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老子美学论文

05月11日 编辑 fanwen51.com

[老子哲学之官德思想]老子深刻认识到作为“君人南面之术”的官德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且针对时弊,从“博大而无私、功成而无为、利物而无争、本真而无华、节制而无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为...+阅读

老子美学论文【1】摘要:本文试图从老子美学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运用上加以说明,并试图阐述它独特的审美特点。关键词:老子;美学;哲学;虚实结合;诗歌短短五千字的一部《道德经》,闪烁着老子关于宇宙人生的智慧,也垫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观照世界的心理基础。老子的哲学思想精深宏大,虽然没有系统的美学论述,但是却可以从中引发许多美学命题。如本文所论述的虚实结合的美学命题便是从老子哲学中引发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所以阐述这一原则必须从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一道谈起。要理解何为道,《道德经》的第一章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首先强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意在说明以后将要讲到的道、无、有等是形而上的而非经验世界中的概念。

这点是一定要分清的。其次,老子讲了无、有以及各自的关系。无、有是同出而异名,虽然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但是无和有和道其实是认识上、名称上的差别,而非实质上的差别。所以从作为天地之始这个认识上来说,道是无。老子又说,无名、无极、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所谓无,也就是无规定性、无限性。老子又说大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夷、希、微。

所以道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从作为万物之母这个认识上来说,道又是有,就是有了规定性,差别和界限。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所以无和有都是道。以上所说的无和有都是就宇宙本体来说的,即是形而上的。老子同时认为,在经验世界万物也都有是无和有的统一,但是这种经验世界的无、有的统一与宇宙本体的无、有的统一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因而我们可以把经验世界的无和有,称作是虚和实的统一。

老子在第二章中讲有无相生,我们可以称作是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接着,老子在第五章和第十一章,论述了有、无是怎样相生:天地之间,其犹囊箧?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认为天地之间就像风箱一样,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有,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举例说车轮中是空的,才能发挥车的作用;器皿中是空的,才能有器皿的作用;房屋中是空的,才能住人。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由上可知,老子认为万事万物只有无、有统一,虚、实结合,才能有生命和活力。所以虚实结合成为后世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当这条美学原则被运用时,我们应当十分清楚的知道所谓的虚实结合其结合体应当是艺术形象。所以我们在审美过程中,既要清楚的把握所塑造的具体的形象,还应该能领悟到这个象之外的虚空。

这里的虚空即可是所营造的想象空间、蕴含的情感或不可言说的意味,也可是整体营造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审美中创造出气韵生动也才能由经验世界的虚实结合、无、有统一,领悟到宇宙本体的无、有统一的道,也即我们审美观照的实质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或审美终极依据。虚实结合的原则使得虚空在我国古代诗歌的意象结构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产生了由实而引发虚,虚实共同凸现艺术生命活力的美学特点。

接下来我们经实例来说明虚实结合原则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第一,虚实结合是我国文学艺术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早在《诗经》里有一篇《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中前五句是实写,描写、比喻逼真,宛在眼前,有物可参照。可是后两句便是虚写了:怎样的巧笑,怎样的流盼?恐怕又如那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硕人了。

然而正是这两句虚写,使硕人一下子活了起来,有了生气。正如叶燮在《原诗》里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前者也。正因为《硕人》中虚实结合的原则的运用,诗人才能言人不可述之事,才能塑造一个我们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美女都不能与之相比的硕人。

再者如两汉的小赋和魏晋南北朝时的诗歌,尤其是陶渊明的诗,在平淡中见出真淳。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在此诗中作者描绘了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东篙、菊花、南山是实写,在这些实写之中我们感受到所蕴含的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的感应是需我们体会而不可言说的,也即是虚。

宋范唏文在《对床夜话》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正因为陶渊明能娴熟的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才使他的诗歌达到自然如行云流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此外王船山在《诗绎》说论画者日,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

唯盛唐人能得其妙。那么我们就以两首盛唐人的绝句,体味一下虚实结合的妙处。王昌龄写诗,绪密而思清。如他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落,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整首诗描绘了逝去绿色而走向衰败的秋叶,传达出了夜霜侵人肌骨的寒冷,这些景物都使我们如睹实物。可是诗中那位如同秋叶般逝去青春与美丽的宫女却不着一字。然而我们难道感受不到她的寂寞、她的凄苦吗?孤独的宫女就这样一日日、一年年地被无情地剥夺着生命的权利。

而这些,都是实之外的虚和实共同形成的妙处。再就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面上诗人只简单说遇到了李龟年,可是一个又字,却把以前欢盛之景同如今四处飘零一齐纳人,从而使今昔盛衰之感,彼此流落转徙之苦,会合之难,传达的甚深。这种不着一字,发尽感慨的精妙难道不也是虚实结合的运用吗?此外历代的诗人骚客,无不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遍天尽人之怀。

(王船山《诗论》)如苏轼怀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上阙写实景,写十年来的孤单、凄凉与失意;下阚写梦境,即虚境,想象与妻子重见时的哽咽痛切。全词虚实结合,词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与不能相见的痛楚就在这虚虚实实之间表达的令人痛彻心骨。

到了明清时期,虚实结合这一原则已被广泛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例子不胜枚举。第二,作为一种美学原则。虚实结合除文学外也被运用到其他艺术创作中。

延伸阅读:

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观念之差异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

中国画中“和谐”的美学摘要:中国美学思想是以儒道禅三者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独有的艺术特征,中国的古典审美建立在儒家的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基础上的儒道禅三者相互交融审美观。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

老子道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比较老子道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比较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老子哲学以道为本,具备唯物主义精神,但又区别于绝对的物质观。 老子崇尚阴阳,《...

从接受美学的视野看“汉赋与文学自觉”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童鞋们都很忙。有的忙着各种招聘考试,有的忙着投简历面试,有的忙着研究生的复试,还有公务员面试。但是正当此时,大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写毕业论文!毕业...

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是小编为各位哲学的同学准备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中国的水墨画以其独特的单纯性、朴素性、自然性等特征在世界画史上独领风骚。 无论...

夏目漱石与《老子哲学》夏目漱石与《老子哲学》,下面带来的夏目漱石与《老子哲学》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夏目漱石与《老子哲学》【1】摘要:作为东京大学文学部英文科二年级学生的夏目漱石,曾写出关...

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摄影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活动,而是逐渐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与艺术性...

现代城市建筑美学论文现代城市建筑美学论文 摘要: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现有基础上,充分的现代城市建筑的深刻内涵,本文对建筑美学的体系进行简要介绍,论述了建筑美学观念的变...

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现代桥梁建筑的美学设计 摘 要:阐述了现代桥梁对美学的需求,指出现代桥梁建筑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几个突出造型案例展示现代桥梁的美学设计。 关键词:桥梁美学 造型 设...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