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法律制度

2017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03月07日 编辑 fanwen51.com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全面启动]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于7月2日 3日在京召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培训班。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代表部农村土地制...+阅读

2017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着力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农村土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条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节约耕地尤其是节约良田。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土地管理的“两个最严格的制度”,即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人口多,农产品需求巨大,但人均土地较少,如果耕地面积再减少必然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乃至社会稳定。目前,我国一些县人均耕地已经低于0.8亩的国际警戒线,我们必须防止这种趋势继续扩大。非农用地盲目扩张使耕地减少,会给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与资金和劳动力不同,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单项的,非农地返农的成本很高。

而且,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土地农业产出率有限;通过宜农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来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也不大。因此,要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要按照有关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要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从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征地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节约用地的具体要求,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些要求,把节约用地的工作抓紧、做好。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相互配套的。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严格保护耕地。

但仅有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不够的。即使不增加耕地占用,也不能超越国家的宏观控制,计划外增加建设用地。这两个制度配套进行双边约束,实际上对整个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目前在个别城市建设中,对农地占用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且一些地方存在建设用地粗放利用,有的甚至是闲置浪费。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粗放型的用地方式。只有节约用地,才能保护耕地;反过来,只有保护耕地,才能“逼出”一个节约用地新局面。为此,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深挖潜力,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废旧厂矿整治、村庄改造、旧宅基地还田、利用闲置和闲散土地等途径,扩大耕地再造规模。二要集约用地。要科学规划,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主线,推进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

要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尽可能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三要减少农田抛荒,推进农业土地适度规...

2016年农村土地三项改革试点主要内容有哪些

同权同价 流转流畅 收益共享 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方面,要探百索完善用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度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等。公平取得 节约使用 自愿有偿退出 在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问要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农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区域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对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等情况,探索实行答有偿使用;以及进内城落户农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等。封闭运行 2017年底完成试点工作 此外,国土资源部负责人介容绍,试点将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农村改革试验区中选择,封闭运行,确保风险可控。

试点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是哪里

中央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试点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介绍,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试点要求坚持小范围试点,依法改革,封闭运行。这一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制度改革,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临哪些制度障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城市土地“同地同权”的提法由来已久,为何一直踟蹰不前?如何建立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就此,光明网记者约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史啸虎从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等角度来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延伸阅读:

当前农村信用社三项制度的改革问题与对策农村信用社“三项制度”改革始于年,是农村信用社劳动人事改革的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劳动用工、岗位竞聘和绩效挂钩三个方面。它既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党国英: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004年,我国政府的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框架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局部上作出了较多调整,土地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强调我国政府要执行世界上“...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有哪些成效呢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 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医疗保险改 革政策的规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 人承...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有哪些问题呢一是筹资比例偏高,基金征缴困难。在上述试点城市中,用人单位缴费率在10%以上的共有26个,占65%。同时,参保企业的基金收缴率较低,一般仅在40%到70%之间。二是统筹层次低、企业参保...

导游资格考试制度有哪些重大改革据了解,每年的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广东报名者众,但合格率却只有20%左右徘徊。由于导游考试过难,导游队伍的建设也明显滞后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广东为例,全省501家旅行社,注册...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后续改革有何启示意义通过阐述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在梳理其发展进程之后,清晰地呈现出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实施情况,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三十多...

如何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将土地所有权交给国家,将土地承包权交给农民将土地所有权交给国家,将土地承包权交给农民,这是一种符合现有土地管理体制的产权体系,这种体系非常有利于土地的统一管理,并且能够...

分析农村土地制度未来改革趋势??摘要: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继而在城市推开。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8年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关系由15年不变、30年不变为长久不变;改革推进到城...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包括哪些内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试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 二是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 三是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入市改革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