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模式比较分析]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关于法学教育模式比较分析的论文哦!欢迎各位法学系的同学借鉴!摘要:当前,传统法学教育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模式中的部分组件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或面临空想...+阅读
法律方法是法律适用中所要应用到的各种方法,它是法学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关于用途法律方法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摘 要:法律方法的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提高其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法学教育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缺失或偏差,不利于法律方法教育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此需要通过法律方法类课程的增设,以及教学方法和考试内容及方式的改革来促进法律方法的教育。关键词:法律方法;法学教育;法律思维;法律实践
一、法律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法律职业思维所谓法律方法是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根据法律分析事实、解决纠纷的方法。它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思维方式;二是法律运用的各种技巧;三是一般的法律方法。[1]法律方法的教育对于法律职业者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中外的许多法学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认为:教授法律知识的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实在法规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础训练以外,还必须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2]林立先生也高度评价法律方法对于培养法律人的重要意义:法学方法论及法律哲学若是对一位只想追求当一名目光如豆的法匠而不想当法学家的法律人而言,必定会被他人认为是没有必要重视的学问;而他也永远不可能知道,这种基础法学的涵养对培养一个风骨卓然的法律人及伟大而有深度的法律文化有何等的重要性。[3]随着法律的日益形式化和理性化,法律方法也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需要专门训练才能掌握的职业方法,法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方法,养成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这是他们在未来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一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法律方法的传授和培养当然地成为了法学教育的核心。法律方法的传授及其素养的形成制约着整个法学教育过程,对评估和衡量法律教育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4]西方各国普遍重视法律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在英国,法律方法很多年来一直构成英国法学院法律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美国的法律教育一方面继受了英国的教育传统,二战以后又经历了一个法律方法教学由分散化到集中化,由重视判例推理、法律写作到关注律师技能培养的发展历程。而在大陆法系,自德国的萨维尼开创了法律方法之近代传统以来,又涌现了拉伦茨、恩吉施等大批以研究法律方法著称的现代法学家,法律方法也逐渐扩展成一个蔚为壮观的阵营,法学教育也把培养学生像法官一样思考作为重要的目标。
2、提高法律实践能力法律的适用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从规范到事实到结论的三段论过程,由于案件事实的复杂性及法律规范自身的局限性,这种缺陷有时表现为由于立法者无法预见法律适用中的各种可能性,导致个案中的正义无法实现;有时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法律规范日渐陈腐,从而导致正义落空;有时表现为由于法律规范的语言表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法律规范在适用中歧义丛生,无法实现立法者所预期的正义,等等。[5]法律职业者在法律适用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案件的事实进行证据的收集和梳理,以及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等法律方法的运用过程,通过在规范与事实之间进行多次的目光的流连往返,最后给出一个相对公正和妥当的结论。法律方法在实践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方法能保证法律人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较为准确地理解法律、解释法律和认定事实,从而在成文法律与事实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在法律与个案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使纠纷在法律范围内得到解决。第二,法律方法能排除人们对法律的任意理解,它为防止专断与任意设置了思维方式的藩篱。第三,法律方法提升了处理纠纷的能力,从而增大了法律适应复杂社会的功能。第四,法律方法是保障法律自治的手段。[6]
二、法律方法教育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缺失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缺位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确保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有序和能力的全面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把法律概念、逻辑体系和理论框架等知识的灌输视为教学的主要活动和任务,司法伦理学、法律方法论这样一些职业必修课至今在绝大多数法学院中还没有一席之地,法律诊所的课程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没有普遍展开。在教学内容上,知识和原理的传授构成了法学教育的主干内容,存在对于法律方法的诸多忽略,如忽视如何发现、证明和重构事实,忽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和现象的相互关系,忽视法律思维的训练,忽视宏观正义与微观或个案正义的关系,等等。法律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从抽象的正义到个案的具体正义,从普适性的法律规范到具体事实中的行为规范和法律结论都需要艰巨的创造性努力。这正是法律职业活动中最具有挑战性和最令人陶醉的工作。但是,法学院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多少课程致力于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育。[7]这种状况与法学本身的实践品格和法律人才培养的实践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2、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教条化与教学内容中过于注重对抽象理论及法条知识的传授相对应,法学教学中普遍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式,或者注重于对抽象理论的阐述和议论,或者注重对于法律条文的概念和内容注释讲解,虽然有时为加深对概念、原理、规范的理解,也会参考一些案例,但远不足以适应对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方法运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会被动地记住一些法条或教条化的理论观点,但没有真正领悟法律条文背后所蕴涵的精深的法律原理,不了解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没有真正培养其创造性运用法律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难以产生发自内心的对法治精神和法律职业的崇尚。
3、考试内容和方式的片面化无论是平时的校内考试还是司法考试的内容和方式,都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重大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中的校内考试和国家的司法考试,都把学生对法条知识的记忆、背诵和一定程度的理解作为考查的重点,追求的都是答案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正确性,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运用法律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忽视了实际生活中案件事实的复杂性和法律处理结论的可争议性,出现了与法律实践的严重脱节。在这种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导向下,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和培养法律人才职业化能力的要求更加背道而驰,法律方法在法学教育中也更难以找到立足之地。 上述这些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只能训练出谨愿之士(即墨守成规、不知活用)、偏倚之士(即除条文外不知有其他学问)、保守之士(即对现行法令,不解善恶、唯知遵守)、凝结之士(头脑中充满了现行条文,对于新发生的事实、思潮,格格不入,毫无汲取进步的可能)。[8]这对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法律方法与法学教育
延伸阅读:
《刑法学》教学总结刑法学是法学基础教学科目,在学习刑法知识的前提下寻求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学科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的关于《刑法学》教学总结的论文。摘要: 《刑法...
法学本科教学与司法考试的结合新探摘要 司法考试给本科法学教学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动力。在具体实践中应当课堂教学中贯穿司法考试讲义,并适当进行司法考试真题训练,开展实践性课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处...
法学院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整改方案根据《法学两院领导班子检查分析报告》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经过两院领导班子的专题讨论,决定在重点解决检查分析报告中所提出的两个突出问题,即“探索和完善...
大学法学院讲座策划书为了活跃大学生活,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学术交流,我们将多方邀请我院老师,法院法官及执业律师等为我校学生进行一次精彩的专业学术讲座。 一、讲座安排 1、主讲人:待定 2、主讲题...
浅析政府大楼“门禁制度”的宪法学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大楼在入口处安装了门禁系统,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安装门禁不是防群众办事,而是为了防小偷偷盗。这一举却措遭到了老百姓的质疑,我们常说政务公开,政府不设卡...
公司法学习心得体会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发起人协议在新法的第八十条中,新增了发起人应当签订发起人协议,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公司的发起人之间以协议的方式明确设立中...
法学院院庆贺信法学院院庆贺信 武汉大学法学院贺 信【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赵秉志 教授: 欣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成立五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谨以个人名义并代表武汉大学法学院全体师...
浅析积分落户政策的宪法学一、积分落户下的迁徙自由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公民迁徙现象的大量出现,由此引发了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户籍制度问题。为解...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论文中心1. 身份犯研究 2. 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3.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4. 论犯罪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异同 5.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6. "犯罪客体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