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城镇建设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城镇建设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设市六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增长最快,城市空间...+阅读
xx教育事业发展成就30年回眸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30年以来,xx的教育事业在党的优惠政策的普照下,在泽普历届党政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与全县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多年稳居地区前列,师资队伍显著加强,双语教学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
高,xx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xx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深化德育工作为抓手,教育阵地进一步夯实。教育战线各级各类学校历来是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多年以来,各级党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把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政治家办教育、管学校,教育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主题,认真落实党组织全覆盖化和职责具体化,切实加强了学校党组织建设,全系统党组织达到68个,党员教师达到1500多名,占教职工总数的65%,党员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学点,学校党组织80%被授予“五好学校党支部”称号,每年有一大批学校党组织被评为地区和县级“先进党组织”,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办学体制已确立。通过落实以党带团、以团带队,积极构建纵横贯通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德育(政教)主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无神论、民族团结、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公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课堂化,学生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民汉学校结对子、民汉学生一帮一活动及文明单位、家长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的创建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的两个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社会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氛围已基本形成,教育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社会主义教育阵地得到有效夯实,保证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贯彻落实。以“两基”攻坚为中心,基础教育程度全面提升。30年前,我县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滞后,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高中入学率和高考上线率极其低下,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十分突出。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至今全县已建成了22所农村学前幼儿园,实现了县城园、乡村园加民办园的全覆盖幼教办学模式。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全面开展“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和“管理到位、领导到位、队伍到位”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政策,使我县的基础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1999年,我县“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了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7%。目前全县学龄前幼儿入园率为5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8%,辍学率为0.15%,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105%,辍学率为0.1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5.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3.1%,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我县自2003年被列入喀什地区课改实验试点县以来,从两方面着手大刀阔斧地进行课改活动,一方面,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课改实践活动,多次聘请自治区、地区课改专家组的成员到我县进行实地讲课和召开经验交流会。同时加大课改师资培训,近五年来,共培训课改教师3000余人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媒体应用、远程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多媒体渗透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体系。2006年我县被自治区授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区”。在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五年来,我县共有404名学生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共有425名学生考入疆内初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录取人数持续位居全地区前列,高考上线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2007年高考中我县维高考生一举囊括了喀什地区高考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绩,该校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更是稳居全区民语系学校之首,为我县争得了荣誉的同时打造教育强县的魅力得以彰显。以增加投入为手段,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上世纪70年代,全县仅有30余所中小学校,90%以上的校舍为土木结构,历经十余载大部分校舍已成为危房,四五个学生挤在一套课桌椅上上课,一到冬季学校因无钱买煤师生只能挨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12全文查看一本教案就是教师的全部,各种辅助教学用具几乎为零,这就是我县30年前学校教学条件的真实写照。30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做为奋斗目标,先后投入学校建设资金数亿元,办学条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校舍95%得到了新建,一栋栋美观、大方、功能齐全的教学楼拨地而起,校园美化、绿化、硬化、净化建设
实现了零的突破。宽敞明亮的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及功能齐全的运动场应有尽有;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设备已普遍应用到全县所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如今,全县中小学校总数已达69所,其中,“花园式学校”11所,“绿色学校”4所,新建乡村学前幼儿园22所,民汉学生总数达到38000余名,全县中小学计算机装机总数达到1100多台,建成了19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67个卫星教学收视点,54个教学点拥有了媒体播放点,县直学校和有条件的乡镇中小学接入了宽带网,并开通了喀什地区第一个县级教育信息网,实现了教育信息和资源共享,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了96%,惠及师生33000余名。全县中小学生也可以在自己教室里与内地学生一样学习现代先进文化知识。2007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又投入1250多万元,整体搬迁了县人民政府、一乡政府和教育局,完成了县二中、二小、一小、库其小学和农场希望小学的扩建和改建工程。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投入1100余万元,启动县一小整体搬迁、依克苏乡中学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图呼其乡小学教学楼等工程,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使我县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我县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打造教育强县奠定了基础。以建设双语幼儿园为突破口,双语教学稳步推进。双语教学作为“增进各民族之间大团结,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要举措历来得到各级党政的重视。我县的双语教学起步于70年代初,1973年,我县第一所民汉合校乌什吐玛中心小学成立,当时乌什吐玛中心小学只有150余名师生,其中民族学生不到50名,全县接受双语模式教学的民族学生也不到500人,当时的双语教学模式只是在民语班每周开设2-3节汉语课。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步伐,国家出台加快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也先后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切实把双语教学确定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程,确立了"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明确提出了“巩固汉语加强班、实施双语实验班、建设双语幼儿园、稳步推进民汉合校、完全混合编班”五步走战略,之后我县双语教学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尤其是我县双语教学步入加快发展阶段。目前,全县已建成双语幼儿园23所、民汉合校8所、开设“双语”实验班42个、“汉语”加强班89个,全县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达到1100人,全县接受双语教学的民族学生人数已达3800余名,约占全县民族学生总数的13%,全县县乡结合、民汉融合的双语教学体系基本形成。双语教学作为一件利民、惠民和未来工程,历来受到历届党政的重视与支持。各乡党政给政策、保投入、抓统筹,始终作为双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坚强后盾。在政策引导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泽普县双语教学工作五年规划》、《泽普县民汉合校实施方案》、《泽普县双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泽普县双语教学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泽普县双语教学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在抓投入上,尽其所能,倾其所能,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援、加大县乡政府投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搬迁机关部门让位学校等方式,经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同时共投入建设与改造资金4000余万元,相继撤迁机关部门50余个,招聘双语教师300余名,培训双语教师2000余人次,完成了23所县乡村双语幼儿园、8所民汉合校建设,奠定了全县双语教学发展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全县双语教学发展势头迅猛,全县人民群众期望程度很高,今年我县还将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1个县乡幼儿园、7所乡村幼儿园的建设,我县的双语教学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以提高劳动力综合技能为落脚点,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壮大多年来,泽普县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加快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重点建设职业高中、稳步推进职业初中、加快发展农村职业班”的总体思路,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我县的职业教育起步于90年代初,从发展初始阶段就树立以市场需求结合民族特色为职教产品市场定位标准,确定了打造品牌、特色、实用的职业教育办学发展思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1990年,我县成立了第一所职业高中,当时只有教职工10名,学生100多名,只开设了地毯纺织、缝纫两个专业,学校没有基本的实训设备、没有实践基地,这就是泽普职业高中的全部,也是泽普县职业教育的全部。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下发以后,泽普县各级党政及广大职业教师工作不等不靠,自加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明确提出了“今天的职业教育就是我们明天腾飞的翅膀”、“发展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行动口号,通过积极有效的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和超前投入,边探索、边实践,初步建立起了一个以县职业高中为龙头,职业初中和各中学开设的职业班为有效补充现代化的多元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全县建成一所县职业高中、奎依巴格乡、阿依库勒乡、阿克塔木乡、古鲁巴格乡、依克苏乡共5所职业初中,全县共开设乡镇职业班126个,开设“弥郎”手工业制作、林果业、养殖业、设施农业、装饰装修、地毯纺织、农机维修、工程建筑、饮食服务等职业培训专业11个,配备专业教师170余名,招收学生总数达到4750余人,建成职业教育实践基地10300余亩,我县职业教育立体式全覆盖职教办学体系已初步建立。我县职业教育之所以飞速发展,与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据统计,近年来县乡各级党政制定下发关于支持和加快职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多个,县乡财政共投入职教发展资金2000多万元,无偿划拨职教实践用地10000多亩,招聘各类职教专业教师150多名,为本县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县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也为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多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9300多人次,有14000多名毕业生在本地区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创业有了自己的企业,其余人员通过劳动力输出到内地企业找到工作,每年都有不少的经济收入。全县职业教育固定资产达到近三千多万元,建设面积28050平方米,建成大棚180余个,建成果园18个,面积1075.4亩,“弥郎”手工业制作等一批特色民族手工艺品、地毯等职教产品多次在广交会、西洽会、乌洽会、喀交会等商品交易展示会上受到了区内、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全县“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产教一体”的职教办学新模式,打造品牌职教的战略已初显成效。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了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广大群众从当初的不理解到积极的支持,思想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我县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自治区、地区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自治区、地区级职业教育现场会也在我县得以顺利召开。泽普的职业教育正以其独特的地位为本县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重心,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1978年,我县经济水平发展滞后,师资条件较差,当时全县仅有667名教职工,其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仅有几十人,大部分为中专、高中学历,还有部分教师为初中学历,教师学历水平整体偏低。教育大计,教师为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建设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加快泽普教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确立了“引进来带、送出去学、自己培养、吸引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不断加强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引龙、引凤”工程,利用人才见面会、交流会、教师招考会等形式,先后引进各类优秀教师人才1500多人;通过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利用“送出去学,请进来教,本地培训”等人才培训途径,尤其是近年来教师培训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脱产进修、学历考试、函授、岗位培训、双语骨干教师培训、课改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等形式,先后组织教师参加自治区、地、县三级各类培训达47858人/次,其中继续教育培训29977人/次,课改培训2271人/次,“双语”培训3638人/次,学历培训5615人/次,校本培训6357人/次。通过改革用人机制,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不讲学历职级,按照“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标准用人,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专职教师已达到2065名,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74名,中级职称教师603名;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小学99.6%,初中98%,高中86.47%;59.46%的小学专任教师取得了专科以上学历,30.86%的初中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教师资格认定人数为1960人,占教师总数的85%。在加强师资建设的同时,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我县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先后投入资金数2400余万元,建设了教育园丁小区两个,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教师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潜心从教,为本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辛勤耕耘,开拓创新,教师工作愈来愈成为大家崇尚和羡慕的职业。以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社会支教重教氛围日益浓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泽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先、民以支教为荣,全社会尊重教师劳动、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扩建大批校舍,真正做到了制订全县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财政拨款优先考虑教育;选拔干部优先考虑教育;为群众办实事优先考虑教育;对涉及教育发展的困难优先研究解决。确立了“一切让位教育事业、一切工作优先支持教育事业”的思路。为确保教育经费得到有效保障,我县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教育局设立了教育经费核算中心,开设“教育事业经费专户”,对农村中小学实行“校财局管校用”的管理办法,切实杜绝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和截留的现象发生。同时,我县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按照《自治区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实施办法》的精神,及时组成了贫困学生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按月及时拨付各学校,使贫困学生享受到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尤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061万元,40余万人次学生享受了这一优惠政策。为了更好的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在全社会营造重教、支教、助教的良好氛围,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泽普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泽普县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泽普县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泽普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泽普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泽普县中小学教师竞聘上岗试行办法》《泽普县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县直单位定点帮扶学校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30年来我县对教育投资2亿余元,给学校划拨10000多亩土地,先后完成了县二中、二小、三中、幼儿园、维高、三乡中学、三乡上古鲁巴格合校等一大批教学用工程,新建扩建校舍110000多平方米,改造危旧校舍面积66000多平方米,建设教职工住房30000多平方米,全县校舍总建筑面积现已达到200000余平方米。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县上还加大了对现代化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建立了“多媒体渗透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体系。目前全县各学校已配备计算机1200余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了95%,惠及师生33000余名。在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县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促进泽普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的决定》,对先进学校、先进老师和高考状元进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社会重教、支教的浓厚氛围。改革开放30年,是xx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30年;各级党政和各族人员支教重教的30年;各族人民群众得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实惠最多的30年。当前,我们国家全面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社会的冲锋号已吹响,教育事业与其它各项事业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良好发展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相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有信心、有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排难而上,书写泽普教育事业发展又一个辉煌的明天。12全文查看教育事业发展成就30年回眸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教育事业在党的优惠政策的普照下,在泽普历届党政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与全县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多年稳居地区前列,师资队伍显著加强,双语教学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
高,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深化德育工作为抓手,教育阵地进一步夯实。教育战线各级各类学校历来是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多年以来,各级党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把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政治家办教育、管学校,教育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主题,认真落实党组织全覆盖化和职责具体化,切实加强了学校党组织建设,全系统党组织达到68个,党员教师达到1500多名,占教职工总数的65%,党员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学点,学校党组织80%被授予“五好学校党支部”称号,每年有一大批学校党组织被评为地区和县级“先进党组织”,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办学体制已确立。通过落实以党带团、以团带队,积极构建纵横贯通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德育(政教)主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无神论、民族团结、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公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的课堂化,学生运动会、校园艺术节、民汉学校结对子、民汉学生一帮一活动及文明单位、家长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的创建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的两个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社会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氛围已基本形成,教育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社会主义教育阵地得到有效夯实,保证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贯彻落实。以“两基”攻坚为中心,基础教育程度全面提升。30年前,我县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滞后,中小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高中入学率和高考上线率极其低下,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十分突出。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至今全县已建成了22所农村学前幼儿园,实现了县城园、乡村园加民办园的全覆盖幼教办学模式。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我县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全面开展“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和“管理到位、领导到位、队伍到位”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政策,使我县的基础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1999年,我县“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了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7%。目前全县学龄前幼儿入园率为5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8%,辍学率为0.15%,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105%,辍学率为0.1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5.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3.1%,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我县自2003年被列入喀什地区课改实验试点县以来,从两方面着手大刀阔斧地进行课改活动,一方面,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课改实践活动,多次聘请自治区、地区课改专家组的成员到我县进行实地讲课和召开经验交流会。同时加大课改师资培训,近五年来,共培训课改教师3000余人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媒体应用、远程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多媒体渗透课堂教学”的现代教育体系。2006年我县被自治区授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区”。在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五年来,我县共有404名学生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共有425名学生考入疆内初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录取人数持续位居全地区前列,高考上线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2007年高考中我县维高考生一举囊括了喀什地区高考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绩,该校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更是稳居全区民语系学校之首,为我县争得了荣誉的同时打造教育强县的魅力得以彰显。以增加投入为手段,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上世纪70年代,全县仅有30余所中小学校,90%以上的校舍为土木结构,历经十余载大部分校舍已成为危房,四五个学生挤在一套课桌椅上上课,一到冬季学校因无钱买煤师生只能挨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就是教师的全部,各种辅助教学用具几乎为零,这就是我县30年前学校教学条件的真实写照。30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做为奋斗目标,先后投入学校建设资金数亿元,办学条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校舍95%得到了新建,一栋栋美观、大方、功能齐全的教学楼拨地而起,校园美化、绿化、硬化、净化建设
实现了零的突破。宽敞明亮的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及功能齐全的运动场应有尽有;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设备已普遍应用到全县所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如今,全县中小学校总数已达69所,其中,“花园式学校”11所,“绿色学校”4所,新建乡村学前幼儿园22所,民汉学生总数达到38000余名,全县中小学计算机装机总数达到1100多台,建成了19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67个卫星教学收视点,54个教学点拥有了媒体播放点,县直学校和有条件的乡镇中小学接入了宽带网,并开通了喀什地区第一个县级教育信息网,实现了教育信息和资源共享,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了96%,惠及师生33000余名。全县中小学生也可以在自己教室里与内地学生一样学习现代先进文化知识。2007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又投入1250多万元,整体搬迁了县人民政府、一乡政府和教育局,完成了县二中、二小、一小、库其小学和农场希望小学的扩建和改建工程。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投入1100余万元,启动县一小整体搬迁、依克苏乡中学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图呼其乡小学教学楼等工程,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使我县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我县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打造教育强县奠定了基础。以建设双语幼儿园为突破口,双语教学稳步推进。双语教学作为“增进各民族之间大团结,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要举措历来得到各级党政的重视。我县的双语教学起步于70年代初,1973年,我县第一所民汉合校乌什吐玛中心小学成立,当时乌什吐玛中心小学只有150余名师生,其中民族学生不到50名,全县接受双语模式教学的民族学生也不到500人,当时的双语教学模式只是在民语班每周开设2-3节汉语课。为进一步加快
延伸阅读:
工经委改革开放30周年工业经济成就回顾与总结**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依托区位交通优越、农牧业基础条件好和龙头企业多“三大”优势,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育新...
商务局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30年前的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封闵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战略转折。 从1978年到...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县财政工作成就回顾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 为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
农牧局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向产业化推进的**旗农牧业 **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环绕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全旗总土地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计生委改革开放30周年计划生育成就回顾与总结计生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近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和做法我旗近三十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历届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支持帮助下,在全旗各级干部群众,特...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1978年至2008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
统计局建国60周年发展成就和总结的报告一、60年发展成就 1、健全完善了统计服体系 统计局前身是***统计科,成立于1953年,当时只有4人,涉及5个专业,现发展成为具有20余人、23个专业,涉及到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同...
勤奋、敬业、忠诚、自信—人生成就事业的基石勤奋、敬业、忠诚、自信—人生成就事业的基石(读《自动自发地工作》有感) 勤奋、敬业、忠诚、自信—人生成就事业的基石 —读《自动自发地工作》一书有感 读了《自动自发地...
改革开放以来培训工作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农广校培训工作成就 ××地区农广校建校以来,在地委、行署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级农广校的不懈努力下,为培养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开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