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一种写作的基本功

11月18日 编辑 fanwen51.com

[试论应用文的生态写作]“生态写作”是目前写作领域广泛探讨和研究的一个新的概念,“生态作品” 不断受到人们的认同和称赞,那么生态写作能不能在应用写作中得到借鉴与应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本文试就...+阅读

名,是名称,也就是逻辑学上的概念。表现在语言中,就是词语。实,是客观事实,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及其实质。“名”是用来概括、反映“实”的。名实关系要明确、相符,立论说理才会清楚明白,无懈可击。否则,就会造成混乱,论说事理就会似是而非。现实中名实不符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对事实的属性把握不准而导致的取“名”不当,以名乱实;比如改变“名”的事实所指,以实乱名,偷换概念等。因此,从写作角度看,需要做好名实辨析这一基础工作,并应把它作为写作的一项基本功加以重视和强化。

一、准确辨析名实是思路方向正确的保证

名实辨析是认识、分析问题的基础。制名以指实,明实以正名。分析问题,首先要根据事实,分析其本质,然后给予准确的命名。同样,对于一个名词概念,也要认真分析它的内涵,弄清它的实究竟是什么。因为从逻辑上讲,概念是形成判断的基础,判断是展开推理的基础,推理是形成结论的基础。因此,只有在通过名实辨析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个基础上,才能对问题得出准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推理分析,提出恰当的结论。比如学生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文凭是否能够代表知识水平”。要把这个问题论述清楚,写出一篇能说服人的文章,几个关键概念(名)就必须弄清楚:文凭、知识、水平、知识水平。比如文凭,是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但授予毕业证书的条件(实)是什么呢?各科结业考试成绩60分(含)以上。那么,60分与100分之间是不是有区别和差距呢?再比如知识,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学校学习只是其中一种获得形式。文凭只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的一种认可。由此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文凭只能代表学生在校学习中所达到的一定的知识水平。但还不能回答“文凭是否能够代表知识水平”。因为什么叫“知识水平”,还没有明确。可见,只有做好名实辨析的工作,才能保证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保证分析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方向,才能保证得出一个合理的能让人接受的结论。而有了这一基础,文章的构思写作就顺理成章了。

二、准确辨析名实是反驳敌对论点的关键

如何反驳错误的观点或你不认同的观点,一个关键方法就是名实辨析。在议论文中,名实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论点(名)和论据(实)的对应关系。那么,论点是否站得住脚,论点是否是论据性质的准确概括,或者说某一论据能否得出某一论点,应得出何种结论(论点),思考的方法就是名实辨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文章反驳的是当时舆论界出现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该文运用的关键方法之一就是名实辨析。针对“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相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鲁迅进行了深刻的名实辨析,指出:“先是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地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正在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依据对事实本质的准确认识,对敌论依据的事实作出了“他信力”、“自欺力”的属性界定。通过这种“正名”,合乎逻辑地推出了失掉的只是“他信力”、“自欺力”,论证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名不副实。正是名实辨析的准确,使鲁迅的文章具有了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三、准确界定名实是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

名实辨析的目的,是要做到名实相符,保持概念及其内涵的一致性,保持论点和论据的一致性。这既有利于发现敌论文章的逻辑漏洞,也有利于保证自己文章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但是,虽然任何语言词句都具有能指的多样性,而非只有固定的词典释义。而且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拓展,词句的能指性会更加丰富。对同一“名”会有新的解释,形成新的名实关系。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还是按照一般的、习惯的、常规的含义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使得读者的理解和作者的本意一致呢?一个办法就是对名实做出自己清晰、确切、合理的界定,形成单一而明确的名实对应关系。比如《读者》2007年第6期刊载的梁衡的文章:《人人皆可为国王》。该文的立论基点,就是作者从精神层面对“国王”进行的界定,即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以此为标准,推出了“普通人也可为国王”的观点:因为只要事业有成,即有成就感;身心自由,即有自由度;有朋友、有人缘,即有追随者。文章是有新意的,而这个新意之所以能立得住,基础就在作者对“国王”精神内涵合理界定,确保了文章12全文查看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做到了名正言顺。

四、准确辨析名实是准确用词造句的前提

写作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交流、沟通信息。而信息能否得以准确沟通,基础是用词的准确。概念的内容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词语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词多义。通常情况下,一个词语的使用,信息接受者会按照信息发出者的意思来理解,这时名实是对应的,沟通也是准确顺畅的。但由于词语的一词多义特点,一个词语(名)的所指和能指是不同的,因而当信息发出者没有意识到某个词语的能指可能性,而用其指示某一单一信息时,接受者就可能在其能指的范围内选择另一含义加以理解,出现了名实不对应的情况,造成沟通的误差。比如一个幽默故事:有位妻子雇了个油漆工将家中卧室油刷一新。丈夫晚上回家,不知道油漆未干,开电灯时把手印留在设有电灯开关的墙壁上。第二天,油漆工来继续工作,妻子对油漆工说:“请你到卧室来,我要你看看昨晚我丈夫摸过的地方。”油漆工说:“不,太太,我的处世之道是洁身自爱。”妻子的脸一下子红了。这就是词语表达中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名实易位。所以,在写作中,要准确地传递信息,就一定要做好名实的辨析,准确把握词语的能指和所指的区别,对用于所指的词语作出准确的选择并加以恰当的语法加工,使之所指的信息单一而确切,保证信息沟通的准确流畅。

宋代的王安石也是一个善用名实辨析的作家,他的《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都是运用名实辨析的手法,显示了较强的逻辑力量。他说:“盖儒者之所争,犹在于名实。名实已明,则天下之理得矣。”从诸多文章的写作经验看,这应该是一个经验之谈,也印证了名实辨析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写作者应注意用好这一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加强这一基本功的训练。

12全文查看名,是名称,也就是逻辑学上的概念。

表现在语言中,就是词语。实,是客观事实,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及其实质。“名”是用来概括、反映“实”的。名实关系要明确、相符,立论说理才会清楚明白,无懈可击。否则,就会造成混乱,论说事理就会似是而非。现实中名实不符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对事实的属性把握不准而导致的取“名”不当,以名乱实;比如改变“名”的事实所指,以实乱名,偷换概念等。因此,从写作角度看,需要做好名实辨析这一基础工作,并应把它作为写作的一项基本功加以重视和强化。

一、准确辨析名实是思路方向正确的保证

名实辨析是认识、分析问题的基础。制名以指实,明实以正名。分析问题,首先要根据事实,分析其本质,然后给予准确的命名。同样,对于一个名词概念,也要认真分析它的内涵,弄清它的实究竟是什么。因为从逻辑上讲,概念是形成判断的基础,判断是展开推理的基础,推理是形成结论的基础。因此,只有在通过名实辨析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个基础上,才能对问题得出准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推理分析,提出恰当的结论。比如学生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文凭是否能够代表知识水平”。要把这个问题论述清楚,写出一篇能说服人的文章,几个关键概念(名)就必须弄清楚:文凭、知识、水平、知识水平。比如文凭,是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但授予毕业证书的条件(实)是什么呢?各科结业考试成绩60分(含)以上。那么,60分与100分之间是不是有区别和差距呢?再比如知识,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学校学习只是其中一种获得形式。文凭只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的一种认可。由此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文凭只能代表学生在校学习中所达到的一定的知识水平。但还不能回答“文凭是否能够代表知识水平”。因为什么叫“知识水平”,还没有明确。可见,只有做好名实辨析的工作,才能保证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保证分析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方向,才能保证得出一个合理的能让人接受的结论。而有了这一基础,文章的构思写作就顺理成章了。

二、准确辨析名实是反驳敌对论点的关键

如何反驳错误的观点或你不认同的观点,一个关键方法就是名实辨析。在议论文中,名实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论点(名)和论据(实)的对应关系。那么,论点是否站得住脚,论点是否是论据性质的准确概括,或者说某一论据能否得出某一论点,应得出何种结论(论点),思考的方法就是名实辨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文章反驳的是当时舆论界出现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该文运用的关键方法之一就是名实辨析。针对“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相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鲁迅进行了深刻的名实辨析,指出:“先是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地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正在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依据对事实本质的准确认识,对敌论依据的事实作出了“他信力”、“自欺力”的属性界定。通过这种“正名”,合乎逻辑地推出了失掉的只是“他信力”、“自欺力”,论证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名不副实。正是名实辨析的准确,使鲁迅的文章具有了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三、准确界定名实是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

名实辨析的目的,是要做到名实相符,保持概念及其内涵的一致性,保持论点和论据的一致性。这既有利于发现敌论文章的逻辑漏洞,也有利于保证自己文章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但是,虽然任何语言词句都具有能指的多样性,而非只有固定的词典释义。而且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拓展,词句的能指性会更加丰富。对同一“名”会有新的解释,形成新的名实关系。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还是按照一般的、习惯的、常规的含义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使得读者的理解和作者的本意一致呢?一个办法就是对名实做出自己清晰、确切、合理的界定,形成单一而明确的名实对应关系。比如《读者》2007年第6期刊载的梁衡的文章:《人人皆可为国王》。该文的立论基点,就是作者从精神层面对“国王”进行的界定,即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以此为标准,推出了“普通人也可为国王”的观点:因为只要事业有成,即有成就感;身心自由,即有自由度;有朋友、有人缘,即有追随者。文章是有新意的,而这个新意之所以能立得住,基础就在作者对“国王”精神内涵合理界定,确保了文章[]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做到了名正言顺。

四、准确辨析名实是准确用词造句的前提

写作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交流、沟通信息。而信息能否得以准确沟通,基础是用词的准确。概念的内容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词语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词多义。通常情况下,一个词语的使用,信息接受者会按照信息发出者的意思来理解,这时名实是对应的,沟通也是准确顺畅的。但由于词语的一词多义特点,一个词语(名)的所指和能指是不同的,因而当信息发出者没有意识到某个词语的能指可能性,而用其指示某一单一信息时,接受者就可能在其能指的范围内选择另一含义加以理解,出现了名实不对应的情况,造成沟通的误差。比如一个幽默故事:有位妻子雇了个油漆工将家中卧室油刷一新。丈夫晚上回家,不知道油漆未干,开电灯时把手印留在设有电灯开关的墙壁上。第二天,油漆工来继续工作,妻子对油漆工说:“请你到卧室来,我要你看看昨晚我丈夫摸过的地方。”油漆工说:“不,太太,我的处世之道是洁身自爱。”妻子的脸一下子红了。这就是词语表达中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名实易位。所以,在写作中,要准确地传递信息,就一定要做好名实的辨析,准确把握词语的能指和所指的区别,对用于所指的词语作出准确的选择并加以恰当的语法加工,使之所指的信息单一而确切,保证信息沟通的准确流畅。

宋代的王安石也是一个善用名实辨析的作家,他的《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都是运用名实辨析的手法,显示了较强的逻辑力量。他说:“盖儒者之所争,犹在于名实。名实已明,则天下之理得矣。”从诸多文章的写作经验看,这应该是一个经验之谈,也印证了名实辨析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写作者应注意用好这一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加强这一基本功的训练。

延伸阅读:

浅谈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浅谈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如果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

党性分析材料写作指导党性分析材料的文体特性 党性分析材料是党员以个人名义向党组织报告自身党性状况的文书,属报告类。因此,也可叫党性分析报告。党性分析材料既有别于一般的理论文章,也不同于述...

应用写作概说“现定于星期一在县里召开经济研讨会,时间一天半,请依时出席”。具体的时间、地点没有交代,与会者如何“依时出席”?又如一则寻物启事,不写自己或联系人的姓名、地址等,叫拾获者...

浅谈上行文的写作方法文章标题:浅谈上行文的写作方法 浅谈上行文的写作方法【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上报告、请示的写作原则、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企业上报的上行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词】上...

典型材料的写作过程和要求文章标题:典型材料的写作过程和要求 一、典型材料的写作过程 (一)调查了解,胸有成竹 典型材料的写作,也象其他文体一样,首先要调查了解。包括普遍调查、重点调查、专题调查、统计...

写作语境功能论语境(context),即“语言环境”的简称。尽管多学科都对语境有不同的定义——例如语言学、心理学、文艺学等等,但写作学坚持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它:语境指的是现实社会提供给写作者...

请示写作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国际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使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它是下级机关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向上级机关有所请求时使用的一个文种。它的缘由是是否准确、...

意向书写作的基本要求含义 意向书是国家、单位、企业以及经济实体与个人之间,对某项事务在正式签订条约、达成协议之前,由一方向另一方表明基本态度或提出初步设想的一种具有协商性的应用文书。作...

邀请函的写作方法及邀请函邀请函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口头或者电话方式邀请别人做客,但是如果遇到比较正式的场合,例如商业聚会、正式晚餐或婚礼等场合,就需要我们发送正式的书面邀请函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