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站2012半年工作总结]2012年上半年的工作已基本结束,南坪林业站在市林业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实施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坚持服务于林业改革、发展和...+阅读
县十五规划总结“十五”期间,我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坚持优势资源转换、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县域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十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十五”规划目标。保持国民经济保持
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障得到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体指标为:到200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27亿元(200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累计5426万元,年均递增4.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00元以上。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50元左右,全县总人口控制在7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预计完成情况。“十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200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3亿元,预计2005年可实现生产总值3.6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完成计划的10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00元,完成计划的109.4。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0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3万元;2005年预计完成1169万元,2001至2005年累计完成6019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10.9。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0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154元,2005年达到3020元,年均增加173元。“十五”期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计划之内,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二、“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
(一)一产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农业生产综合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县种植业产值为11854.4万元,2005年达到1763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4.86。农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主要经验措施: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2000年,全县作物总播种面积30.4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1.1万亩、玉米面积2.07万亩、油料面积10.2万亩、甜菜面积1.93万亩。几年来,经过市场导向、企业带动、政策引导,2005年全县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2.42万亩,其中小麦10.49万亩、玉米4.4万亩、油料9.4万亩、甜菜1.72万亩,龙头企业带动亚麻种植0.07万亩、酱用西红柿种植0.19万亩。订单农业迅速扩大,2002年订单农业开始起步,签定订单4.9万亩,2005年农业订单面积达到18.18万亩。二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玉米、油料、甜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使用率已达到100,并不断探索适应本地种植的新品种。传统农业机械不断更新,新型农业机械不断引进,农机作业质量逐年提高。积极扩大节水农业面积,采取喷灌、地膜沟播平铺、小畦灌溉等技术,最大限度节约农业用水量,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此外,测土配方施肥、气吸精量播种技术已广泛使用,有效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三是依靠畜牧业发展,调整种植结构。我县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约38的比重,畜牧业饲草料由种植业保障,种植业为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样,畜牧业的发展对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了推进作用。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2000年我县牧业产值为1.01万元,2005年达到1.1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为7.53。2005年末,全县预计牲畜存栏41.75万头(只),肉产量达到7000吨,奶产量8000吨,羊毛产量740吨,禽蛋产量700吨。“十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较快,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措施到位。我县从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但见成效在“十五”期间。2000年农区牲畜总数为12.1万头(只),通过干部下乡入村进行密集型养殖示范带动,2005年农区牲畜年末预计存栏16万头(只),占全县牲畜总量的38。农区养殖业已成为畜牧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依靠科技提升畜牧业。积极发展大畜,提高大畜比重,改良大畜品种。以黄牛冷配技术为基础,以引进良种畜为辅助,推进了畜群改良进度,提高了牲畜成活率。自2001年以来,全县已建立黄牛冷配点46个,完成黄牛冷配33000头。三是走规模效益之路。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突出养殖小区建设,发挥小区的规模和集中优势,推广普及养殖技术,形成规模效益。积极开展牧民定居半定居工作,实现定居点“三通、四有、五配套”。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全县共建立养殖小区20个,1121户纯放牧户全部实现了定居半定居,推进了我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进程。
(二)二产呈波浪式发展态势。“十五”期间,我县12全文查看将发展二产作为强县的基础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制定优惠措施,吸引外地投资,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坚持扶优扶强,努力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扩大工业总产量的同时,着力提高企业效益。但客观上,由于受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制约,工业发展距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00年,全县工业产值为5060万元,其中乡及乡以上产值
为3162.4万元,2005年全县预计工业产值为1100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递增5.8,乡及乡以上产值为4490万元,呈缓慢增长趋势。我县工业的支柱是以小麦、油葵等为原料的粮油加工企业。2003年,在我县工业中占重要地位的麻黄素制品有限公司停产。矿业开发2005年才见起色,但效益还未体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电网改造、乡村道路建设等政策推动下,“十五”期间投资规模比“九五”有了很大增长。2001年到2005年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7亿元,比“九五”增加1.83亿元,增长147.7,计划投资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4644万元,占15.1;生态建设投资7158万元,占23.3;农副产品加工投资1874万元,占6.1;矿业生产投资560万元,占1.8;养殖场建设投资300万元,占1.0;旅游开发建设3190万元,占10.4;教育基础建设投资1618万元,占5.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519万元,占1.7;用于居民生活、居住投资4618万元,占15;市政建设投资3806万元,占12.4;其他各项投资2453万元,占7.9。按行业分布为:
1、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478万元,退耕还林还草投资4079万元,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投资1071万元,生态项目投资653万元,退牧还草投资1245万元,县城排水工程150万元。农田林网化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加强。
2、
一、二产生产型项目有所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两家,项目投资达到1521万元。其中:引入黑龙江余鼎有限责任公司亚麻加工项目投资871万元;博大粮油有限公司兴建养殖场投资300万元;鑫泉矿业科贸有限公司矿石加工投资250万元。
3、旅游业投资呈较快发展的态势。2001-2005年,旅游开发投资2000余万元,招商引资2110万元,其中:兴建亚联宾馆投资760万元,兴建洗浴中心投资1350万元。温泉旅游渡假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接待能力与接待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我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条件,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有力推进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
4、五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全县教育事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18万元,其中:教学楼及校室投资2686万元,学生公寓投资240万元,学校硬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校舍面积2.09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5、卫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建了哈日布呼镇住院部、县急救中心、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综合门诊楼等卫生设施,投资总额为514万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增强,为广大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更舒适的环境、更便捷的渠道。
6、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五”以来农村改水防病投资达到1168万元,解决了3.58万人的吃水、8.77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控制地方病的蔓延。县城供水工程投资380万元,住宅建设投资达到6210万元。城市建设有新发展,城镇功能更加改善,市政建设投资达到7112万元,其中市场建设投资达到218万元。城乡电网改造投资超过了1600万元,完成了1万余户线路改造,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公路建设五年来累计投资超过5700万元,改造三级公路55公里,修建四级公路164.1公里,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住宅面积3.12万平方米,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
(三)三产保持快速增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我县三产发展较快。2000年三产增加值为7406万元,2005年三产实现增加值142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三产年增长速度达到9.7。三产中发展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业,2004年客、货运车辆达到1015辆,实现增加值1350万元,年增速6.1。邮电通讯快速发展,2004年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邮电通讯业增加值达到900万元,增速达22.5。旅游业紧紧抓住被列入自治区“五区三线”旅游总体规划的契机,按照“整合资源、突出特色、融资开发、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500万元,比2000年增长3倍。“十五”期间,我县人口、资源、环境保持了协调发展的态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的水平。认真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9以上,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民汉合校取得较好效果,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口素质得到全面加强。十五以来是我县生态建设时期,2002年投入生态建设项目资金650万元;五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2万亩,共投入资金4860万元;完成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8万亩,人工草场3万亩,投入资金1161万亩;完成天然草场围栏88万亩,投入资金845万元;对城镇上下水工程进行改扩建,修建了污水处理氧化塘、垃圾处理厂,县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十五”时期是居民生活提高较快的时期,2000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345元,2005年平均工资达到8026元,年递增10.7;200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154元,2005年预计达到3020元,平均每年增加173元。居民储蓄余额由2000年末的1.6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23亿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709人,失业保险3653人,基本医疗保险5770人,工伤保险727人,生育保险3124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稳步推进,2005年已有4143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三、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一)取得的经验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几年来,我县坚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对县情和市场经济的认识,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探索并不断完善了符合温泉实际的发展路子。第二,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地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和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开拓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有效地拓展了经济的发展空间。第三,坚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始终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力量建设对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实实在在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努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坚决严厉打击“两股势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边防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不足一是农业的基础不稳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特别是受降雪、降雨、气温等因素影响,农业季节性供水矛盾突出,节水灌溉面积有限。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使用进程缓慢。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广大农户传统种植观念比较牢固,对新技术存在风险疑虑,新品种、新的耕作技术的使用还没有完全到位,推广难度较大。三是农区畜牧业虽然发展很快,但饲养大户少,养殖小区少,散养较多,粗效经营,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四是旅游开发企业目前经济效益还不理想。亚麻加工企业原料供应不足。招商引资工作需要进一步了解本地资源和产业现状,摸清存在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措施,提高招商效果。五是需要深刻认识我县的自然资源、政策潜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六是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型产业的投资比重。从“十五”以来的投资结构看,经济效益型行业投资比重很低,而受国家政策支持的生态、社会公益性事业投资比重较高。投资结构不利于我县经济的持续发展。七是人才匮乏,流失严重。作为农牧业县,农牧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现有农牧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技术资源利用率较低。企业管理人才不足,企业管理粗放。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流失也十分严重。
四、“十一五规划进展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温泉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温泉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自2004年9月启动,组建了规划编制领导机构和抽调了工作人员,召开了全县成员单位动员会,形成了总体规划框架思路,拟订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后经参考自治区、自治州“十一五”编制工作方案后,又多次对规划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广泛调研和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全县共确定了21个“十一五”专项规划、2个重大课题和8个综合规划,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发至全县各乡镇场和各行政企事业单位,要求按工作方案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各专项规划承担单位、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和综合规划承担单位及时确定了责任人和执笔人,在编制过程中,组织召开规划专题会议,并对初步进行了审核修改,及时查找不足。同时做好各专项规划与州级和县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保证各规划之间相互协调,形成科学规划体系。温泉县总体规划将于11月份完成草案。二○○五年*月*日
12全文查看县十五规划总结“十五”期间,我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坚持优势资源转换、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县域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十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十五”规划目标。保持国民经济保持
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障得到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体指标为:到2005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27亿元(200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累计5426万元,年均递增4.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00元以上。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50元左右,全县总人口控制在7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预计完成情况。“十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2000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3亿元,预计2005年可实现生产总值3.6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完成计划的10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00元,完成计划的109.4。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0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3万元;2005年预计完成1169万元,2001至2005年累计完成6019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10.9。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0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154元,2005年达到3020元,年均增加173元。“十五”期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计划之内,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二、“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
(一)一产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农业生产综合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县种植业产值为11854.4万元,2005年达到1763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4.86。农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主要经验措施: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2000年,全县作物总播种面积30.47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1.1万亩、玉米面积2.07万亩、油料面积10.2万亩、甜菜面积1.93万亩。几年来,经过市场导向、企业带动、政策引导,2005年全县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2.42万亩,其中小麦10.49万亩、玉米4.4万亩、油料9.4万亩、甜菜1.72万亩,龙头企业带动亚麻种植0.07万亩、酱用西红柿种植0.19万亩。订单农业迅速扩大,2002年订单农业开始起步,签定订单4.9万亩,2005年农业订单面积达到18.18万亩。二是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玉米、油料、甜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使用率已达到100,并不断探索适应本地种植的新品种。传统农业机械不断更新,新型农业机械不断引进,农机作业质量逐年提高。积极扩大节水农业面积,采取喷灌、地膜沟播平铺、小畦灌溉等技术,最大限度节约农业用水量,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此外,测土配方施肥、气吸精量播种技术已广泛使用,有效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三是依靠畜牧业发展,调整种植结构。我县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约38的比重,畜牧业饲草料由种植业保障,种植业为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样,畜牧业的发展对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了推进作用。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2000年我县牧业产值为1.01万元,2005年达到1.1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为7.53。2005年末,全县预计牲畜存栏41.75万头(只),肉产量达到7000吨,奶产量8000吨,羊毛产量740吨,禽蛋产量700吨。“十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较快,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措施到位。我县从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但见成效在“十五”期间。2000年农区牲畜总数为12.1万头(只),通过干部下乡入村进行密集型养殖示范带动,2005年农区牲畜年末预计存栏16万头(只),占全县牲畜总量的38。农区养殖业已成为畜牧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依靠科技提升畜牧业。积极发展大畜,提高大畜比重,改良大畜品种。以黄牛冷配技术为基础,以引进良种畜为辅助,推进了畜群改良进度,提高了牲畜成活率。自2001年以来,全县已建立黄牛冷配点46个,完成黄牛冷配33000头。三是走规模效益之路。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突出养殖小区建设,发挥小区的规模和集中优势,推广普及养殖技术,形成规模效益。积极开展牧民定居半定居工作,实现定居点“三通、四有、五配套”。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全县共建立养殖小区20个,1121户纯放牧户全部实现了定居半定居,推进了我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进程。
(二)二产呈波浪式发展态势。“十五”期间,我县[]将发展二产作为强县的基础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制定优惠措施,吸引外地投资,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坚持扶优扶强,努力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扩大工业总产量的同时,着力提高企业效益。但客观上,由于受环境、资源等条件的制约,工业发展距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000年,全县工业产值为5060万元,其中乡及乡以上产值
为3162.4万元,2005年全县预计工业产值为1100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递增5.8,乡及乡以上产值为4490万元,呈缓慢增长趋势。我县工业的支柱是以小麦、油葵等为原料的粮油加工企业。2003年,在我县工业中占重要地位的麻黄素制品有限公司停产。矿业开发2005年才见起色,但效益还未体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电网改造、乡村道路建设等政策推动下,“十五”期间投资规模比“九五”有了很大增长。2001年到2005年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7亿元,比“九五”增加1.83亿元,增长147.7,计划投资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4644万元,占15.1;生态建设投资7158万元,占23.3;农副产品加工投资1874万元,占6.1;矿业生产投资560万元,占1.8;养殖场建设投资300万元,占1.0;旅游开发建设3190万元,占10.4;教育基础建设投资1618万元,占5.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519万元,占1.7;用于居民生活、居住投资4618万元,占15;市政建设投资3806万元,占12.4;其他各项投资2453万元,占7.9。按行业分布为:
1、农田水利建设投资4478万元,退耕还林还草投资4079万元,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投资1071万元,生态项目投资653万元,退牧还草投资1245万元,县城排水工程150万元。农田林网化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加强。
2、
一、二产生产型项目有所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两家,项目投资达到1521万元。其中:引入黑龙江余鼎有限责任公司亚麻加工项目投资871万元;博大粮油有限公司兴建养殖场投资300万元;鑫泉矿业科贸有限公司矿石加工投资250万元。
3、旅游业投资呈较快发展的态势。2001-2005年,旅游开发投资2000余万元,招商引资2110万元,其中:兴建亚联宾馆投资760万元,兴建洗浴中心投资1350万元。温泉旅游渡假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接待能力与接待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我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条件,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有力推进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高。
4、五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全县教育事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18万元,其中:教学楼及校室投资2686万元,学生公寓投资240万元,学校硬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校舍面积2.09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为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5、卫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建了哈日布呼镇住院部、县急救中心、县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综合门诊楼等卫生设施,投资总额为514万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增强,为广大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更舒适的环境、更便捷的渠道。
6、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五”以来农村改水防病投资达到1168万元,解决了3.58万人的吃水、8.77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控制地方病的蔓延。县城供水工程投资380万元,住宅建设投资达到6210万元。城市建设有新发展,城镇功能更加改善,市政建设投资达到7112万元,其中市场建设投资达到218万元。城乡电网改造投资超过了1600万元,完成了1万余户线路改造,减轻了农民用电负担。公路建设五年来累计投资超过5700万元,改造三级公路55公里,修建四级公路164.1公里,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住宅面积3.12万平方米,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
(三)三产保持快速增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我县三产发展较快。2000年三产增加值为7406万元,2005年三产实现增加值142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三产年增长速度达到9.7。三产中发展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业,2004年客、货运车辆达到1015辆,实现增加值1350万元,年增速6.1。邮电通讯快速发展,2004年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邮电通讯业增加值达到900万元,增速达22.5。旅游业紧紧抓住被列入自治区“五区三线”旅游总体规划的契机,按照“整合资源、突出特色、融资开发、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500万元,比2000年增长3倍。“十五”期间,我县人口、资源、环境保持了协调发展的态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的水平。认真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9以上,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民汉合校取得较好效果,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口素质得到全面加强。十五以来是我县生态建设时期,2002年投入生态建设项目资金650万元;五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2万亩,共投入资金4860万元;完成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8万亩,人工草场3万亩,投入资金1161万亩;完成天然草场围栏88万亩,投入资金845万元;对城镇上下水工程进行改扩建,修建了污水处理氧化塘、垃圾处理厂,县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十五”时期是居民生活提高较快的时期,2000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345元,2005年平均工资达到8026元,年递增10.7;200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为2154元,2005年预计达到3020元,平均每年增加173元。居民储蓄余额由2000年末的1.6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23亿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709人,失业保险3653人,基本医疗保险5770人,工伤保
延伸阅读:
2005年厂务公开工作总结汇报材料文章标题:2005年厂务公开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我市自98年推行厂务公开以来,坚持“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步步深入”的工作方针,努力从提高认识水平,消除思想误区入手,围绕热点、难点、焦...
教师个人学期结束总结又是一学年的教学悄然而过。伴随着曲折的坎坷和成长的喜悦,这一段时间既忙碌又充实。盘点走过的点点滴滴,对自己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公司员工2012个人工作总结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到公司快三个月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在这段时间里各级领导在工作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
2005年烤烟生产工作总结2005年烤烟生产工作总结 我们村是全乡最大的一个村,全村共有13个自然屯,858户3912人,耕地面积4428亩,其中水田2484亩,旱地1944亩。近几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我村...
县蔬菜办公室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文章标题:县蔬菜办公室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基本情况我县全年计划种植蔬菜20万亩,目前为止已种植10.5万亩,完成52.5,维持去年同期种植面积。建立常规专...
小学少先队中队工作总结时光匆匆,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想一学期来的少先队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以德育为本,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注重养成教育,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
广播电台员工个人半年总结广播电台员工个人半年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2012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了,作为邹平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员工,我深深的感到了电台的蓬勃发展和全体同仁热气、拼搏、向上的精神。 从年初...
2006年上半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文章标题:2006年上半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2006年上半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和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于局党组的高度重视,我局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
11月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首先,必须重点提出的就是学生纪律问题。主要是课堂纪律:第一个课堂纪律,讲话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老师必须严格控制好课堂纪律;还有,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