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一、完善刑事侦查 (1)案件受理范围。主要问题在于有的地方对刑诉法第13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其他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侦查”存在着片面理解,以为可以不受管...+阅读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理由有哪些刑事回避的法律程序
你好,
一、刑事诉讼中的回避理由有 一般理由: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勘验人或者诉讼代理人;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
(五)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特殊理由:
(一)参与过前一诉讼程序的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后一诉讼程序;
(二)再审合议庭的组成;
(三)死刑复核发回重审的案件。
二、刑事回避的法律程序
(一)回避的期间 回避的期间,是指回避适用的诉讼阶段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等,因而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开庭的时候,审判长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根据这一规定,审判长在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申请回避权后,当事人即可以申请有关人员回避。换言之,在法庭审判开始以后,审判长应首先向当事人告知申请回避权,然后由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行使这一权利。只有这样,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审判人员、公诉人等才能被排除出法庭审判过程。刑事诉讼法有关审判阶段适用回避的规定,既适用于第一审程序,也适用于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起诉阶段回避的程序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确保回避制度在这两个诉讼阶段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侦查人员和检察人员在侦查、审查起诉活动开始后,即应分别向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当事人告知回避申请权。由于侦查与审判不同,诉讼各方在侦查阶段难以集中在同一场所进行诉讼活动,因此一般认为侦查阶段的回避应以自行回避和指令回避为主,同时兼采申请回避。但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应加强对侦查程序合法性的监督。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如果有法定回避情形的,应自行主动回避。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如果发现某一检察官有法定回避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的,可以指令其回避。同时,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当事人各方也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要该检察官回避的申请。对于案件已被决定移送法院审判的,当事人在开庭后也可以要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官回避。
(二)回避的申请、审查与决定 公安司法人员在接受报案、控告、举报或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依法应予回避的情形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没有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包括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根据这一规定,各级法院的正职院长有权决定本院其他审判人员的回避,各级检察院的正职检察长有权决定本院其他检察人员的回避,各级公安机关的正职负责人有权决定本机关从事侦查工作的人员的回避。但法院院长的回避,涉及的问题较多,影响也较大,故而应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检察长的回避也应由本院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同避问题时,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公安机关内部没有类似于审判委员会或检察委员会这样的组织,为确保检察机关对侦查工作的有效法律监督,对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要由同级检察机关的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以上回避审查程序不仅适用于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情况,也适用于公安司法人员自行主动回避的情况。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或者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提出回避要的,也应分别由有回避决定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出庭的检察人员、书记员提出回避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指派该检察人员出庭的人民检察院,由该院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的规定,有回避决定权的组织或个人经过对当事人等的回避申请或有关公安司法人员自行回避的请进行全面审查后,如果发现公安司法人员确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情形的,应当依法作出决定,令其回避。这种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该公安司法人员应立即退出刑事诉讼活动。考虑到刑事侦查工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也为了防止审查回避影响侦查活动的及时进行,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2款规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根据这一规定,侦查人员在提出自行回避或当事人提出要其回避的申请以后,可以照常进行刑事侦查活动,直到有关组织或个人依法对这一回避进行审查并作出正式的准许回避决定之后,该侦查人员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工作,但其他侦查人员应立即接替其继续或重新开始侦查工作。对于回避决定作出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
在哪些情形下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可申请回避
审判人员包括审判长、审判员、代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在诉讼过程中,审判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1)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2)审判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审判人员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的;
(4)审判人员或者其近亲属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当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权的;
(5)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例如:王某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案的承办法官和对方当事人是近亲属关系,可能会影响公正审理,他可以书面的方式申请该法官回避。法条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三条。
在法院庭审时当事人如何申请回避
首先,当事人不能随意要审判人员回避,只能在出现了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必须回避的情形,而且审判人员又没有自行回避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出回避申请。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必须回避的情形有三种: 第一,参加本案审理的审判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应当回避。审判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只能以当事人的资格参加诉讼,不能同时又以审判人员的资格参加对案件的审判。审判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可能为照顾亲属的利益,影响案件的公证审理。因此须回避。 第二,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这种情况对案件的审判涉及他个人的利益,不允许其参加对案件的审判。 第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时,应当回避。
其他关系是指除上述关系外的社会关系,如师生、同学、朋友等关系。...
延伸阅读:
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正义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正义【1】 摘 要:正义作为一种理想和价值观念,始终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的。 这也就是要求它必须借助于一种外在的载体方式才能实现,而法...
农村刑事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一、审理好农村刑事案件的意义中国农业人口、面积一直居全国多数,故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否,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的安定。多年来,农村刑事案件所占比重持续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农村...
刑事申诉程序怎样首先,刑事申诉是指申诉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存在错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以使相应的人民法院启动再审,重新审理案件。其次,申诉由终...
诉讼法中关于回避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一、交代回避的法定事由不够准确 开庭时审判人员首先要向当事人交代关于回避的法定事由,而回避的法定事由在刑诉法第28条和29条、民诉法的第45条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
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刑事辩护全覆盖有哪些思考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刑事辩护全覆盖有哪些思考,2009加油站工作总结:1、《法律援助条例》对刑事案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情形作了规定。 2、法律依据:《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一条...
仲裁员回避的方式有哪些仲裁员回避的方式有哪些,如何申请仲裁员回避仲裁员回避产生何种法律:第一自行回避。自行回避即仲裁员认为自己具有法定的回避事由,从而主动提出回避的请求。 仲裁员的自行回避,...
法律上的申请回避英文怎么说法律上的申请回避英文怎么说:apply for withdrawal 这是民诉里的第46条及其翻译 第四十六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
申请回避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刑事诉讼中申请回避有哪些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
如何申请仲裁员回避仲裁员回避产生何种法律离婚诉讼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回避:简介是指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仲裁员退出仲裁案件审理的一项制度。1.仲裁员回避的法定情形。我国仲裁法第34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