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20XX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潘维松事迹材料

11月26日 编辑 fanwen51.com

[20XX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李曙光事迹材料]李曙光,男,汉族,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他是我国最早开展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地球化学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开创性成果...+阅读

潘维松,男,汉族,197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高级教师。从教16年来,始终坚持扎根山区教育的执著信念,一直站在教学工作前沿,将自己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根植于喇叭沟门这片土地上。他坚守平等待生的信条,用爱的真诚感化学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体验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从不因为个人原因耽误教学工作,16年来,每天都充满激情地站在讲台上,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他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他刻苦钻研业务,坚持科研引领教学宗旨,带头承担市、区级多项课题。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这就是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高级教师潘维松一贯的工作作风。

他执著于这种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根植于喇叭沟门这片土地上。他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踏实执教、科研先行。他带领新教师不藏私情,耐心辅导,帮助他们迅速成长……这片土地上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出色的工作使他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同事们的赞赏、校领导的赏识,在学校内树立了典范。 学习是提高工作水平的源泉 “有勇不如有智,有知不如有学”。

潘维松总是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好地适应自己所担任的教学工作,更好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就必需具有足够的能力与水平。因此在知识结构上,他不断充电。由于是深山区,参加培训路途遥远,教学成绩优异的他迫于家长(微博)的要求长期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每一节数学课,所以他选择了全国成人自学考试的深造方式,于毕业后的七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自学考试专科与本科的学习,获得了本科学历;在理论学习上,他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吸收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

他积极参加新课程理论与现代信息教育的自我学习,使自身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并于2005年2月取得了北京市《京郊农村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学无止境,在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他充分发挥区级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把握不同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脉搏,及时将自己的教学成果与老师们交流、学习,使本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能与时俱进,教师们辛勤劳动所得到的收获也就更多。

以身作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己任,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孜孜追求。在实际工作中,他时刻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每一节课所需的数学课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变死板、生硬的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开放的学生探究实践课,一提起潘维松的数学课,每个学生总有说不完的兴奋与话语。

教学中,他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学”与“个性体验”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尽管他所教学生地处深山区,学生知识储备不丰富,接触外界信息少,抽象思维能力差,但他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学生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他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他每一节课都要全面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热点回顾”, “课上分层化教学”、“课后每节一测”的数学三步教学法,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好导向作用。 “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教16年来,他一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以学生为重。由于他连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这些深山区的孩子们,为了深山老乡的殷殷期望!在长长的十几年中,他从未因个人问题耽误过一丁点自己的教学工作。2000年元旦,是潘维松老师结婚大喜的日子,但为了不落下毕业班孩子的每一节课,他放弃了与爱人度蜜月的机会,未休一日,毅然站在讲台上,站在了学生中。

03年底,爱人生产的紧要关头,恰恰又是毕业班孩子奋进的关键时刻。潘维松再次选择了自己的学生,学校里,他仍然精力充沛的做着每一件事。讲台上铿锵有力的讲解,课间不厌其烦为学生答疑,从他一言一行中从未流露出心中的不安。下班后,当他迎着厚厚的积雪,绕着10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忐忑不安地赶到妻子面前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夫妻对视着,眼泪滚滚而出。好多老师都说他傻,“那么亏着老婆、孩子,图个啥?”他听后一笑置之。

问之妻子,她平静地说:“我们现在是苦点,但一看到他为学生做的那些事,我知道他爱他们!学生也离不开他,看到学生对他那份依赖、信任、爱戴,我怎么能拖他的后腿呢?”妻子的深明大义,让他很愧疚。可一想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澄澈求知的大眼睛,山里孩子要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他的信任、期待,他只能委屈家人,成就学生。付出就有回报,耕耘就有收获。

工作16年间,他当班主任16年,当毕业班班主任12年。出色的教学成绩,良好的师德素质在学生、家长、社会上有了较高的声望。有不少校长多次找到他,提出优越的条件,希望他换工作,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说“山区人民需要我,为了山区教育事业,我甘愿付出,无怨无悔。 在工作中,他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成为科研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潘维松不仅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带头人也是科研骨干。

针对数学社会化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他先后承担了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初中优质数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交互式学习》、《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45分钟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民族优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市、区级重点课题的实践,将课题研究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探索出了适合于山区学生特点的“数学三步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于日常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一种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成为合作的伙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04年他带领教师实践的科研课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交互式学习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被载入于《初中科研实践与探索》一书中,撰写的论文二十多篇获奖。还有这些年来他所带领初三年级教师所教出的毕业生有55%考入市、区级重点高中,所指导的教师有10多人次在区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把班集体打造成温暖的家 常年的班主任工作,使他深深地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十多年中,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身先士卒。由于是深山区,90%的学生过着集体生活,为了给予学生家庭般的温暖,每天晚上,潘维松都要进入学生的住宿区了解学生所需、问寒问暖,看一看学生是否安静的入睡、是否盖好了被子;哪个学生的病情还没有好转,带他们到医院给予诊治,他自己也不曾记清,为学生垫付过多少的药费,十几年如一日,都在这样默默的温暖着孩子,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他赢得了学生心灵的交换,彼此交融。

有这样一个学生侯某,父亲因工作发生意外,失去亲人之痛的她从此没有初三升学的任何理想,本想辍学。作为班主任,潘维松在第一时间找到侯某,首先从思想上入手,工作之余不断地找她谈心,告诉她所有的困难由老师与她一起来扛,并经常给她家里打电话表示慰问,使侯某和家长深受感动。其次,在生活上给予她一定的资金支持,主动地为她购买辅导书及各种学习用品,减少她心理顾虑;学习上,每天中午利用休息时间给她补课,快速提高了她的学习成绩,帮助她确立学习信心。

精心呵护让她又感受到家的温暖,将悲痛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起色。 潘维松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温暖的集体氛围,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班级就像一个家一样,他们是一家人,就应该相亲相爱。”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精心设计教室,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等各种契机,开展教育活动,创设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秋节,开展“分享月饼话中秋”活动;元旦,开展“交换礼物迎新年”;端午节,开展“粽叶飘香快乐端午”活动。

一系列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是快乐的、温馨的,同学之间友情也不断加深。在班级管理中,潘维松实行“人人一岗制”,每个学生都有一份为班级服务的工作机会。学生干部的职责轮流担当,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几年来,潘维松所带的班级就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亲如姊妹,作为家长的他,总是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用自己的真诚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将“德育渗透”与创建优秀班集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肩负着育人的使命,更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托。一个好老师,往往会影响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帮助学生重新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有这样一个学生彭某,穿奇装异服、染黄发、经常打架滋事,稍不顺心,便破口大骂。说到他,哪个老师都头痛,谁也不想要他。潘维松向他伸出了双手,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情况:母亲早逝、父亲再婚,异母对他放任自流,父亲很少关心他,他感受不到家庭关爱,对自己缺乏自信,就破罐破摔。

针对这种情况潘维松在生活上,让他搬到自己的宿舍,同吃同住,给他买衣服、买书、学习资料。病了,不管何时,潘维松立即带他去医院,为他买药、买补品;思想上,潘维松积极感化并时刻提醒他:“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比普通人承受了更多的苦难。经历困苦并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它可以锻炼你坚强的意志,不觉得你自立的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强吗?”通过与他真心的交流,确定了该生阶段发展目标。

充分挖掘他的特长,让他担任班中军体委员,帮助他树立起信心,慢慢的这个学生从穿着到举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校的老师都说:“潘维松,也就是你能把这个孩子改变。”暑假过后,彭某的家长来到学校,握着潘维松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潘维松是您让我们这个家又有了笑声,是您让我们这个家像个家,都是您呀,您是我们的恩人呀!”

延伸阅读:

20XX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邵春亮主要事迹邵春亮,男,汉族,193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86年,邵春亮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的前身——新疆少数民族班的班主任。至今共带出少数民族学生600多名。1995年...

20XX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何金娣主要事迹何金娣,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高级教师。1995年,她服从组织安排,离开从事20年的普通教育,踏入当时几乎是一张白纸的特殊教育。面对智障...

20XX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李银环事迹材料李银环,女,汉族,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高级教师。从事特殊教育24年来,她用爱心、精心、细心、耐心、恒心、创心、责任心规范着自己的言行,用执著、无私、奉...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