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古代历史的制度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结构丰满复杂的社会组织框架。其中,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一切制度发展的原始基础。中国的宗法制度的出现...+阅读
中国古代各项经济制度发展脉络
详情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的情况是:
(1)春秋:“初税亩”,这是中国田赋制度的开始。
(2)秦朝:农民要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作赋税。
(3)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田租为十五税一。文、景帝时,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桑,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昭帝和宣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4)北魏、隋:租调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由三长负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
(5)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谷物2石,叫做“租”;交纳绢2丈、帛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叫做“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天,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国家有事增加徭役,加役15天,免去调,30天租调全免。每年额外加役最多不超过30天,遇到灾害。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免租、庸、调。
(6)中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原来的均田制被破坏。唐政府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内容是:①取消租庸调和杂税;②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的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③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④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夏不过六月,秋不过十一月。两税法改变了税收的方式,由人丁税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收税,两税法也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7)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废除按户等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有不服役特权或因贫困孤苦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随两税交还,加收利息两分)、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8)金朝:金熙宗采取了鼓励农耕和减轻赋役等措施。
(9)明朝:工匠银制度规定,工匠有固定的服役时间,不服役时可以自行从事商品生产;后来又规定,工匠可以纳银代役,使工匠有了较多的自由。张居正改革后,重新丈量土地,清查豪强地主的隐田,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即将原来按户、丁摊派徭役的办法,改为按丁数和田粮摊派,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各种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一条鞭法是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它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10)清朝:康熙实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度。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
(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等;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后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战国后期的吕不韦。
(2)南北朝:南北朝时,不少城市遭到战争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北魏时,洛阳城内市场很多且有周长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或远走异域。建康(南京)城内建有四市,市内唐铺林立;秦淮河两岸商旅云集,交易兴盛。草市(农村集市)开始出现,含义有二:一是贩饲马料之市;二是草草构成之市。
(3)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隋唐商业的四个特点如下:一是交通发达(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从长安、登州、扬州、广州等地出发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二是货币统一(由五铢钱到开远通宝);三是市场发达(场所固定——市;官员管理——物价和税收等;邸店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店铺限定——营业面积;时间限定——市的买卖时间;夜市草市——繁华大城市里有夜市,偏远的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四是商人众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时期的商业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④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设立市易务,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国内商业繁荣(市场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种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品种达到两百余种、贩运快——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向农村——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对外贸易艰难(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3)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4)隋唐: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6)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路线
中国古代的经济,一直在“收”与“放”中间徘徊。 从春秋战国开始说吧,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重用管仲,管仲提出的思想就有点像现在的自由市场,所以民间迅速积累起巨量的财富。 后世秦时,商秧变法,收归盐、酒等(记得不准确,如果要准确答案,请一下)产业为国有,于是国家一下子就聚集巨大的财富,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然后民间就很穷很穷,卖儿卖女,啼饥号寒。 汉初建立时,国家的政策就是“放”,休养生息,于是武帝之前,国民巨富,于是武帝时期就用“紧”的政策,对民间巧取豪夺。支持对匈奴的战争。 不过从此以后,盐、铁,甚至有不少时期,酒也是国家专营了。换成现在的话说叫“国有企业” 总体来说,中国一直在“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这两条道路中间徘徊。
中国古代商业及城市发展情况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市的发展。秦代时,对市的管理已于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违法者要受到处罚。 到了汉代,对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有门,墙,有地域的限制。据说当时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 六朝时,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也对草市进行管理。 唐代的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草市的所在地也变成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另外,唐代的夜市较繁荣,而且市原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合新的经济形势了。 到了宋,市有了重大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督。这也是宋代经济发达的原因之一,宋朝有钱是出了名的,一但打仗打不过,马上议和,赔钱。
古代城市的出现也和市有很大关系,真正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的出现是在王莽时期,当时有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现南阳),成都。在汉代,被称为“都会”的城市还有蓟(现北京),江陵,寿春,合肥,吴(现苏州),番禺(现广州)。 南北朝时期有建康(现南京),山阴(现绍兴),襄阳(现襄樊),郢州(现武汉),交州(现河内)等。 唐较少,有长安,洛阳,广陵。 宋有汴京(现开封) 清有苏州,还有一些镇,有名的有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延伸阅读: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文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文【1】 自东汉末年起,除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中国又出现了长达三四百年的分裂动荡局面。 这是一个战争连绵、政权迭变的历史时代。 同一时间内,皇帝往往有几个...
中国古代有没有时效制度现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法都采纳了时效制度,包括物权的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中国现行民法并不承认“取得时效”),但如果说到时效制度的渊源,许多法学学者还是坚持相信“时效制度起源...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1、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使皇帝也只是有一个老婆,但那个时候的内容只要有条件,可以娶很多个老婆,但那叫妾,不能称妻。妾下面还有通房丫头。只有办了手续的通...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古代女子的礼仪是怎样的古代女子礼节 一、立容: 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 二、坐容: 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很完善古代女子的礼仪是怎样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着很完善的礼仪制度。在我国古代,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十分注重礼仪,随着社会的一步步发展,形成了古代完善的礼仪制度,这些礼仪制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脉络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有哪些■秦代的赋税制度 《汉书·食货志》中载有董仲舒关于秦代赋税制度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顺“道”。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 “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
如何理解中国法律制度在古代和近代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发展阶段法律制度特点中国法早期发展阶段(夏、商、西周)中国法律发展的源头起自于夏朝,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同步。商朝、西周确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制法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