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

12月03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关于发展我县茧丝绸产业的建议]**茧丝绸产业发展几经起落,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七五”“八五”的快速发展,曾为**的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受市场关系变化,旧体制制约,产业发...+阅读

文章标题: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春是实施茧丝绸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季,也是茧丝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后的回落调整时期,做好春茧生产收烘工作至关重要。县茧丝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县情实际出发,努力优化茧丝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实现霍山茧丝绸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增加农民

收入,拉动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蚕茧产量稳步上升,蚕茧质量提高明显,收购价格提高较快,蚕农实现增收1000余万元,收购秩序基本稳定。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现将2006春茧生产收烘小结如下。一春季生产实绩2006年春我县蚕茧张种产量高、茧质优、茧价蚕农满意。春季共发放蚕种2.2万张,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张种产量达46.5公斤,同比增产9.8;全县共产鲜茧1023吨,较去年增长108吨,增长11.8;主渠道收茧818吨,占总量的80;综合收购均价25.2元/公斤,同期相比增长8.8元/公斤;蚕农收入约2578万元,较同期净增1078万元,同比增长71.8。方格簇上簇、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养蚕技术推广率均有增加。蚕茧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蚕农栽桑养蚕信心十足,专业大户不断增多。茧丝绸产业在我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二春茧生产收烘

今年春季蚕茧生产收烘工作是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蚕桑生产

1、抓蚕种供应,奠定丰产基础。年初,在茧丝行情上涨,全国蚕种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县内蚕农养蚕积极性高涨,原预留本县2006年春用蚕种严重不足。为确保我县蚕农有蚕可养,县茧丝办把解决蚕种供应的现实问题与产业长远发展、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极积采取应对措施。2005年底就开始对本县春用蚕种数进行了统计,摸清实情,掌握数字,及时协调关系、与外地蚕种场联系,组织从外地购入部分蚕种,弥补县内用种不足,加大对蚕种的调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蚕种管理,对调入的蚕种严格调入手续,仔细检查对方的质检报告书,不合格蚕种坚决不准流入我县,保证了蚕种供应和质量的安全。加大对催青设备的投入,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春蚕种的催青工作,实行标准化催青,蚕种的一日孵化率提高明显。统一全县蚕种价格,从外地调入高价蚕种的差价部分,由茧丝办予以补贴,仅此一项补贴近4万余元。

2、抓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水平。技术服务从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着手,发挥网络、电视、光盘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提高服务效果,采取多种形式,掀起栽桑养蚕技术培训的高潮,提高茧丝绸行业的技术水平。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挥信息服务功能,依托《安徽省蚕业信息网》迅捷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更新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开展宣传报道,传递科技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开展以提高蚕茧质量为课题的技术培训、示范活动。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实行技术人员联系户制度。对技术人员实行业务工作量化考核、目标管理、绩效挂钩。送技术下乡,在各交通要道、重点村组和新蚕区召开各类培训班、现场会,针对当地存在的不足,举办技术讲座、开辟宣传专栏,让蚕桑实用新技术进村入户。2月至6月在重点产茧乡镇的片、村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

3、抓优质茧基地,提高蚕茧质量。2006年春季优质茧基地建设重点放在优质蚕茧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蚕茧产量、质量水平提高等方面。不断总结前期基地建设成功经验,着力推广蚕桑生产新品种和新技术,积极探索和运用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根据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以示范点、片向周边带动辐射,推进优质茧基地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优质茧基地建设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机结合,提高了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采取技术带动,实行跟踪服务,督促蚕农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加强对小蚕共育的扶持,通过培训、考核、奖励,推进小蚕共育工作。以蚕茧价格引导、簇具补贴、售茧返利桑园肥的政策措施、推进方格簇上簇应用。以深入蚕室农户开展技术辅导服务作为内容,以示范户为中心,抓点带面,推进大棚养蚕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应用。增加产业整体发展的后劲,争取今年我县优质茧基地建设上有新的发展,实现霍山县茧丝绸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4、抓龙头企业壮强,推进产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关键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对维护蚕茧收烘秩序、指导农民理性养蚕、优质茧基地建设、蚕茧质量的提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就是保护茧丝绸产业,更是维护广大蚕农的最根本利益。我县始终把龙头企业的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积极为企业搜集信息,协调关系,创造环境,做好服务,争取项目,协助企业扩大生产。引导蚕桑技术干部主动融入企业的各项生产和管理中12全文查看去,自觉接受企业的领导,做联系企业和蚕农的桥梁纽带。鼓励帮助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扶持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5、抓制度完善,深化改革。自1999年我县茧丝绸一体化改革以来,我们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今年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对茧丝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表现的不足和矛盾,

把事关蚕农切身利益和机关工作作风问题,作为重点问题逐一解决。建立了蚕病预防机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争取不发病或少发病,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蚕农和技术服务电子档案,为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蚕种生产销售实行预约生产,合同订购。

(二)收烘管理我县今年春茧收烘管理井然有序。主要做法是:

1、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及时到位。春茧上市前,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春茧收烘工作会议,下发了春茧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蚕茧生产收烘期间,抽调专人组建了联合执法队,实行县茧丝绸生产管理领导组成员联系重点产茧乡镇制度,加强蚕茧收烘的督查管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广大蚕农了解政策,把握行情,提高蚕茧质量。

2、依法管理。联合执法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蚕茧收购市场和价格管理,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鲜茧收烘严格资格准入制度,严格《鲜茧收购资格证书》的复审和公示,未经鲜茧收购资格认证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经营收购。

3、执法形成合力,各执法部门统一步调、协同作战、各司其职,对未取得收烘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擅自收购或长途贩运鲜茧的由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对私收滥烘造成茧质破坏和抬压价格的分别由技监、物价部门依法查处。做到了全县上下“一盘棋”,严厉打击了私收滥烘行为,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4、突出重点,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加强了监控,惩处了一批茧贩子,教育了群众,稳定了市场。

5、蚕茧收烘企业资金准备充足,确保现金收购,严格按标准收购,坚持按质论价、价格一次到位、拉开了价格差、优茧高价,今春鲜茧最高价达30元/公斤,提高了蚕农的蚕茧质量意识。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茧丝绸产业一体化已基本形成,但各环节间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优质茧基地不大,亟待发展;私收滥烘现象仍然存在;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伸。四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做好“东桑西移”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

(二)、新辟相对集中连片桑园7000亩,全部引进优良品种。

(三)、加强宣传引导,力争夏秋蚕发种26000张。

(四)、抓好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省力化养蚕和方格簇推广应用。

(五)、做好蚕病和夏秋蚕中毒预防工作,确保产量质量稳步提高。

(六)、进一步加强秋茧收烘管理,力争主渠道收茧90以上。

《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12全文查看文章标题: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春是实施茧丝绸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季,也是茧丝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后的回落调整时期,做好春茧生产收烘工作至关重要。县茧丝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县情实际出发,努力优化茧丝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实现霍山茧丝绸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增加农民

收入,拉动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蚕茧产量稳步上升,蚕茧质量提高明显,收购价格提高较快,蚕农实现增收1000余万元,收购秩序基本稳定。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现将2006春茧生产收烘小结如下。 一春季生产实绩 2006年春我县蚕茧张种产量高、茧质优、茧价蚕农满意。春季共发放蚕种2.2万张,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张种产量达46.5公斤,同比增产9.8;全县共产鲜茧1023吨,较去年增长108吨,增长11.8;主渠道收茧818吨,占总量的80;综合收购均价25.2元/公斤,同期相比增长8.8元/公斤;蚕农收入约2578万元,较同期净增1078万元,同比增长71.8。方格簇上簇、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养蚕技术推广率均有增加。蚕茧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蚕农栽桑养蚕信心十足,专业大户不断增多。茧丝绸产业在我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二春茧生产收烘

今年春季蚕茧生产收烘工作是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蚕桑生产

1、抓蚕种供应,奠定丰产基础。年初,在茧丝行情上涨,全国蚕种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县内蚕农养蚕积极性高涨,原预留本县2006年春用蚕种严重不足。为确保我县蚕农有蚕可养,县茧丝办把解决蚕种供应的现实问题与产业长远发展、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极积采取应对措施。2005年底就开始对本县春用蚕种数进行了统计,摸清实情,掌握数字,及时协调关系、与外地蚕种场联系,组织从外地购入部分蚕种,弥补县内用种不足,加大对蚕种的调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蚕种管理,对调入的蚕种严格调入手续,仔细检查对方的质检报告书,不合格蚕种坚决不准流入我县,保证了蚕种供应和质量的安全。加大对催青设备的投入,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春蚕种的催青工作,实行标准化催青,蚕种的一日孵化率提高明显。统一全县蚕种价格,从外地调入高价蚕种的差价部分,由茧丝办予以补贴,仅此一项补贴近4万余元。

2、抓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水平。技术服务从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着手,发挥网络、电视、光盘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提高服务效果,采取多种形式,掀起栽桑养蚕技术培训的高潮,提高茧丝绸行业的技术水平。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挥信息服务功能,依托《安徽省蚕业信息网》迅捷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更新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开展宣传报道,传递科技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开展以提高蚕茧质量为课题的技术培训、示范活动。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实行技术人员联系户制度。对技术人员实行业务工作量化考核、目标管理、绩效挂钩。送技术下乡,在各交通要道、重点村组和新蚕区召开各类培训班、现场会,针对当地存在的不足,举办技术讲座、开辟宣传专栏,让蚕桑实用新技术进村入户。2月至6月在重点产茧乡镇的片、村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

3、抓优质茧基地,提高蚕茧质量。2006年春季优质茧基地建设重点放在优质蚕茧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蚕茧产量、质量水平提高等方面。不断总结前期基地建设成功经验,着力推广蚕桑生产新品种和新技术,积极探索和运用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根据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以示范点、片向周边带动辐射,推进优质茧基地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优质茧基地建设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机结合,提高了栽桑养蚕的科技含量。采取技术带动,实行跟踪服务,督促蚕农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加强对小蚕共育的扶持,通过培训、考核、奖励,推进小蚕共育工作。以蚕茧价格引导、簇具补贴、售茧返利桑园肥的政策措施、推进方格簇上簇应用。以深入蚕室农户开展技术辅导服务作为内容,以示范户为中心,抓点带面,推进大棚养蚕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应用。增加产业整体发展的后劲,争取今年我县优质茧基地建设上有新的发展,实现霍山县茧丝绸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4、抓龙头企业壮强,推进产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关键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对维护蚕茧收烘秩序、指导农民理性养蚕、优质茧基地建设、蚕茧质量的提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就是保护茧丝绸产业,更是维护广大蚕农的最根本利益。我县始终把龙头企业的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积极为企业搜集信息,协调关系,创造环境,做好服务,争取项目,协助企业扩大生产。引导蚕桑技术干部主动融入企业的各项生产和管理中[]去,自觉接受企业的领导,做联系企业和蚕农的桥梁纽带。鼓励帮助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扶持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5、抓制度完善,深化改革。自1999年我县茧丝绸一体化改革以来,我们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今年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对茧丝绸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表现的不足和矛盾,

把事关蚕农切身利益和机关工作作风问题,作为重点问题逐一解决。建立了蚕病预防机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争取不发病或少发病,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蚕农和技术服务电子档案,为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蚕种生产销售实行预约生产,合同订购。

(二)收烘管理 我县今年春茧收烘管理井然有序。主要做法是:

1、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及时到位。春茧上市前,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春茧收烘工作会议,下发了春茧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蚕茧生产收烘期间,抽调专人组建了联合执法队,实行县茧丝绸生产管理领导组成员联系重点产茧乡镇制度,加强蚕茧收烘的督查管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广大蚕农了解政策,把握行情,提高蚕茧质量。

2、依法管理。联合执法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蚕茧收购市场和价格管理,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鲜茧收烘严格资格准入制度,严格《鲜茧收购资格证书》的复审和公示,未经鲜茧收购资格认证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经营收购。

3、执法形成合力,各执法部门统一步调、协同作战、各司其职,对未取得收烘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擅自收购或长途贩运鲜茧的由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对私收滥烘造成茧质破坏和抬压价格的分别由技监、物价部门依法查处。做到了全县上下“一盘棋”,严厉打击了私收滥烘行为,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4、突出重点,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加强了监控,惩处了一批茧贩子,教育了群众,稳定了市场。

5、蚕茧收烘企业资金准备充足,确保现金收购,严格按标准收购,坚持按质论价、价格一次到位、拉开了价格差、优茧高价,今春鲜茧最高价达30元/公斤,提高了蚕农的蚕茧质量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茧丝绸产业一体化已基本形成,但各环节间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优质茧基地不大,亟待发展;私收滥烘现象仍然存在;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伸。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做好“东桑西移”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

(二)、新辟相对集中连片桑园7000亩,全部引进优良品种。

(三)、加强宣传引导,力争夏秋蚕发种26000张。

(四)、抓好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省力化养蚕和方格簇推广应用。

(五)、做好蚕病和夏秋蚕中毒预防工作,确保产量质量稳步提高。

(六)、进一步加强秋茧收烘管理,力争主渠道收茧90以上。

《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

延伸阅读:

2006年县茧丝绸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的报告文章标题:2006年县茧丝绸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茧丝绸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 结过去一年全县茧丝绸系统各项工作,表彰科技推广...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