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监委会2009上半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经委、市政府国资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立足工作职能,一手抓工业经济,一手抓煤电化产业集中突破,坚持产业引领、龙头带动、项目支...+阅读
春江水暖鸭先知。遭受危机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企业,保增长必须优先保证的也是企业。**市坚持把保增长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咬定发展不动摇,谋定后动不折腾,凝心聚力,稳商援企,全力助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元至4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0.9%;规模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6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31%;财政总收入2.41 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29.8%;元至三月外贸出口总额968.2万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230万美元,增长8%。
一、政策带动,营造企业发展“暖春”环境。一是挖掘优惠政策潜能。认真研究和梳理国家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更灵活、更宽松、更开放的原则,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和投资者最大限度的扶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真正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政策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放大优强企业优势。全市筛选确定32家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从发展环境、资金扶持、要素保障、项目申报、服务审批等方面为重点企业和外来客商提供特殊政策和“直通车”服务,鼓励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目前,**已有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8家,年税收过2000万元的企业4家、过100万元的企业32家。截至3月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净增40家。三是催生企业扩规升级。制定出台支持重点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的政策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改扩规企业,建立专班协调机制、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和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积极协调项目前期咨询、市场准入、规划选址、征地环评等工作,全程跟综,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目前,全市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计划投资8.8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
二、银企互动,破解企业发展融资瓶颈。一是引导金融信贷投入走向。研究出台《**市金融机构支持市域经济发展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和《**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督促和指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域经济的投入力度,缓解企业贷款融资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管理较规范、还贷守信用的科技型、外向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资金定价等信贷管理制度,及时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加大对食品酿造、纺织、化工、建材、电子材料等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的支持力度,满足项目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信贷需求。目前已协调市内金融机构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贷款4.04亿元。二是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工作,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获取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开展征信知识问卷调查,深入到相关单位、企业采集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息通报平台,提高对中小企业授信的效率,加大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和a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采集企业信息有效信息398户,其中新采集167户,更新企业信息231户,全部录入人民银行总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完成数量和质量名列宜昌第一,其中的电信缴费信息、法院诉讼信息和环保信息等非银行信息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尚属首次。三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在全市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经理,主动到有信贷需求、2008年纳税1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或者去年投产,或当年准备投产的招商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开展信贷洽谈,零距离交流供求状况。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部门负责人深入9个镇(街办),实地参观考察62家有信贷需求的企业,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资信状况、贷款需求额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剖,并为企业量身设计贷款方案。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制定企业信贷投放计划20.59亿元,惠及122家企业。
三、政企联动,引领企业发展危中转机。一是深入调研,共商应对危机之良策。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先后深入**酒业、三宁化工、中石化湖北分公司、中冶重工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和产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寻求商机,在应对危机中加强技术改造,在精细化管理中增加效益,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4月末,全市1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大行业外,其余9大行业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及机械制造业3大行业增幅超过60%,分别为87.8%、76.4%和62.7%。
12全文查看二是优化服务,营造抱团取暖好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
一、企业家老大”、“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等理念,积极构建政企互动平台,经常性、多层次开展党政企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动,满腔热情支持企业发展,满怀深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饱含深情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按照“流程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构建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市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三是建强队伍,培育企业人才后备军。全面树立“企业家的成长决定我们的增长”的理念,筹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主动对接国内外企业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主动寻求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家学习培训、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一流企业家。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引导激励一批年轻企业管理人员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
12全文查看春江水暖鸭先知。遭受危机冲击首当其冲的是企业,保增长必须优先保证的也是企业。**市坚持把保增长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需要取得的实效,咬定发展不动摇,谋定后动不折腾,凝心聚力,稳商援企,全力助推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元至4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7.6亿元,增长40.9%;规模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6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31%;财政总收入2.41 亿元,增长2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29.8%;元至三月外贸出口总额968.2万美元,增长11.4%;实际利用外资230万美元,增长8%。
一、政策带动,营造企业发展“暖春”环境。一是挖掘优惠政策潜能。认真研究和梳理国家出台的促进经济增长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更灵活、更宽松、更开放的原则,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和投资者最大限度的扶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集中,真正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政策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放大优强企业优势。全市筛选确定32家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从发展环境、资金扶持、要素保障、项目申报、服务审批等方面为重点企业和外来客商提供特殊政策和“直通车”服务,鼓励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目前,**已有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8家,年税收过2000万元的企业4家、过100万元的企业32家。截至3月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净增40家。三是催生企业扩规升级。制定出台支持重点投资项目加快建设的政策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改扩规企业,建立专班协调机制、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和建立限时办结制度,积极协调项目前期咨询、市场准入、规划选址、征地环评等工作,全程跟综,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目前,全市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计划投资8.8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5个。
二、银企互动,破解企业发展融资瓶颈。一是引导金融信贷投入走向。研究出台《**市金融机构支持市域经济发展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和《**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督促和指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市域经济的投入力度,缓解企业贷款融资难。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管理较规范、还贷守信用的科技型、外向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资金定价等信贷管理制度,及时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加大对食品酿造、纺织、化工、建材、电子材料等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的支持力度,满足项目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信贷需求。目前已协调市内金融机构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贷款4.04亿元。二是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工作,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获取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开展征信知识问卷调查,深入到相关单位、企业采集信息,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息通报平台,提高对中小企业授信的效率,加大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和级信用企业培植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采集企业信息有效信息398户,其中新采集167户,更新企业信息231户,全部录入人民银行总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完成数量和质量名列宜昌第一,其中的电信缴费信息、法院诉讼信息和环保信息等非银行信息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尚属首次。三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在全市组织开展“银行行长企业行”活动,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经理,主动到有信贷需求、2008年纳税1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或者去年投产,或当年准备投产的招商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开展信贷洽谈,零距离交流供求状况。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信贷部门负责人深入9个镇(街办),实地参观考察62家有信贷需求的企业,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资信状况、贷款需求额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剖,并为企业量身设计贷款方案。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制定企业信贷投放计划20.59亿元,惠及122家企业。
三、政企联动,引领企业发展危中转机。一是深入调研,共商应对危机之良策。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先后深入**酒业、三宁化工、中石化湖北分公司、中冶重工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和产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寻求商机,在应对危机中加强技术改造,在精细化管理中增加效益,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4月末,全市1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2大行业外,其余9大行业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及机械制造业3大行业增幅超过60%,分别为87.8%、76.4%和62.7%。
[]二是优化服务,营造抱团取暖好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
一、企业家老大”、“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等理念,积极构建政企互动平台,经常性、多层次开展党政企等各方面的交流互动,满腔热情支持企业发展,满怀深情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饱含深情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按照“流程最短、环节最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目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构建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市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三是建强队伍,培育企业人才后备军。全面树立“企业家的成长决定我们的增长”的理念,筹备建立企业家俱乐部,主动对接国内外企业管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主动寻求与国内名牌大学合作,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家学习培训、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一流企业家。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引导激励一批年轻企业管理人员早成才、快成才、成大才,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
延伸阅读:
月份镇工业经济情况汇报材料月份镇工业经济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月份,我们根据镇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应对措施效果初显 保持增长仍需努力——市1—5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委的大力指导下,通过成立企业帮扶工作组,开展“224...
镇政府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2009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主题,积极应对危机,合力攻坚克难,2009年,全镇经济...
工业经济发展预测一、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生产持续大幅增长,效益明显提高。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6.5%;产销衔...
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大文章文章标题: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大文章 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大文章 [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发 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
份镇工业经济情况汇报材料份镇工业经济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1-11月份,我们根据镇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
全县工业经济第一季度工作汇报今年1——3月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54170万元,同比下降6.1%;完成销售收入52222万元,同比下降6%;实现利润3631万元,同比下降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虽然总额有一...
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2009年,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趋势的形势下,工业经济面临着战略转型,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要把握发展大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始终把保工业发展放在首位,强化五项举措,努力助推××工...
2007年上半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文章标题:2007年上半年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按照“建设重大项目、壮大核心企业、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211”工程,工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