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评语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应该评什么

02月25日 编辑 fanwen51.com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原发布者:youbika11 绍兴市排水管理有限公司 迪荡新城一号污水泵站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简要本) 绍兴市环球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号第2005号...+阅读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应该评什么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也争论了差不多六年。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我觉得安全评价关注的内容不应该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环评关注安评的相关结论性意见即可。同时风险源事故状况下的冲击波、溅落物的影响预测不应纳入环境影响报告书之中,因为从目前环评的相关导则和标准体系中找不到环境影响应该包括冲击波、溅落物评价的相关依据。

如果一定要纳入到环评报告书之中,那“冲击波、溅落物”应该计入哪个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呢?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在目前的环境风险评价导则及相关标准条件下,环境风险评价主要以预测有毒、有害物质在事故情境下其

半致死浓度(LC50)、伤害浓度(IDLH)、GBZ2-2002最高容许浓度或时间加权评价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的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是不同情境下以上三个浓度的预测计算,并且应附图圈出三个浓度的影响范围,根据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给出应予拆迁、预警保护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对于运输的环境风险问题,环评中会经常有争论,有人认为危化品的运输变化会比较大不太适合进行影响分析和评价,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危化品运输的环境风险评价也是一个情境评价。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若是电厂使用液氨脱硝,则应让建设单位确定液氨的购买地点并且给出最可能的运输路线(建设单位的任务),环评应对该运输路线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评价,给出运输路线是否满足环保要求,提出是否调整运输路线的对策建议。若建设项目投运后危化品运输路线产生了较大变化,则应开展变更运输路线的相应环境风险补充评价。

以上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观点。2011.03.03

风险评价4种方法

1 现场观察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以查找现场隐患的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适应范围较广。优点:现场观察法适用各场所及作业环节;缺点:①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②不适应于大面积的观察。2 安全检查表法SCL:它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工艺、制度等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等内容并编制成表。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优点: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之上,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对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于全面辨识危害因素。缺点:检查表约束限制了人们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对不在检查表中反映的问题,可能会被忽视,因此,采用该方法可能会漏掉以往未曾出现过的一些新的危害。应用范围:安全检查表一般适用于比较成熟(或传统)的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且需要事先编制检查表,以对照进行辨识。安全检查表法尤其适用于一线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如,作业活动开始前,或对设备设施的检查等等。只能对已经有的或传统的业务对象、活动进行检查,对新业务活动、新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不适用此法。

危害因素辨识所使用的检查表与安全检查时所使用的检查表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大致相同,但又各有侧重,因此,不应直接使用安全检查表所用的检查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应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最好是重新编制。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初步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优点:在最初构思产品设计时,即可指出存在的主要危险,从一开始便可采取措施排除、降低和控制它们,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在进行庞大、复杂系统危害因素辨识,可以首先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判断系统主要危险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主要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缺点:易受分析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另外,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都是概略性分析,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且精准程度不高,复杂或高风险系统需在此基础上,借助其他方法再做进一步分析。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不够全面,也无法提供有关风险及其最佳风险预防措施方面的详细信息。应用范围:预先危险性分析一般用于项目评价的初期,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过滤一些风险性低的环节、区域,同时,也为在其它风险性高的环节、区域,进一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深入的危害因素辨识创造了条件。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的危险性评价。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和潜在事故情况分析时,也可以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4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

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制定控制和改进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减少和杜绝事故的目标。优点:该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尤其是目前已开发JSA/JHA方法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使作业人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业过程的风险,使预防措施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缺点:该方法在危害因素辨识方面并无太多优势,它并不是推荐用于危害因素辨识的专门方法,但由于其简单明了、可操作,一般用于非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管理。应用范围:工作危害分析一般应用于一些作业活动,如对新的作业、非常规(临时)的风险管理(当然,包括危害因素辨识),或者在评估现有的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时,开展工作危害分析。

工作危害分析不适用于对连续性工艺流程以及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辨识。

如何做好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1.基本步骤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a)危害辨识;

b)风险评价;

c)风险控制。

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a)体现了风险管理的思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也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用人单位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

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基本过程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b)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输入和动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过程,而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用人单位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用人单位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要求和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高职业安全健康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用人单位应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信息。

3.问题和解决办法

如果认为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种官方机构强制性要求,而执行了不完善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则难以获得预计的风险控制效果,风险级别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且,用人单位在此问题上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应为制定和执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人员可能会过高估计自己抵御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忽视自己作业范围内存在的风险,认为尚未构成伤害的风险是一种可承受风险。所以,本附录的目的在于,让用人单位及其员工能用先进管理思想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用人单位及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人员应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工作能力,如条件允许,可请外部人员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只要有可能,培训一些小组来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时,用人单位应发动全员参与,鼓励他们主动提供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需的信息,就特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适用性如何发表意见。在规模较大的用人单位中,需要有相关能力的人员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给予配合和指导,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外部专家的帮助。

延伸阅读:

环境风险评价的总则2004年12月11日,国家正式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04)。总则包括: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工作等级、程序、基本内容和...

风险评价程序包括所在辖区的什么风险评价及危险控制1.1什么是危险源要了解什么是危险源,我们首先必须学习体系的定义。今年发布的GB/T28001-2011体系标准给出的定义是“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哪些《环评法》第27条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

什么是风险管理?意义是什么?怎样进行风险识别衡量评价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最小成本争取获得最大安全保证的管理方法。意义是 :进行风险管理可以维持...

建设工程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有哪些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并且在评价某一具体目标时,很多种方法是可以交叉应用的,如何选用一种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很重要。在众多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中,对应用广泛并且适合...

风险专项评价应急预案安全评价有什么不同这可能是个老问题。 1、风险专项评价,从字面看,没有明确说是安全评价。风险评价的类型很多,比如环境风险、安全风险、经营风险等等。风险专项评价可以运用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很多...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内控自我评价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会遇到下列风险,需要建设单位关注: 1、土地使用未取得合法的审批手续;土地征用费用的计算不准确; 2、拆迁未签订有效的协议;拆迁及补偿费用的计算不准确...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风险评价的目的有: (1) 系统地从计划、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找出潜在 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目标和措施; (2) 对潜在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建立HSE 最优化方案,对已发...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有什么法律后果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该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