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急!关于陶渊明的练习题!要有答案的!截止到晚上9点

10月24日 编辑 fanwen51.com

[查找关于陶渊明的名人名言有哪些]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盛年...+阅读

急!关于陶渊明的练习题!要有答案的!截止到晚上9点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5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我的研读: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我的联想: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 (八)1.①对……感到诧异;②田间小路;③值得;④从前的,旧的;⑤不久;⑥渡口。2. ①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3.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5. ①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②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 二、《桃花源记》 陶渊明

1、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 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 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 答:

(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

4、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 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6、 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

7、 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8、 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9、 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

10、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1、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2、 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美好生活的心愿。

13、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小题1:东晋。

小题1:C

小题1:都运用了比兴手法。但《归》中有比有兴,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由鸟倦飞知返比喻自己厌倦官场而归隐,抚孤松而盘桓既是实写作者行动,又暗指诗人向往高洁。本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鸟自喻,无枝可依,终于找到高洁的松树作为依托,并甘愿永远相守。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小题1:恰巧碰到一株孤生松的时候,失群鸟从这孤生松上认出了自己,或者说找到了知音。

小题1:有相同点,鸟都是倦的累的,来形容自己的心境,但修辞手法不同,诗歌内容也不同,但表达的情感相同。

附赏析:饮酒诗二十首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 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晨。 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 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 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 千载不相违。 失群的鸟不得已成为了个体,所以它要寻找,在寻找中悲鸣,这寻找的飞翔是孤独的。这鸟是一种动。在经过了一场漫长的寻找,恰巧碰到一株孤生松的时候,失群鸟从这孤生松上认出了自己,或者说找到了知音。有了知音。孤生松是一种静。人在社会的大风之中,动荡无已,何以安宁?草木在自然的大风过后,何能不枯?但在自然和人之间,恰好有这一动一静的两物——失群鸟和孤生松,它们合理地认同在了一起,鸟得以托身,松得以放飞自己静的灵魂,有此相遇,自不相违! 这都是很偶然的,鸟偶然失群,松偶然孤生,但恰是这偶然成就了它们,它们因这偶然超越了集体,互相肯定了完整的个体自我,还拥有了同志般的响应和交流。当然,不用说这两物也都是人的喻体。 这两个意象还有待好好挖掘,一个叫失群鸟,一个叫孤生松。

陶渊明的无弦琴阅读题

第1题:B,原文:唐人修撰的《晋书·隐逸传》中说得更加生动:“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从此以后,家蓄无弦琴便成为陶渊明最有名的逸事之一。可见是《晋书·隐逸传》之后才成为逸事的,而不是萧统的记载之后。

第2题:B,此题不难,作者的中心思想就是表达陶渊明的淳真,题目给出的意思与作者本意相反。这句诗的本意是为了推翻无弦一说,说明琴是有弦的,只不过后来弦坏了,无钱修补。

第9题:C,A就是此文的中心句,D是对A的另一角度的阐释,C项与原文不符,宋书记载的根本就是无弦,而C项则说是断弦。再说宋书中是最早的记载,没有几经流传才成了此记载一说。

延伸阅读:

谁给我出点英语关于八大时态包括被动语态的题目要有答案1. - My parents have ever been to Canada. - Really? When ________ there ? A. have they been B. will they go C. had they been D. did they go 2. – Where ________...

截止9月1日。今年9月12日是我21岁的生日事实上是可以的,一下规定可以参考: 高中学历士兵年龄要求: 以下均按照2016年计算: 高中毕业生士兵考生年龄不超过22周岁; 年龄要求:在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 考生入伍时是在校大学...

陶渊明的关于尊严的诗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

急!急!急!求初中化学方程式练习要附答案的谢谢啦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1.酸+金属==盐+氢气 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 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 Mg+ 2HCl==MgCl2+H2↑ Mg+...

三年级语文句子练习题的答案4.我最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们班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群岛学艺》这课使我懂得__________...

绿山墙的安妮的练习题及答案绿山墙的安妮的练习题及答案,关于绿山墙的安妮测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目答案可能是一项也可能是多项)(30分) 1、《绿山墙的安妮》作者露西.蒙哥马利是哪国人() A英国B美国C加拿大D...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练习要有答案的小学四年级应用题练习要有答案的,小学四年级应用题:小学四年级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

陶渊明说过的关于时间的名言名人名言警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

名人传练习题及答案关于名人传的选择题:1、贝多芬写了遗嘱后又活了( )年。 2、贝多芬的婚姻毁了,爱情遗弃了他,主要是由于他的( )的性情所致。 3、贝多芬幸运的定点是在1814年的( )会议中,人家看他身为欧...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