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郑飞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是我国幼教科研的热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如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幼儿园树立幼小衔接的意识,对于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朱慕菊等人在1990~1994年开展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表明,儿童入学前后各半年是幼小衔接的阶段,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困难两个方面,然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因此,幼儿园无从了解幼儿入学后存在那些不适应,同时也不能从小学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所进行的培养工作也因而缺乏与幼儿园的沟通,不了解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状况,无法有针对地确定迎新工作的重点。再说小学普遍没有主动做好幼小衔接的意识,对幼儿园提出的衔接要求持不欢迎态度,经常以“没时间、没地方”等为借口将幼儿园拒之门外。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使大量的幼儿在缺少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度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到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幼儿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识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减弱。因此,我们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细小衔接工作。
一、加强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
1、加强对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重要性认识。幼儿园虽然对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重视程度不如对以认知为中心的学习适应方面的培养。从长远看,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相对于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效果上更具有长期性、深刻性,甚至会影响到学习适应的实际效果。因此,幼儿园老师还需通过积极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的教学实践,加强对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工作重要性认识,切实搞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
2、改变偏重说教的教育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大班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目前,幼儿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的途径,尽管有专门教学与随机教育两种主要形式,但多数以说教式的认知教育为主。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一来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易使幼儿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二来实际教育效果并不好。因此,应改革目前偏重说教的进行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教育以及教学活动加通过行为实践,移情训练等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主动性,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大班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尚处在他律阶段,加上学习仍主要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很需要有亲身实践的机会的,把认知转化成实际能力,为此,幼儿园应将能力培养目标渗透到日常生活教育中去,体现“教育贯穿一日生活“的思想,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行动中加深认识,提高能力,通过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内化和能力的获得。
3、积极谋求幼儿家庭的配合,发挥家园共育的巨大作用。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开始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光靠幼儿园的单方面努力就能培养起来的,还需要幼儿家庭的充分配合。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也只能通过日常生活持续的强化才能得以形成与巩固。所以,幼儿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家长认识到社会性适应能力对孩子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提供持续一致的行为锻炼机会,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发展。
4、加强社区内联系,增进幼小相互了解并建立双向衔接的意识。幼儿园在地域上总是依附社区而存在,它是社区的组成部分,为社区服务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幼儿园对社区的影响也很大。幼儿园是教育机构,它具有极强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会辐射到周围,影响到小区的居民。如幼儿园每天播放的音乐、组织的各种有趣的活动等,有的家长看到后,也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的幼儿园来。为此,加强社区内的联系,能够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协助社区委搞一些宣传活动,如开办宣传栏、慰问军烈属、清扫垃圾、植树绿化、环保宣传等。又如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幼儿园,供社区的幼儿利用园内设施;举办幼儿教育讲座提高社区成员的教育水平;辅导社区内的幼儿教育活动;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等等。让社区了解幼儿园教育,建立双向衔接的意识并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关的衔接进行教育工作。
5、注意科研成果的推广,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