脏乱不堪的环境中,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举止;在公共场合,我们提倡每个人都要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这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而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一旦形成“破窗效应”,会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等等。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破窗理论在社会生活或组织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破窗理论的应用在于建立一种防范和修复”破窗”的机制,亡羊补牢,并严厉惩治”破窗”者,同时还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组织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由破窗理论,笔者想到了关于制度的维护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领域、许多方面都建有规章制度。行业系统有大的规章,单位部门有小的纪律;工作上有规范化制度,违章了又有惩罚处理制度。应该说,这些规章制度是维系各个组织体系正常运转、确保整个社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定了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却是工作中的一个“破洞”,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因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之。管理者破,为普通员工打开了“缺口”,群起效之,“缺口”便会越来越大,最终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普通员工破,管理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则其他人就会得到一种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必将重蹈“破窗”之辙。所以,管理者在维护制度上起着重要的示范和督促作用,也是解决“制度不制”这一顽疾的关键。
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比较丰富,既有普遍适用的党纪国法、财经法规,也有具有审计特色的专门法规制度,如审计法及实施条例、控制审计业务质量的6号令、监督审计廉政的八不准纪律、各处室各业务岗位的内控制度等。这些法规制度或控制措施如何得到有效的执行? 破窗理论启示我们,在制度维护上,首先,管理者要带头遵纪。对管理者而言,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和职业操守。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的领导、处室的负责人、审计组的负责人、主审等都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在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方面,管理者要带头执行六号令,在廉政纪律方面,管理者要带头遵守八不准纪律。管理者不能把岗位当成资本,把职务当成特权,不能错误地认为制度是要求别人的,在制度面前自己是“裁判”,不能混同于一般人。假若管理者要持这种态度,那些制度岂有不“破”之[]理?;其次,管理者要严格执纪。对普通个体发生的违反相关制度的行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及时的纠正和处理,适当的时候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在实践中,管理者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原则问题的“小的过错”,并坚持严格执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
导致更多的窗户玻璃破碎。在一个审计组中,如果某个成员不执行六号令,审计组长知道了不管,就会造成更多的人不执行六号令,从而导致整个审计组审计质量的下降;在审计部门中,如果有人违反了审计“八不准”纪律而得不到制止,就有可能导致腐败的产生。第三,广大员工要认真守纪。制度不仅仅是“制人”的,更是保护人的。工作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失误,细细剖析,都是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的结果,不仅使单位整体利益受到损害,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当前,审计系统正在完善内控体系的建设, 我想破窗理论应该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和维护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首先,内控制度设计要能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要有预警机制;其次,内控制度完善之后,要得到良好的执行。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不要带头打破窗户;普通员工要自觉遵守和维护,不要轻易去破窗;对已被打碎窗户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一句话:要维护制度,营造环境,及时补漏。
延伸阅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施情况汇报一、完善制度,规范审计程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越来越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我们从1997年开始,对处级领导干部以及...
内部审计制度的思考和建议审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但是在审计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亟待改进。 一、...
审计人员入党申请书审计人员入党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自从我参加了大学的业余党校学习,接受了党的教育,系统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性质、奋斗目标、建党宗旨、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知识。参加工...
学校管理中学维护安全稳定责任书中学维护安全稳定责任书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全校安全稳定,议论堡中学与学校老师签定《议论堡中学维护安...
认真履行职能畅通法律援助全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秀洲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坚持以“应援尽援,优质高效”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工作特点...
设备检修、维护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安全管理制度 一、设备的大、中、小修都必须按规定,事先提出计划,然后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各班组每月15日以前,要将每月的检修计划报到车间,车间及时制定,落...
关于我国审计制度特色的一些思考关于我国审计制度特色的一些思考 古今中外的国家审计制度,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审计制度应当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自己...
审计专业大学生入党申请书下文是关于审计专业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推荐新人参考; 尊敬的xx大学校党委: 我郑重而又激动地提出我期盼已久的申请:申请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实现我一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地方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在执行过程需改进问题思考1994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确定了审计机关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作审计工作报告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于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