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法律制度

如何理解人民大表大会制度中执政党的领导

04月14日 编辑 fanwen51.com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一)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阅读

如何理解人民大表大会制度中执政党的领导

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产物,也是现代政治的基本构成要素,还是现代政治行为的基本主体。民主并不是老百姓直接去管理国家,而是由他们选择自己的代表,由这些代表受委托行使权力。政党充当民意的代表,公民通过政党来表达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是起着关键作用的。政党政治条件下,有几大基本政治关系,包括民众与民众、民众与政党、政党与政党(包括执政党与非执政党或其他政党)、政党与公共权力、民众与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等,其中,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尤其是执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民众就是通过执政党来控制和运行公共权力的,根据民主政治的一般原理,公民、政党、公共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民众的政治参与,民众对政府的控制,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民众改变政治现状的要求,都要通过政党来实现[1]。

换一句话说,执政党是代表民众来控制和运行公共权力的。无论是执政党还是执政党的执政活动,都以合法性为其存在的基本前提。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是现代民主政治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执政合法性,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内的民众对现行政治统治的信任、认同和支持及其程度[2]。一个政党是否具备执政的合法性,要看它是否得到民众的拥护以及拥护的程度,一个政党得到民众的拥护并且拥护程度达到一定的量时,这个政党就能取得政权,行使国家权力。此时,质变发生,在野党成为执政党。当这个政党没有得到民众的拥护或者其拥护程度尚未达到一定量时,就不会有质变发生,也就无法成为执政党。一个执政党由在野党变为执政党,是基于民众拥护及其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量,但是这个量是变化的。

也就是说,执政党执政之后民众对执政党的拥护不是从此一成不变的,它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众的支持度保持和提高,执政党才有稳定的政治基础,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才能保持政局的稳定,其执政地位就巩固;反之,支持度下降,如果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发生质变,执政党的统治基础就会动摇,政局就会动荡,甚至会丧失政权,再次沦为在野党,这就是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所谓“政党轮替”规律及其背后的原因。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和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执政有不同于几乎世界上所有执政党的独特的道路和鲜明的特征,尤其是在取得政权方面:其一,中国共产党执政,不是在一个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实现的。共产党取得政权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状况是半封建半殖民地,面对的是一个经过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之后建立的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政权。

其二,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前,中国社会并不存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合法的“在野党”身份,甚至其存在本身就不符合当时的“法统”,因而被当作“匪”来剿灭,自然就不存在由“在野党”变成执政党的现代民主意义上的合法途径和方法,也不可能通过现代民主政治意义上的选举来取得国家政权,进行执政,而是采取了武装斗争这样一条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三,基于武装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以及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取得国家政权的过程是渐进的。通过武装割据,在一些被称作“根据地”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政权,随着“根据地”政权不断扩大和连成一片,这个政权统治和管理的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

随着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大陆绝大多数地方均已归属共产党掌握的政权统治和管理,这时由中国共产党人掌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政权和执政地位,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独特过程和途径创造的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新方法,但它并没有违背一个政党执政必须拥有合法性基础这样一个基本规律。相反,它从另外一个角度验证了任何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都必须拥有合法性基础,也就是都离不开达到一定量的民众的支持。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执政党的过程恰恰就是中国共产党用它的理想、宗旨以及它每一个成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地唤醒民众、动员民众、教育民众、团结民众一起斗争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及根据地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地方割据政权到全国政权,这个过程也恰恰是广大民众不断地被中国共产党所吸引,越来越多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权建设,支持和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不断扩大其“地盘”的过程。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民众支持拥护之下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过程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及其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真实写照。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子女送进人民军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从...

延伸阅读: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自全国各地的2949名人大代表,步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13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至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本框讲述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下设三目。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本目是本框的情景导入,通过四个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同志们、朋友们:今年9月,我们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上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指的就是国家制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它决定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之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制度的学说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者的区别是什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文(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

如何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40多年来,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经济体制改...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